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茶树害虫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养殖茶网蝽的方法。
背景技术:2.茶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冠网蝽属,分布于湖北、湖南、陕西、四川、重庆等地,主要危害茶树、油茶等。茶网蝽的成虫、若虫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危害,卵产于茶树叶肉组织内。受害叶片正面出现密集白色细小斑点且不可逆,远观茶园一片灰白,受害叶片背面有大量黑色胶质排泄物、蜕壳及滋生的霉菌等物质,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该虫发生严重时可致叶片脱落,造成树势衰弱,茶芽萌发缓慢且细小或发芽停滞,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3.茶网蝽在重庆一年发生2代,卵在茶丛下部叶片中越冬,越冬卵于次年3月下旬陆续孵化,越冬时间长达150天左右,第二代卵在6月至8月越夏,9月开始孵化,越夏期达90天左右。
4.为了掌握茶网蝽的发育进度及危害规律,进而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需大量的虫源。田间采集茶网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由于其越冬和越夏期较长除发生高峰期以外,虫量太少,且跨越较长时间采集的茶网蝽生物一致性差,很难作为开展上述研究所需。因而人工养殖出生物一致性优异的茶网蝽,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充足的虫源基础。而人工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是茶网蝽卵具有越冬和越夏期长的特性,繁殖代数少,其次人工养殖过程中,茶网蝽产卵量低、孵化率低,且羽化的成虫成活率亦低。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养殖茶网蝽的方法,有效缩短了茶网蝽卵期,增加茶网蝽的繁殖代数,提高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同时能满足茶网蝽的生物一致性。
6.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人工养殖茶网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茶网蝽若虫饲养至成虫产卵前期,将产卵前期的成虫接种至控根器栽种的活体茶树苗成叶上进行产卵,产卵后移除成虫,将载有茶网蝽卵的茶树苗放入培养箱孵化,茶网蝽卵孵化成若虫后置于恒温培养皿中饲养至成虫。
8.进一步,上述培养箱孵化的起始温度白天为27℃,夜晚为20℃交替变化,具体白天为6:00~20:00,共14小时,晚上为20:00~次日6:00,共10小时,湿度为70~75%,20~25天后将温度调至25℃。
9.在饲养过程中尝试了很多方法促使茶网蝽卵孵化,如剪切新鲜的茶树成叶枝条来给成虫产卵,或者直接将成叶打成汁液进行供给,供其孵化,却发现由于失去活力的茶叶内部汁液营养随时间、温度变化易流失、变质,导致茶网蝽卵基本不孵化。在本发明中,我们在控根器栽种的3年以上的茶树成叶上产卵并直接待其孵化,在茶网蝽卵孵化过程中前期白天和夜晚不同温度交替变化下,通过控根器对茶树控根、排水、促生长,不断调节茶树营养活力,使其能不断为茶网蝽卵的孵化提供新鲜的营养成分以及活力充足的叶片结构,通过
后期25℃恒温,快速促进茶网蝽卵的孵化,有效缩短孵化时间,以及通过叶片结构、营养元素的改善,还提高了若虫的活力,增加了其羽化为成虫的比例。
10.进一步,上述接种具体是将产卵前期的成虫接种到控根器种植的3年以上活体茶树苗的枝条的芽下第3
‑
5叶的成叶上,每片成叶上雌成虫8头、雄成虫2头,然后用纱糖果袋套在接成虫后的成叶上,3天后移除成虫。
11.进一步,上述饲养是将孵化出的若虫置于培养皿中,培养皿中放有湿润的滤纸,滤纸上放有茶树成叶,叶片背面朝上,培养皿放入25℃、相对湿度70%、光周期l14:d10的人工气候箱中。
12.最具体的,一种人工养殖茶网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13.(1)饲养初代成虫
