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681092发布日期:2022-01-29 05: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在豫东沙区造林前一年进行全垦整地,整地后挖穴在造林前一个月前进行;(2)在春季3~4月树液开始流动时,同时栽植杨树和刺槐,采用杨树、刺槐混交林的方式种植,杨树采用2年生特级大苗,刺槐采用2年生实生苗;混交比例为1:4;初植密度:89株/亩,其中杨树: 17株/亩;刺槐:72株/亩;(3)中幼林抚育:造林后前3年采取以耕代抚措施;第4~5年采取机耕地面抚育方式,一年2次;第6年,开始进入蓄积生长阶段,当林分郁闭度达到0.8,进行透光伐抚育;第10年,林分进入竞争生长阶段,根据林木分级技术,进行生长抚育间伐;(4)16年后进入质量选择阶段,通过采取近自然经营,调整树高/胸径的比值<80,使杨树形成胸径41厘米、平均树高28米以上的大径材,刺槐形成胸径在22厘米以上、平均树高在17米以上的大径材;(5)21年杨树刺槐已经达到自然成熟,可以进行更新采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全垦整地深度40~50厘米,植穴规格60厘米
×
60厘米
×
40厘米,结合造林地整地增施有机肥作为底肥,要求每亩撒施有机肥4000kg,若采用穴施时,每穴施肥量为50k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杨树和槐树的混交方式:条带状混交,1行杨树混交4行刺槐;其中杨树:株行距4*10m;刺槐:株行距4*2m;配置方式:品字形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杨树2年生大苗的地径4~4.5厘米,苗高4米以上;刺槐2年生实生苗的地径3~3.4厘米,苗高3米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林木生长期内,在林分郁闭时,根据林木的生长状况,进行林木分级,将林木共划分为5级;其中,林分中的ⅰ级木、ⅱ级木和ⅲ级木分别为优势木、亚优势木和平均木,是保留和自然经营的对象;被压木为ⅳ级木,濒死木、枯死木为

级木,ⅳ级木和

级木是抚育间伐的对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蓄积生长、竞争生长和质量选择阶段,采取2次中幼林抚育措施;第一次当林分郁闭度达到0.8时,进行透光伐抚育,以改善刺槐的光照状况,抚育的株数强度控制在10~20%,杨树和槐树总数每亩保留72~80株,调整树高/胸径=80~90;第二次为生长伐抚育,以促进杨树刺槐混交林林分径向生长,抚育采伐的株数强度控制在20~30%以内,郁闭度控制在0.6~0.7,调整树高/胸径的比例,使之比例达到80,抚育的株数强度控制在20~30%,最终使杨树刺槐混交林保中杨树保留在10~12株/亩、刺槐保留在30~40株/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森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杨树刺槐互利共生的生理及生态特性,通过在平原沙区营建杨树刺槐人工混交林,利用刺槐的固氮特性,改善杨树的营养供给,提高杨树刺槐混交林的群落稳定性;利用杨树的边缘效应、吸附氮素能力及自疏特性,通过林木分级技术,采取透光伐、生长伐等抚育措施,调整树高与胸径的比值,促进杨树、刺槐向大径级木材生长,有效提高林分生产力,最终生产出胸径41厘米、平均树高28米以上的杨树大径材和胸径在22厘米以上、平均树高在17米以上的刺槐大径材。材。材。


技术研发人员:周三强 朱学灵 江帆 余洲 李伟 叶先亮 孔维芝 黄彩霞 庞雪娜 王思崇 李新杰 刘海燕 王征 郑雪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远志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4
技术公布日:2022/1/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