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参薯浅生定向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9627376发布日期:2022-04-13 14:5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参薯浅生定向栽培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参薯浅生定向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营养价值高,用途广。目前山药原植物薯蓣、参薯和褐苞薯蓣种植广泛。传统山药种植需深挖,收获过程中易挖断、费工费时,并对土壤条件要求十分严格,仅限于在疏松的沙地栽培。随着山药市场需求量的增大,近年来u形塑料浅生槽定向诱导种植成为一种趋势,这种种植方法改变了山药生长方向,且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沙土、壤土、粘土都可种植,且对土层深浅无要求。
3.山药浅生槽定向栽培减轻了传统深挖栽培和收获的劳动强度。然而现有的浅生槽定向栽培方法仅适用于山药原植物薯蓣和褐苞薯蓣,对于山药原植物参薯却并不适用。这是因为山药原植物参薯的生长特性与山药原植物薯蓣和褐苞薯蓣不同,采用与山药原植物薯蓣和褐苞薯蓣同样的种植方法,山药原植物薯蓣和褐苞薯蓣能够顺着浅生槽的方向生长,而山药原植物参薯却游离于浅生槽头或套管外垂直往下生长,不能顺着浅生槽往前生长。这导致目前参薯种植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挖坑或打洞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导致采收过程易挖断且效率低下),薯形似脚板状,严重影响了参薯的外观品质(外观统一顺直对于参薯售卖具有重要意义)和产量。并且,参薯在种植过程中易出现褐腐(黑皮)病,褐腐(黑皮)病严重影响参薯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参薯浅生定向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参薯能够顺着浅生槽往前生长,提升参薯的外观品质和产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6.本发明提供一种参薯浅生定向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将参薯块浸入氨基寡糖素和酰胺寡糖素配制而成的寡糖溶液中,晾干之后用熟石灰拌匀,晾干,得到带种芽的种块;
8.将浅生槽放置在土壤中形成斜坡面并压实;
9.将所述种块放置在所述浅生槽头斜面的中间位置进行定植;
10.将枯草芽孢杆菌ibfcbf-4和解淀粉芽孢杆菌ibfcbf-1的混合菌液喷洒于种植带内;
11.参薯上蔓后喷施所述寡糖溶液。
12.进一步地,所述氨基寡糖素和酰胺寡糖素的质量比为1:1~1.5。
13.进一步地,所述参薯块浸入寡糖溶液的时间为5~10分钟。
14.将参薯种块浸入寡糖溶液中能够起到对参薯种块消毒的作用,提高参薯生长过程中的抗病能力。
15.进一步地,用熟石灰拌匀至种块切面全部沾上熟石灰。这样可以避免种块切面位
置染病,影响参薯后期正常生长。
16.进一步地,所述浅生槽规格为长50-60cm,宽10cm。
17.进一步地,所述斜坡面的角度为3-5
°

18.进一步地,定植时种芽生长点贴放于浅生槽头斜面的中间位置。
19.发明人发现,只有当种芽朝下,且种芽生长点贴放于浅生槽头斜面的中间位置时,参薯才能够顺槽生长,种芽朝上或者种芽生长点未贴放于浅生槽头斜面均会导致参薯无法顺槽生长。
20.进一步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ibfcbf-4和解淀粉芽孢杆菌ibfcbf-1的质量比为1~5:1。
21.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菌液的浓度为0.5
×
108~5
×
108cfu/ml。
22.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菌液喷施至土壤表层5~10cm土层润湿。喷施后混合菌液中的枯草芽孢杆菌ibfcbf-4和解淀粉芽孢杆菌ibfcbf-1能够在土壤中繁殖,抑制土壤中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起到防止参薯在生长过程中被有害菌侵染的作用。
