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51872发布日期:2021-09-25 02:4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澳洲淡水龙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学名为四脊光壳南鳌虾,又名红螯螯虾或蓝龙虾,隶属于十足目拟螯虾科,原产澳大利亚,外形酷似海中龙虾,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
3.澳洲淡水龙虾经广东省引进试养并先后取得人工繁殖种苗和成虾养殖成功,目前正陆续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其个体一般重100~200克/只,长到75g左右就可使用,在澳洲最大的个体可重达500克,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澳洲淡水龙虾有极强的耐活力,便于长途运输,鲜活大虾在国内外市场上倍受青睐。针对池塘养殖成本高、养殖效率低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方法。
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稻田布局:在稻田中间向下开挖1块养殖凼,养殖凼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挖一条连通沟至田埂边;
7.(2)养殖凼设置:养殖凼内种植有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养殖凼的进排水口设置网罩;养殖凼内自底部向上架设多层人工巢穴为澳洲淡水龙虾提供隐蔽栖息空间,所述人工巢穴是通过水花生将蜂巢状pvc管、废弃瓦片和废弃轮胎捆扎在一起组成的,捆扎后的水花生继续生长;
8.(3)敌害清除:养殖凼进水口前设置有筛绢过滤进水;高温季节,养殖凼的进水口暴晒后撒生石灰清野,消灭进水口澳洲淡水龙虾苗种的敌害;
9.(4)苗种投放:5~6月份,在水稻有效分蘖、烤田结束后,水温稳定在25℃以上时,投放澳洲淡水龙虾苗种;
10.(5)饵料投喂;
11.(6)稻田管理、病害防治;
12.(7)收捕。
1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稻田为10~20亩;养殖凼为长方形,深0.8~1.0m,其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7.5~8.0%;连通沟深0.6~0.7m,每条连通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0.4~0.6%,养殖凼和4条连通沟的面积之和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
14.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沉水植物占养殖凼底部面积≥20%,挺水植物的凼面覆盖面积占养殖凼水面面积的25~35%。
15.优选地,步骤(2)中,人工巢穴≤5层,每层人工巢穴面积占养殖凼面积的18~24%。
16.上述人工巢穴的搭建是利用水花生的韧性和弹性来代替塑料绳子,将蜂巢状pvc管、废弃瓦片和废弃轮胎捆扎在一起组成的,捆扎后水花生继续生长。
17.本发明步骤(2)中,稻田水透明度应≥40cm,养殖凼底部以沙质或硬质土底较佳,不宜有过度淤泥;养殖凼进排水口设置网罩,严防青蛙、老鼠、蛇类进入及澳洲淡水龙虾逃逸。
18.优选地,步骤(3)中,养殖凼进水口前设置有2道80目的筛绢过滤进水,筛绢过滤面积≥200m2。
19.上述养殖凼进水口前的设置能够保证进水水流畅通不会堵塞,并且阻止敌害的幼体和卵粒进入。现有技术中对于过滤面积很少用限定,一般只会限定筛绢目数,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均不能有效达到前述效果,而发明人经摸索发现当过滤面积达到限定值时则能有效达到保证水流畅通、阻止敌害幼体和卵粒的进入。
20.高温季节5~8月份,养殖凼的进水口暴晒后撒生石灰清野,创造没有敌害的水源环境,且又不影响水稻的生长管理,每亩用生石灰150kg彻底清野,消灭进水口澳洲淡水龙虾苗种的敌害。
21.优选地,步骤(4)中,投放澳洲淡水龙虾苗种选择在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投放前,将稻田水缓慢加入到装有澳洲淡水龙虾苗的运苗容器内,调节水温至接近稻田水温度时,再将澳洲淡水龙虾苗放入稻田中。
22.优选地,步骤(4)中,澳洲淡水龙虾苗规格为2~4cm,按照养殖凼和连通沟面积计算,澳洲淡水龙虾苗投放量为6000~8000尾/亩。
23.本发明步骤(4)中,采用上述投放方式,能够防止虾苗“感冒”,从而影响成活率和生产发育。一般情况下,投放的虾苗成活率可达80%以上。
24.优选地,步骤(5)中,饵料每日投喂量为澳洲淡水龙虾体重的2~3%。
