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1494发布日期:2022-01-29 11:3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渔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钓鱼运动随之兴起,其中鱼饵包括活饵以及仿生鱼饵等,仿生鱼饵以其方便快捷赢得了一片好评,不需要每次进行穿饵等动作,可以直接进行拋线动作。但是路亚仿生饵最大的缺点就是,鱼钩裸露在外面经常被复杂水底障碍物刮住,而且外置鱼钩很容易伤到人。每次路亚钓鱼都要携带很多的路亚仿生饵,否则因为没有携带足够仿生饵白白跑了一趟,。在水下路亚仿生饵被刮主要有这两方面原因,第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路亚仿生饵上的鱼钩裸露在路亚仿生饵外面,锋利的倒刺一旦刮到障碍物就很难解脱,第二方面原因:就是鱼线和路亚仿生饵连接处,截面尺寸变化比较大的地方,由一个截面很小又很柔软的鱼线,突然变成大于鱼线数倍截面尺寸的路亚仿生饵,就非常容易被障碍物卡住。以上两方面问题钓友们都知道,但是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导致路亚钓友就从钓法上规避被刮的风险,路亚高手通过鱼线和路亚芉尖感知路亚仿生饵触底的一瞬间,立刻挑动路亚竿使路亚仿生饵立即离开障碍物,躲避被障碍物刮住,但是小的路亚仿生饵感觉不到是否沉入水底,只能靠读秒数来判断路亚仿生饵沉入水的深度,估算是否到达水底,我们都知道水底障碍物是不平坦的,只有靠路亚仿生饵丢失的数量和路亚的时间来慢慢熟悉水域深度,这就是所谓路亚钓法的经验,所以通过多年的钓鱼实践,就想能不能发明一个路亚仿生饵的鱼钩藏在路亚仿生饵体内,利用鱼咬钩的力量使藏在路亚仿生饵体内的鱼钩立刻弹出钩住鱼嘴,假如鱼咬路亚仿生饵没有被钩住,鱼钩在弹簧作用下回收,继续在水下搜索钓鱼,就不担心路亚仿生饵被挂住风险,没有被路亚仿生饵钓到的鱼,还会继续追踪路亚仿生饵,增加中鱼率和路亚的乐趣,另外路亚仿生饵鱼钩裸露外部容易伤到钓鱼人,抛投时不安全,钓上鱼来也不安全,尤其是取仿生饵时,疼痛的鱼不停地挣扎,路亚钳很难夹住鱼钩导致伤人,防刮路亚仿生饵钓到鱼后,向里一推主杆,路亚仿生饵的鱼钩就会回收不会伤到人。以上是路亚仿生饵被刮住或被卡主的两方面主要的原因,以及路亚仿生饵使用安全问题。目前我所知道的防挂路亚仿生饵实用新型专利,是2012年7月3日申请,申请号201220316842.4,实用新型专利名称“防挂路亚饵”其特征是:假饵体壳上还固定有钓钩、支架,钓钩在假饵体壳体外,支架在钓钩前面斜向挡住鱼钩防止刮障碍物,这个防挂路亚饵专利鱼钩是在体外,虽然前面有挡片有一定的防挂效果,但是这个挡片对鱼钩刺鱼还是有一定影响,在后期制作上难度很大,目前市场上没有看到这类专利产品。
3.本发明防刮路亚仿生饵要解决四个方面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改变鱼线与路亚仿生饵连接处截面尺寸变化过大问题,在路亚仿生饵前的鱼线上固定一锥形物,来过渡鱼线与仿生饵连接处尺寸变化过大被卡主的风险。第二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解决在鱼咬仿生饵时,鱼钩从仿生饵壳体内立刻弹出钩住鱼嘴,而且越用力拉鱼线鱼钩刺入鱼嘴越牢固,当鱼咬路亚饵时,鱼线拉动主杆向上移动,继而带动卡牙的进行旋转,完成开展操作,使卡牙刺入鱼嘴内,而由于壳体开槽的大小用于限制卡牙的旋转
角度,确保卡牙不会脱离鱼嘴,此时卡牙倒刺刺入鱼嘴,鱼就被钩住了,第三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假如鱼咬仿生饵使鱼钩立刻弹出,但是没有钩住鱼嘴,还要立刻使鱼钩再次收回到仿生饵壳体内,壳体和鱼分离开来,拉簧就会拉动主杆向下移动,卡牙在主杆的作用下就会转动到壳体内,这样不需要收竿重新抛竿,就可以在有障碍物的水底继续搜索鱼;通过提前调节螺母在螺纹杆的位置,进而调节拉簧的拉力大小,以达到卡牙能快速回转到壳体内。第四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钓到鱼后如何方便安全取出仿生饵,不伤到钓鱼人,鱼钓上来后,向下推动主杆,主杆在拉簧和推力的作用下下移,带动卡牙回收,使卡牙脱离鱼嘴,这时再取仿生饵时就不会伤到钓鱼人。