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841232发布日期:2021-10-08 22:5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型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消毒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型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消毒液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可以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具有杀菌能力强,廉价易得的效果,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3.目前市面上的消毒液种类繁多,主要有氧化类、醇类、碱、盐类等;氧化类主要通过含有的氧化活性基团进行杀菌消毒,作用快而强,例如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较为常用;醇类主要通过使蛋白质变性、干扰代谢,来达到消毒效果,例如乙醇、乙丙醇等;碱、盐类主要通过使蛋白质变性、溶解获得沉淀,从而杀死细菌,例如氧化钙、食盐等。
4.通过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目前市面上有些消毒液的稳定性较差,不易长期保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增强消毒液的稳定性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型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型消毒液,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消毒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食品级脂肪酸6

15份;乳酸20

30份;稳定剂1

4份;柠檬酸8

14份;去离子水15

25份;所述稳定剂由蔗糖脂肪酸酯和烷基磺酸盐组成,蔗糖脂肪酸酯和烷基磺酸盐的重量比为1:(1

3);b液:肉桂精油3

5份;乙醇10

15份;环糊精0.5

1份;去离子水20

40份。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化类消毒液,例如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生成次氯酸,从而进行消毒;但次氯酸较不稳定,容易分解,导致消毒效果较差;本技术通过选用稳定性较好,且消毒效果较好的食品级脂肪酸,和乳酸、柠檬酸等物质组合,并加入由蔗糖脂肪酸酯和烷基磺酸盐组成的稳定剂,进一步对a液进行稳定;在b液中加入肉桂精油后,b液中的环糊精和肉桂精油配合后,减少肉桂精油的挥发,进一步增强肉桂精油的稳定性,使用时将b液与a液混合,从而使得食品级脂肪酸、乳酸等配合,仍较大程度保留混合后消毒液的稳定性,同时增强消毒液的消毒效果;未使用时将a液、b液分开包装,减少两者由于提
前混合接触并长时间放置后,食品级脂肪酸、肉桂精油等原料的协同效果降低,导致消毒液的稳定性和消毒性能有一定的减弱。
8.综上所述,使用时将a液与b液混合得到消毒液,通过食品级脂肪酸、稳定剂、肉桂精油、环糊精之间相互配合,增强消毒效果;同时原料安全,也可应用于食品消毒等领域。
9.优选的,所述食品级脂肪酸包括己酸、壬酸、辛癸酸中的至少一种。
10.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己酸、壬酸、辛癸酸中的至少一种,稳定性较好,同时和稳定剂、b液中的植物精油更好地配合,增强消毒液的消毒效果的同时,尽可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能。
11.优选的,所述稳定性消毒液的a液中还包括重量份数为0.1

0.3份的增强剂,所述增强剂包括硫酸钠、氯化钠中的至少一种。
12.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选用无机盐硫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者两种,通过与食品级脂肪酸相互配合,增强a液的稳定性能,进而增强消毒液的稳定性能和消毒杀菌效果。
13.优选的,所述增强剂由硫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硫酸钠和氯化钠的重量比为1:(1

2)。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硫酸钠和氯化钠的重量配比,和食品级脂肪酸、肉桂精油更好地配合,增强消毒液的稳定性和消毒杀菌效果。
15.优选的,所述稳定性消毒液的b液中还包括重量份数为0.8

1.6份的植物提取物,所述植物提取物包括丁香提取物、山苍子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b液中加入由丁香提取物、山苍子提取物中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和同为天然物质的肉桂精油协同配合,增强b液的稳定性,同时与食品级脂肪酸共同配合,保持消毒液的稳定性能,提高消毒杀菌效果。
17.优选的,所述稳定性消毒液的b液中还包括重量份数为0.1

0.3份的蜂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蜂胶和b液中的肉桂精油相互配合,进一步增强b液的稳定性,从而增强消毒液的稳定性能和消毒杀菌效果。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型消毒液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食品级脂肪酸、乳酸、柠檬酸、去离子水混合,混合均匀后加入稳定剂混合均匀,得到a液;s2:将乙醇与肉桂精油混合均匀后,加入环糊精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b液;s3:将a液与b液混合,混合均匀后得到稳定型消毒液。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分别对a液和b液进行配制,使得食品级脂肪酸和稳定剂更好地接触配合,防止食品级脂肪酸的相分离,增强稳定性能;配制b液过程中首先将乙醇和肉桂精油混合,使得乙醇与肉桂精油充分互溶,后加入环糊精和去离子水对肉桂精油进行保护,提高肉桂精油稳定性能;在使用时将a液与b液混合均匀,使得食品级脂肪酸和肉桂精油之间相互配合,较大程度保持消毒液的稳定性能的同时,增强消毒杀菌效果。
21.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1中加入增强剂,并和稳定剂一同加入,在步骤s2中加入植物提取物和蜂胶,并和乙醇、肉桂精油混合均匀。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a液中加入增强剂,在b液中加入植物提取物和蜂胶,分步加入混合,进一步增强消毒液的稳定性能和消毒杀菌效果。
23.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稳定剂加入的速度为0.5

