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澳洲腊梅切花品种改良成盆花品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637337发布日期:2021-11-29 17:20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花卉栽培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澳洲腊梅切花品种改良成盆花品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澳洲腊梅又名杰拉尔顿腊花(学名:chamelaucium uncinatum),桃金娘科植物,其花型呈漂亮梅花状,花瓣蜡质有光泽。无论是近看和远看,不认识她的人均以为是小松树开了满树漂亮的花,似常年翠绿的松枝上绽放着可爱的梅花。其观赏视觉层次丰富,对照颜色反差大而鲜艳,既可以观叶又可以观花。原来仅生长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成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乡土野生木本花卉品种,为澳大利亚主导性的出口商品花卉。现在已经广泛种植,除了澳大利亚本土的昆士兰、西澳及其它澳洲南部地区外,以色列、墨西哥和美国南部等也是主产地。
3.澳洲腊梅切花近几年在市场颇受欢迎,特别是春节,更是供不应求,但切花瓶插始终不能长久,香味也不能长久。未经改良的植株株形较大且形态不美观,不宜室内摆放。因此,培育能常年摆放的澳洲腊梅小盆花,成为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将澳洲腊梅切花品种改良成蓬型好、花头齐、株形美观、能常年摆放的澳洲腊梅小盆花的方法。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6.将澳洲腊梅切花品种改良为盆花品种的方法,方法如下:
7.(1)将澳洲腊梅切花品种小苗种植在大棚里进行第一次改良,通过施加药物和肥料达到提升品质,方法如下:
8.a.于每年春季,选取健康无病害的切花品种澳洲腊梅小苗,种植在温室大棚中,控制大棚温度25
±
2℃,湿度40%

45%;
9.b.种植15~20天,至小苗开始发出新芽后,使用浓度500~1000mg/ml的高氮肥,每隔10~15天施一次肥;
10.c.苗长高至30
±
2cm后,使用浓度200~350mg/ml的平衡肥,每隔15~20天施一次肥;
11.d.在上述各步骤种植过程中,若发现小苗黄化,施肥时增施浓度800~1000mg/ml的敖合铁;
12.e.种植至澳洲腊梅植株达到健康,叶片饱满,且高度为80~90cm的优质状态;
13.(2)将嫩尖通过无菌组织培养进行第二次改良,方法如下:
14.a.在上述达到优质状态的澳洲腊梅植株上,挑选最优质的嫩尖进行无菌组织培养,培养方法是将优质嫩尖用水清洗,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将包在嫩尖表面的表皮去除,取出种胚,接种在ph5.8~6.2的半固定培养基中,光照培养28~30天,获得无菌实生苗;
15.b.切取无菌实生苗上胚轴以上的部分,接种于ph5.8~6.2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35~50天后外植体部长出不定芽;
16.c.将不定芽分割成2~3个芽为一丛,转入ph5.8~6.2的增殖培养基中继续进行繁殖培养,生成丛芽;
17.d.将丛芽中2~3cm高的芽切下,接入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培养15~20天开始生根,培养30~40天获得组培生根苗;
18.(3)组培生根苗再次种植到大棚里,挑选出高度40~50cm的植株的嫩尖进行扦插,方法如下:
19.a.将组培生根苗移栽至温室大棚中,控制大棚温度25~30℃,湿度40%~50%;
20.b.种植15~20天,小苗开始发出新芽后,施一次浓度800~1000mg/ml的高磷肥;过半个月后,使用浓度500~1000mg/ml的高氮肥,每隔10~15天施一次肥;
21.c.小苗长至20~30cm后,使用浓度125mg/ml的多效唑喷施叶面,使用2~3次每隔7~10天使用一次;并使用浓度300~500mg/ml的平衡肥,每隔15~20天施一次肥;
22.d.种植到澳洲腊梅植株达到健康,叶片饱满,挑选出高度40~50cm的澳洲腊梅植株,采取最优质的嫩尖;
23.(4)通过嫩尖扦插进行第三次改良,方法如下:
24.a.采取上述最优质的嫩尖进行扦插,嫩尖高度为5
±
2cm,把采取的嫩尖进行消毒处理,再将嫩尖根部放入生根药水中浸泡10~15s;
25.b.将上述浸泡好的嫩尖插入装有无菌土壤的穴盘中,培养至根系生长到50%时,使用细胞分裂素喷施小苗叶面,喷施1~2次,两次间隔时间为10~15天,再培养20~30天后获得盆花品种的生根小苗;
26.(5)将生根小苗种植在花盆里,通过修剪和施加植物生长激素,得到到冠幅好的澳洲腊梅盆花,方法如下:
27.a.将上述生根小苗种植在花盆里,并把花盆移至温室大棚里,控制大棚温度20~25℃;
28.b.种植3~5天后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喷施小苗叶面,每隔7

