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蚕台及养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443508发布日期:2022-01-12 02:53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式蚕台及养蚕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层叠升降式家蚕饲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蚕台及养蚕方法。


背景技术:

2.家蚕,又叫桑蚕,属蚕蛾科,是由野蚕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饲养所创造的物种,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家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在几千年的饲养过程中,人们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养蚕技术不断提高。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通过选择的方法,选留吐丝多、结茧大的个体做种,又用杂交原理,把不同的性状结合在同一个体中而育成新的类型。家蚕喜食桑叶,桑叶是最适合的天然食料。其中幼虫期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
3.作为客观事实,大部分养蚕都是由农户进行,基本都采用蚕匾养殖,养蚕主要有蚕台育和地面育等形式,搭建蚕台的工具有钢管、竹子、木材、蚕匾、芦帘、聚乙烯塑料编织布及尼龙网等为主,蚕台也形式多样,但操作复杂,清洁、消毒、整理、收纳等过程繁琐,难于彻底消毒。现有技术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是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一般采用木架支撑三至五层蚕匾的结构,这样导致人工操作繁琐,第二是除沙(残留桑叶、枝条以及蚕排泄物)都采用拉网上蚕-取匾倒沙-翻网抖蚕的模式,这导致必须要两个人操作,且很容易造成蚕损伤。
4.现有技术针对养蚕装置的改进大都针对两点,一个是层叠结构的设计,一个是蚕沙隔离结构的设计。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养蚕装置,包括外框架及设置在外框架内的多层蚕匾架,外框架上设有蚕匾架升降机构,蚕匾架包括前后两根横档,相邻两层蚕匾架上下对应的两根横档之间左右对称地设有一对连杆,连杆的一端通过铰接机构与其中一根横档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横向滑动机构与另一横档可滑动连接;横档的两端通过竖向滑动机构与外框架上的立柱可滑动连接,升降机构工作时,绞盘转动通过拉绳升降顶层蚕匾架,所述连杆与横档之间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度至85度。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养蚕架,包括:支架主体;多个蚕茧匾层,其上设有容置蚕茧方格簇的空间;升降机构,其包括多对升降组件,包括一对上定位块、一对下定位块、一对v形铰接架;提升机构,其包括第一提升组件和第二提升组件,第一提升组件包括第一主动杆和第一从动杆,第二提升组件包括第二主动杆和第二从动杆;动力机构,其包括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二动力组件,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第一上齿轮、第二上齿轮、第三上齿轮,第二动力组件包括第一下齿轮、第二下齿轮、第三下齿轮。