1重量份/min。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剂加入过快,容易导致食品级脂肪酸与稳定剂接触效果较差;若加入过慢,容易导致效率较低;通过控制稳定剂的加入速度,使得食品级脂肪酸和稳定剂更好地接触配合,增强a液稳定性能的同时,也增强混合后消毒液的稳定性能。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采用食品级脂肪酸,稳定剂配合,防止食品级脂肪酸发生相分离,影响消毒效果;稳定剂由蔗糖脂肪酸酯和烷基磺酸盐组成,与食品级脂肪酸更好地配合,增强a液的稳定性;在b液中加入肉桂精油,使用时将a液与b液混合,肉桂精油和食品级脂肪酸相互配合,较大程度保持消毒液稳定的同时,增强消毒效果;原料安全,可应用于食品消毒等领域。
26.2.在本技术中,优选在a液中加入无机盐硫酸钠、氯化钠,提高消毒液稳定性能的同时,增强消毒杀菌效果;在b液中加入丁香提取物、山苍子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植物提取物,和肉桂精油协同配合,增强消毒液的消毒杀菌效果;优选在b液中加入蜂胶,从而更好地与肉桂精油组合,增强消毒液的稳定性能和杀菌效果。
27.3.本技术的方法,先分别配置a液和b液,减少由于两者提前接触,导致消毒液的稳定性有一定的降低,从而增强消毒液的稳定性能;控制稳定剂的加入速度,并在使用时将a液与b液混合,相互协同配合,较大程度保持消毒液稳定性能的同时,增强消毒杀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各实施例中的组分及生产厂家如表1所示。
30.表1组分及生产厂家
实施例
31.实施例1:一种稳定型消毒液,所包括的具体组分以及重量如表2所示,由以下步骤制得:s1:将食品级脂肪酸、乳酸、柠檬酸、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均匀后加入稳定剂混合均匀,稳定剂的加入速度为0.3kg/min,得到a液,并将a液单独包装;s2:将乙醇与肉桂精油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均匀后加入环糊精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180r/min,搅拌均匀得到b液,并将b液单独包装;s3:使用时,将a液与b液混合,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均匀后得到稳定型消毒液。
32.实施例2:一种稳定型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具体组分及重量不同,所包括的具体组分及重量如表2所示。
33.实施例3

4:一种稳定型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食品级脂肪酸的组成及种类不同,所包括的具体组分及重量如表2所示。
34.实施例5

6:一种稳定型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1中和稳定剂一同加入增强剂,所包括的具体组分及重量如表2所示。
35.实施例7

8:一种稳定型消毒液,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增强剂的具体组分及重量
不同,所包括的具体组分及重量如表2所示。
36.表2实施例1

8的具体组分及重量实施例9

10:一种稳定型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2中加入植物提取物,并和乙醇、肉桂精油混合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包括的具体组分及重量如表3所示。
37.实施例11

12:一种稳定型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2中加入蜂胶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包括的具体组分及重量如表3所示。
38.实施例13

14:一种稳定型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2中加入植物提取物和蜂胶,并和乙醇、肉桂精油混合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包括的具体组分及重量如表3所示。
39.实施例15:一种稳定型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中稳定剂的加入速度为0.5kg/min。
40.实施例16:一种稳定型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中稳定剂的加入速度为1kg/min。
41.实施例17:一种稳定型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1中和稳定剂一同加入增强剂,稳定剂的加入速度为0.5kg/min。在步骤s2中加入植物提取物和蜂胶,并和乙醇、肉桂精油混合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包括的具体组分及重量如表3所示。
42.实施例18:一种稳定型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1中和稳定剂一同加入增强剂,稳定剂的加入速度为1kg/min。在步骤s2中加入植物提取物和蜂胶,并和乙醇、肉桂精油混合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包括的具体组分及重量如表3所示。
43.表3实施例9

14、实施例17

18的具体组分及重量对比例对比例1:一种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等量的水替代食品级脂肪酸。
44.对比例2:一种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等量的水替代稳定剂。
45.对比例3:一种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等量的水替代稳定剂和食品级脂肪酸。
46.对比例4:一种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等量的百合精油替代肉桂精油。
47.对比例5:一种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等量的水替代环糊精。
48.对比例6:一种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等量的水替代环糊精和肉桂精油。
49.对比例7:一种消毒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等量的水替代食品级脂肪酸和肉桂精油。
50.对比例8:一种消毒液,由以下组分组成:食品级次氯酸钠0.1kg、食品级盐酸0.1kg、食品级玻尿酸0.5kg,去离子水99.3kg。
51.制备方法为:将食品级次氯酸钠、食品级盐酸、食品级玻尿酸,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均匀后得到消毒液。其中所涉及的原料的厂家及型号如表1所示。
52.检测方法实验一:消毒稳定性能实验实验样品:1.分别采用实施例1

