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病媒防治和害虫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09883发布日期:2021-12-28 20:1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用于病媒防治和害虫防治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病媒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病媒防治和害虫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2.病媒生物: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稚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最常见四大害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4.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反复性、动态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环境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和其它方法为辅的原则,加强讲卫生、除害防病的宣传教育,坚持经常性工作与突击行动相结合,坚持除害用药规范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检查监督力度,落实密度监测制度,现有的病媒生物防治方法控制不足为害程度,无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病媒防治和害虫防治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现有的病媒生物防治方法控制不足为害程度,无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用于病媒防治和害虫防治方法,有效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的用于病媒防治和害虫防治方法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病媒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一,环境治理:减少鼠类栖息、生存条件,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断绝鼠粮,管理好粮食、食品、水源、禽畜饲料等;堵塞鼠洞,地面硬底化,减少鼠类的生存环境;建筑物设有效的防鼠设施,防止鼠类的入侵;
8.步骤二,药物灭鼠:
9.(1)灭鼠药物选购: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慢性抗凝血杀鼠剂,包括敌鼠钠盐、溴敌隆、大隆、杀鼠迷等;
10.(2)投药方法:投药前对投药员进行技术培训,然后将药饵投放;
11.步骤三,清除鼠迹:鼠迹包括鼠粪、鼠洞、鼠咬痕、鼠道、足印和尾迹,新、旧鼠迹都计为阳性;
12.步骤四,防鼠:
13.(1)下水道口:设置稳固的金属防鼠栏栅,栏栅条间距小于1厘米,栏栅与下水道口边缝小于1厘米;
14.(2)门:关闭良好,门缝小于0.5厘米,粮食、食品仓库及配电房的木质门,向外侧下方由地面起要镶嵌35厘米高的金属片,如因地面不平而使门缝超过0.5厘米时,加设5厘米高水泥或金属门坎,门坎与门之间的缝隙小于0.5厘米,大型食品、粮食仓库的门应同时用
光滑金属板安装60厘米高的防鼠闸板;
15.(3)窗口完好能密闭;
16.(4)墙上的通风口,安装金属防鼠网,网眼直径小于1.3厘米,通上下水(即自来水管、排水管)、煤气、电线、空调等墙上孔洞的四周封闭;
17.步骤五,查漏补缺,投药灭鼠15天后,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对灭鼠工作进行检查。
18.优选的,步骤二所述药饵投放具体操作方法为:室内每15平方米投放1~2堆,室外每5~10米投放1堆,每堆15~25克;第一天采用试探性投放,投放量稍少些,第二、第三天再检查,发现已被取食的就补充毒饵,吃多少补多少,吃光者加倍补充,一直投放到毒饵不再消耗为止,投药7天左右。
19.用于害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步骤a,环境治理,消除蝇虫孳生条件;
21.(1)整治污水沟、污水塘、废水塘、洼地积水,对城镇及周边的污水沟、污水塘、废水塘以及洼地积水,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经济能力,采取填平、覆盖密封、清疏、养鱼等方法,杜绝蝇虫孳生;
22.(2)改造和疏通排水系统,对可能造成积水孳生蝇虫的下水道进行改造,在下水道进水口安装防蝇装置如防蝇闸或存水弯管,防止蝇虫进入下水道产卵繁殖或从下水道飞出;
23.(3)密封各种地下沟(井),把所有供电、通讯、电视、自来水、煤气等地下管道沟(井),改为密闭式,防止蝇虫孳生;
24.步骤b,灭蝇幼虫,已孳生蝇幼虫,用水浸或使用杀虫剂毒杀;
25.步骤c,消灭成蝇,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化学杀虫剂,采取滞溜喷洒、空间喷洒、毒饵、毒蝇绳等方法灭成蝇;也可用物理方法,如使用灭蝇灯、电蝇拍和人工拍打等,在厨房、餐厅、市场等场所应常备蝇拍,做到见蝇即打;
26.步骤d,完善防蝇设施,加工、销售、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如熟食操作间,冷荤间,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车间,以及出售熟食、糕点的橱柜必须设置防蝇设施,防蝇设施的要求包括采用玻璃房、柜,设置纱门、纱窗、纱罩,安装风道、风幕等;
