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5089发布日期:2022-03-19 21:2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苯甲的制作方法
定形态的超分子聚集体,而各超分子聚集体之间相互联结,在静止条件下形成一均匀的、布满整个体系的三维网状结构,并且疏水缔合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粘性,从而使苯甲
·
醚菌酯粉剂在叶片上的成膜更加牢固,并且利用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疏水性,可以使其不易因自然浇水或雨水等冲刷从叶片上脱落,从而使苯甲
·
醚菌酯粉剂的防治效果大大延长。
12.作为优选:所述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添加量为1-3重量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添加量在此添加范围时,其防治效果延长较明显,但添加量大于3kg时,其防治效果增加幅度较小。
14.作为优选:所述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100-120重量份的水中,加入1-3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kh-570、2-4重量份的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和3-5重量份的乳化剂,搅拌30-50min,得混合液;2)在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中加入30-32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和2-4重量份的丙烯酸钠,搅拌至溶解,然后通氮气30-50min,加入0.01-0.02重量份的引发剂,加热至60-70℃,反应12-15h,然后加入丙酮进行沉淀,得固体,将固体进行洗涤,干燥,得疏水缔合聚合物。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水中加入单体,然后通过引发剂的作用进行聚合反应,可以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其中加入硅烷偶联剂kh570,可以增加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疏水性,并且其作为有机硅,可以起到减少气泡的作用。
16.作为优选: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
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按照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进行称量,然后将添加剂中的各原料进行混匀,再加入苯醚甲环唑、醚菌酯,进行搅拌混匀,即得苯甲
·
醚菌酯粉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苯甲
·
醚菌酯粉剂的制备方法较常规,并没有技术上的难题,比较容易制备,适合工厂生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9.1、苯醚甲环唑和醚菌酯作为有效物质,其添加剂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钠起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苯甲
·
醚菌酯粉剂溶于水制备成喷雾药剂时,其可以大大降低药剂与植物叶片之间的表面张力,使其充分与叶片接触,以达到更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白炭黑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其可作为有效物质的载体进行应用,可起到药物缓释的效果,使药效延长,并且其结合成膜剂,可以使其在叶片上较好的成膜,使药剂不易从叶片上脱落,从而使其药效大大延长。
20.2、疏水缔合聚合物是指在聚合物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带有少量疏水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链间适当结合,形成-定形态的超分子聚集体,而各超分子聚集体之间相互联结,在静止条件下形成一均匀的、布满整个体系的三维网状结构,并且疏水缔合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粘性,从而使苯甲
·
醚菌酯粉剂在叶片上的成膜更加牢固,并且利用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疏水性,可以使其不易因自然浇水或雨水等冲刷从叶片上脱落,从而使苯甲
·
醚菌酯粉剂的防治效果大大延长。
21.3、本技术的苯甲
·
醚菌酯粉剂的室内相对防效均达到71.4%及以上,并且田间相对防效在1个月时最大可达到76.6%,并且在3个月时,其田间相对防效最大可达到60.9%,说明本技术的苯甲
·
醚菌酯粉剂具有较好的真菌性病害,并且其药效的防治时间较长。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具体内容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原料
23.本技术中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生产厂家为山东鸿泉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白炭黑的生产厂家为东营市新达化工有限公司;阿拉伯树胶的生产厂家为泰安市鼎力胶业有限公司;明胶的生长厂家为阜城县润丰粘合剂有限公司;黄原胶的生产厂家为德州禾鹏土工材料有限公司;其余原料均为普通市售产品。制备例
24.制备例1-4制备例1-4的添加剂,其各原料及各原料用量如表1所示,其制备步骤如下:将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白炭黑和成膜剂按照表1中的方法进行称量,然后将其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添加剂;其中,制备例1中的成膜剂为阿拉伯树胶,制备例2的成膜剂为明胶,制备例3的成膜剂为黄原胶,制备例4的成膜剂为明胶和还原胶重量份比为1:1的混合物。
25.表1制备例1-4的各原料及各原料用量(kg) 制备例1制备例2制备例3制备例4十二烷基硫酸钠5678木质素磺酸钠10987白炭黑6789成膜剂4321