8、实施例15

18以及对比例1

3中的a液各10ml,作为a液的实验样品1

8、实验样品15

18以及对比样品1

3。
53.2.分别采用实施例1

2、实施例9

14、实施例17

18和对比例4

6各10ml,作为a液的实验样品1

2、实验样品9

14、实验样品15

18以及对比样品1

3。
54.3.分别采用实施例1

18以及对比例1

8制备得到的稳定型消毒液10ml作为实验样品1

18以及对比样品1

8;实验样品1

18以及对比样品1

8的a液、b液以及制备得到的稳定型消毒液均有6个。
55.实验仪器:平皿(来自济南欧莱博技术有限公司);试管(来自浙江润兰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84100);水浴锅(来自无锡玛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hh

1)。
56.实验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试验菌,取细菌繁殖体第6代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普通琼脂新鲜培养物,使用前用1%的蛋白胨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至20%的浓度,并取20ml滴染于灭菌脱脂白平纹布(1.ocmxl.ocm)上于燥制成菌片备用;中和剂选用为浓度为0.5%硫代硫酸钠+1.0%的吐温80十0.1%的卵磷脂。
57.将实验样品1的5ml的a液加入平皿中,后在20℃水浴中预温5min,再将上述菌片加入平皿内,作用5min后,取出菌片,加入装有5ml中和剂的试管中,控制时间为lomin;取混悬液0.5ml用普通营养琼脂倾皿,于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计算0d的灭菌率;将剩余的a液放置于50℃的恒温箱中保存,至10d后采用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杀菌效果检测,计算10d的灭菌率,后计算灭菌减少率=(0d的灭菌率

10d的灭菌率)/0d的灭菌率。
58.采用上述方法分别对b液和消毒液进行检测,得到消毒稳定性检测结果。
59.实验结果:实验样以及对比样品的消毒稳定性实验结果如表4

6所示。
60.表4实验样品和对比样品a液的消毒稳定性能实验结果
根据表4可知,a液实验样品的0h灭菌率为95.93

97.53%,10d的灭菌率为94.56

96.51%,灭菌减少率为1.05

1.43%;a液对比样品的0h灭菌率为82.45

90.16%,10d的灭菌率为80.84

88.38%,灭菌减少率为1.97

2.25%;由上述数据可知,a液实验样品的灭菌率高于对比样品,灭菌减少率均小于a液对比样品,说明a液实验样品更加稳定。
61.对比实验样品1和对比样品1

3可知,加入食品级脂肪酸、稳定剂后可以增强a液的稳定性和消毒效果;食品级脂肪酸本身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但在较低温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相分离的情况,通过加入稳定剂蔗糖脂肪酸酯和烷基磺酸盐,有效降低食品级脂肪酸的分离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食品级脂肪酸的稳定性能,从而增强消毒效果;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3

4可知,优选食品级脂肪酸的具体组分,选用己酸、壬酸、辛癸酸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多种脂肪酸混合,并和稳定剂更好地配合,进而增强了a液的稳定性能;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5

6可知,加入增强剂后,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和a液中的食品级脂肪酸组合后,可能会提高a液的稳定性能;对比实验样品6和实验样品7

8可知,优选增强剂重量比,更好地与食品级脂肪酸配合,进一步增强a液的稳定性和灭菌率;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15

16可知,当稳定剂加入过快,可能会导致食品级脂肪酸和稳定剂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混合效果不佳;加入速度过慢,效率较低,控制稳定剂的加入速度,获得稳定性好的a液;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17

18可知,控制稳定剂加入速度,并加入增强剂,同时优选食品级脂肪酸,可以获得稳定性较高,且灭菌率高的a液。
62.表5实验样品以及对比样品中b液的消毒稳定性能实验结果
根据表5可知,b液实验样品的0h灭菌率为93.12

95.14%,10d的灭菌率为91.66

94.00%,灭菌减少率为1.20

1.57%;b液对比样品的0h灭菌率为83.98

90.32%,10d的灭菌率为80.64

87.78%,灭菌减少率为2.53

3.98%;由上述数据可知,b液实验样品的灭菌率高于对比样品,灭菌减少率均小于b液对比样品,说明b液实验样品更加稳定,且消毒性能更好。
63.对比实验样品1和对比样品4

6可知,肉桂精油和环糊精组合后,环糊精对肉桂精油进行包覆,有助于增强肉桂精油的稳定性,减少肉桂精油的挥发,进一步增强b液的稳定性;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9

