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红火炬郁金田间栽培/盆栽品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70666发布日期:2021-12-31 19:39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红火炬郁金田间栽培/盆栽品质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红火炬郁金田间栽培/盆栽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红火炬郁金curcuma hybrida

red torch’是荷兰moerheim集团公司于2005年登记的新的花卉品种,它是一种近年引进国内的姜科姜黄属高观赏价值的多年生热带球根花卉,主要在华南地区引种推广。红火炬郁金在露地栽培条件下,株高约36~50厘米,地下主根茎纺锤形至圆球形,叶片为绿色长椭圆形,花葶从叶间抽出,低于叶片,直立坚挺,苞片繁多,以莲座状排列,阔卵形,顶端苞片紫红色,下部苞片深红色,因其外形类似火炬而得名红火炬。
3.红火炬郁金花期在夏、秋季两季,即在7~10月期间,地栽单花序观赏期可超过30天。由于红火炬郁金花朵大、花色艳丽、花期长,一经推出,在国际上十分畅销。依据龚晓平(2005)对姜黄属花卉推广价值的评价标准(包括适应性、观赏性、市场、管理、品种来源难易度及用途),红火炬郁金得分极高,非常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4.红火炬郁金在2005年年底被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引进到中国华南地区后,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培育出了适合华南地区栽培的新品种,在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并命名为红火炬郁金。
5.红火炬郁金现有的栽培方法具体为:
6.1.种植时间:在华南地区大露地初次栽培时于4月初种植,11月初进入休眠,生长期为8~9个月;
7.2.繁殖方法:采用分球繁殖,利用红火炬郁金地下部分分生出的子球进行分栽;可在红火炬郁金休眠后在种植地上盖上稻草进行种球保存,留待第2年出芽,也可在第2年的3月初挖起种球再种植;
8.3.光照和温度:一般在夏季以遮阴30%~40%为宜,10~11月光照降低时,拆除遮阴网;在种植至萌发前及盛花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在产花期在沙质土壤时平均每周灌水2次;
9.4.施肥:栽培时采用腐熟的鸡粪150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作基肥,鸡粪中氮(n)、磷(p2o5)、钾(k2o)约为1.63%、1.54%、0.85%;
10.另外,开花前配合基肥施尿素150kg/hm2,花茎长出时施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常见硫酸钾复合肥n

p

k比例为15

15

15。
11.但是华南地区采用上述方法对红火炬郁金进行栽培后,近几年发现所得到的花朵数量和质量以及植株的长势差强人意,逐渐出现叶缘黄化枯萎、植株长势和花枝质量不好等品种退化现象。
12.本发明人研究认为,导致上述红火炬郁金品种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3.1.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导致品种纯度和品质降低,使得花型紊乱,高矮不齐
等;
14.2.由于生活条件及栽培方法不适合品种习性的要求,从而引起遗传性的分离和变异,致使品种退化;
15.3.生活力衰退使良种品质降低,其中包括长期栽培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生活力衰退。


技术实现要素:

1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红火炬郁金田间栽培/盆栽品质的方法,解决田间栽培红火炬郁金品种叶片枯黄,以及植株长势和花枝质量不好的品种退化问题。
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8.一种提高红火炬郁金田间/盆栽栽培品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步骤(1)选种球:选取当年冬季退冬后的种球,即栽培时长为两年且形态为不分球的种球;
20.步骤(2)定植:在园土上/花盆中添加栽培基质,所述栽培基质为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将步骤

