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05736发布日期:2022-04-23 21:4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


背景技术:

2.滨海盐碱地主要形成原因为海水影响、土壤蒸腾、填海造田工程、砍伐森林、围湖产盐,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位高,土壤自然脱盐率低;淡水资源缺乏,水文存在日变化及季节变化、植被品种多样性及数量性均较差,乡土树种及耐盐碱树种生长缓慢,不能迅速成林;生态环境易受台风、海潮、盐尘、盐雾的影响。目前已有许多成熟的改良措施,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化学及综合改良措施。物理改良措施采用易于实施、条件简单的物理方法改良土壤并降低其含盐量,从而达到植物的生长要求。化学改良措施通过在盐碱土中施洒化学改良剂的方式降低土壤的碱度和盐度。现有滨海荒地大多以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对土壤进行处理之后进行植物栽植,但其较滨海原有的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弱,植物在盐碱环境中更易爆发病虫害,此外,客土造成的新的植物入侵、浇水、施肥等管理维护成本较高,同时改良的土壤肥力不持久。滨海盐碱生态修复不仅改善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丰富当地绿化景观格局,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新的生境,同时还能更好地解决滨海地区环境发展及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场地调查:在滨海盐碱场地按每667m2划分为一个拟种植小区,测量拟种植小区的土壤ec值;
6.(2)场地划分:自离海岸线由近到远分别设置灌草固沙带、乔灌防风带和生态景观带,并在不同林带之间设置植物篱;
7.(3)土壤改良:对场地土壤进行翻耕和碱土改良;
8.(4)耐盐植物的筛选:根据植物在滨海地区的生长指标、防风指标、固沙指标、观赏指标和文献记载对植物进行初筛,并对初筛的植物进行盆栽盐胁迫试验;
9.(5)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按先后顺序分别对乔灌防风带、植物篱、生态景观带和灌草固沙带进行营建;
10.(6)抚育管理:抚育管理包括水份管理、施肥管理、盐分管理和补植管理。
11.本发明采用常规的土壤ec仪测量每个小区的土壤ec值,仪器操作简便,可以快速、准确的把握场地整体的含盐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快捷的碱土改良,针对性强,方法简便,
适合盐碱场地耐盐景观群落的规模化营建。
12.本发明依据滨海盐碱场地所在的气候、水文特征及离海岸线的距离,合理设置了三道具有防风、固沙、抗盐与景观功能的林带,不同林带按高低、远近进行立体配置,有效地兼顾了群落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群落的形成效果与生态景观功能的稳定发挥。
13.本发明的景观群落的抚育管理中,水份管理为在各类苗木定植初期,视土壤干旱情况,人工浇水1~3次;雨季时采用自然降水灌溉,其它时期无需补水;施肥管理为提高初植苗木对盐碱土壤的适应性并促进植株的旺盛生长,每株(丛)乔木与大灌木根部浇灌0.01%芸苔素+1.0%复合肥水溶液1~3次,小灌木与草本植物则浓度减半,叶面喷施1~3次;盐分管理为对生态景观带和乔灌防风带定植的乔木及大灌木,在其根部半径1m或1m
×