26.制备例5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如下:1)在110kg的水中,加入2kg的硅烷偶联剂kh-570、3kg的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和4kg的乳化剂,搅拌40min,得混合液;2)在混合液中加入31kg的丙烯酰胺和3kg的丙烯酸钠,搅拌至溶解,然后通氮气40min,加入0.015kg的引发剂,加热至65℃,反应13h,然后加入丙酮进行沉淀,得固体,将固体进行洗涤,干燥,得疏水缔合聚合物。其中,引发剂为过硫酸钾。实施例
27.实施例1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其各原料及各原料用量如表2所示,其制备方法如下:将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和添加剂进行搅拌混合,即得苯甲
·
醚菌酯粉剂;其中,添加剂来自制备例1。
28.表2实施例1-3的各原料及各原料用量(kg)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苯醚甲环唑273033醚菌酯555045添加剂182022
29.实施例4
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添加剂来自制备例2,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均相同。
30.实施例5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添加剂来自制备例3,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均相同。
31.实施例6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添加剂来自制备例4,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均相同。
32.实施例7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添加剂的配方中还包括0.5kg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其疏水缔合聚合物来自制备例5,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均相同。
33.实施例8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添加剂的配方中还包括1kg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均相同。
34.实施例9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添加剂的配方中还包括3kg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均相同。
35.实施例10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添加剂的配方中还包括4kg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均相同。
36.实施例11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疏水缔合聚合物在制备例时采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均相同。对比例
37.对比例1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添加剂的配方中不含成膜剂,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均相同。
38.对比例2一种苯甲
·
醚菌酯粉剂,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添加剂的配方中不含白炭黑,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均相同。性能检测试验检测方法/试验方法
39.按照实施例1-9和对比例1-2中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苯甲
·
醚菌酯粉剂,然后按照如下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苯甲
·
醚菌酯粉剂施药前处理:将苯甲
·
醚菌酯粉剂按照重量比3000倍的水进行溶解稀释,然后按照12g/亩的量对西瓜苗进行施药。
40.1、室内药效测定对白粉病的西瓜苗株进行喷雾施药,至西瓜苗叶面全部润湿,西瓜苗的成长期为90天,施药后48h,对其病斑直径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其相对防效。
相对防效=(施药前病斑直径-施药后病斑直径)/施药前病斑直径
×
100%
41.2、田间药效测定通过喷雾的方式对试验田中的西瓜苗进行喷雾,喷雾在非开花期进行,试验田均为一亩,分别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观察其发病苗株的数量,计算其相对防效。相对防效=(对照组发病株数-实验组发病株数)/对照组发病株数
×
100%
42.表3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2的田间药效测定结果(%)
43.从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2,以及表3的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本技术的苯甲
·
醚菌酯粉剂的室内相对防效均达到71.4%及以上,并且田间相对防效在1个月时最大可达到76.6%,并且在3个月时,其田间相对防效最大可达到60.9%,说明本技术的苯甲
·
醚菌酯粉剂具有较好的真菌性病害,并且其药效的防治时间较长。
44.从实施例2和实施例7-10的检测数据可知,添加剂中加入疏水缔合聚合物后,其相对防效无明显变化,但可延长其防治时间;同时其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添加量逐渐增多时,其3个月时的相对防效逐渐增大。
45.从实施例9和实施例11的检测数据可以看出,其疏水缔合聚合物在制备时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时,其制备的苯甲
·
醚菌酯粉剂在相对防效上无明显区别。
46.从实施例2和对比例1-2的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添加剂中不含成膜剂或白炭黑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相对防效均大大减小,并且其室内相对防效均降低,说明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47.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