所选种球挖坑种入栽培基质中,撒施复合肥,并浇水;
21.步骤(3)生长期:设置透气遮阴网,避免红火炬郁金受到日光直射,生长周期中每周浇水2

3次,保持环境湿度,直至花期;
22.步骤(4)花期:进入花期的红火炬郁金仍然每周浇水2

3次,但浇水尽量避免浇到塔状花序上,以免使所述花序内积水,导致着生于下部苞片腋部的黄色小花腐烂,降低花序观赏性。
23.本发明所述退冬是指每年冬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地下种球进入休眠期。
24.本发明所述栽培时长为两年,是指保留红火炬郁金种球在土地中不挖出,留在原地次年自然萌芽,在田里生长长达2年。
25.本发明所述形态为不分球的种球,是指保持原有3~5个子球连成排形态的种球,不将其分成单个子球。
26.本发明取红火炬种球复栽的时间可以在2~3月份。
27.本发明方法为提高红火炬郁金的田间栽培品质:
28.⑴
选择复种栽培时长为两年的种球,是本发明人经过数年的栽培试验研究发现,复种栽培时长为两年的种球与复种栽培1年的种球相比,能提早1个月于2月进入自然萌芽期,红火炬郁金更早进入花期,开花数量更多,花枝也更大,且能获得的植株更为高大健壮。
29.⑵
选择形态为不分球的种球,是因为球根花卉的种球是营养物质的储藏体,在自然状态下,红火炬郁金的种球一般是以3~5个大小相近的子球紧密相连而成,现有技术把子球分开种植时相当于种植小种球,而本发明不把子球分开种植时则相当于种植大种球。大种球淀粉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等内含物相对高,更适于植株生长以及有利于产量和质量,本发明人数年的实验研究证明红火炬郁金不分球繁殖获得的植株长势更好,更早进入花期且开花数量多,以及有利于其自身分蘖繁殖。
30.⑶
采用将种球挖起复种,能够妥善分布种球密度,提高花枝质量。
31.⑷
本发明为避免现有技术将红火炬郁金长期栽培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生活力衰退的情况,根据红火炬郁金喜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的特性,采用在园土的基础上添加富含
有机质的砂质土壤的栽培基质,盆栽则直接采用所述栽培基质,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肥力;给予红火炬郁金适宜的生活条件,防止其发生品种退化。
32.本发明还可以做以下改进措施:
33.本发明所述栽培基质推荐采用复合基质,所述复合基质由泥炭土、珍珠岩和河沙按等比例重量混合而成。一方面由泥炭土、珍珠岩和河沙复合而成的砂质土壤,有效增加土壤的肥力主要是提高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效铁含量;其中,
34.①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高,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好的团粒结构则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从而促进植物对土壤中营养的吸收;
35.②
土壤碱解氮直接反应土壤供氮能力的大小,它可供植物近期吸收利用,与植物生长关系密切;
36.③
有机质含量丰富,熟化程度高,也会提高碱解氮含量;
37.④
磷能促进植物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长,并且提高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增强植物应对外界酸碱变化的能力。
38.另一方面,红火炬郁金的原产地土壤为赤红壤,ph值在4.5~5.4之间,所以在园土中添加珍珠岩调节土壤ph值是改善其品种退化的重要手段。而且土壤ph值直接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的活性以及在土壤中的移动能力,有效提高植物对于有效铁的吸收。
39.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园土上的栽培基质厚度推荐为35~50cm,盆栽的栽培基质厚度为20~40cm。
40.优选地,在添加栽培基质前,园土用生石灰覆盖高温杀菌,以避免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害地卵连续积累,影响种植的发展。
41.步骤(2)中,推荐将所选种球等距间隔挖坑种植入土。进一步地,种植种球株距为30~35cm,行距40~50cm,种植深度为5
±
1cm。
42.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的复合肥优选采用的是不同n

