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蒜苗切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0478发布日期:2022-03-02 02:3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蒜苗切割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蒜苗切割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蒜苗的种植方式以大棚种植为主,蒜苗的收割方式则采用闸刀进行切割,需要人工将蒜苗整理整齐后放置闸刀上进行切割。这种工作方式具有较低的生产效率,应对与大量的地方市场需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现存的蒜苗切割设备存在连续作业能力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不适合工厂化的蒜苗养殖。蒜苗作为水生辛辣类植物,具有较多水分,切割时必须保证快速且无遗漏,同时,一次不能切割过多蒜苗,这可能导致部分蒜苗损伤,影响收益。
3.目前国内的常规蒜苗切割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4.1、常规式蒜苗切割机需要人工将蒜苗摆放整齐再进行切割;
5.2、常规式蒜苗切割机,一次切割蒜苗数量不宜过多;
6.3、常规式蒜苗切割机连续作业能力差,需要停止后摆放蒜苗后再进行切割;
7.4、常规式蒜苗切割机存在蒜苗损伤、漏切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蒜苗切割系统可以高效连续工作,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伤苗率。
9.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蒜苗切割系统,包括导向板、输送带和往复式切割机构;所述导向板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机架与滑轨之间,设置驱动辊、从动辊、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分别与驱动长轴、从动长轴、第一张紧长轴和第二张紧长轴进行装配,所述驱动长轴由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螺栓连接于机架;所述第一张紧长轴通过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座、第四轴承和第四轴承座螺栓连接于机架;所述第二张紧长轴通过第五轴承、第五轴承座、第六轴承和第六轴承座螺栓连接于机架;设置从动长轴通过第七轴承、第七轴承座、第八轴承和第八轴承座将从动辊固定于机架;设置电机a与电机b通过螺栓固定于机架的电机支撑板;所述滑轨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机架进行轴向固定,所述滑轨下方焊接方钢支撑架;所述往复式切割机构包括定刀组、动刀组和电磁推拉器;所述滑轨上的运输机构由皮带轮机构、卡扣、短轴、短轴轴承、短轴螺栓、电机b、联轴器、第一减速皮带轮组、第九轴承座、第十轴承座、驱动轴承和驱动短轴构成。
10.进一步地,所述动刀组在电磁推拉器的作用下可在设定行程内做往复切割式运动,所述动刀组开有若干长孔,所述定刀组与动刀组通过螺栓固定于机架,所述动刀组上的长孔与螺栓形限制动刀组只能在单一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11.进一步地,所述滑轨采用倾斜式安装,所述滑轨的水平倾斜角不小于45
°
、竖直倾斜角不大于40
°
且不小于30
°
,在距所述滑轨上沿300mm处设有苗盘的滑行轨道。
12.进一步地,所述滑轨的皮带轮机构包括从动皮带轮、驱动皮带轮和皮带;所述驱动
皮带轮通过短轴、短轴轴承、短轴螺栓固定和螺栓在滑轨上,所述驱动皮带轮由驱动轴承和驱动短轴固定在滑轨上,所述驱动轴承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驱动短轴上;所述卡扣通过螺钉固定于皮带;所述驱动短轴通过第十轴承座与第一减速皮带轮组相连,所述电机b为动力输出端驱动整个输送机构运行,以达到所述苗盘可在滑轨上持续输送的效果。
13.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通过螺栓固定钉滑轨和机架之间,主要用于防止蒜苗倒伏并令切割后的蒜苗可沿所述导向板落至输送带上,并保证朝向一致方便后续包装工作。
1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限位板采用亚克力软板,并将形状固定为j型,用于对所述输送带上切割后的蒜苗进行限高的作用,令单次通过所述限位板的蒜苗数量接近一致,方便后续分装打捆的工作。
15.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由电机a驱动,所述电机a与第二减速皮带轮组直接相连,所述第二减速皮带轮组通过第十一轴承、第十一轴承座和轴承座加轴承固定在机架的电机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减速皮带轮组和与驱动长轴相连的驱动皮带轮组相连,为所述输送带提供动力,使切割后的蒜苗可以及时运送至后方包装的部分。
16.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新型蒜苗切割系统可以高效连续工作,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伤苗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17.1)采用倾斜式切割可以减少单次切割量,提高切断率,减少漏切现象;
18.2)滑轨与卡扣配合,可实现循环连续作业,无需暂停切割,提高生产效率;