14.采集带有茶网蝽若虫的茶树枝条,将枝条上的若虫饲养至成虫,选择健壮、等量的羽化一天内的茶网蝽雌、雄成虫置于培养皿中将成虫饲养至产卵前期,所述培养皿中铺有湿润的滤纸、放置有含成叶的茶枝以提供生长发育营养;
15.(2)茶苗接虫产卵
16.取步骤(1)饲养的产卵前期的成虫接种到控根器种植的3年以上活体茶树苗的枝条芽下第3
‑
5叶的成叶上,每片成叶上雌成虫8头、雄成虫2头,然后用纱糖果袋套在接成虫后的成叶上,3天后移除成虫;
17.(3)茶网蝽卵孵化
18.将步骤(2)移除成虫后的茶树苗置于培养箱中,起始温度白天为27℃,夜晚为20℃交替变化,具体白天为6:00~20:00,共14小时,晚上为20:00~次日6:00,共10小时,湿度为70~75%,20~25天后将温度调至恒温25℃,进行孵化;
19.(4)若虫饲养至成虫
20.将步骤(3)孵出的若虫挑出,放入培养皿中,培养皿中放有湿润的滤纸,滤纸上放入茶树成叶,成叶背面朝上,培养皿放入25℃、相对湿度70%、光周期l14:d10的人工气候箱中,将若虫饲养至成虫;
21.(5)循环养殖
22.将步骤(4)成虫饲养至开始产卵,重复(2)
‑
(4)。
23.通过不断的循环养殖,得到的茶网蝽若虫和成虫体格健壮,生物一致性高。
24.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5.本发明方法有效缩短了茶网蝽卵的历期,卵期平均为43~46天,从自然界中每年繁殖2~3代提高到每年繁殖5代,养殖的茶网蝽卵孵化率高达89.77%,若虫到羽化为成虫的存活率达到69.1%,平均每头雌虫产卵达到43.64粒,若虫和成虫体格健壮,生物一致性高,作为实验种群为后续有效的防治措施探索提供虫源基础。
附图说明
26.图1:不同温度下茶网蝽卵随时间孵化曲线图。
27.图2:不同温度下茶网蝽卵、若虫和总发育期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9.实施例1
30.一种人工养殖茶网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31.(1)饲养初代成虫
32.采集带有茶网蝽若虫的茶树枝条,将枝条上的若虫饲养至成虫,选择健壮、等量的羽化一天内的茶网蝽雌、雄成虫置于培养皿中将成虫饲养至产卵前期,所述培养皿中铺有湿润的滤纸、放置有含成叶的茶枝以提供生长养分;
33.(2)茶苗接虫产卵
34.取步骤(1)饲养的产卵前期的成虫接种到控根器种植的3年以上活体茶树苗的枝条的芽下第3
‑
5叶的成叶上,每片成叶上雌成虫8头、雄成虫2头,然后用纱糖果袋套在接成虫后的成叶上,3天后移除成虫;
35.(3)茶网蝽卵孵化
36.将步骤(2)移除成虫后的茶树苗置于培养箱中,培养箱起始温度为白天为27℃,夜晚为20℃交替变化,具体白天为6:00~20:00,共14小时,晚上为20:00~次日6:00共10小时,湿度为70%,20天后将温度调至25℃,进行孵化;
37.(4)若虫饲养至成虫
38.将步骤(3)孵出的若虫挑出,放入培养皿中,培养皿中放有湿润的滤纸,滤纸上放入茶树成叶,成叶背面朝上,培养皿放入25℃、相对湿度70%、光周期l14:d10的人工气候箱中,将若虫饲养至成虫;
39.(5)循环养殖
40.将步骤(4)中的成虫饲养至开始产卵,重复(2)
‑
(4)。
41.经1年的循环养殖后统计,实施例1繁殖代数为5代,卵期平均为46天,养殖的茶网蝽卵的孵化率高达87.46%,若虫在饲养成成虫的最终存活率达到68.8%,平均每头雌虫产卵40.12粒。
42.实施例2
43.一种人工养殖茶网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44.(1)饲养初代成虫
45.采集带有茶网蝽若虫的茶树枝条,将枝条上的若虫饲养至成虫,选择健壮、等量的羽化一天内的茶网蝽雌、雄成虫置于培养皿中将成虫饲养至产卵前期,所述培养皿中铺有湿润的滤纸、放置有含成叶的茶枝以提供生长养分;
46.(2)茶苗接虫产卵
47.取步骤(1)饲养的产卵前期的成虫接种到控根器种植的3年以上活体茶树苗的枝条的芽下第3
‑
5叶的成叶上,每片成叶上雌成虫8头、雄成虫2头,然后用纱糖果袋套在接成虫后的成叶上,3天后移除成虫;
48.(3)茶网蝽卵孵化
49.将步骤(2)移除成虫后的茶树苗置于培养箱中,述培养箱起始温度为白天为27℃,
夜晚为20℃交替变化,具体白天为6:00~20:00,共14小时,晚上为20:00~次日6:00,共10小时,湿度为75%,25天后将温度调至25℃,进行孵化;
50.(4)若虫饲养至成虫
51.将步骤(3)孵出的若虫挑出,放入培养皿中,培养皿中放有湿润的滤纸,滤纸上放入茶树成叶,成叶背面朝上,培养皿放入25℃、相对湿度70%、光周期l14:d10的人工气候箱中,将若虫饲养至成虫;