p

k比例的缓释复合肥,包括n

p

k=17
‑4‑
12肥效长3~4个月的缓释复合肥;n

p

k=15
‑8‑
15肥效长5~6个月的均衡型复合肥;n

p

k=18
‑5‑
12肥效长8

9个月的高氮型复合肥和n

p

k=12
‑5‑
18的肥效长8

9个月的高钾型)。
43.优选地,采用上述高氮型复合肥和高钾型复合肥的红火炬郁金,在茎、叶、株高、种球发育等指标上都有良好的长势。其中,
44.高氮型复合肥中高含量的氮能通过促进植物代谢,增加根系微生物量,进而提高土壤蛋白酶等相关代谢酶活性,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养分利用。
45.高钾型复合肥中高含量的钾能提高多种酶活性,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糖代谢有促进作用,导致其茎干更加粗壮,且能增加植物抗性。
46.进一步地,复合肥的撒施量是按种植畦规格为长5~7m,宽0.8~1.2m计,每畦施2000~2150g。
47.本发明步骤(3)所述的环境湿度优选保持在60%或以上。
4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9.(1)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红火炬郁金的田间栽培品种退化问题,从种球形态、栽培基质、复合肥的筛选和种球种植时长等多方面开展了长达数年的实验研究,总结归纳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选择连续栽培两年不分球的种球进行种植,并通过在园土上添
加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和复合肥改善土壤肥力,以及采用遮荫栽培和充足的浇灌,以此创造适合红火炬郁金的生活条件和栽培方式,使得田间栽培/盆栽的红火炬郁金不再会出现花期叶缘枯黄、植株长势和花枝质量不好的品种退化现象,保证其观赏价值。
50.(2)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选择由泥炭土、珍珠岩和河沙组成的栽培基质和不同n

p

k比例的缓释复合肥,确保红火炬郁金在地下部分的根茎繁殖系数高,地上部分能获得更好的植株长势、更多的开花数量和质量更高的花枝,从而提高红火炬郁金的观赏价值。
51.(3)本发明田间栽培和盆栽的红火炬的观花期均为7~10月份,长4个月,群体盛花期集中在7~8月份,田间栽培的单只花序和盆栽观赏期都超过30天;其中,
52.田间栽培的红火炬植株情况:株高约70cm,叶宽约25cm,叶长约47cm,花枝长度约30cm,花枝直径约10cm。
53.盆栽红火炬的植株情况:株高约50cm,叶宽约21cm,长约38cm,花枝长度约25cm,花枝直径约8cm。
54.(4)本发明对红火炬郁金的田间栽培方法操作简单,流程短,易于实现生产化推广。
附图说明
55.图1是不同复合肥地栽开花总数情况;
56.图2是不同复合肥对种球生长的影响;
57.图3是种球栽培时长对开花数量的影响;
58.图4是种球栽培时长对种球繁殖力的影响;
59.图5是单种球种植对群体花期的影响;
60.图6是不分球种植对群体花期的影响;
61.图7是种球形态对开花数量的影响;
62.图8是种球形态对地下部生长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63.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64.实施例1
65.一种提高红火炬郁金田间栽培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6.(1)种球选取:选取当年冬季退冬后的种球,即选取栽培时长为两年且形态为不分球的种球;
67.(2)于2月份将所选的种球挖坑种入栽培基质中,其中,种植园土为农场大棚种植畦规格为长6.5m,宽1.1m,园土经过生石灰覆盖高温杀菌。在原有园土上添加泥炭土、珍珠岩、河沙按1:1:1重量比列混合成栽培基质,栽培基质厚度为35cm。每畦种2列种球,株距30cm,行距50cm,种植深度5cm,撒施高氮型复合肥,n

p

k含量比为18:5:12,每畦施2000g,浇足水分。
68.(3)设置简易透气遮荫网,避免日光直射,生长周期中每周浇水2~3次,浇足量水分,保持环境湿度在60%以上。
69.(4)进入花期的红火炬郁金每周浇水2~3次,浇足量水分,但浇水尽量避免浇到塔
状花序上,因为会使得花序内积水,使得着生于下部苞片腋部的黄色小花腐烂,降低花序观赏性。
70.实施例2
71.一种提高红火炬郁金田间栽培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2.(1)种球选取:在当年冬季退冬后选取栽培时长为两年且形态为不分球的种球;
73.(2)于3月份将所选的种球挖坑种入栽培基质中,其中,种植园土为农场大棚种植畦规格为长6m,宽1m,园土用生石灰覆盖高温杀菌。在原有园土上添加泥炭土、珍珠岩、河沙按1:1:1重量比列混合成栽培基质,栽培基质厚度为45cm。每畦种2列种球,株距30cm,行距40cm,种植深度6cm,撒施高钾型复合肥,n