8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

3次;种植半个月后使用细胞分裂素喷施小苗叶面1次;
29.c.之后的种植前期施用浓度500~1000mg/ml的平衡肥,后期交替施用浓度300

500mg/ml的高磷肥和高钾肥;
30.d.在种植过程中修剪至少两次,每次修剪后向叶面补喷细胞分裂素,即培养得到生长高度不超过30厘米,冠幅达到25cm以上的澳洲腊梅盆花。
31.本发明所述的高氮肥和平衡肥为云天化集团生产的高氮水溶肥和平衡性水溶肥;所述的高磷肥和高钾肥为云天化集团生产的高磷水溶肥和高钾水溶肥。
32.上述步骤(2)所述的半固定培养基为ms+38g/l蔗糖+6.5g~7.5g/l琼脂或卡拉胶;所述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0.5mg/l+naa0.1mg/l+ga3 0.4mg/l琼脂或卡拉胶;所述的增值培养基为ms+ba0.1mg/l+naa0.5mg/l+ga3 0.8mg/l琼脂或卡拉胶的半固定培养基;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iba0.5mg/l+ppp333 0.3mg/l琼脂或卡拉胶的半固定培养基。
33.上述步骤(2)和步骤(4)所述的消毒处理方法,是将所述嫩尖移至超净工作台,用
质量分数75%的医用酒精消毒20~25s后继续用无菌水清洗至少5次,再用质量分数0.1%的升汞消毒5~8分钟,又用无菌水清洗至少5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去嫩尖叶片表面多余的水分。
34.上述步骤(4)和步骤(5)所述的细胞分裂素为芸苔素;步骤(5)所述的植物生长激素为吲哚丁酸。
35.上述步骤(2)所述的光照培养的条件为培养温度22
±
1℃,湿度为35%~40%,光照强度为3500lux,光照时间每天14小时。
36.上述步骤(5)中,种植生根小苗的花盆里装填无菌土壤、椰糠和蛭石。
37.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8.1、本发明方法通过对澳洲腊梅切花品种进行三次繁育改良,成功地将澳洲腊梅切花品种改良为盆花品种,使其能够长久摆放,花香持久,花期更是长达半年以上,春天花谢,冬季花开,这样无限重复循环。
39.2、本发明通过药物、肥料的科学控制,无菌组织培养和无菌扦插等科学结合,并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技术参数,获得蓬型好,花头齐,能常年摆放的澳洲腊梅小盆花。
40.3、培育的盆花品种小苗种植在花盆中高度不超过30厘米,冠幅可达25cm以上,盛开时花头爆满,非常美观,放在室内还散发淡淡清香,附有驱蚊虫的作用效果。
41.4、本发明方法的小苗繁育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并解决了植株造型单一,发枝少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42.将澳洲腊梅切花品种改良为盆花品种的方法,方法如下:
43.(1)将澳洲腊梅切花小苗种植在大棚里进行第一次改良,通过施加药物和肥料达到提升品质,方法如下:
44.a.于每年春季,选取健康无病害的切花品种澳洲腊梅小苗,种植在温室大棚中,控制大棚温度25
±
2℃,湿度40%