52.(5)循环养殖
53.将步骤(4)中的成虫饲养至开始产卵,重复(2)
‑
(4)。
54.经1年的循环养殖后统计,实施例2繁殖代数为5代,卵期平均为44天,养殖的茶网蝽卵的孵化率高达86.39%,若虫在饲养成成虫的最终存活率达到67.9%,平均每头雌虫产卵36.87粒。
55.实施例3
56.一种人工养殖茶网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57.(1)饲养初代成虫
58.采集带有茶网蝽若虫的茶树枝条,将枝条上的若虫饲养至成虫,选择健壮、等量的羽化一天内的茶网蝽雌、雄成虫置于培养皿中将成虫饲养至产卵前期,所述培养皿中铺有湿润的滤纸、放置有含成叶的茶枝以提供生长养分;
59.(2)茶苗接虫产卵
60.取步骤(1)饲养的产卵前期的成虫接种到控根器种植的3年以上活体茶树苗的枝条的芽下第3
‑
5的成叶上,每片成叶上雌成虫8头、雄成虫2头,然后用纱糖果袋套在接成虫后的成叶上,3天后移除成虫;
61.(3)茶网蝽卵孵化
62.将步骤(2)移除成虫后的茶树苗置于培养箱中,述培养箱起始温度为白天为27℃,夜晚为20℃交替变化,具体白天为6:00~20:00,共14小时,晚上为20:00~次日6:00,共10小时,湿度为72%,22天后将温度调至25℃,进行孵化;
63.(4)若虫饲养至成虫
64.将步骤(3)孵出的若虫挑出,放入培养皿中,培养皿中放有湿润的滤纸,滤纸上放入茶树成叶,成叶背面朝上,培养皿放入25℃、相对湿度70%、光周期l14:d10的人工气候箱中,将若虫饲养至成虫;
65.(5)循环养殖
66.将步骤(4)中的成虫饲养至开始产卵,重复(2)
‑
(4)。
67.经1年的循环养殖后统计,实施例3繁殖代数为5代,茶网蝽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卵期平均为43天,养殖的茶网蝽卵的孵化率高达89.77%,若虫在饲养发育至成虫约为16天,若虫历经1
‑
5龄历期分别为3.4天、3.0天、2.9天、3.1天和3.6天,存活率依次为84.54%、95.17%、97.25%、94.63%和93.36%,发育成成虫的最终存活率达到69.1%,成虫产卵前期为8天左右,平均每头雌虫产卵43.64粒。
68.在养殖过程中尝试直接采集新鲜的茶树成叶枝条,将茶网蝽置于离体茶枝的成叶上产卵,然后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过尝试改变不同的温度,发现茶网蝽卵基本不孵化,以至于后续若虫和成虫的饲养无法进行。
69.对比例1
70.与实施例3相比,本发明采用普通种植的茶树苗(不采用控根器种植)来接种茶网蝽卵,全程在25℃、湿度为70%下进行孵化,其余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
71.对比例2
72.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1中茶网蝽卵孵化成若虫过程中,全程采用20℃、湿度为70%作为孵化条件,其余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
73.对比例2中卵期为平均为61天,若虫的总发育历期约为20天左右,如图2所示。
74.通过前期不同的方案进行孵化,对比在后期对于若虫生长各龄期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各龄期若虫存活率以上一龄期若虫量为基数计算。
75.表1:实施例与对比例若虫各龄期存活率
[0076][0077]
通过对不同方案孵化处理对于整个饲养循环过程中,成虫的产卵、虫卵孵化,饲养等过程的影响如表2所示。
[0078]
表2:实施例3与对比例孵化繁殖数据对比
[0079] 产卵量孵化率成虫存活率卵期1年繁殖代数实施例343.64粒89.77%69.1%43天5代对比例131.48粒69.61%23.5%63天3代对比例234.13粒77.96%25.0%61天3代
[0080]
在室内将茶网蝽若虫饲养至成虫并产卵过程中发现,20℃和27℃的交替温度下有利于提高茶网蝽卵孵化率,一段时间后温度提至25℃,孵化速率提高,通过孵化过程中的温度调整,孵化得到的若虫体格健壮,提高了其发育成成虫的存活率,得到的成虫健壮、生物一致性好,产卵量和虫卵质量得到提升,茶网蝽卵孵化过程中特定温度变化的调节实现茶网蝽饲养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