23.进一步地,所述浅生槽放置在土壤中的放置方式具体为:先准备好5-10根口径不小于5cm、短于槽长10cm的钢管,在每畦两长边分别拉一根绳,两绳间距为浅生槽的长度,其中的一根绳引导浅生槽的头部,另一根绳引导浅生槽的尾部,将槽尾部处绳内的土铲往槽头部处,形成一个斜坡面,斜坡角度3-5
°
;浅生槽的走向与种植带的走向互相垂直,将浅生槽的头部在斜上坡对齐绳,摆放5-10个浅生槽,槽距20-25cm,然后把钢管套入槽内,踩住钢管将槽嵌入土壤中压实,然后抽出钢管,再连续依次进行。
24.进一步地,所述寡糖溶液的浓度为50-200mg/l。
25.进一步地,参薯块浸种所用寡糖溶液的浓度为110-200mg/l;参薯上蔓后喷施所用寡糖溶液的浓度为50-100mg/l。
26.进一步地,所述寡糖溶液的喷施方式为:在苗齐上蔓后5-10叶时喷第一次,间隔10天后喷第二次,后面每月或每次施药时喷施寡糖溶液,整个生育期共喷施3-5次寡糖溶液。
27.本发明发现,合理喷施适宜浓度的寡糖溶液能够提升参薯的免疫力。
28.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9.(1)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参薯生长与浅生槽契合度好,避免了游离于浅生槽头或套管外畸形生长,显著提升了参薯的商品价值。
30.(2)本发明方法具有很好的促生长和增强免疫力效果,可提高参薯产量和品质。
31.(3)本发明提供一种参薯浅生定向栽培方法,从育苗、栽种方式、日常管理等方面改进了种植方法,有效提高了参薯的外观品质和产量,提升了其生产效率和商品价值,可快速实现规模化种植。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实施例1收获的参薯照片;
34.图2为对比例1收获的参薯照片;
35.图3为对比例3收获的参薯照片;
36.图4为对比例8收获的参薯照片;
37.图5为实施例1参薯生长过程中叶面情况照片;
38.图6为对比例7参薯生长过程中叶面情况照片;
39.图7为实施例3放种定植后的照片;
40.图8为实施例3收获参薯后浅生槽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41.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42.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43.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44.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45.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46.本发明所用枯草芽孢杆菌ibfcbf-4购买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233;本发明所用解淀粉芽孢杆菌ibfcbf-1购买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230。
47.本发明实施例所用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自购买途径得到。
48.本发明实施例所用参薯种具体为赣紫蓣2号(宜春紫山药)。
49.本发明种植地块选择排水及灌溉方便、土壤为粘质到沙质土的肥沃地块,自然晒干,在种植参薯前选择晴天,采用不带开沟的旋耕机深耕2-3遍。
50.本发明所用浅生槽规格为长50-60cm,宽10cm。
51.本发明实施例所用有机肥具体为有机质≥45%,n、p、k含量5%的有机肥。
52.本发明参薯种植地块具体为宜春市科学院试验田(连作3年),种植过程中土壤环境相同,种植环境相同。
53.实施例1
54.步骤1,种薯催芽:将壳寡糖(氨基寡糖素)和酰胺寡糖素按质量比1:1配制成浓度
150mg/l的水溶液(即寡糖溶液1);将种薯切成60g小块(50-100g均能达到与60g相似的技术效果),放入寡糖溶液1中浸5分钟(5-10分钟均能达到与5分钟相似的技术效果),晾干得到种块,之后用熟石灰拌至种块切面全部沾上熟石灰,在干燥通风处晾干,得到带种芽的种块。
