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28344发布日期:2021-08-10 16:2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室内养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螃蟹一生经过13次褪壳,每一次蜕变长大就是新的生命开始一般,当螃蟹肥满度达到95%以上,螃蟹自身会分泌一种脱壳激素,脱壳激素会促使螃蟹蟹肉内产生一种蛋白酶,该种蛋白酶能溶解掉一部分旧蟹壳中的甲壳素、虾青素、壳多糖和钙镁离子,并将游离态营养成份吸收至蟹体内,在螃蟹脱壳前,脱壳激素会促使聚合游离态营养成分在螃蟹体表形成一层软膜,软膜变厚后少量吸水身体膨胀,将旧蟹壳撑裂从螃蟹腹部脱出分离。软壳蟹在脱壳的过程中将原有腮丝、食囊、内脏全部脱掉,故而全身可食用,且软壳蟹的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富含游离态的甲克素、虾青素、壳聚糖及钙镁离子。软壳蟹在自然界非常难得,因为螃蟹新的外壳会在脱壳的数小时后接触到水而逐渐变硬。

工厂化的室内养殖是获得软壳蟹的有效途径,其中,螃蟹公寓较为常见,但是目前现有的工厂化室内养殖系统并不能模拟潮汐环境。如何提供一种潮汐式养殖装置,为螃蟹养殖提供更贴近自然的生存环境,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为螃蟹养殖提供更贴近自然的生存环境。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包括:包括:

多个养殖机构,多个养殖机构间隔设于厂房内,每个养殖机构包括多个养殖盒、与每个养殖盒连通设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每个养殖机构的进水管连至支进水管,每个养殖机构的出水管连至支出水管,其中,每个支进水管、支出水管上设置电磁阀;

总进水管和总出水管,多个支进水管连通至总进水管,多个支出水管连通至总出水管;

水处理机构,其入水口、出水口分别与总出水管、总进水管连通,用于处理总出水管的出水后导入总进水管;

工控机,其包括:

存储模块,其内预存储不同地区的潮汐周期、养殖盒的最高养殖高度和最低养殖高度、一个养殖周期内最高潮高度和最低潮高度,其中,每个潮汐周期包括涨潮时间、涨潮高度、落潮时间、落潮高度;

养殖高度确定模块,其与存储模块连接,所述养殖高度确定模块依据养殖盒内养殖的螃蟹的产地确定该地区的潮汐周期,依据确定的潮汐周期确定一个螃蟹养殖周期内最高潮高度和最低潮高度,以最高养殖高度标定最高潮高度,最低养殖高度标定最低潮高度,换算得到每个涨潮高度、落潮高度对应的养殖高度;

养殖高度变化模块,依据涨潮时间、落潮时间以及对应的养殖高度以匀速的方式换算得到涨潮速度、落潮速度;

控制模块,其与支进水管和支出水管上的电磁阀、养殖高度变化模块连接,依据每个时间段的涨潮速度、落潮速度控制每个支进水管、支出水管上电磁阀的开启大小,以控制养殖盒内的养殖高度。

优选的是,所述养殖盒为顶端敞口的长方体形,所述养殖盒的前侧底端沿远离养殖盒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前侧顶端沿远离养殖盒的方向倾斜向下形成可开合门体;

每个养殖机构的多个养殖盒成矩阵排列,其中,位于最上排的养殖盒顶端封口设置,任意上下相邻两个养殖盒叠设;

每个养殖盒的左右两侧顶端均凹陷具有第一卡槽,同排养殖盒的第一卡槽共直线,与该排养殖盒对应的进水管卡设于第一卡槽内,所述进水管位于每个养殖盒上的底侧贯穿具有朝向对应养殖盒注水的注水孔,同一养殖机构的多个进水管的同一端凸出于对应排养殖盒,同一养殖机构的多个进水管的凸出端连接支进水管;

每个养殖盒底端具有出水孔,每排养殖盒下方延长度方向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对应出水孔连通,同一养殖机构的多个出水管的同一端凸出于对应排养殖盒,同一养殖机构的多个出水管的凸出端连接支出水管。