1m范围内,覆盖一层厚度2~4cm的松鳞。每年对根部覆盖的松鳞和排水沟内填充的石料进行回收1~2次,用清水浸泡、冲洗干净盐渍后再利用;抚育期内,每1~2年对松鳞和石料全部更换一次;补植管理为在各类苗木定植2个月和1年后,分别对场地内萎蔫、死亡的植物进行清理并及时补植,定植并生长2年后便可形成稳定的滨海植被群落。本发明采用松鳞覆盖植物根部的方法,可减少根部的水分蒸发并吸附根系范围内的土壤盐分。采用的水分、施肥、补植等抚育措施无需依靠过多的人力,可在“低维护”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植物的成活率,确保林地的质量和群落的稳定。
14.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所述灌草固沙带离海岸线0~20m;所述乔灌防风带离海岸线20~60m;所述生态景观带离海岸线60~100m;所述植物篱的宽度为2~5m,高度1~4m。
15.本发明根据滨海盐碱场地所在的气候和水文特征,灵活设置不同宽度和结构的林草带,各林草带配置不同功能的耐盐植物,可实现防风、固沙、盐碱修复的多重目的,再结合合适的场地整理与营建方法,有利于快速形成层次丰富、功能完备、生态稳定的滨海景观群落。
16.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在乔灌防风带和生态景观带还设置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为沿海岸线垂直方向的“h”形;所述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均为40~60cm,每小区挖沟长度80~110m,沟底保持1~5%的排水坡度。
17.本发明设置的“h”形排水沟,有助于雨季的排水和排盐,可为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植物移栽定植的成活率和景观群落的形成效果。
18.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所述排水沟内铺设宽2.4~3.0m、长度与排水沟一致的土工布;所述排水沟内填充体积比为2:1的陶粒与绿沸石混合石料,混合石料填充厚度20~30cm。
19.本发明选用绿沸石与陶粒组成混合石料,绿沸石、陶粒的吸附性及离子交换能力,可长期、稳定的进行土壤盐离子的吸附改良。其中,绿沸石的吸附能力优异而成本稍高,陶粒的吸附效果较好且成本低廉,两者按合适比例混合填充排水沟,再结合土工布的设置,方便石料的回收清洗与再利用,可有效转移沟内积累的总盐量。
20.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所述土壤改良中灌草固沙带翻耕深度为10~20cm,乔灌防风带和生态景观带翻耕深度为30~50cm;所述碱土改良包括对乔灌防风带和生态景观带进行碱土改良,其中ec值低于4ms/cm的小区洒施0.01~0.02%腐殖酸水溶液,ec值在4~18ms/cm的小区洒施0.02~0.04%腐殖酸水溶液,
ec值超过18ms/cm的小区洒施0.04~0.08%腐殖酸水溶液,每小区洒施腐殖酸溶液300~600l。
21.本发明针对不同林带的功能,采用不同的土壤翻耙与改良措施,可有效阻断土壤盐分的毛细传导,其中灌草固沙带常受潮汐的影响,无需对其土壤进行碱土改良。
22.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所述乔灌防风带可分为上中下层,采用混交方式种植;所述上层选择种植黑松、木麻黄、水黄皮和香蒲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中层和下层选择种植银海枣、黄槿、露兜树、龙血树和海滨木槿中的至少一种。
23.本发明的乔灌防风带采用混交方式营建防风林带,其中林带上层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大乔木,中下层选择生长速度中等或稍慢的中小乔木及大灌木。每667m2初植密度为167株,混交树种不少于3种,其中大乔木不少于1种且混植比例不超过70%,所选择的苗木规格以胸径6~10cm或地径3~6cm的工程大苗为宜。本发明综合考虑了林带的位置、宽度、林间上下结构与耐盐植物的防风固沙效果,并合理设置了林带的初植密度、混交树种数量、混植比例、苗木规格,所筛选的耐盐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的适应性强,可指导乔灌防风林带的快速营建,并有助于林带功能的实现与稳定发挥。
