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番茄倒“人”字形搭架整枝方法

文档序号:27685216发布日期:2021-12-01 01:05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番茄倒“人”字形搭架整枝方法

1.本发明涉及蔬菜植株调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番茄倒“人”字形搭架整枝方法。


背景技术:

2.番茄生产中常用“人”字型竹竿架和绳子吊蔓两种整枝搭架方法。“人”字型架呈现下宽上窄的性状,番茄植株到中后期随着茎叶的生长和坐果量的增加,“人”字形架上部有限的空间不利于番茄的通风透光和果实的着色,增加病害发生的几率。“人”字形搭架整枝,番茄一般只能生产出6穗高品质商品果,对于无限生长的番茄,挂果量还不理想。吊蔓整枝能够克服“人”字形架下宽上窄的不足,吊蔓整枝常应用于设施大棚中,为增加番茄后期的产量,种植户会对番茄进行落蔓操作。然而番茄茎秆木质化程度远高于瓜类等藤本蔬菜,且番茄果实较重,不利于番茄落蔓操作。
3.针对目前生产中常用的“人”字形竹竿架和绳子吊蔓两种整枝方法中番茄中后期生长空间不足和落蔓不易操作等难题,本发明能够提高番茄生长中后期的空间,不需要落蔓,且能增加光照、透风和挂果量,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番茄倒“人”字形搭架整枝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番茄倒“人”字形搭架整枝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步骤一:对番茄种植基地土地进行旋耕翻土,整理出墒面;
7.步骤二:在墒面双行定植番茄植株;
8.步骤三:位于同一列的两番茄植株处分别插入竹竿,且两所述竹竿交叉固定形成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形成上宽下窄的倒“人”字形,沿墒面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所述主框架;
9.步骤四:设置横杆分别与若干所述主框架的两所述竹竿固定处连接;设置交叉绳连接所述主框架的两所述竹竿顶部,设置临杆绳连接若干主框架同一侧所述竹竿顶部,形成搭架本体;
10.步骤五:将番茄植株与所述搭架本体进行绑蔓。
11.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番茄种植基地每亩施成品有机肥500千克、旋耕深度30厘米后,整理出墒面。
12.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墒面宽度为85

95厘米,高度为15

25厘米,所述墒面之间沟宽为45

55厘米。
13.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番茄植株高度15

20厘米时,双行定植于所述墒面。
14.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番茄植株行距为45

55厘米,株距为45

55厘米,每株番茄
植株距离墒面边缘15

25厘米。
15.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距位于同一列的两番茄植株8

12厘米位置处分别插入一根竹竿,当番茄植株高度到达25

30厘米时,将番茄植株分别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竹竿进行连接,完成绑蔓;所述主框架的两所述竹竿底端相距40

60厘米,所述主框架的两所述竹竿顶端距离80

100厘米,所述竹竿的长度为2米,距所述竹竿顶端5厘米处固接有绕绳钉。
16.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竹竿插入土内20厘米。
17.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所述交叉绳和临杆绳紧贴所述绕绳钉。
18.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植株长到所述主框架与所述横杆连接处时,位于同一列的两番茄植株分别选取一条健壮的侧枝作为第一侧枝和所述第二侧枝,选取所述第一侧枝和第二侧枝在所述横杆上进行绑蔓,第一穗果坐果后,果实前端留取2片叶片后摘心;
19.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对番茄植株进行单干整枝、挂果,至到番茄植株长至所述交叉绳和临杆绳位置时,选取第三侧枝和第四侧枝,在所述临杆绳上进行绑蔓,将番茄植株主干适当弯曲,在所述交叉绳上进行绑蔓,至到同一列两所述番茄植株主干延伸至对面所述竹竿时进行摘心、挂果,所述第三侧枝和第四侧枝长至下一个所述主框架时进行摘心,根据所述第三侧枝和第四侧枝长势留取1