19.3)导向板可以有效避免切割时蒜苗朝向混乱的情况,可以减少漏切现象;
20.4)滑轨是直接通向切割机另一侧的地面,无需对切割后的根部进行处理,可直接滑至另一侧的地面,方便对切割后的残余根部进行集中处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1.5)割台与滑轨底面平行,可保证蒜苗切割的高度一致性;
22.6)苗盘采用开模方式加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工厂化育苗十分方便,且有利于提高蒜苗工厂化生产加工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1;
24.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2;
25.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的苗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29.如附图1-5:一种新型蒜苗切割系统,包括导向板1、输送带2和往复式切割机构;所述导向板1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3与滑轨18之间,设置驱动辊37、从动辊5、第一张紧辊20和第二张紧辊9分别与驱动长轴40、从动长轴6、第一张紧长轴21和第二张紧长轴11进行装配,所述驱动长轴40由第一轴承39、第一轴承座38和第二轴承座48螺栓连接于机架13;所述第一张紧长轴21通过第三轴承22、第三轴承座20、第四轴承32和第四轴承座32螺栓连接于机架13;所述第二张紧长轴11通过第五轴承12、第五轴承座10、第六轴承30和第六
轴承座29螺栓连接于机架13;设置从动长轴通过第七轴承7、第七轴承座8、第八轴承27和第八轴承座28将从动辊5固定于机架13;设置电机a26与电机b14通过螺栓固定于机架13的电机支撑板;所述滑轨18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机架13进行轴向固定,所述滑轨18下方焊接方钢支撑架;所述往复式切割机构包括定刀组45、动刀组46和电磁推拉器3;所述滑轨18上的运输机构由皮带轮机构34、卡扣33、短轴23、短轴轴承24、短轴螺栓35、电机b14、联轴器15、第一减速皮带轮组16、第九轴承座17、第十轴承座44、驱动轴承43和驱动短轴构成。
30.所述动刀组46在电磁推拉器3的作用下可在设定行程内做往复切割式运动,所述动刀组46开有若干长孔,所述定刀组45与动刀组46通过螺栓固定于机架,所述动刀组46上的长孔与螺栓形限制动刀组只能在单一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31.所述滑轨18采用倾斜式安装,所述滑轨18的水平倾斜角不小于45
°
、竖直倾斜角不大于40
°
且不小于30
°
,在距所述滑轨18上沿30mm处设有苗盘49的滑行轨道。
32.所述滑轨18的皮带轮机构34包括从动皮带轮、驱动皮带轮和皮带;所述驱动皮带轮通过短轴23、短轴轴承24、短轴螺栓35固定和螺栓24在滑轨18上,所述驱动皮带轮由驱动轴承43和驱动短轴固定在滑轨18上,所述驱动轴承43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驱动短轴上;所述卡扣33通过螺钉固定于皮带;所述驱动短轴通过第十轴承座44与第一减速皮带轮组16相连,所述电机b14为动力输出端驱动整个输送机构运行,以达到所述苗盘49可在滑轨18上持续输送的效果。
33.所述导向板1通过螺栓固定钉滑轨18和机架13之间,主要用于防止蒜苗倒伏并令切割后的蒜苗可沿所述导向板1落至输送带2上,并保证朝向一致方便后续包装工作。
34.所述限位板4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13上,所述限位板4采用亚克力软板,并将形状固定为j型,用于对所述输送带2上切割后的蒜苗进行限高的作用,令单次通过所述限位板4的蒜苗数量接近一致,方便后续分装打捆的工作。
35.所述输送带2由电机a26驱动,所述电机a26与第二减速皮带轮组25直接相连,所述第二减速皮带轮组25通过第十一轴承41、第十一轴承座42和轴承座加轴承47固定在机架13的电机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减速皮带轮组25和与驱动长轴40相连的驱动皮带轮组36相连,为所述输送带2提供动力,使切割后的蒜苗可以及时运送至后方包装的部分。
36.使用前首先将测定机器装配好,先将电机a26、电机b14与电磁推拉器3与电源相连,然后启动电磁推拉器3令动刀组46开始做往复切割运动,再启动电机a26令驱动长轴40带动驱动辊37转动,从而使输送带2开始运转;将苗盘49放置在滑轨18上,启动电机b14,令皮带轮机构34转动,从而带动卡扣33沿滑轨18方向运动,当卡扣33与苗盘49挂接在一起时,苗盘49在卡扣33的强制作用下开始向往复式切割机构处运动。
37.当苗盘49上的蒜苗与定刀组45和动刀组46接触,在往复切割的作用下,蒜苗被切断,并沿导向板1,整齐的落在输送带2上开始向末端运送。
38.当苗盘49中的蒜苗被全部切割完毕后,苗盘49会继续沿滑轨18下滑至滑轨18低端,最终脱离滑轨,落至地面上,再由人工将苗盘49收集起来进行重复利用。
39.被切割后的蒜苗随输送带2向输送带2末端运送,由于蒜苗切割时采用的是倾斜式喂入切割,每一次的切割量有所不同,当经过连接在机架13上的限位板4时,在限位板4的作用下,单次通过的蒜苗数量不超过五颗的高度,经限流后的蒜苗逐渐运送至输送带2末端,在并在末端进行人工打捆工作和装箱等包装工作。
40.当一个苗盘49的被卡扣33强制带走后,再摆放下一个苗盘49,并重复上述工作过程,实现不间断作业,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时间、人力等成本,实现蒜苗的自动切割。
41.结束工作后,关闭电源,对整机进行清洁工作,以免生锈等问题的发生。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