45%;
45.b.种植15~20天,至小苗开始发出新芽后,使用浓度500~1000mg/ml的高氮肥,每隔10~15天施一次肥;
46.c.苗长高至30
±
2cm后,使用浓度200~350mg/ml的平衡肥,每隔15~20天施一次肥;
47.d.在上述各步骤种植过程中,若发现小苗黄化,施肥时增施浓度800~1000mg/ml的敖合铁;
48.e.种植至澳洲腊梅植株达到健康,叶片饱满,且高度为80~90cm的优质状态。
49.(2)将嫩尖通过无菌组织培养进行第二次改良,方法如下:
50.a.在上述达到优质状态的澳洲腊梅植株上,挑选最优质的嫩尖进行无菌组织培养,培养方法是将优质嫩尖用水清洗,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将包在嫩尖表面的表皮去除,取出种胚,接种在ph5.8~6.2的半固定培养基中,光照培养28~30天,获得无菌实生苗。光照培养的条件为培养温度22
±
1℃,湿度为35%~40%,光照强度为3500lux,光照时间每天14小时。消毒处理的方法,是将所述嫩尖移至超净工作台,用质量分数75%的医用酒精消毒20~25s后继续用无菌水清洗至少5次,再用质量分数0.1%的升汞消毒5~8分钟,又用无菌水
清洗至少5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去嫩尖叶片表面多余的水分;
51.b.切取无菌实生苗上胚轴以上的部分,接种于ph5.8~6.2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35~50天后外植体部长出不定芽;
52.c.将不定芽分割成2~3个芽为一丛,转入ph5.8~6.2的增殖培养基中继续进行繁殖培养,生成丛芽;
53.d.将丛芽中2~3cm高的芽切下,接入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培养15~20天开始生根,培养30~40天获得组培生根苗;
54.所述的半固定培养基为ms+38g/l蔗糖+6.5g~7.5g/l琼脂或卡拉胶;所述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0.5mg/l+naa0.1mg/l+ga3 0.4mg/l琼脂或卡拉胶;所述的增值培养基为ms+ba0.1mg/l+naa0.5mg/l+ga3 0.8mg/l琼脂或卡拉胶的半固定培养基;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iba0.5mg/l+ppp333 0.3mg/l琼脂或卡拉胶的半固定培养基。
55.(3)组培生根苗再次种植到大棚里,挑选出高度40~50cm的植株的嫩尖进行扦插,方法如下:
56.a.将组培生根苗移栽至温室大棚中,控制大棚温度25~30℃,湿度40%~50%;
57.b.种植15~20天,小苗开始发出新芽后,施一次浓度800~1000mg/ml的高磷肥;过半个月后,使用浓度500~1000mg/ml的高氮肥,每隔10~15天施一次肥;
58.c.小苗长至20~30cm后,使用浓度125mg/ml的多效唑喷施叶面,使用2~3次每隔7~10天使用一次;并使用浓度300~500mg/ml的平衡肥,每隔15~20天施一次肥;
59.d.种植到澳洲腊梅植株达到健康,叶片饱满,挑选出高度40~50cm的澳洲腊梅植株,采取最优质的嫩尖;
60.(4)通过嫩尖扦插进行第三次改良,方法如下:
61.a.采取上述最优质的嫩尖进行扦插,嫩尖高度为5
±
2cm,把采取的嫩尖进行消毒处理,再将嫩尖根部放入生根药水中浸泡10~15s。消毒处理的方法,是将所述嫩尖移至超净工作台,用质量分数75%的医用酒精消毒20~25s后继续用无菌水清洗至少5次,再用质量分数0.1%的升汞消毒5~8分钟,又用无菌水清洗至少5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去嫩尖叶片表面多余的水分;
62.b.将上述浸泡好的嫩尖插入装有无菌土壤的穴盘中,培养至根系生长到50%时,使用细胞分裂素喷施小苗叶面,喷施1~2次,如果喷施2次,则两侧间隔10~15天,再培养20~30天后获得盆花品种的生根小苗。细胞分裂素采用芸苔素,可以市购得到;
63.(5)将生根小苗种植在装填了无菌土壤、椰糠和蛭石的花盆里,通过修剪和施加植物生长激素,得到到冠幅好的澳洲腊梅盆花,方法如下:
64.a.将上述生根小苗种植在花盆里,并把花盆移至温室大棚里,控制大棚温度20~25℃;
65.b.种植3~5天后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喷施小苗叶面,每隔7

8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

3次;种植半个月后使用细胞分裂素喷施小苗叶面1次。植物生长激素采用吲哚丁酸,细胞分裂素采用芸苔素,均可市购;
66.c.之后的种植前期施用浓度500~1000mg/ml的平衡肥,后期交替施用浓度300

500mg/ml的高磷肥和高钾肥;
67.d.在种植过程中修剪至少两次,每次修剪后向叶面补喷细胞分裂素,即培养得到
生长高度不超过30厘米,冠幅达到25cm以上的澳洲腊梅盆花。
68.本发明所述的高氮肥和平衡肥为云天化集团生产的高氮水溶肥和平衡性水溶肥;所述的高磷肥和高钾肥为云天化集团生产的高磷水溶肥和高钾水溶肥。经过发明人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确定了澳洲腊梅切花品种的三步改良方法,并且确定了各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最佳的技术指标,实现了整个改良繁育过程的稳定可控,能够稳定地生产出蓬型好,花头齐,能常年摆放的澳洲腊梅小盆花,不仅美观,放在室内还有淡淡清香,有驱蚊虫的作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