5.可以看出,现有技术都采用复杂的结构实现了简单的技术目的,即多层养蚕,这与现有农户采用的木架+竹扁的结构相比,成本大幅上升,且实际操作起来非常繁琐,尤其是,现有这些层叠结构没有考虑最关键的移蚕除沙的操作,这些改进导致移蚕除沙的操作无法进行。
6.因此,虽然十数年前就不断公开新的层叠养蚕结构,但是时至今日,申请人调研长三角数万养蚕农户发现,无一采用文献公开的这些结构,很明显,现有技术公开的改进不切
实际,无法满足农户养蚕需求。
7.因此,为了提高农户养蚕积极性、降低养蚕工作量且提高养蚕存活率,有必要研发新的蚕台,以简单的创新实现积极有效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开发一种用于可层叠家蚕饲育的多功能饲育装置,可以高效利用有限的养殖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养蚕存活率。
9.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式蚕台,包括升降杆、养蚕台面、养蚕台面固定杆、养蚕台面吊杆、养蚕台面限位块、移蚕网、移蚕网固定杆、移蚕网吊杆、挡板;养蚕台面吊杆、养蚕台面固定杆分别位于升降杆的固定座上,移蚕网固定杆位于升降杆的伸缩杆上;养蚕台面一端设有套环,对应的另一端设有养蚕台面挂钩;挡板一端设有套筒,对应的另一端设有短挂钩与长挂钩;养蚕台面固定杆穿过套环与套筒;养蚕台面挂钩挂在养蚕台面吊杆上;短挂钩或长挂钩挂在移蚕网吊杆上;移蚕网一端设有套柱,对应的另一端设有移蚕网挂钩;移蚕网固定杆穿过套柱,移蚕网挂钩挂在移蚕网吊杆上;养蚕台面固定杆、移蚕网固定杆分别位于升降式蚕台两侧;养蚕台面限位块位于养蚕台面吊杆下方。
10.本发明中,套环、套筒、套柱都是中空圆柱结构,长短粗细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计,目的都是使得其主体结构能够转动,比如套环使得养蚕台面以养蚕台面固定杆为固定转动,套筒使得挡板以养蚕台面固定杆为固定转动,套柱使得移蚕网以移蚕网固定杆为固定转动;套环与套筒套在同一固定杆即养蚕台面固定杆上,套筒在中间,套环在两边。移蚕网固定杆、养蚕台面固定杆分别位于升降杆的伸缩杆与固定座上,为上下结构,具体连接方式为常规技术,固定住即可。优选的,升降式蚕台包括l型连接块,移蚕网固定杆、养蚕台面固定杆通过l型连接块分别位于升降杆的伸缩杆与固定座上,l型连接块由竖直段与水平段组成,水平段上表面设有凹槽,l型连接块竖直段固定在升降杆上,水平段设有凹槽,分别与移蚕网固定杆、养蚕台面固定杆匹配,如此,移蚕网固定杆、养蚕台面固定杆可分别嵌入凹槽中并被固定。采用l型连接块,使得固定杆可拆卸,实现养蚕台面、移蚕网可脱卸的目的,利于两者拿去消毒。
11.本发明中,移蚕网吊杆上设有吊环,具体的,吊绳一端连接圆环、另一端系在移蚕网吊杆上;如此,在放蚕时,移蚕网挂钩从移蚕网吊杆上取下然后挂在圆环上,形成限位倾斜结构,利于蚕移落至养蚕台面。
12.本发明中,位置关系为实际生产时的位置关系,上圆杆、上横杆、下横杆、下圆杆互相平行;升降杆可以为直线电动推杆、笔式伸缩杆等,整个为近似圆柱形,为现有市售常规产品。升降杆为2~6个,一般选择4个,组成方形养蚕装置。本发明大部分材料的材质选择塑料,轻质耐用易加工,且具有较金属稍好的弹性,养蚕台面为板面结构,移蚕网为网状结构,都为方形;养蚕台面上,套环与挂钩分别位于相对的两边,另外两边设有挡边,防止蚕掉落且利于蚕沙按设计路径滑落。
13.本发明中,养蚕台面限位块可常规安装在固定座上,比如粘接,在除沙时,养蚕台面挂钩从养蚕台面吊杆上取下,对应的(相对的)另一端往下转动,挂钩端下降,至养蚕台面限位块被担住,这样养蚕台面往下倾斜一定角度,使得蚕沙按设计路径滑落,方便集中收集
处理。