24.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所述植物篱采用带状或块状方式种植;所述植物篱选择种植夹竹桃、桐棉、蒲桃和露兜树中的至少一种。
25.本发明的植物篱每667m2初植密度不少于222株,所种植的苗木规格以地径5~10cm的丛生大苗为宜。本发明采用丛生的常绿灌木营建植物篱,合理设置了篱带(块)种植形式、种植宽度和初植密度,所筛选的适生耐盐灌木可在林带之间快速形成密实的“植物缓冲墙”,有效阻滞近地面的海风与海沙侵袭,确保群落内部小环境的稳定性。
26.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所述生态景观带采用混交方式种植;所述生态景观带选择种植台湾相思、黄槿、大花紫薇、宫粉紫荆、无忧树、鸡蛋花、黄花夹竹桃、叶子花、红千层等;适生小灌木及草本植物主要有龙船花、五色梅、翠芦莉、黄花鸢尾、花叶芦竹、蟛蜞菊中的至少一种。
27.本发明采用混交方式营建生态景观林带。混交植物不少于6种,其中乔灌木不少于4种;乔木与大灌木每667m2初植密度不少于42株,小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度不少于小区空地面积的75%,所种植的乔灌木规格以胸径或地径4~10cm的工程大苗、小灌木与草本植物以1~2年生容器苗为宜。本发明采用“乔灌草”立体配置的园林设计手法营建生态景观林带,合理设置了初植密度、混植种数与苗木规格,还兼顾了观赏性和物种多样性,所筛选的乔灌木及草本植物能很好的适应近海盐碱化土壤,指导生态景观林的快速营建,并有助于林带生态景观功能的稳定发挥。
28.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所述灌草固沙带采用混植方式种植;所述灌草固沙带选择种植单叶蔓荆、草海桐;适生草本主要有厚藤、海边月见草中的至少一种。
29.本发明采用混植方式营建灌草固沙带。混植种类不少于2种,其中灌木每1m2初植密度不少于4株,草本植物每1m2初植密度不少于9株,所种植的灌木规格以1~3年生容器大苗、草本以1年生容器苗为宜。本发明采用高耐盐性和蔓生性的灌草植物并利用混植方法营建灌草固沙带,合理设置了混植种类、初植密度与苗木规格,兼顾了灌木的深根性与草本须
根的广布性,所筛选的灌木、草本植物对滨海沙地的适应性强,有助于快速实现对沙地的广泛覆盖和稳固扎根。
30.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所述耐盐植物的筛选采用的盐胁迫试验方法为:试验开始前1周,停止对1~2年生盆栽小苗的水分补充,待小苗呈现缺水症状时,对每盆植物分别浇入0.5~1.0l的0.2%nacl溶液;之后每次临近缺水时,即浇入相同量的nacl溶液。待供试植物出现半数的植株萎蔫或死亡时停止浇灌,计算累积浇灌的nacl总质量并划分耐盐等级。
31.本发明采用的耐盐植物筛选方法包括植被现状的实地调查、文献资料的参考研究与耐盐植物的盐胁迫试验,方法层层递进。其中,耐盐植物的初步筛选综合考虑了植物在台风天气的防风固沙效果、盐碱场地的生长适应性与观赏特性,盆栽盐胁迫试验则采用简单的盆栽定量浇灌方法,可快速、准确的检验各植物的真实耐盐能力并应用于不同林带的营建,筛选方法目的明确,指导性强,可确保适生植物的合理利用和耐盐景观群落的营建效果。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滨海防风固沙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方法,所筛选出的耐盐植物形态各异,花叶丰富,观赏价值较高,将这些不同耐盐等级的植物进行不同功能林带的梯次配置与乔灌草的立体搭配,能有效地实现“防风、固沙、抗盐”目的,并快速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本发明的营建方法简便实用,抚育管理简单,维护2年便可形成结构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滨海植被群落,并实现对滨海盐碱地的持久修复与土壤改良,适合在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沿海地区进行推广。