2穗果实进行摘心。
20.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结合倒“人”字形架和三干整枝对番茄进行植株调整,一方面增加了番茄中后期的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节省农药,提高果实品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番茄主干和侧枝的结果习性,在以主干结果为主的前提下,增加侧枝结果,每株番茄至少增加3穗果实。若按照每亩定植番茄2200株,每穗果实0.8千克来计算,每亩番茄至少增加2200*0.8*3=5280千克。上述临杆绳和交叉绳为尼龙绳,此外,本发明使用的竹竿、尼龙绳和一般钉子作为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搭架整枝简单易行,系常规操作,适宜在露天和设施番茄种植区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墒面;2、竹竿;3、横杆;4、交叉绳;5、临杆绳;6、第一侧枝;7、第二侧枝;8、第三侧枝;9、第四侧枝;10、番茄植株主干;11、绕绳钉。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本发明提供一种番茄倒“人”字形搭架整枝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7.步骤一:对番茄种植基地土地进行旋耕翻土,整理出墒面1;
28.步骤二:在墒面1双行定植番茄植株;
29.步骤三:位于同一列的两番茄植株处分别插入竹竿2,且两竹竿2交叉固定形成主框架,主框架形成上宽下窄的倒“人”字形,沿墒面1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主框架;
30.步骤四:设置横杆3分别与若干主框架的两竹竿2固定处连接;设置交叉绳4连接主框架的两竹竿2顶部,设置临杆绳5连接若干主框架同一侧竹竿2顶部,形成搭架本体;
31.步骤五:将番茄植株与搭架本体进行绑蔓。
32.本技术方案结合倒“人”字形架和三干整枝对番茄进行植株调整,一方面增加了番茄中后期的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节省农药,提高果实品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番茄主干和侧枝的结果习性,在以主干结果为主的前提下,增加侧枝结果,每株番茄至少增加3穗果实。若按照每亩定植番茄2200株,每穗果实0.8千克来计算,每亩番茄至少增加2200*0.8*3=5280千克。上述临杆绳5和交叉绳4为尼龙绳,此外,本发明使用的竹竿2、尼龙绳和一般钉子作为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搭架整枝简单易行,系常规操作,适宜在露天和设施番茄种植区推广应用。
33.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一中,番茄种植基地每亩施成品有机肥500千克、旋耕深度30厘米后,整理出墒面1。
34.在旋耕土地的同时施加成品有机肥,保证旋耕深度30厘米,可以在番茄植株定植的过程中,将番茄植株埋入土壤中的长度设置为番茄植株高度的55%

65%之间,保证番茄植株的根部充分没入土壤中,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同时,番茄植株的茎的下半部也同样没入土壤中,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长出根须,跟原有根须一起稳固番茄植株,从而提高番茄植株在移植过程中的存活率,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35.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一中,墒面1宽度为85

95厘米,高度为15

25厘米,墒面1之间沟宽为45

55厘米。
36.墒面1宽度最优值为90厘米,高度最优值为20厘米,沟宽最优值为50厘米。
37.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二中,番茄植株高度15

20厘米时,双行定植于墒面1。
38.番茄植株的高度最优值为20厘米。
39.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二中,番茄植株行距为45

55厘米,株距为45

55厘米,每株番茄植株距离墒面1边缘15

25厘米。
40.番茄植株行距最优值为50厘米,株距最优值为50厘米,每株番茄植株距离墒面1边缘最优值为20厘米。
41.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三中,距位于同一列的两番茄植株8

12厘米位置处分别插入一根竹竿2,当番茄植株高度到达25

30厘米时,将番茄植株分别和与其相邻的竹竿2进行连接,完成绑蔓;主框架的两竹竿2底端相距40

60厘米,主框架的两竹竿2顶端距离80

100厘米,竹竿2的长度为2米,距竹竿2顶端5厘米处固接有绕绳钉11。
42.主框架的两竹竿2底端相距40

60厘米,主框架的两竹竿2顶端距离80

100厘米,形成倒“人”字形架,能够提高番茄生长中后期的空间,不需要落蔓,且能增加光照、透风和挂果量,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和生产成本
43.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三中,竹竿2插入土内20厘米。
44.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四中,交叉绳4和临杆绳5紧贴绕绳钉11。
45.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五中,植株长到主框架与横杆3连接处时,位于同一列的两番茄植株分别选取一条健壮的侧枝作为第一侧枝6和第二侧枝7,选取第一侧枝6和第二侧枝(7)在横杆3上进行绑蔓,第一穗果坐果后,果实前端留取2片叶片后摘心。
46.第一穗果坐果后,果实前端留取2片叶片后摘心,可以促进第一侧枝6和第二侧枝7的生长发育。
47.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五中,对番茄植株进行单干整枝、挂果,至到番茄植株长至交叉绳4和临杆绳5位置时,选取第三侧枝8和第四侧枝9,在临杆绳5上进行绑蔓,将番茄植株主干10适当弯曲,在交叉绳4上进行绑蔓,至到同一列两番茄植株主干10延伸至对面竹竿2时进行摘心、挂果,第三侧枝8和第四侧枝9长至下一个主框架时进行摘心,根据第三侧枝8和第四侧枝9长势留取1

2穗果实进行摘心。
48.根据第三侧枝8和第四侧枝9长势留取1

2穗果实进行摘心,可以促进第三侧枝8与第四侧枝9的生长发育。选取第三侧枝8和第四侧枝9,在临杆绳5上进行绑蔓,使顶部的第三侧枝8与第四侧枝9在结果时位于整体搭架的两侧,提高其生长中后期的空间,不需要落蔓,且能增加光照、透风和挂果量。
4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0.以上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