优选的是,每两个养殖机构背靠背设置构成一个养殖单元;

所述支进水管为u形管,所述支进水管的一侧管与对应养殖机构的多个进水管连通,与每个养殖单元对应均具有水平管,所述水平管与所述总进水管连通,且每个支进水管的两端均与对应水平管连通管。

优选的是,还包括与每个养殖单元对应的支撑台,所述养殖单元支设于所述支撑台上;

所述总出水管埋设于地下,与每个养殖单元对应具有导水斗,所述导水斗顶端敞口,底端与总出水管连通,对应支出水管朝向导水斗导水,以将出水排入总出水管。

优选的是,还包括与每个养殖盒对应的摄像头,用于获取养殖盒内的图片,所述摄像头与控制器连接;

分析单元,其与摄像头连接,用于获取摄像头拍摄的图片并与预存储的图片比对分析,判断养殖盒内螃蟹饲养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人工参与;

显示单元,其与所述分析单元连接,用于突出显示需要人工参与的养殖盒照片。

优选的是,还包括投料机构,其包括:底座,其为中空设置的长方体型,所述底座内底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滑道;

定位组件,其设于所述底座内,包括滑动设于滑道上的支撑板、用于带动支撑板沿底座长度方向滑动的移动电机、间隔设于支撑板上的至少两个伸缩电机,其中,每个伸缩电机的输出端伸出所述底座顶端;

储料组件,其支设于所述伸缩电机的顶端,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设于安装板一侧的多排储料盒,每排储料盒包括多个,每个储料盒上贯穿具有多个储料孔,多个储料孔沿安装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储料孔底端按压打开式密封,其中,所述安装板平行于所述底座沿宽度方向的一侧;

下料组件,其包括设于每排储料盒上方的横杆、间隔设于每个横杆底端的多个下料杆、用于连接上下相邻横杆两端的连接杆、设于底座内的一对下料电机,其中,所述下料电机的顶端可伸缩式的穿出所述底座顶端,且分别支设于最底端的横杆的两侧;

其中,每个门体贯穿具有投料孔,每一养殖机构的多排养殖盒由上至下依次标记为第一排、第二排、……、第n排,n为偶数,当伸缩电机带动支撑板上移至第一高度,且所述投料机构与其中一个养殖机构对应时,所述储料盒、下料杆、奇数排养殖盒一一对应,多个储料盒位于其上同一位置的储料孔与对应养殖盒的导料孔关于下料杆的下料伸缩方向对应;当伸缩电机带动支撑板下移至第二高度,且所述投料机构与其中一个养殖机构对应时,所述储料盒、下料杆、偶数排养殖盒一一对应,偶数排的每个储料盒位于其上同一位置的储料孔与对应养殖盒的导料孔关于下料杆的下料伸缩方向对应。

优选的是,每个储料盒包括:

支撑座,其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支撑座顶面水平设置,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倾斜设置,且当所述储料盒与所述养殖盒对应时,所述支撑座的倾斜面与对应养殖盒的门体对接,贯穿所述支撑座具有多个下导料孔;

储料盒本体,其可拆卸压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端,多个储料孔贯穿设于储料盒本体,多个储料孔与所述下导料孔一一对应,所述储料盒本体与所述支撑座间压设密封膜,以使每个储料孔底端按压打开式密封。

优选的是,还包括连接座,其可拆卸设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储料盒本体间,所述连接座上具有与储料孔一一对应的连接孔,所述密封膜位于连接座与储料盒本体间。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对进水速度、出水速度的控制,在养殖盒内模拟养殖螃蟹对应产地的潮汐环境,以使其更接近螃蟹自然生存环境,利于螃蟹生长;进一步,在模拟潮汐的同时还包括使养殖盒2内的水体在预定时间间隔内做一次排空处理,便于养殖盒内残余物的快速彻底排除,减少残余物对水质影响。

第二、门体倾斜设置,提供一个方便人员观察的视角,前侧下端面倾斜,提高位于其下方养殖盒门体打开的便利性,增大整体的操作空间;