但是,现有的仿生鱼饵也存在一些缺陷:大多仿生鱼饵通过连接鱼钩对鱼儿进行垂钓,但是在取饵的时候连接部位较为脆弱,大力拉扯下就容易破损;而且加装连接鱼钩后,影响整体的结构性,降低对鱼儿的吸引作用,而且常见的鱼钩易脱落,脱落后需要重新收饵整理后,再次下饵进行垂钓,使用繁琐。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使用便捷安全、防止鱼饵被刮或被卡对鱼儿吸引力强,而且不易脱离,能够反复使用的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鱼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便捷、防止仿生鱼饵被刮或被卡对鱼儿吸引力强,而且不易脱离,能够反复使用的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主杆,壳体两侧设有开槽,在主杆的两侧设有卡牙,主杆上还设有滑槽和卡齿,所述卡齿与卡牙相啮合,所述主杆一端贯穿壳体而出,另一端上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还连接于移动栓,通过移动栓控制拉簧的拉力大小,通过提拉主杆带动卡牙从开槽中展开和回收。
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中,所述壳体中还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于滑槽中。
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中,所述卡牙通过转轴设于壳体上,所述转轴处还设有旋转齿,所述旋转齿与卡齿相啮合。
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中,所述壳体内部还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移动栓。
1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中,所述移动栓包括:螺纹杆和螺母;所述螺纹杆与拉簧连接,螺纹杆贯穿固定架而出,并由螺母进行固定。
1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中,所述卡牙分为上下两组,并于壳体相应处设有开槽。
1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中,所述壳体为仿生鱼的结构形式。
13.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中,所述锥形物固定于主杆前端鱼线上。
14.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本发明通过将壳体采用鱼儿的形状,增强其吸引性,通过主杆升降带动卡牙展开和回收,操作更加便捷,同时固定性更强,避免卡牙从鱼嘴脱落,通过设有移动栓和拉簧,增强其往复连续使用性,使本发明具有吸引性强、操作便捷以及防脱落性好的特点。
15.本发明的优点:
16.1、解决了鱼线与路亚仿生饵连接处被卡住的问题。
17.2、解决了路亚仿生饵被障碍物刮住问题。
18.3、解决了路亚仿生饵伤人安全问题。
19.4、解决了路亚仿生饵便于携带问题。
20.5、新手也可以使用防刮路亚仿生饵不必担心被刮,减少对水域的影响。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附图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2附图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请参阅附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
27.本发明,包括:壳体1;其中,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主杆2,壳体1两侧设有开槽10,在主杆2的两侧设有卡牙7,主杆2上还设有滑槽11和卡齿13,所述卡齿13与卡牙7相啮合,所述主杆2一端贯穿壳体1而出,另一端上连接有拉簧5,所述拉簧5的另一端还连接于移动栓4,通过移动栓4控制拉簧 5的拉力大小,通过提拉主杆2带动卡牙7从开槽10中展开和回收。主杆2 前端鱼线3上固定有锥形物3-1.