55.步骤2,放置浅生槽:先准备好5根口径5cm、短于槽长10cm的钢管,在每畦两长边分别拉一根绳,两绳间距为浅生槽的长度,其中的一根绳引导浅生槽的头部,另一根绳引导浅生槽的尾部,将槽尾部处绳内的土铲往槽头部处,形成一个斜坡面,斜坡角度3
°
;浅生槽的走向与种植带的走向互相垂直,将浅生槽的头部在斜上坡对齐绳,摆放5个浅生槽,槽距20cm,然后把钢管套入槽内,踩住钢管将槽嵌入土壤中压实,然后抽出钢管,再连续依次进行。
56.步骤3,放种定植:一株只留一个健壮的种芽,萌发的多余种芽抹除;按种薯芽生长点贴放在浅生槽头斜面的中间位置的方式(即种皮朝下,且种芽生长点放置于浅生槽头斜面中间位置)进行定植。绳外50cm宽的土壤作为种植沟,在种植沟上施入有机肥拌匀(施用量150kg/亩),铲种植沟的土填入浅生槽,槽头部覆土20cm、尾部覆土10cm。
57.步骤4,土壤杀菌:参薯定植好后,用枯草芽孢杆菌ibfcbf-4和解淀粉芽孢杆菌ibfcbf-1按质量比3:1配制成终浓度108cfu/ml的菌液1,将菌液1与水按质量比1:8(1:5-10均能达到与1:8相当的技术效果)混合得到菌液2,将菌液2喷洒于种植带内,间隔20天喷洒第二次;每次喷至土壤表层5-10cm土层呈润湿状态。
58.步骤5,上蔓管理:将壳寡糖(氨基寡糖素)和酰胺寡糖素按质量比1:1配制成浓度100mg/l的水溶液(即寡糖溶液2),在苗齐上蔓后5-10叶时喷第一次,间隔10天后喷第二次,后面常规管理施药时加入50mg/l寡糖溶液(壳寡糖和酰胺寡糖素质量比1:1),整个生育期施用3次寡糖溶液(每次喷施至叶面湿润,无液滴滴下)。
59.结果:参薯外观及产量如表1所示。参薯顺槽生长,形状顺直,表面无黑斑,具体实物照片如图1所示。
60.参薯生长过程中叶面情况如图5所示,由图5能够看出,叶面无染病情况。
61.实施例2
62.步骤1,种薯催芽:将壳寡糖(氨基寡糖素)和酰胺寡糖素按质量比1:1.3配制成浓度200mg/l的水溶液(即寡糖溶液1);将种薯切成60g小块(50-100g均能达到与60g相似的技术效果),放入寡糖溶液1中浸7分钟,晾干得到种块,之后用熟石灰拌至种块切面全部沾上熟石灰,在干燥通风处晾干,得到带种芽的种块。
63.步骤2,放置浅生槽:先准备好8根口径5cm、短于槽长10cm的钢管,在每畦两长边分别拉一根绳,两绳间距为浅生槽的长度,其中的一根绳引导浅生槽的头部,另一根绳引导浅生槽的尾部,将槽尾部处绳内的土铲往槽头部处,形成一个斜坡面,斜坡角度4
°
;浅生槽的走向与种植带的走向互相垂直,将浅生槽的头部在斜上坡对齐绳,摆放8个浅生槽,槽距22cm,然后把钢管套入槽内,踩住钢管将槽嵌入土壤中压实,然后抽出钢管,再连续依次进行。
64.步骤3,放种定植:一株只留一个健壮的种芽,萌发的多余种芽抹除;按种薯芽生长点贴放在浅生槽头斜面的中间位置的方式(即种皮朝下,且种芽生长点放置于浅生槽头斜面中间位置)进行定植。绳外50cm宽的土壤作为种植沟,在种植沟上施入有机肥拌匀(施用
量150kg/亩),铲种植沟的土填入浅生槽,槽头部覆土20cm、尾部覆土10cm。
65.步骤4,土壤杀菌:参薯定植好后,用枯草芽孢杆菌ibfcbf-4和解淀粉芽孢杆菌ibfcbf-1按质量比1:1配制成终浓度0.5
×
108cfu/ml的菌液1,将菌液1与水按质量比1:5混合得到菌液2,将菌液2喷洒于种植带内,间隔20天喷洒第二次;每次喷至土壤表层5-10cm土层呈润湿状态。
66.步骤5,上蔓管理:将壳寡糖(氨基寡糖素)和酰胺寡糖素按质量比1:1.3比例配制成浓度80mg/l的水溶液(即寡糖溶液2),在苗齐上蔓后5-10叶时喷第一次,间隔10天后喷第二次,后面每月喷施一次50mg/l寡糖溶液(壳寡糖和酰胺寡糖素质量比1:1.3),整个生育期施用4次寡糖溶液(每次喷施至叶面湿润,无液滴滴下)。
67.结果:参薯外观及产量如表1所示。
68.实施例3
69.步骤1,种薯催芽:将壳寡糖(氨基寡糖素)和酰胺寡糖素按质量比1:1.5配制成浓度110mg/l的水溶液(即寡糖溶液1);将种薯切成60g小块(50-100g均能达到与60g相似的技术效果),放入寡糖溶液1中浸10分钟,晾干得到种块,之后用熟石灰拌至种块切面全部沾上熟石灰,在干燥通风处晾干,得到带种芽的种块。
70.步骤2,放置浅生槽:先准备好10根口径5cm、短于槽长10cm的钢管,在每畦两长边分别拉一根绳,两绳间距为浅生槽的长度,其中的一根绳引导浅生槽的头部,另一根绳引导浅生槽的尾部,将槽尾部处绳内的土铲往槽头部处,形成一个斜坡面,斜坡角度5
°
;浅生槽的走向与种植带的走向互相垂直,将浅生槽的头部在斜上坡对齐绳,摆放10个浅生槽,槽距25cm,然后把钢管套入槽内,踩住钢管将槽嵌入土壤中压实,然后抽出钢管,再连续依次进行。