25.本发明步骤(5)中,饵料投放应充分利用稻田中天然饵料资源,降低饵料投喂量至2~3%。该澳洲淡水龙虾食性较杂,可以吃鲜嫩草根、腐殖质、水生浮游生物到小杂鱼、螺蛳、黄豆,也喜食对虾配合饲料。放苗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杂鱼和碎肉为主,之后1月内投放小杂鱼、下脚肉或人工配合饲料;待长至6~7cm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饵料。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饲量约占体重的2~3%,相比池塘养殖的投喂量5~10%,稻田养殖显著节约饲料、降低成本,具体的投饲量要根据其摄食情况增减。澳洲淡水龙虾大部分摄食在黄昏和夜间进行,晚上的投饲量要占全天70~80%以上,饲料应沿四边投在养殖凼浅水处,投喂均匀,防止争食,残饵应及时清除,避免败坏水质,诱发虾病。水温降至22℃以下减少投喂,15℃以下停止投喂。
26.本发明步骤(6)中,稻田需有专人进行管理,平时要勤检查,勤巡塘、及时补充池底水草数量,清除池中青苔;经常检查进、排水口的过滤网,注意防除敌害;雷雨天气需要特别注意成虾逃逸情况,增加水体溶解氧,保证虾在水中不会因为缺氧而逃出。此外,澳洲淡水龙虾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稻田水质要经常保持清新,一般每周需换水15~20cm深,并有足够的溶氧。同时,还要注意观察虾的各种活动,摄食、脱壳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理,并要充分做好详细的记录。
27.该品种龙虾抗病能力强,一般情况下,养殖周期中不会发生病害,主要以防治为主。病害防治的主要工作就是虾体体表消毒,可以采用3%左右浓度的盐水进行消毒,防治
病原体带入池塘,可以根据水质和时间情况,不定期地用生石灰、氯制剂等对水体进行消毒,也可用光合细菌液定时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若寄生虫病发生,可用高锰酸钾3~5mg/kg浸泡30分钟;藻类附着在虾体表面会影响蜕壳,可用生石灰杀灭;肠胃病多是由于摄入变质饵料引起的因此饵料要新鲜,不用霉变饵料,选用豆类植物作饵料时,一定要经过加温处理以去除抗胰蛋白酶,有利于对植物蛋白的吸收。
28.本发明步骤(7)中,澳洲淡水龙虾当年放养、当年收获,一般当年10~11月即可收捕。可采取干田或围网的方法于傍晚进行一次性捕捞,若分期分批上市,可采用拖网或撒网捕捞,也可利用陷井笼捕,即笼内放诱饵,诱虾进入。澳洲淡水龙虾放养时在养殖凼内,生长在整个稻田,密度稀,每只虾的生态位空间大,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规格范围在150g~400g,平均规格达到275g;按照稻田总面积计算亩产132kg~176kg(按照养殖凼和连通沟实际面积算亩产1320kg~176 0kg);当水温低于12℃~13℃时,还可以将小规格澳洲淡水龙虾集中起来放在塑料大棚内,控温10℃~12℃,留待第二年再养殖。
29.由于澳洲淡水龙虾离开水体的忍耐能力较强,离水30小时还能存活,因此活虾运输较为容易,只要箱中垫放一些水草保持定湿度即可运输。如:采用塑料泡沫箱干法运输,并在上面放少量水草,每只60cm
×
40cm
×
30cm塑料箱可放虾200尾左右。运输时要注意通气,不可挤压,运输时间过长,中途要浇水,以免干死。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本发明在稻田内设置1块养殖凼和4条连通沟,使整块稻田水体能够互相连通,便于水体交换,使整块稻田水体理化指标、浮游生物等趋于一致。
32.2、通过在养殖凼内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使得水体上层、中层和下层都有水生植物,形成立体空间,澳洲淡水龙虾在水体不同层次都能栖息、活动,大幅度优化虾的生态空间。
33.3、本发明在养殖凼进水口前设置有2道80目的筛绢过滤进水,并控制筛绢过滤面积≥200m2,从而保证进水水流畅通不会堵塞,并且阻止敌害的幼体和卵粒进入。现有技术中大都只限定筛绢目数而对于过滤面积则没有过多限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也均不能有效达到前述效果,而发明人经摸索发现当过滤面积达到限定值时则能有效达到保证水流畅通、阻止敌害幼体和卵粒的进入。
34.3、本发明采用稻田养殖,充分利用稻田中天然饵料资源,降低饵料投喂量至2~3%,降低养殖成本。
35.4、虾苗投放前,将稻田水缓慢加入到装有澳洲淡水龙虾苗的运苗容器内,调节水温至接近稻田水温度时,再将澳洲淡水龙虾苗放入稻田中,该方法能够防止虾苗“感冒”影响成活率,并合理控制投放密度,本发明中投放的虾苗成活率可达80%以上。
36.本发明利用稻田生态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培育大规格高品质的龙虾。10~11月收捕时规格范围在150~400g,平均规格达到275g,按照稻田总面积计算亩产可达132~176kg。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8.实施例1
39.2018年至2020年在马鞍山市徽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石臼湖青肚白背大闸蟹养殖场等合作基地,进行稻田澳洲淡水龙虾试验。
40.(1)稻田布局:选择面积10~20亩稻田,在稻田中间向下开挖1块占稻田总面积8%的长方形的养殖凼,深0.8~1.0m,养殖凼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挖一条连通沟直到四条田埂边,连通沟深0.6~0.7m,每条连通沟占稻田总面积的0.5%,养殖凼+4条连通沟合计占稻田总面积不超过10%;