14.本发明中,升降式蚕台还包括蚕沙收集装置,为申请人首创。蚕沙收集装置包括支架、蚕沙收集槽、蚕沙分装盒、底板,蚕沙收集槽、底板分别位于支架上,蚕沙分装盒位于底板上;蚕沙收集槽下表面设有蚕沙漏斗,蚕沙分装盒位于蚕沙漏斗正下方;从而蚕沙从养蚕台面上滑落至蚕沙收集槽后,由蚕沙漏斗下落至蚕沙分装盒中。优选的,蚕沙分装盒为4~15个,优选6~12个;对应的,蚕沙漏斗与蚕沙分装盒数量一致。
1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养蚕台,包括上述升降式蚕台、稳定件;稳定件为两端设有凹面的圆柱体,稳定件连接上下相邻的升降式蚕台,具体的,下层升降式蚕台的伸缩杆顶部插入稳定件下端凹面,上层升降式养蚕台的固定座插入稳定件上端凹面,如此,上下蚕台稳定结合,使用时只需要控制升降杆即可调节高低。
16.优选的,升降式蚕台还包括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座;第二挡板座位于升降杆的固定座上,第二挡板位于第二挡板固定座上;第二挡板的下边缘与养蚕台面吊杆齐平,如此,不影响养蚕平台倾斜除沙。第二挡板的主要作用是避免上层养蚕台除沙时影响下层养蚕台,还可以起到防干扰等效果。
17.优选的,上层养蚕台的养蚕台面设有挂钩的一端较下层养蚕台的养蚕台面设有挂钩的一端长,即上层养蚕台面更突出养蚕台,如此,上层养蚕台面倾斜除沙时,不会滑落到下层养蚕台面上。
18.本发明中,四根升降杆设在养蚕台四周,使得养蚕台为具有四个侧面的方形结构;移蚕网固定杆、养蚕台面固定杆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侧面;固定杆、吊杆各自设于两个升降杆之间,为水平设置;移蚕网以及养蚕台面是可拆卸的,有利于清理更换,升降杆可自由调节高度,便于孵化的蚕从养蚕层轻松爬到塑料移蚕网上。
19.本发明中,移蚕网一端设有挂钩,拿起挂钩,移蚕网开始倾斜,将该挂钩挂在吊环上,解放双手同时限定移蚕网倾斜角度,蚕沿着斜坡轻轻滑落,便于将蚕安全地放落到养蚕层上;养蚕台面转轴处设有塑料挡板,塑料挡板设有长短挂钩,与移蚕网固定杆相扣,使塑料挡板保持稳定,防止塑料网倾斜导致蚕滑落冲出养蚕层,用来保护蚕不外溢。
20.本发明公开了利用上述升降式蚕台养蚕的方法,包括铺层、喂养、除沙、上蔟,其中喂养、上蔟为现有常规方法,本发明的创造性在于除沙方法,具体的,需要除沙时,将适熟桑叶平铺于移蚕网上,然后启动升降杆,使得移蚕网下降,蚕开始穿过移蚕网的网孔爬到适熟桑叶上,待所有蚕都爬到移蚕网上后,启动升降杆,带动移蚕网上移;然后取下养蚕台面挂钩使得养蚕台面担在养蚕台面限位块上,此时蚕沙滑落,待蚕沙清理完成后,将养蚕台面挂钩挂在养蚕台面吊杆上,再放上干燥杀菌粉、适熟桑叶,然后降落移蚕网,将挡板的长挂钩挂在移蚕网吊杆上,再将移蚕网挂钩取下挂在吊环上,此时移蚕网上的适熟桑叶带着蚕滑落至养蚕台面;最后将移蚕网的挂钩挂在移蚕网吊杆上,取下挡板长挂钩,将移蚕网上升,再将挡板短挂钩挂在移蚕网吊杆上,完成除沙。
21.本发明公开了利用上述多层养蚕台养蚕的方法,包括铺层、堆叠、喂养、除沙、上蔟,其中铺层、喂养、除沙、上蔟与上述单层升降式蚕台养蚕的方法一致,堆叠为,将最下层升降式蚕台铺层结束后,下落升降杆,再放上稳定件与一层升降式蚕台,继续铺层,铺层结束后,下落升降杆,再放上稳定件与一层升降式蚕台,继续铺层,铺层结束后,各层升降杆升起,进行常规喂养;除沙时,先除去最下层的蚕沙,再利用升降杆调节高度,除去其他养蚕台
的蚕沙。
22.本发明首次针对养蚕除沙工序,提出新的养蚕台结构,解决了现有养蚕过程都是人工用网移蚕后手动除沙再将蚕抖落到养蚕层导致耗费人力且明显损伤蚕体的问题,主要通过升降杆、移蚕网、养蚕平台以及转轴、挂钩、限位件的互相配合,利用简单的结构、廉价的部件,实现了养蚕除沙无损伤的技术效果,这是本领域一直想解决但是碍于客观现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另外,本发明还巧妙的解决了现有技术除沙操作复杂的问题,非常省事的将很重的蚕沙分装到独立小盒,用于制肥、填埋或者烧结后用于替代三七糠循环利用。现有养蚕生产都是采用木架结合蚕匾的结构,全靠人工操作,现有文献公开的升降养蚕方案过于复杂,不适合实际应用,本发明将塑料网和养蚕层相结合,同时能够调节高度,调节塑料网和养蚕层的旋转,使家蚕饲养在同一框内完成,且能够多层叠加养蚕台,减少了劳动量,更加方便快捷地集中收集清理蚕沙,降低了蚕的死亡率,提高了养蚕的效率,节约了养殖空间,为养蚕生产提供新的设备。