p

k含量配比为12:5:18,每畦施2050g,浇足水分。
74.(3)设置简易透气遮荫网,避免日光直射,生长周期中每周浇水2~3次,浇足量水分,保持环境湿度在60%及以上。
75.(4)进入在花期的红火炬郁金浇水尽量避免浇到塔状花序上,因为会使得花序内积水,使得着生于下部苞片腋部的黄色小花腐烂,降低花序观赏性。
76.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红火炬郁金未出现花期叶缘枯黄现象,地上部分植株更高大,花枝质量更好。其中株高约70cm,叶宽约25cm,叶长约47cm,花枝长度约30cm,花枝直径约10cm。同时地下部分根茎繁殖系数达到5。
77.实施例3
78.一种提高红火炬郁金盆栽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9.(1)种球选取:选取当年冬季退冬后的种球,即选取栽培时长为两年且形态为不分球的种球;
80.(2)于3月份将所选的种球挖坑种入栽培基质中,其中盆栽条件为:种植盆为直径50cm,高30cm塑料盆,盆栽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河沙=1:1:1,厚度约25cm,每盆种3株,不管种球是几个子球连排的,总之1个种球算1株;撒施高氮型复合肥,n

p

k含量比为18:5:12,浇足水分。
81.(3)设置简易透气遮荫网,避免日光直射,生长周期中每周浇水2~3次,浇足量水分,保持环境湿度在60%以上。
82.(4)进入花期的红火炬郁金,每周浇水2~3次,浇足量水分,但浇水尽量避免浇到塔状花序上,因为会使得花序内积水,使得着生于下部苞片腋部的黄色小花腐烂,降低花序观赏性。
83.实施例4
84.红火炬郁金叶缘枯黄现象的土壤因素分析
85.针对近年红火炬郁金在广州和珠海等田间栽培(下文简称:地栽)时均出现叶黄化枯萎的品种退化现象,而在番禺钟村农场栽培时则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的情况。鉴于3个种植地种源一致,气候相似,肥水管理相似,于是从土壤性质的角度探究其成因,以期减轻田间栽培的叶片黄化现象。
86.土壤采集地点分别为:
87.珠海农推中心,地理位置:经度113.2284684、纬度22.0680187、海拔2m,记为珠海zh;
88.广州农推中心,地理位置:经度113.43391509、纬度23.2343998、海拔206m,记为广州nt;
89.番禺钟村农场,地理位置:经度113.292238、纬度(22.9920551、海拔

1m,记为番禺zc。
90.每个种植点随机多点采样混合,制成3份。采集的样本来自土表浅层0

20cm,自然风干后,过筛除去杂质,磨碎,装袋备检。
91.用美国奥豪斯st10 ph计测定土壤ph值。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指标为以下8种营养元素: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钾、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样本送至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检测。各指标测定方法参考自2006《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如下:
92.交换性钙采用乙酸铵交换—原子吸收光谱法;交换性镁采用乙酸铵交换—原子吸收光谱法;有效铁采用dtpa提取—原子吸收光谱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交换—火焰光度法;速效磷采用盐酸氟化铵浸提-钼蓝比色法;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有机质采用高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
93.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对分析结果按照表1和表2进行分级。
94.表1土壤ph等级划分
[0095][0096]
表2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0097][0098]
表3不同栽培地区土壤养分状况
[0099][0100]
由表3可知,珠海农科中心、广州农推中心两地的ph值为中性,番禺钟村农场的为酸性。zc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它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的含量明显高于nt和zh的土壤;nt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低,但速效磷含量等级为高,为91.12mg/kg。
[0101]
zh土壤和nt土壤,速效钾以430.83mg/kg、395.33mg/kg的含量分布在高含量等级,明显高于仅为71.60mg/kg的zc的土壤。
[0102]
zc土壤的微量元素有效铁含量最高,为486.65mg/kg,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地区,其中nt的含量最低,仅为33.12mg/kg;zh的交换性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地区,而zc、nt土壤中的交换性镁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交换性钙含量在nt和zh两地的土壤中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zc土壤中的。
[0103]
综上所述,红火炬郁金没有出现叶黄化枯萎现象的zc,其土壤ph值为酸性,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有效fe、有效磷、碱解氮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出现叶黄化枯萎现象的zh和nt两地,因此推测造成其叶缘黄化现象的原因是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有效fe、有效磷、碱解氮的含量偏低,以及ph偏高,土壤呈中性。
[0104]
实施例5
[0105]
各种栽培因素分析
[0106]
1.外观生长指标测定
[0107]
植株整个生长周期,用钢卷尺和游标卡尺定时测量记录外观生长数据。种球萌芽后,营养期每15d记录1次,花期每7d记录1次。
[0108]
记录如下指标:定植期;种球大小(最宽及最长处直径)、种球重量、种球分蘖增殖系数、块根重量;株高(从基部到叶片最高处);茎干粗度(基质以上3cm处植株直径),茎干长度(基质表面到茎干分叉处高度);展叶时间、开花期间叶片数、叶长(叶片基部到叶片尖端距离)、叶宽(叶片中部最宽处宽度);花序长度(花枝从假茎中伸出基部到花序顶部的长度)、花序宽度(花枝中部直径);初花期(第1个花序开放时间),单个花序寿命,群体花期,开花率。
[0109]
姜黄属花卉的主要观赏部位是整个花序,而不是苞片内的小花。把红火炬郁金花序从初放到枯萎分为6个阶段,分别记为:s0、s1、s2、s3、s4、s5,见表4。
[0110]
表4红火炬郁金花期分级方法
[0111][0112][0113]
2.不同复合肥对红火炬郁金生长发育的影响
[0114]
设计4种不同n