27.步骤e,查漏补缺,对照国家灭蝇标准,在蝇繁殖高峰期进行多次检查。
28.优选的,步骤b所述用水浸或使用杀虫剂毒杀,各种杀虫剂灭蝇幼虫的使用浓度和用量,敌百虫0.1~0.2%水溶液,敌敌畏0.05%乳剂,倍硫磷0.1%乳剂,杀螟松0.3%乳剂,马拉硫磷0.2%乳剂,诺毕速灭松100~200倍稀释液等,每平方米喷洒500~1000毫升。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病媒防治和害虫防治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用于病媒防治和害虫防治方法,通过坚持“环境治理,防灭并重,综合防治”的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病媒和害虫生存的条件,有效杀灭病媒和害虫,防范病媒和害虫入侵,能够把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程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整体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用于病媒防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步骤一,环境治理:减少鼠类栖息、生存条件,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断绝鼠粮,管理好粮食、食品、水源、禽畜饲料等;堵塞鼠洞,地面硬底化,减少鼠类的生存环境;建筑物设有效的防鼠设施,防止鼠类的入侵;
34.步骤二,药物灭鼠:
35.(1)灭鼠药物选购: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慢性抗凝血杀鼠剂,包括敌鼠钠盐、溴敌隆、大隆、杀鼠迷等;
36.(2)投药方法:投药前对投药员进行技术培训,然后将药饵投放,室内每15平方米投放1~2堆,室外每5~10米投放1堆,每堆15~25克;第一天采用试探性投放,投放量稍少些,第二、第三天再检查,发现已被取食的就补充毒饵,吃多少补多少,吃光者加倍补充,一直投放到毒饵不再消耗为止,投药7天左右;
37.步骤三,清除鼠迹:鼠迹包括鼠粪、鼠洞、鼠咬痕、鼠道、足印和尾迹,新、旧鼠迹都计为阳性;
38.步骤四,防鼠:
39.(1)下水道口:设置稳固的金属防鼠栏栅,栏栅条间距小于1厘米,栏栅与下水道口边缝小于1厘米;
40.(2)门:关闭良好,门缝小于0.5厘米,粮食、食品仓库及配电房的木质门,向外侧下方由地面起要镶嵌35厘米高的金属片,如因地面不平而使门缝超过0.5厘米时,加设5厘米高水泥或金属门坎,门坎与门之间的缝隙小于0.5厘米,大型食品、粮食仓库的门应同时用光滑金属板安装60厘米高的防鼠闸板;
41.(3)窗口完好能密闭;
42.(4)墙上的通风口,安装金属防鼠网,网眼直径小于1.3厘米,通上下水(即自来水管、排水管)、煤气、电线、空调等墙上孔洞的四周封闭;
43.步骤五,查漏补缺,投药灭鼠15天后,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对灭鼠工作进行检查。
44.用于害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步骤a,环境治理,消除蝇虫孳生条件;
46.(1)整治污水沟、污水塘、废水塘、洼地积水,对城镇及周边的污水沟、污水塘、废水塘以及洼地积水,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经济能力,采取填平、覆盖密封、清疏、养鱼等方法,杜绝蝇虫孳生;
47.(2)改造和疏通排水系统,对可能造成积水孳生蝇虫的下水道进行改造,在下水道进水口安装防蝇装置如防蝇闸或存水弯管,防止蝇虫进入下水道产卵繁殖或从下水道飞出;
48.(3)密封各种地下沟(井),把所有供电、通讯、电视、自来水、煤气等地下管道沟
(井),改为密闭式,防止蝇虫孳生;
49.步骤b,灭蝇幼虫,已孳生蝇幼虫,用水浸或使用杀虫剂毒杀,用水浸或使用杀虫剂毒杀,各种杀虫剂灭蝇幼虫的使用浓度和用量,敌百虫0.1~0.2%水溶液,敌敌畏0.05%乳剂,倍硫磷0.1%乳剂,杀螟松0.3%乳剂,马拉硫磷0.2%乳剂,诺毕速灭松100~200倍稀释液等,每平方米喷洒500~1000毫升;
50.步骤c,消灭成蝇,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化学杀虫剂,采取滞溜喷洒、空间喷洒、毒饵、毒蝇绳等方法灭成蝇;也可用物理方法,如使用灭蝇灯、电蝇拍和人工拍打等,在厨房、餐厅、市场等场所应常备蝇拍,做到见蝇即打;
51.步骤d,完善防蝇设施,加工、销售、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如熟食操作间,冷荤间,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车间,以及出售熟食、糕点的橱柜必须设置防蝇设施,防蝇设施的要求包括采用玻璃房、柜,设置纱门、纱窗、纱罩,安装风道、风幕等;
52.步骤e,查漏补缺,对照国家灭蝇标准,在蝇繁殖高峰期进行多次检查
53.本发明的工作使用流程以及安装方法为,本用于病媒防治和害虫防治方法在使用时,通过坚持“环境治理,防灭并重,综合防治”的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病媒和害虫生存的条件,有效杀灭病媒和害虫,防范病媒和害虫入侵,能够把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程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5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