71.步骤3,放种定植:一株只留一个健壮的种芽,多余的种芽抹除;按种薯芽生长点贴放在浅生槽头斜面的中间位置的方式(即种皮朝下,且种芽生长点放置于浅生槽头斜面中间位置)进行定植。绳外50cm宽的土壤作为种植沟,在种植沟上施入有机肥拌匀(施用量150kg/亩),铲种植沟的土填入浅生槽,槽头部覆土20cm、尾部覆土10cm(如图7所示)。
72.步骤4,土壤杀菌:参薯定植好后,用枯草芽孢杆菌ibfcbf-4和解淀粉芽孢杆菌ibfcbf-1按质量比5:1配制成终浓度5
×
108cfu/ml的菌液1,将菌液1与水按质量比1:10混合得到菌液2,将菌液2喷洒于种植带内,间隔20天喷洒第二次;每次喷至土壤表层5-10cm土层呈润湿状态。
73.步骤5,上蔓管理:将壳寡糖(氨基寡糖素)和酰胺寡糖素按质量比1:1.5比例配制成浓度50mg/l的水溶液(即寡糖溶液2),在苗齐上蔓后5-10叶时喷第一次,间隔10天后喷第二次,后面每月喷施一次50mg/l寡糖溶液(壳寡糖和酰胺寡糖素质量比1:1.5),整个生育期施用5次寡糖溶液(每次喷施至叶面湿润,无液滴滴下)。
74.结果:参薯外观及产量如表1所示。参薯收获后浅生槽的情况如图8所示。
75.对比例1
76.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省略步骤1将种薯块浸入寡糖溶液1中的步骤。
77.结果:参薯外观及产量如表1所示。收获的参薯照片如图2所示,参薯表面有黑斑。
78.对比例2
79.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斜坡角度为0
°

80.结果:参薯外观及产量如表1所示。收获的参薯照片如图3所示,参薯生长过程中无法进槽游离于槽头,参薯形似脚板状,不顺直。
81.对比例3
82.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斜坡角度为12
°

83.结果:参薯外观及产量如表1所示。参薯生长过程中无法进槽,参薯形似脚板状,不顺直。
84.对比例4
85.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按种芽朝上的方式放置在浅生槽头的中间位置。
86.结果:参薯外观及产量如表1所示。参薯生长过程中无法进槽游离于槽头,参薯形似脚板状,不顺直。
87.对比例5
88.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按种皮朝下、种块水平位置距浅生槽头3cm的方式进行定植。
89.结果:参薯外观及产量如表1所示。参薯生长过程中无法进槽游离于槽头,参薯形似脚板状,不顺直。
90.对比例6
91.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省略步骤4。
92.结果:参薯外观及产量如表1所示。收获的参薯表面有黑斑。
93.对比例7
94.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省略步骤5中喷施寡糖溶液的步骤。
95.结果:参薯外观及产量如表1所示。参薯生长过程中叶面染病情况如图7所示,由图7能够看出,参薯生长过程中叶面染病出现黑斑点。
96.对比例8
97.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省略步骤1将种薯块浸入寡糖溶液1中的步骤;省略步骤4;省略步骤5中喷施寡糖溶液的步骤。
98.结果:参薯外观及产量如表1所示。收获的参薯照片如图4所示,参薯畸形且表面有大量黑斑。
99.表1
[0100][0101]
表中褐腐病病情分级标准:
[0102]
0级:病斑占比0-5%,参薯表面没有或有少量小块病斑,不影响参薯品质;
[0103]
1级:病斑占比6-10%,参薯表面可见明显病斑,影响到参薯品质和正常销售价格;
[0104]
2级:病斑占比11-20%,参薯表面病斑密集分布,极易从病斑处断裂,严重影响到参薯品质和销售价格;
[0105]
3级:病斑占比21-40%,参薯表面病斑密集且连成片,参薯丧失商品价值;
[0106]
4级:病斑占比40%以上,参薯表面存在大片病斑,甚至侵蚀到参薯内部,参薯无任何采收价值。
[0107]
根据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公式为:
[0108][0109]
式中,di表示病情指数,si表示发病级数,ni表示相应发病级别的株数,n表示调查的总株数。
[0110]
表中防效计算方式:
[0111][0112]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