p

k比例的缓释复合肥试验组:
[0115]
a:n

p

k=17
‑4‑
12(肥效长3

4个月);
[0116]
b:n

p

k=15
‑8‑
15(肥效长5

6个月,均衡型);
[0117]
c:n

p

k=18
‑5‑
12(肥效长8

9个月,高氮型);
[0118]
d:n

p

k=12
‑5‑
18(肥效长8

9个月,高钾型)。
[0119]
试验期间不施肥的种植畦和种植盆为对照组,记为ck。地栽每畦施2000g,地栽的每处理3畦,每畦按株距30

35cm种植2列。观测记录地上部分茎、叶、花等性状指标以及地下种球分蘖系数、鲜重等指标。
[0120]
2.1.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状况
[0121]
红火炬于3月份定植,定植3个月后植株进入长叶盛期,具4

5片叶。各试验组在叶长、叶片数差异上不显著。在叶片宽度上,复合肥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其中d组以25.81cm的叶宽显著高于别组试验组。a、b、c组的叶宽之间差异不显著。
[0122]
定植期4个月后,红火炬于7月进入花期。茎长方面,各复合肥试验组差异不显著,均约25cm;茎粗方面,c、d组显著大于其它试验组;株高方面,c组高于对照,其它试验组矮于对照;d组的叶片宽于其它复合肥试验组。
[0123]
红火炬郁金定植5个月后,红火炬郁金仍处于盛花期,且营养生长几乎停止。由表5可见,各处理组的花朵均大量开放,而花枝质量差异不显著,较定植4个月时的花枝长度变化不显著,但花茎膨大到约11cm。在茎、叶、株高等指标上,复合肥处理组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处理c、d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差异于处理a、b。
[0124]
综上所述,红火炬郁金先叶后花,定植3个月后,完成营养生长从而进入生殖生长。定植5个月后进入盛花期。各处理中,高钾和高氮含量的处理c和处理d最有利于红火炬郁金的生长。
[0125]
表5不同复合肥对生长量的影响(地栽定植5个月)
[0126][0127]
注:数据表示为“平均数
±
标准误差”。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0128]
2.2地栽红火炬郁金群体花期
[0129]
地栽红火炬郁金观花期为7