41.(2)养殖凼设置:稻田水透明度以40cm以上为好,底部以沙质或硬质土底为好,不宜有太多淤泥,凼底应有不少于1/5面积的沉水植物;进排水口均要设置网罩,严防青蛙、老鼠、蛇类进入以及澳洲淡水龙虾逃逸;养殖凼四周放养水草或凤眼莲等挺水水生植物,其凼面覆盖面积占养殖凼水面1/3左右,池底布置好足够的人工巢穴作为隐蔽物,人工巢穴每一层构建采用蜂巢状pvc管+农村老屋改造废弃的瓦片+废弃轮胎等用水花生作链接工具,从养殖凼的底部向上叠加不超过5层,营造立体空间为澳洲淡水龙虾提供更多的隐蔽栖息空间,面积约占养殖凼面积的1/5;
42.(3)彻底清除稻田澳洲淡水龙虾苗种敌害:在进水口80目筛娟2次大面积过滤,筛娟合计过滤面积≥240m2,保证进水水流畅通不会堵塞,并且阻止敌害的幼体和卵粒进入;同时进水口水源5、6、7、8等高温季节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150kg彻底清野,使进水口无澳洲淡水龙虾苗种的敌害;
43.(4)稀密度放养虾苗,提高成活率:时间宜在5月28日,水稻完成有效分蘖,第一水稻烤田结束,当水温保持在25℃以上数日后,即可投苗。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在放苗前先用少量田水徐徐加入运苗容器内调节水温,直到容器内水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将虾苗放入田中,以防虾苗“感冒”,影响成活率和生长发育。虾苗规格3cm,按照养殖凼和连通沟面积计算,密度为每亩放养7000尾(按照稻田总面积计算为700尾);同一稻田放养的虾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正常情况下,成活率可达85%以上;
44.(5)充分利用稻田天然饵料资源,降低饵料投喂量至2.5%:该虾食性较杂,可以吃鲜嫩草根、腐殖质、水生浮游生物到小杂鱼、螺蛳、黄豆,也喜食对虾配合饲料。放苗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杂鱼和碎肉为主,以后的1月内投放小杂鱼,下脚肉或人工配合饲料;待长至7cm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饵料。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饲量约占体重的2.5%(相比池塘养殖的投喂量5%~10%,显著节约饲料,降低成本),具体的投饲量要根据其摄食情况增减。大部分摄食在黄昏和夜间进行,晚上的投饲量要占全天70%至80%以上,饲料应沿四边投在养殖凼浅水处,投喂均匀,防止争食,残饵应及时清除,避免败坏水质,诱发虾病。水温降至22℃以下减少投喂,15℃以下停止投喂;
45.(6)稻田管理:稻田需有专人进行管理,平时要勤检查,勤巡塘、及时补充池底水草数量,清除池中青苔;经常检查进、排水口的过滤网,注意防除敌害;雷雨天气需要特别注意成虾逃逸情况,增加水体溶解氧,保证虾在水中不会因为缺氧而逃出;澳洲淡水龙虾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稻田水质要经常保持清新,一般每周需换水15cm~20cm深,并有足够的溶氧。同时,还要注意观察虾的各种活动,摄食、脱壳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理,并要充分做好详细的记录;
46.(7)病害防治:该品种龙虾抗病能力强,一般情况下,养殖周期中不会发生病害,主要以防治为主。病害防治主要的工作就是虾体体表消毒,可以采用3%左右浓度的盐水进行
消毒,防治病原体带入池塘,可以根据水质和时间情况,不定期地用生石灰、氯制剂等对水体进行消毒,也可用光合细菌液定时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
47.若寄生虫病发生,可用高锰酸钾3~5mg/kg浸泡30分钟;藻类附着在虾体表面会影响蜕壳,可用生石灰杀灭;肠胃病多是由于摄入变质饵料引起的因此饵料要新鲜,不用霉变饵料,选用豆类植物作饵料时,一定要经过加温处理以去除抗胰蛋白酶,有利于对植物蛋白的吸收;
48.(8)收捕:澳洲淡水龙虾当年放养、当年收获,一般当年10~11月即可收捕;可采取干田或围网的方法于傍晚进行一次性捕捞,若分期分批上市,可采用拖网或撒网捕捞,也可利用陷井笼捕,即笼内放诱饵,诱虾进入;澳洲淡水龙虾放养时在养殖凼内,生长在整个稻田,密度稀,每只虾的生态位空间大,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规格范围在150g~400g,平均规格达到275g;按照稻田总面积计算亩产154kg(按照养殖凼和连通沟实际面积算亩产1540kg);当水温低于13℃时,还可以将小规格澳洲淡水龙虾集中起来放在塑料大棚内,控温12℃,留待第二年再养殖;
49.(9)运输:由于澳洲淡水龙虾离开水体的忍耐能力较强,离水30小时还能存活,因此活虾运输较为容易,只要箱中垫放一些水草保持定湿度即可运输。如:采用塑料泡沫箱干法运输,并在上面放少量水草,每只60cm
×
40cm
×
30cm塑料箱可放虾200尾左右。运输时要注意通气,不可挤压,运输时间过长,中途要浇水,以免干死。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