附图说明
23.图1是实施例一升降式蚕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蚕沙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移蚕网结构示意图;图4是l型连接块结构示意图;图5是养蚕台面与挡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养蚕台面与挡板结构示意图,带标注,l表示长度;图7是实施例一升降式蚕台左视图中养蚕台面限位块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二升降式蚕台左视图中第二挡板结构示意图;图中相同部件有的仅标出一处,其中升降杆1、养蚕台面2、养蚕台面固定杆3、养蚕台面吊杆4、养蚕台面限位块5、移蚕网6、移蚕网固定杆7、移蚕网吊杆8、挡板9、蚕沙收集装置10、l型连接块11、吊环12、升降杆的固定座13、升降杆的伸缩杆14、套环15、养蚕台面挂钩16、套筒17、短挂钩18、长挂钩19、套柱20、移蚕网挂钩21、竖直段22、水平段23、凹槽24、挡边211、支架25、蚕沙收集槽26、蚕沙漏斗261、蚕沙分装盒27、底板28、滚轮29、第二挡板30、第二挡板座3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发明所有部件都是常规产品,可市购,简单结构件可根据本发明详细的结构描述常规加工,除了升降杆外,本发明材料的材质选择塑料,轻质耐用易加工,且具有较金属稍好的弹性,养蚕台面为板面结构,移蚕网为网状结构,都为方形;各部件的具体连接方法为常规技术,套环、套筒、套柱的尺寸以及挂钩的长短大小根据实际生产设计,使得移蚕网以及养蚕台面水平即可,套环、套筒、套柱分别与各自主体连接的方式为现有技术,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各自成型后胶粘、热熔粘等;具体养蚕时的铺层、喂养、上蔟等都是现有技术,干燥杀菌粉、适熟桑叶等都为现有养蚕材料;本发明的创造性在于提供新的结构,以简单的设计实现了除沙效果非常好的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其中升降控制为现有升降机的常规方法,升降高度等根据实际生产控制。本发明的位置关系为实际应用时的位置关系。
[0025]
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7:一种升降式蚕台,由升降杆1、养蚕台面2、养蚕台面固定杆3、养蚕台面吊杆4、养蚕台面限位块5、移蚕网6、移蚕网固定杆7、移蚕网吊杆8、挡板9、蚕沙收集装置10、l型连接块11、吊环12组成;养蚕台面吊杆、养蚕台面固定杆分别位于升降杆的固定座13上,移蚕网固定杆位于升降杆的伸缩杆14上;养蚕台面一端设有套环15,对应的另一端设有养蚕台面挂钩16;挡板一端设有套筒17,对应的另一端设有短挂钩18与长挂钩19;养蚕台面固定杆穿过套环与套筒;养蚕台面挂钩挂在养蚕台面吊杆上;短挂钩或长挂钩挂在移蚕网吊杆上;移蚕网一端设有套柱20,对应的另一端设有移蚕网挂钩21;移蚕网固定杆穿过套柱,移蚕网挂钩挂在移蚕网吊杆上;养蚕台面固定杆、移蚕网固定杆分别位于升降式蚕台两侧;养蚕台面限位块位于养蚕台面吊杆下方;套环、套筒、套柱都是中空圆柱结构,套环使得养蚕台面以养蚕台面固定杆为固定转动,套筒使得挡板以养蚕台面固定杆为固定转动,套柱使得移蚕网以移蚕网固定杆为固定转动;套环与套筒套在同一固定杆即养蚕台面固定杆上,套筒在中间,套环在两边;移蚕网固定杆、养蚕台面固定杆分别位于升降杆的伸缩杆与固定座上,为上下结构,移蚕网固定杆、养蚕台面固定杆通过l型连接块分别位于升降杆的伸缩杆与固定座上,l型连接块由竖直段22与水平段23组成,水平段上表面设有凹槽24,l型连接块竖直段固定在升降台上,水平段设有凹槽,分别与移蚕网固定杆、养蚕台面固定杆匹配,如此,移蚕网固定杆、养蚕台面固定杆可分别嵌入凹槽中并被固定。