每个养殖机构排列成矩阵设置,通过支进水管配合进水管实现对整个养殖机构的同步进水管理,通过支出水管配合出水管实现对整个养殖机构的同步出水管理;

通过水平管的设置,促进水体更均匀的朝向对应的额两个养殖机构分配,进一步,所述支进水管为u形管,增大进水压力,以及向整个养殖机构同步进水的均匀性。

第三、通过投料机构设置,能够快速、分两批次对同一养殖机构的养殖盒内投料,提高投料的时间统一性,以保证同一养殖机构内的螃蟹具有近似相同的进食时间,避免在后期排料处理的时候,同一养殖机构内螃蟹进食时间相差过大,时短导致进食不足,时长导致对养殖水分过渡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养殖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投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储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具体为:养殖机构1;支撑台10;养殖盒2;门体20;投料孔21;第一卡槽22;第二卡槽23;进水管3;支进水管30;水平管31;总进水管32;电磁阀33;出水管4;支出水管40;导水斗41;底座5;伸缩电机50;安装板51;储料盒52;下料组件6;横杆60;下料杆61;连接杆62;下料电机63;支撑座7;下导料孔70;储料盒本体8;储料孔80;连接座9;连接孔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包括:

多个养殖机构1,多个养殖机构1间隔设于厂房内,每个养殖机构1包括多个养殖盒2、与每个养殖盒2连通设置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每个养殖机构1的进水管3连至支进水管30,每个养殖机构1的出水管4连至支出水管40,其中,每个支进水管30、支出水管40上设置电磁阀33;

总进水管32和总出水管,多个支进水管30连通至总进水管32,多个支出水管40连通至总出水管;

水处理机构,其入水口、出水口分别与总出水管、总进水管32连通,用于处理总出水管的出水后导入总进水管32;

工控机,其包括:

存储模块,其内预存储不同地区的潮汐周期、养殖盒的最高养殖高度和最低养殖高度、一个养殖周期内最高潮高度和最低潮高度,其中,每个潮汐周期包括涨潮时间、涨潮高度、落潮时间、落潮高度;

养殖高度确定模块,其与存储模块连接,所述养殖高度确定模块依据养殖盒内养殖的螃蟹的产地确定该地区的潮汐周期,依据确定的潮汐周期确定一个螃蟹养殖周期内最高潮高度和最低潮高度,以最高养殖高度标定最高潮高度,最低养殖高度标定最低潮高度,换算得到每个涨潮高度、落潮高度对应的养殖高度;

养殖高度变化模块,依据涨潮时间、落潮时间以及对应的养殖高度以匀速的方式换算得到涨潮速度、落潮速度;

控制模块,其与支进水管和支出水管上的电磁阀、养殖高度变化模块连接,依据每个时间段的涨潮速度、落潮速度控制每个支进水管、支出水管上电磁阀的开启大小,以控制养殖盒内的养殖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养殖机构1按照厂房布局,根据实际情况,设于厂房内,水处理机构包括与总进水管32的进水端连通包括供水机构、与总出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的排水机构,排水机构与供水机构连通,用于实现整体的水循环,共同配合实现排出水的杀菌、消毒溶氧等;存储模块内预存储有不同地区的潮汐周期(至少包括养殖盒内养殖的螃蟹所在原产地的潮汐周期)、养殖盒的最高养殖高度和最低养殖高度、一个养殖周期内最高潮高度和最低潮高度,其中,每个潮汐周期包括涨潮时间、涨潮高度(开始涨潮时的高度)、落潮时间、落潮高度(开始落潮时的高度),最高养殖高度为适应螃蟹生长的最高高度,最低养殖高度为适应螃蟹生长的最低高度,具体可以根据螃蟹的品种、养殖环境、养殖盒大小等实际情况确定,也可以依据螃蟹的最优养殖高度在合适的范围内调整获得,一个养殖周期为螃蟹的一个养殖阶段,该养殖阶段的确定可以由养殖人员依据具体的养殖情况确定;依据确定的潮汐周期确定一个螃蟹养殖周期内最高潮高度(该养殖周期内涨潮至的最高点)和最低潮高度(该养殖周期内落潮至的最低点),以最高养殖高度标定a最高潮高度b,最低养殖高度c标定最低潮高度d,换算得到每个涨潮高度x1、落潮高度x2对应的养殖高度y,具体为y1=c+(d-x1)(a-c)/(b-d)、y2=c+(d-x2)(a-c)/(b-d);养殖高度变化模块依据涨潮时间t1、落潮时间t2以及对应的养殖高度(涨潮高度x1、落潮高度x2)以匀速的方式换算得到涨潮速度、落潮速度,其中,当为涨潮时,在时间t1-t2时间段内,由高度x1涨至高度x2,换算至养殖高度为由高度y1涨至y2,涨潮速度为v涨=(y2-y1)/(t2-t1);当为退潮时,在时间t2-t1时间段内,由高度x2退至高度x1,换算至养殖高度为由高度y2退至y1,退潮速度为v退=(y2-y1)/(t1-t2);

