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和相应兔品系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430725发布日期:2022-01-12 01:0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和相应兔品系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和相应兔品系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兔新品种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 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和相应兔品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2.兔子品种繁多,据资料统计,全世界的纯种兔品种大约有45种,可细分为食用兔、实验兔、毛用兔和宠物兔,但均易收到兔瘟和兔巴氏杆菌病的侵袭。
3.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家兔均易感。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高达95%以上),断奶幼兔有一定的抵抗力,哺乳期仔兔基本不发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染,潜伏期48~72小时;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败,是家兔的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最为多见,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各种年龄、品种的家兔都易感染,尤以2~6月龄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当暴发流行时,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常会导致全群覆没。这两种传染疾病极易造成经济损失,长期困扰广大养殖户,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兔良种来解决燃眉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和相应兔品系的培育方法,可培育出兔体内含有大量产生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特异性转移因子品系兔。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新西兰公兔和母兔分别为1代亲本,对1代亲本进行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免疫后杂交,将得到的后代作为2代亲本,对2代亲本进行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免疫后杂交,将得到的后代作为3代亲本,以相同方法连续免疫25代后,得ty26 种兔群。
7.优选的,对每代亲本进行免疫时,注射三次所述二联疫苗。
8.优选的,所述免疫包括在每代亲本皮下注射所述二联疫苗两次,饲养至成年后再注射第三次所述二联疫苗,在第三次注射后三天诱导发情、配种和受孕。
9.优选的,每代亲本的公兔和母兔的数量比为1:(15~20)。
10.优选的,所述1代亲本的选育标准包括:公兔的体重为4~5kg,母兔的体重为4.5~5.5kg。
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兔品系的培育方法,以利用上述选育方法得到的ty26种兔群的公兔为父本,以日本大耳白兔为母本进行杂交,得f1代杂交兔;
12.以f1代杂交兔中的母兔为母本,以塞北兔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2代杂交群体;
13.以f2代杂交群体中的公兔和母兔进行6代横交,得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特异性转移因子兔品系。
14.优选的,所述ty26种兔群的公兔的体重为4~5kg;日本大耳白兔的体重在2.5kg以上。
15.优选的,所述f1代杂交兔中的母兔的体重超过3.0kg;
16.塞北兔的体重超过3.0kg,被毛为麻黄褐色。
17.优选的,所述杂交和横交的方法均包括人工授精。
18.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培育方法得到的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特异性转移因子兔品系在制备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特异性转移因子中的应用。
19.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基础进行改良,在经过25代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简称:兔巴二联苗)的诱导,选育出可以遗传性状稳定的ty26种兔群,该兔可以使大兔体内含有大量产生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特异性转移因子(简称: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
20.本发明还以ty26的公兔为曾祖代的父本,以日本大耳白母兔为曾祖代母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代,以塞北兔为祖代的父本与f1代的杂交母兔为祖代母本再进行杂交得到f2代杂交群,再将f2代杂交群为父母代经过6代横交固定,即得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特异性转移因子兔品系(简称: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兔品系)。利用本发明所述培育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系兔子的脾脏含有大量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更适合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防疫和生产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同时提高该品系产肉率表现,非常适合将该品系推广生产繁殖。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新西兰公兔和母兔分别为1代亲本,对1代亲本进行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免疫后杂交,将得到的后代作为2代亲本,对2代亲本进行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免疫后杂交,将得到的后代作为3代亲本,以相同方法连续免疫25代后,得ty26 种兔群。