采用l型连接块,使得固定杆可拆卸,实现养蚕台面、移蚕网可脱卸的目的,利于两者拿去消毒;移蚕网吊杆上设有吊环,具体的,吊绳一端连接圆环、另一端系在移蚕网吊杆上;如此,在放蚕时,移蚕网挂钩从移蚕网吊杆上取下然后挂在圆环上,形成限位倾斜结构,利于蚕移落至养蚕台面;升降杆为4个直线电动推杆,整个为近似圆柱形,为现有市售常规产品,组成方形养蚕装置;养蚕台面上,套环与挂钩分别位于相对的两边,另外两边设有挡边211,防止蚕掉落且利于蚕沙按设计路径滑落;养蚕台面限位块、移蚕网吊杆以及养蚕台面吊杆常规粘接在升降杆对应位置上,在除沙时,养蚕台面挂钩从养蚕台面吊杆上取下,对应的(相对的)另一端往下转动,挂钩端下降,至养蚕台面限位块被担住,这样养蚕台面往下倾斜一定角度,使得蚕沙按设计路径滑落,方便集中收集处理;蚕沙收集装置包括支架25、蚕沙收集槽26、蚕沙分装盒27、底板28,蚕沙收集槽、底板分别位于支架上,蚕沙分装盒位于底板上,支架下方常规装滚轮29;蚕沙收集槽下表面设有蚕沙漏斗261,蚕沙分装盒位于蚕沙漏斗正下方;从而蚕沙从养蚕台面上滑落至蚕沙收集槽后,由蚕沙漏斗下落至蚕沙分装盒中,蚕沙分装盒为12个;对应的,蚕沙漏斗与蚕沙分装盒数量一致。
[0026]
实施例二参见图8,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第二挡板30、第二挡板座31;第二挡板座位于升降杆的固定座上,第二挡板位于第二挡板固定座上;第二挡板的下边缘与养蚕台面吊杆齐平,如此,不影响养蚕平台倾斜除沙。第二挡板的主要作用是避免上层养蚕台除沙时影响
下层养蚕台,还可以起到防干扰等效果。
[0027]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养蚕台面伸长(l更大),即养蚕台面更突出养蚕台,如此,作为上层养蚕台面倾斜除沙时,不会滑落到下层养蚕台面上。
[0028]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养蚕台面伸长,即养蚕台面更突出养蚕台,如此,作为上层养蚕台面倾斜除沙时,不会滑落到下层养蚕台面上。
[0029]
实施例五一种多层养蚕台,由实施例二升降式蚕台、实施例三升降式蚕台、实施例四升降式蚕台、稳定件组成;稳定件为两端设有凹面的圆柱体,稳定件连接上下相邻的升降式蚕台,具体的,下层升降式蚕台的伸缩杆顶部插入稳定件下端凹面,上层升降式养蚕台的固定座插入稳定件上端凹面,如此,上下蚕台稳定结合,使用时只需要控制升降杆即可调节高低。
[0030]
实施例六利用实施例一升降式蚕台养蚕的方法,包括铺层、喂养、除沙、上蔟,其中喂养、上蔟为现有常规方法,本发明的创造性在于除沙方法,具体的,需要除沙时,将适熟桑叶平铺于移蚕网上,然后启动升降杆,使得移蚕网下降,蚕开始穿过移蚕网的网孔爬到适熟桑叶上,待所有蚕都爬到移蚕网上后,启动升降杆,带动移蚕网上移;然后取下养蚕台面挂钩使得养蚕台面担在养蚕台面限位块上,此时蚕沙滑落,待蚕沙清理完成后,将养蚕台面挂钩挂在养蚕台面吊杆上,再放上干燥杀菌粉、适熟桑叶,然后降落移蚕网,将挡板的长挂钩挂在移蚕网吊杆上,再将移蚕网挂钩取下挂在吊环上,此时移蚕网上的适熟桑叶带着蚕滑落至养蚕台面;最后将移蚕网的挂钩挂在移蚕网吊杆上,取下挡板长挂钩,将移蚕网上升,再将挡板短挂钩挂在移蚕网吊杆上,完成除沙。并且在除沙时,养蚕台面挂钩从养蚕台面吊杆上取下,对应的(相对的)另一端往下转动,挂钩端下降,至养蚕台面限位块被担住,这样养蚕台面往下倾斜一定角度,使得蚕沙按设计路径滑落,蚕沙从养蚕台面上滑落至蚕沙收集槽后,由蚕沙漏斗下落至蚕沙分装盒中,蚕沙分装盒为12个,收集完成后,推开支架,方便集中收集处理。
[0031]