控制模块依据每个时间段的涨潮速度、落潮速度控制每个支进水管、支出水管上电磁阀的开启的大小,进而控制注水速度和出水速度,以控制养殖盒内的养殖高度,使用过程中,确地待养殖的螃蟹的产地以及待养殖螃蟹的养殖区域;依据螃蟹的产地确定螃蟹养殖的潮汐周期;依据每个时间段的涨潮速度、落潮速度控制每个支进水管、支出水管上电磁阀的开启大小,以控制养殖盒内的养殖高度;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对进水速度、出水速度的控制,在养殖盒2内模拟养殖螃蟹对应产地的潮汐环境,以使其更接近螃蟹自然生存环境,利于螃蟹生长;进一步,在模拟潮汐的同时还包括使养殖盒2内的水体在预定时间间隔内做一次排空处理,便于养殖盒2内残余物的快速彻底排除,减少残余物对水质影响。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养殖盒2为顶端敞口的长方体形,所述养殖盒2的前侧(面向操作员的一侧)底端沿远离养殖盒2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前侧顶端沿远离养殖盒2的方向倾斜向下形成可开合门体20,门体20由透明材料制成,便于人员观测养殖盒2内的养殖情况;

每个养殖机构1的多个养殖盒2成矩阵排列,其中,位于最上排的养殖盒2顶端封口设置,任意上下相邻两个养殖盒2叠设,同一排中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个养殖盒2侧壁贴合设置,具体的叠设和贴合定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

每个养殖盒2的左右两侧顶端均凹陷具有第一卡槽22(u型),同排养殖盒2的第一卡槽22共直线,每排养殖盒2对应共用一个进水管3,与该排养殖盒2对应的进水管3卡设于第一卡槽22内,所述进水管3顶端高度略低于所述卡槽的顶端高度,该高度差不满足使螃蟹通过,或者当螃蟹能够穿过高度差时,设置挡板,抵挡于所述进水管3顶端与所述卡槽顶端的空间,所述进水管3位于每个养殖盒2上的底侧贯穿具有朝向对应养殖盒2注水的注水孔,所述注水孔的孔径为0.8-1.2cm,同一养殖机构1的多个进水管3的同一端(位于同一侧)凸出于对应排养殖盒2,同一养殖机构1的多个进水管3的凸出端连接支进水管30,所述支进水管30上的电磁阀33设于总进水管32与最靠近总进水管32的进水管3间,即通过支进水管30向对应养殖机构1同步进水;