22.本发明对每代亲本进行所述免疫时,优选注射三次所述兔巴二联苗(华宏兔用疫苗),更优选首先在皮下注射两次所述兔巴二联苗,饲养至成年(5~6 月龄)后再注射第三次所述兔巴二联苗,在第三次注射后三天诱导发情、配种和受孕。本发明对所述饲养和诱导发情的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可。本发明所述配种的方法优选包括人工授精。
23.本发明所述1代亲本的选育标准优选包括:公兔的体重为4~5kg,母兔的体重为4.5~5.5kg。本发明每代所述亲本的公兔和母兔的数量比优选为 1:18。本发明所述新西兰公兔和母兔优选购自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刘氏兔业养殖场。本发明所述新西兰兔作为优质肉用兔,体型大,适合作为基本。
24.本发明优选选择长速快和四肢健壮的后代作为下一代亲本,皮下注射兔巴二联苗免疫两次,饲养至成年,再补免一次,三天后诱导发情,人工授精确认受孕后,用同样的方法共经过25代诱导,选育出稳定遗传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经本发明所述选育
方法,所述ty26种兔群的公兔与1代新西兰兔相比,接种相同含量的兔巴二联苗产生抗体和特异性转移因子含量更高。
2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兔品系的培育方法,以利用上述选育方法得到的ty26种兔群的公兔为父本,以日本大耳白兔为母本进行杂交,得f1代杂交兔;
26.以f1代杂交兔中的母兔为母本,以塞北兔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2代杂交群体;
27.以f2代杂交群体中的公兔和母兔进行6代横交,得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特异性转移因子兔品系。
28.本发明以ty26公兔为曾祖代父本,以日本大耳白母兔为曾祖代母本,杂交产生f1代杂交兔,其中所述ty26公兔的体重优选为4~5kg;日本大耳白母兔的体重优选在2.5kg以上。本发明所述日本大耳白母兔优选购自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刘氏兔业养殖场。
29.本发明用塞北公兔为祖代父本,以f1代杂交兔中的母兔为祖代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2代杂交兔,所述f1代杂交兔中的母兔的体重优选超过3.0kg;且所述塞北公兔的体重超过3.0kg,被毛为麻黄褐色。本发明所述塞北公兔优选购自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刘氏兔业养殖场。
30.本发明优选挑选两眼有神,四肢健壮的f2代杂交群体中的公兔为父本,母兔为母本,进行横交后经6代选育固定,即得到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兔品系(兔子的脾脏含有大量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
31.在本发明中,所述杂交和横交的方法均包括人工授精,且上述方法中,公兔和母兔的数量比优选均为1:18。
32.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培育方法得到的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特异性转移因子兔品系在制备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特异性转移因子中的应用。
33.利用本发明所述培育方法,培育出的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兔品系的脾脏含有大量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更适合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士杆菌防疫和生产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同时该品系产肉利用率高,非常适合将该品系推广、生产和繁殖。
3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和相应兔品系的培育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35.实施例1
36.一种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兔品系的培育方法,具体步骤为:
37.a、种兔ty26的选育:
38.选取新西兰公兔(体重在4~5kg)和母兔(体重在4.5~5.5kg)作为1代父母本(亲本数量比,公兔:母兔=1:18,下同),皮下注射兔巴二联苗免疫二次,饲养至成年再补免一次,三天后诱导发情经过配种受孕;当仔兔出生后,作为2代父母本,皮下注射兔巴二联苗免疫二次,饲养至成年再补免一次,三天后诱导发情,经配种受孕;用同样的方法经过25代诱导,选育出可以稳定遗传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
39.b、新品系的选育:
40.首先,以ty26兔公兔(体重在4.4kg以上)为曾祖代父本,以日本大耳白母兔(体重在2.5kg以上)为曾祖代母本,杂交产生f1代杂交兔。
41.然后,用塞北公兔(体重在3kg以上,被毛为麻黄褐色)为祖代父本,以f1代杂交母
兔(3.0kg以上)为祖代母本,杂交得到f2代杂交兔。
42.最后,挑选两眼有神,四肢健壮的f2的杂交公兔为父本,f2代杂交母兔为母本,进行横交后经6代选育固定,即得到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兔的新品系。
43.(1)体温试验
44.从第1代至第26代在接兔巴二联苗二免后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在兔巴二联苗诱导后,兔子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抗体逐步升高,最后稳定差异不大。表1中第1 代以ty1表示,第二代以ty2表示,以此类推,表1中以兔瘟表征出血性病毒,巴氏表征巴氏杆菌。
45.表1抗体检测结果
46.[0047][0048]
(2)成活率
[0049]
从第1代至第26代与同期正常生产养殖(除不接种兔巴二联苗外,其余操作完全相同)对比,正常生产养殖以zc表示,第1代以zc1表示,第 2代以zc2表示,以此类推。
[0050]
结果如表2所示,在兔巴二联苗诱导后,兔子在70日龄时成活率(成活率是指小兔断奶后3-7日内接种相同兔巴二联苗疫苗至70日龄时成活比例)提高,随着代次的增加,成活率也在逐步升高并稳定。本发明培育的新品系兔子二免后整体抗体水平都有提升,对兔子机体形成有效的保护并且培育的新品系兔子成活率有着显著提高,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0051]
表2成活率结果
[0052][0053]
(3)兔脾脏克数对比试验
[0054]
本实验共分为5个组,分别为新西兰兔(实验组1)、日本大耳白兔(实验组2)、塞北兔(实验组3),ty26兔(实验组4),本发明新品系(实验组5)每组各10只兔子,并剖杀采取4组兔子兔子的脾脏进行称重结果如表3所示,ty26兔及本发明的兔品系脾脏平均克数均大于2.1g,新西兰兔为2.05g,大耳白兔为1.73g,塞北兔为1.96g。由于转移因子的产量与脾脏质量有关,克数越大,转移因子的产量则越高:
[0055]
表3脾脏克数结果
[0056][005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