10可知,加入植物提取物后,可能和同是天然性原料的肉桂精油协同配合,进一步增强b液的稳定性和消毒效果;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11

12可知,加入蜂胶后,蜂胶中含有的黄酮类,酚酸类、脂肪酸以及氨基酸等多种活性物质,与肉桂精油、乙醇配合,进一步增强b液的消毒性能;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13

18可知,加入蜂胶和植物提取物后,b液的稳定性能和消毒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64.表6实验样品1

18以及对比样品1

8的消毒液的消毒稳定性能实验结果
由表6的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样品1

18的消毒液0h灭菌率为98.99

99.99%,10d的灭菌率为95.79

97.74%,灭菌减少率为2.25

3.23%;对比样品1

8的消毒液0h的消毒液灭菌率为90.35

96.67%,10d的灭菌率为84.37

92.38%,灭菌减少率为3.35

11.39%;对比实验样品和对比样品可知,实验样品1

18的灭菌率较高,且灭菌减少率较小,说明实验样品相比于对比样品,消毒性能和稳定性较好。
65.由表4

6的实验数据可知,消毒液相比于单独包装的a液、b液的消毒性能更好,但是稳定性稍微差些,可能是由于混合后的消毒液放置过久容易导致a液与b液之间的协同配合效果减少,导致稳定性差一点,差距较小,消毒液的稳定性较好。
66.对比实验样品1和对比样品1

3可知,加入食品级脂肪酸和稳定剂后,a液和消毒液的消毒稳定性和消毒效果增强。可能是因为加入稳定剂后,a液中食品级脂肪酸稳定性提高,使得食品级脂肪酸和b液中肉桂精油更好地配合,从而增强混合后消毒液的稳定性能和消毒性能;对比实验样品1和对比样品4

6可知,加入肉桂精油和环糊精后,b液和消毒液的消毒稳定增强。对比实验样品1和对比样品7可知,加入食品级脂肪酸和肉桂精油后,可能通过两者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增强b液的稳定性能和消毒性能。
67.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3

4可知,优选食品级脂肪酸的种类,增强a液的消毒性能和稳定性能,从而更好地与b液混合,达到较好的协同混合效果,进而增强消毒液的消毒性能,同时防止长时间放置的消毒液消毒性能减少较多;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5

6可知,加入由硫酸钠、氯化钠中的至少一种组成的增强剂,有助于增强消毒液的稳定性和消毒性能;对比实验样品6和实验样品7

8可知,优选增强剂重量比,可以增强消毒液的稳定性能和消毒性能;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9

10可知,加入植物提取物后,植物提取物和b液中的肉桂精油协同配合,增强b液的消毒性能,从而更好地和a液配合,增强消毒液的消毒性能;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11

12可知,加入蜂胶后,蜂胶中含有的黄酮类,酚酸类、脂肪酸以及氨基酸等多种活性物质有助于提高b液的消毒效果,在和a液中的食品级脂肪酸混合作用,可能出现一定的协同配合效果,从而增强消毒液的稳定性能和消毒性能;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13

14可知,加入植物提取物和蜂胶配合后,可能通过两者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增强消毒液的稳定性能和消毒性能;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15

16可知,控制稳定剂加入速度,使得稳定剂更好地提高食品级脂肪酸的稳定性能,减少分离,从而和b液混合,增强混合后消毒液的消毒性能和稳定性能;对比实验样品1和实验样品17

18可知,优选a液和b液的原料,并进行混合后,获得稳定性和消毒性能好的消毒液。
68.实验二:安全性实验
1.实验样品:分别采用实施例1

8、实施例15

18以及对比例1

3中的a液各10ml,作为a液的实验样品1

8、实验样品15

18以及对比样品1

3。
69.2.分别采用实施例1

2、实施例9

14、实施例17

18和对比例4

6各10ml,作为a液的实验样品1

2、实验样品9

14、实验样品15

18以及对比样品1

3。
70.3.分别采用实施例1

18以及对比例1

8制备得到的稳定型消毒液10ml作为实验样品1

18以及对比样品1

8;实验样品1

18以及对比样品1

8的a液、b液以及制备得到的稳定型消毒液均有6个。
71.实验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方法,分别对实验样品1

18的a液、b液以及制得的消毒液进行急性经口毒性(ld50)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和小鼠骨髓噬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72.实验结果:实验样品1

18的a液、b液以及制得的消毒液均属实际无毒ld50>5000mg/kg;实验样品1

18的a液、b液以及制得的消毒液对家兔皮肤均无刺激性;实验样品1

18的a液、b液以及制得的消毒液微核试验均为阴性;从而可说明,实验样品1

18的a液、b液以及由a液和b液混合得到的消毒液符合安全性要求,是可安全使用的消毒制品。
7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