每个养殖盒2底端具有出水孔,每排养殖盒2下方延长度方向设置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与对应出水孔连通,同一养殖机构1的多个出水管4的同一端凸出于对应排养殖盒2,同一养殖机构1的多个出水管4的凸出端连接支出水管40,其中,由于任意向下相邻的养殖盒2叠设,故而位于对应排下方的养殖盒2的左右两侧顶端均凹陷具有第二卡槽23(u型),同排养殖盒2的第二卡槽23共直线,所述出水管4卡设于第二卡槽23,与最下排养殖盒2对应的出水管4根据实际需求额外设置固定装置,所述支出水管40上的电磁阀33设于总出水管与最靠近总出水管的出水管4间,即通过支出水管40为对应养殖机构1同步出水。采用这种方案,门体20倾斜设置,提供一个方便人员观察的视角,前侧下端面倾斜,提高位于其下方养殖盒2门体20打开的便利性,增大整体的操作空间;每个养殖机构1排列成矩阵设置,通过支进水管30配合进水管3实现对整个养殖机构1的同步进水管理,通过支出水管40配合出水管4实现对整个养殖机构1的同步出水管理。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每两个养殖机构1背靠背设置构成一个养殖单元,优选的所述养殖机构1的个数为偶数,也可为奇数,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所述总进水管32位于厂房上空,沿养殖机构1的布局盘设,所述支进水管30为u形管,包括位于两侧的侧管及用于连接两侧管的底管,所述支进水管30的一侧管与对应养殖机构1的多个进水管3连通,与每个养殖单元对应均具有水平管31,所述水平管31与所述总进水管32连通,且每个支进水管30的两端均与对应水平管31连通管,每个支进水管30的两个侧管上均设置电磁阀33。采用这种方案,通过水平管31的设置,促进水体更均匀的朝向对应的额两个养殖机构1分配,进一步,所述支进水管30为u形管,增大进水压力,以及向整个养殖机构1同步进水的均匀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还包括与每个养殖单元对应的支撑台10,所述养殖单元支设于所述支撑台10上;

所述总出水管埋设于地下,与每个养殖单元对应具有导水斗41,所述导水斗41顶端敞口,底端与总出水管连通,对应支出水管40朝向导水斗41导水,以将出水排入总出水管。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导水斗41连通支出水管40与总出水管,便于水体的快速排除。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还包括与每个养殖盒2对应的摄像头,用于获取养殖盒2内的图片,所述摄像头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摄像头的开启和关闭;

分析单元,其与摄像头连接,用于获取摄像头拍摄的图片并与预存储的图片比对分析,判断养殖盒2内螃蟹饲养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人工参与,预存储的图片为不同阶段、不同环境螃蟹生长状态,例如用于判断脱壳情况、是否有物料残留等;

显示单元,其与所述分析单元连接,用于突出显示需要人工参与的养殖盒2照片。采用这种方案,智能化监控养殖情况。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还包括投料机构,其包括:

底座5,其为中空设置的长方体型,所述底座5底端设置可锁死滑轮,用于操作人员带动底座5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定位,所述底座5内底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滑道;

定位组件,其设于所述底座5内,包括滑动设于滑道上的支撑板、用于带动支撑板沿底座5长度方向滑动的移动电机、间隔设于支撑板上的至少两个伸缩电机50,其中,每个伸缩电机50的输出端伸出所述底座5顶端,即移动电机带动支撑板移动的同时,带动伸缩电机50移动;

储料组件,其支设于所述伸缩电机50的顶端,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51、设于安装板51一侧的多排储料盒52,每排储料盒52包括多个,每个储料盒52上贯穿具有多个储料孔80,多个储料孔80沿安装板5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储料孔80底端按压打开式密封,其中,所述安装板51平行于所述底座5沿宽度方向的一侧面;

下料组件6,其包括设于每排储料盒52上方的横杆60、间隔设于每个横杆60底端的多个下料杆61、用于连接上下相邻横杆60两端的连接杆62、设于底座5内的一对下料电机63,其中,所述下料电机63的顶端可伸缩式的穿出所述底座5顶端,且分别支设于位于最底端的横杆60的两侧;