28.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壳体1中还设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 12设于滑槽11中。
29.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卡牙7通过转轴设于壳体1上,所述转轴处还设有旋转齿,所述旋转齿与卡齿13相啮合。
30.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壳体1内部还设有固定架6,固定架6上设有移动栓4。
3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栓4包括:螺纹杆41和螺母42;所述螺纹杆41与拉簧5连接,螺纹杆41贯穿固定架6而出,并由螺母42进行固定。
3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卡牙7分为上下两组,卡牙7上有倒刺,并于壳体1相应处设有开槽10,双组设计,提高鱼饵的稳定性,避免鱼饵脱落,同时即使鱼儿没有咬到最上方的卡牙7也能够进行刺入。
3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主杆2前端鱼线3上固定有锥形物31,防止鱼线3与主杆连接处被卡。
34.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壳体1为仿生鱼的结构形式。
3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方法如下:
36.使用时,在主杆2贯穿壳体1处安装有鱼线3,鱼线3固定有锥形物31,鱼咬路亚饵时,鱼线3拉动主杆2向上移动,继而带动卡牙7的进行旋转,完成开展操作,使卡牙7刺入鱼嘴内,而由于壳体1开槽10的大小用于限制卡牙7的旋转角度,确保卡牙7不会脱离鱼嘴,此时卡牙7倒刺刺入鱼嘴,鱼就被钩住了,继续摇鱼轮鱼就将会钓上鱼来。鱼钓上来后,用力向下推动主杆2,主杆2在拉簧5和推力的作用下下移,带动卡牙7回收,使卡牙7脱离鱼嘴,进而实现取饵操作;如果鱼咬壳体1时没有刺中鱼,壳体1和鱼分离开来,拉簧5就会拉动主杆2向下移动,卡牙7在主杆2的作用下就会转动到壳体1内,这样不需要收竿重新抛竿,就可以在有障碍物的水底继续搜索鱼而不被刮住;通过提前调节螺母42在螺纹杆41的位置,进而调节拉簧5 的拉力大小,以达到卡牙7能快速回转到壳体1内。
37.实施例二
38.请参阅附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刮路亚仿生饵。
39.本发明,包括:壳体1;其中,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主杆2,并在主杆2 上设有滑槽件9,壳体1两侧设有开槽10,在主杆2上设有一对卡牙7,所述卡牙7一端通过转轴件固定于壳体1上,所述转轴件贯穿滑槽件9,卡牙7上设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一端连接于卡牙7,另一端与主杆2连接,所述主杆2一端贯穿壳体1而出,另一端上连接有拉簧5,所述拉簧5的另一端还连接于移动栓4,通过移动栓4控制拉簧5的扭力大小,通过提拉主杆2带动卡牙7从开槽10中展开和回收。主杆2前端鱼线3上固定有锥形物31。
40.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8的长度控制卡牙7的张开角度。
4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件设于滑槽件9中,便于在提升主杆时,使转轴加在滑槽件9中滑动,进入使主杆带动限位杆8向上弯曲,使卡牙7张开,同时由于滑槽件9的长度,控制卡牙7张开的角度,避免卡牙7 张开角度过大,造成翻转,使鱼儿逃脱。
4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壳体1内部还设有固定架6,固定架6上设有移动栓4。
4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栓4包括:螺纹杆41和螺母42;所述螺纹杆41与拉簧5连接,螺纹杆41贯穿固定架6而出,并由螺母42进行固定。
44.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卡牙7为弧形结构,张开时,于壳体1 开槽10处伸出。
4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主杆2前端鱼线3上固定有锥形物31,防止鱼线3与主杆连接处被卡。
46.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壳体1为仿生鱼的结构形式。
47.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方法如下:
48.使用时,在主杆2贯穿壳体1处安装有鱼线3,鱼线3上穿上锥状物31,当鱼咬路亚饵时,鱼线3拉动主杆2向上移动,继而带动限位杆8向上移动,使卡牙7完成开展操作,使卡牙7刺入鱼嘴内,而由于设有滑槽件9进行控制卡牙7的张开角度,确保卡牙7不会脱离鱼嘴,此时卡牙7倒刺刺入鱼嘴,鱼就被钩住了,继续摇鱼轮鱼就将会钓上鱼来。鱼钓上来后,用力向下推动主杆2,主杆2在拉簧5和推力的作用下下移,带动卡牙7回收,使卡牙7脱离鱼嘴,进而实现取饵操作;如果鱼咬壳体1时没有刺中鱼,壳体1和鱼分离开来,拉簧5就会拉动主杆2向下移动,卡牙7在主杆2的作用下就会转动到壳体1内,这样不需要收竿重新抛竿,就可以在
有障碍物的水底继续搜索鱼;通过提前调节螺母42在螺纹杆41的位置,进而调节拉簧5的拉力大小,以达到卡牙7能快速回转到壳体1内。
49.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5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