10月,长4个月。处理a、b、c这三组的群体花期处于s3

s5,花朵数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递增,如图1所示,其中处理c相对更早进入盛花期且拥有更大的开花数量。
[0130]
2.3地栽种球生长发育状况
[0131]
由表6可知,处理b、c、d的母球分蘖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个,4.44个,3.78个,而复合肥a处理组母球分蘖系数最低,仅有2.11个;由图2可知,处理c、d以及对照组块根产量皆可达0.1kg,差异不显著,处理a和处理b块根产量较低,仅为0.02kg,0.06kg;单个种球均重方面也出现了类似趋势,处理组b、c、d单个种球均重高于对照组和处理a;综上,复合肥处理会增加单个种球均重,处理a效果相对较差,其中处理c在各组复合肥处理组中效果相对最好,处理d次之。
[0132]
表6不同复合肥对种球分蘖繁殖的影响(地栽)
[0133][0134][0135]
3.种球栽培时长对红火炬郁金生长发育的影响
[0136]
在地栽条件下,设计3种栽培时长试验:
[0137]
y1:冬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退冬后,将种球挖出,次年3月复种,即栽培时长为1年;
[0138]
y2:保留红火炬郁金种球不挖出,次年自然萌芽,第三年3月挖出后复种,即栽培时长为2年;
[0139]
y3:保留红火炬郁金种球不挖出,第四年3月挖出后复种,栽培时长为3年。
[0140]
每处理1畦,畦内种球互为重复,按株距30

35cm种植2列,均不施肥,只适时浇水。
记录茎、叶、花生长指标,待植株再次进入退冬后,挖出地下种球,记录种球繁殖系数、鲜重、块根产量等。
[0141]
由表7可见,7月时,处理组y2的茎、叶和株高指标都显著高于y1处理,此时花枝大小不显著;8月时,处理组y2的各项栽培生长指标仍然都优于处理组y1的,花枝伸长生长。y2处理单丛开花数5.33朵显著高于y1的1.66朵。由表8可知,红火炬郁金在后期栽培中的开花数量情况,处理组y2以121支花的开花数量高于y1的117支。上述表明,栽培时长为2年(处理组y2)的植株长势显著优于栽培时长为1年(处理组y1)的。可见,栽培时间的长短会影响红火炬郁金生长与开花。
[0142]
表7种球栽培时长对生长的影响
[0143][0144]
注:y1:栽培时间1年;y2:栽培时间2年;下同。
[0145]
表8种球栽培时长对开花数量的影响(定植8个月)
[0146][0147]
由图3、图4可见,y2处理组的花期较别组的更早进入群体盛花期,开花数量更多,且地下种球生长情况较好。
[0148]
4.种球形态对红火炬郁金生长发育的影响
[0149]
在盆栽条件下,设计2种种球形态种植试验:
[0150]
t1:种球不分球,保持原来种球有3

5个子球连成排的形态直接种植;
[0151]
t2:将采挖的红火炬郁金种球的子球掰成单个种球后种植。
[0152]
每处理种植5盆,每盆种3株,不管种球是单个的还是多个子球连排的均算1株。统计记录生长指标以及种球、块根的生长情况。由表9可见,7月,t1组为不分球播种,其茎、叶、
花的各项生长指标优于t2,处理组t2为分成单个子球播种的对照组。t2组的植株细弱,株高仅有38.78cm,显著矮于t1的55.22cm,t2组的单盆开花数少且花枝更为短小;8~9月时,处理组t1的各项生长指标数值仍然高于t2组的,长势显著好。t1组比对照组的株高矮10cm,花枝直径小约2cm。上述表明,t2处理组有利于红火炬郁金的生长发育。
[0153]
表9种球形态对生长的影响(盆栽)
[0154][0155]
注:t1:本发明不分球播种;t2:现有技术种球分成单个子球播种;
[0156]
由图5~图7可见,7月,t2开花数少且多处于刚刚萌发的s2花期,t1处理的开花量约是t2的两倍,且集中处于s3盛花期;10月,t1开花总数比t2开花数多7朵。由表10、图8可见,t1、t2的母球分蘖系数差异不显著,约为2,单个种球在母球分蘖数、块根产量、种球均重等指标都不如形态是成排种植的种球。上述表明,不分球繁殖播种的t1能使植株更早进入花期且开花数量多。
[0157]
表10种球形态对母球分蘖力的影响
[0158][0159]
红火炬的地栽和盆栽的各种栽培因素的试验结果趋于一致。
[0160]
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任何基于本发明构思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和变形,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