其中,每个门体20贯穿具有投料孔21,每一养殖机构1的多排养殖盒2由上至下依次标记为第一排、第二排、……、第n排,n为偶数,当伸缩电机50带动支撑板上移至第一高度(此时下料电机63会同步带动下料组件6移动),且所述投料机构与其中一个养殖机构1对应安装时,所述储料盒52、下料杆61、奇数排养殖盒2一一对应,多个储料盒52位于其上同一位置处的储料孔80与对应养殖盒2的导料孔关于下料杆61的下料伸缩方向对应,即每个养殖盒2的导料孔与对应储料盒52的其中一个储料孔80共直线设置,该直线与下料杆61的中心轴为同一直线;当伸缩电机50带动支撑板下移至第二高度(此时下料电机63会同步带动下料组件6移动),且所述投料机构与其中一个养殖机构1对应安装时,所述储料盒52、下料杆61、偶数排养殖盒2一一对应,偶数排的每个储料盒52位于其上同一位置的储料孔80与对应养殖盒2的导料孔关于下料杆61的下料伸缩方向对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5底面间滑动定位连接,即滑道设置为与支撑板间滑动连接,同时控制不使支撑板相对于底座5上下移动,所述移动电机固定于所述底座5内,其输出端可与支撑板端面固接也可与伸缩机构固接或其它连接结构固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目的在于使移动电机带动支撑板相对于滑道往复滑动预定距离,所述伸缩电机50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板51的底端固接,用于支撑储料组件,所述伸缩电机50的布局关于所述支撑板竖向中轴线对称,提高支撑稳固性,按压打开式密封为当未投料前为可支撑物料在储料孔80内的状态,当给予外界压力时,打开使物料排出,使用过程中,对于一个养殖机构1的喂料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1、奇数排养殖盒2喂料

伸缩电机50带动支撑板上移至第一高度,同步下料电机63带动下料组件6移动,此时下料杆61一一对应设于对应的储料孔80上方;

移动所述投料机构与该养殖机构1对应安装,并使所述储料盒52、下料杆61、奇数排养殖盒2一一对应;

下料电机63带动下料杆61下移,进入对应储料孔80,压设物料,进而打开储料孔80底端的地方,使物料穿过储料孔80到达导料孔,并通过导料孔进入对应养殖盒2,其中,为使物料导出完全,所述下料电机63可根据实际情况多次往复操作;

下料电机63带动下料杆61上移至初始位置;

s1、偶数排养殖盒2喂料

移动所述投料机构与该养殖机构1脱离安装;

伸缩电机50带动支撑板下移至第二高度,同步下料电机63带动下料组件6下移至预定位置;

移动电机带动支撑板滑动使下料杆61一一对应设于另一对应的储料孔80上方;

移动所述投料机构与该养殖机构1对应安装,并使所述储料盒52、下料杆61、奇数排养殖盒2一一对应;

下料电机63带动下料杆61下移,进入对应储料孔80,压设物料,进而打开储料孔80底端的地方,使物料穿过储料孔80到达导料孔,并通过导料孔进入对应养殖盒2,其中,为使物料导出完全,所述下料电机63可根据实际情况多次往复操作;

下料电机63带动下料杆61上移至初始位置;采用这种方案,通过投料机构设置,能够快速、分两批次对同一养殖机构1的养殖盒2内投料,提高投料的时间统一性,以保证同一养殖机构1内的螃蟹具有近似相同的进食时间,避免在后期排料处理的时候,同一养殖机构1内螃蟹进食时间相差过大,时短导致进食不足,时长导致对养殖水分过渡污染的问题。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每个储料盒52包括:

支撑座7,其固设于所述安装板51上,所述支撑座7顶面水平设置,远离所述安装板51的一侧倾斜设置,且当所述储料盒52与所述养殖盒2对应安装时,所述支撑座7的倾斜面与对应养殖盒2的门体20对接,贯穿所述支撑座7具有多个下导料孔70;

储料盒本体8,其可拆卸压设于所述支撑座7上端,多个储料孔80贯穿设于储料盒本体8上,多个储料孔80与所述下导料孔70一一对应,所述储料盒本体8与所述支撑座7间压设密封膜,以使每个储料孔80底端按压打开式密封,该密封膜在外界压力作用下破损,便于物料的导出。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可拆卸对接,压设密封膜实现储料和本体内物料的固定,同时便于后期的导出。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还包括连接座9,其可拆卸设于所述支撑座7与所述储料盒本体8间,所述连接座9上具有与储料孔80一一对应的连接孔90,所述密封膜位于连接座9与储料盒本体8间。采用这种方案,便于外部操作后安放,提高操作效率。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潮汐式室内养殖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