实施例七利用实施例五多层养蚕台养蚕的方法,包括铺层、堆叠、喂养、除沙、上蔟,其中铺层、喂养、除沙、上蔟与上述实施例六单层升降式蚕台养蚕的方法一致,堆叠为,将最下层升降式蚕台铺层结束后,下落升降杆,再放上稳定件与一层升降式蚕台,继续铺层,铺层结束后,下落升降杆,再放上稳定件与一层升降式蚕台,继续铺层,铺层结束后,各层升降杆升起,进行常规喂养;除沙时,先除去最下层的蚕沙,再利用升降杆调节高度,除去其他养蚕台的蚕沙。
[0032]
养蚕时,在养蚕台面铺上新鲜桑叶进行喂养,撒上三七糠或蚕沙烧结物进行消毒、吸湿。当需要清理蚕沙时,将伸缩杆缓慢下降,待上层可拆卸塑料网(移蚕网)贴近养蚕层时停止,在塑料网上铺上新鲜桑叶,使蚕爬到塑料网上,完毕后,缓缓升起升缩杆,将养蚕台面转轴对应一端的挂钩从取下,养蚕层往下转动,搭在限位块上,养蚕层倾斜,蚕沙正好滑落进入蚕沙收集槽中,完成集中收集清理,清理完毕,将养蚕台面挂好,在养蚕层上铺上新鲜的桑叶,撒上三七糠或蚕沙烧结物进行消毒、吸湿,将升缩杆缓缓降下,将塑料网塑料转轴
对应一端挂钩取下,挂在圆形吊环上,塑料网转动、倾斜,养蚕层设有塑料挡板,防止塑料网倾斜导致蚕滑落冲出养蚕层,蚕轻轻滑落至养蚕层表面的桑叶上,将塑料网挂钩从圆形吊环处取下挂在吊杆上,完成养蚕过程中除沙。
[0033]
实际生产材料及设备试验家蚕品种采用苏州大学育成的新品种(苏秀
×
春丰),该品种于2010年通过江苏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蚕201001,具备生产上饲养家蚕品种的普遍特征,具有代表性,饲养数量为1张蚕种(25000粒),随着蚕长大常规分区饲养,五龄蚕为500头/蚕台,桑树采用常规品种育71-1(10年树龄),都与现有养蚕一致。
[0034]
实验组:实施例一升降式蚕台;对照组:现有养蚕方法,木架+竹扁,为蚕户实际生产的方法;对比组:木架+竹扁,且竹扁上放网隔离蚕与蚕沙,为实验室方法。三组家蚕饲养过程中一致,本领域认为没有差异。
[0035]
应用效果评价实验组一张蚕种的蚕茧产量为48kg,除沙死亡为203头,全程一人操作;对照组一张蚕种的蚕茧产量为44.5kg,除沙死亡为1806头,除沙需要两人配合操作;对比组一张蚕种的蚕茧产量为44kg,除沙死亡为2056头,五龄蚕之前的除沙需要两人配合操作。
[0036]
根据试验对比,实验组的结茧率是98.9%;对照组的结茧率为91.7%;对比组的结茧率为90.7%。从结茧率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大幅度提高了蚕茧产量。
[0037]
以上数据表明:采用本发明装置进行饲养,尤其是除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节约了空间,而且有效改善了蚕座环境,使发病率降低,减少除沙死亡率,从而增加蚕茧的产量。对于推动蚕桑产业的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038]
本发明可采用目前蚕桑生产上的日光、蒸煮等物理方法来杀灭病原菌,也可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同时养蚕台面为平滑结构避免了竹、木制成的蚕架、蚕匾及芦帘等隙缝间容易藏匿病死蚕、蚕粪等残留物,使病原菌不能得到彻底清理杀灭的问题。此外传统方式搭建的蚕台、蚕具存放占地空间大,操作时必须要借助于给桑架、桌子等其他支撑才能完成,操作的难度较大,搭建后难于自由调节。本发明的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能够调节升缩杆的高度,可根据生产规模、操作者身高及养蚕各阶段需要随意调节,蚕台收放自如,使空间利用率更高,在一个装置内完成蚕饲养的过程,减少了劳动量,更加方便快捷地集中收集清理蚕沙,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养蚕的效率,并且能够层叠安装,节约了养殖空间,网状台面和转轴都采用塑料材质,使装置本身更加简便易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