附图说明
33.图1:滨海盐碱地耐盐乔灌木及草本植物调查;
34.图2:初选植物1~2年生小苗的盆栽盐胁迫试验;
35.图3:盆栽盐胁迫试验中不同浇灌次数与植株盐害症状的观测;
36.图4:采用中高耐盐植物营建的乔灌防风林带;
37.图5:采用中低耐盐植物营建的生态景观林和高耐盐植物营建的灌草固沙带;
38.图6:采用高耐盐的桐棉营建的植物篱;
39.图7:采用松鳞覆盖植物根部,3个月后松鳞表面吸附大量结晶盐;
40.图8:使用前洗净的绿沸石,使用3个月后绿沸石表面吸附大量结晶盐。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2.实施例1滨海耐盐植物的调查与筛选
43.1、耐盐植物的调查与初步筛选
44.从2010年至2018年,发明人及其团队根据珠江三角洲滨海地区现有森林、林地、绿地等植被现状,先后进行了广泛的乔灌木与草本植物的实地调查,依据植物在滨海盐碱地区的生长状况,调查到滨海维管束植物共96科240属352种。结合每年“台风”来临前后对防风、固沙效果的实地观察与评估,并参考相关植物耐盐碱研究的文献资料,初步筛选出一批
滨海适生盐碱植物。
45.其中,初步筛选指标包括:(1)生长状况:在滨海盐碱地区能正常生长,无不良症状或有盐害症状的枝叶不超过整株的5%;(2)防风效果:植株枝叶浓密、冠幅饱满,台风过后无主枝折断或断枝不超过整株的10%;(3)固沙效果:乔木与大灌木应根系发达,台风过后无倒伏或同一区域倒伏率不超过5%;低矮灌木及草本植物宜蔓生性强,地面覆盖度可达75%以上;(4)观赏特性:乔木以常绿为宜,灌木植物常绿或落叶皆可,草本植物以多年生为宜;具备观花、观果、观叶、观形之二(及以上)或以其中之一为主;(5)文献依据:行业技术规程或试验研究表明耐盐能力在0.2%以上的植物,或权威文献记载的海岛、海滩、海湾等地的优势树种与红树林伴生植物。
46.最终,筛选出了66种滨海适生盐碱植物,主要有:水黄皮、木麻黄、黄槿、黑松、桐棉、水翁、海杧果、玉蕊、银叶树、铁冬青、香蒲桃、海南杜英、海南红豆、酸豆、白千层、红千层、台湾相思、无忧树、糖胶树、露兜树、龙血树、单叶蔓荆、朱缨花、龙珠果、海刀豆、花叶山姜、红花檵木、细叶紫薇、夹竹桃、野牡丹、黄栌、华润楠、高山榕、小叶榕、红鳞蒲桃、宫粉紫荆、鸡蛋花、结香、大花紫薇、银海枣、香樟、首冠藤、千屈菜、美人蕉、黄花夹竹桃、五色梅、黄花鸢尾、风车草、厚藤、海滨木槿、罗汉松、朴树、棕榈、龙须藤、花叶芦竹、翠芦莉、狗牙根、小檗、龙船花、小叶榄仁、翅荚决明、海滨雀稗、琼棕、草海桐、钝叶草、叶子花、变叶木、蟛蜞菊等。这些植物形态各异,叶色丰富,观赏价值高,将这些适盐性植物进行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可营造优美的滨海生态景观群落。
47.2、耐盐植物的试验筛选
48.针对初步筛选出的耐盐植物,结合苗圃育苗与市场种苗供应情况,对其中45种分别采用1~2年生小苗进行盆栽盐胁迫试验,以检验具体的耐盐能力。试验时,各供试植物选取株型一致的1年生或2年生容器苗10株,采用相同材质的加仑盆和相同成分、质量的移栽基质,统一移栽并养护1个月。在试验开始前1周,停止对盆栽小苗的水分浇灌,待小苗呈现缺水症状时,对每盆1年生、2年生苗分别浇入0.5l、1.0l的0.2%nacl溶液;以后每次临近缺水时,即浇入相同量的nacl溶液。待每种植物出现半数的植株萎蔫或死亡(盐害症状)时停止浇灌。
49.根据试验植株的浇灌次数和累积浇灌的nacl总质量,将初选植物按其耐盐能力划分为3个等级。具体为如表1所示。
50.表1试验筛选的耐盐植物及其耐盐等级
[0051][0052]
注:少数浇灌次数达到6次但仍未达到半数盐害症状的植株均按高耐盐性处理。
[0053]
由表1可知:初步筛选的植物都能经受1次以上的nacl溶液浇灌,表明这些植物都有一定的耐盐性。在供试的45种植物中,有13种能经受2次nacl溶液浇灌,占总数的28.9%,累积浇灌的nacl总质量最高达0.4%。有14种能经受3次nacl溶液浇灌,占总数的31.1%;9种能经受4次nacl溶液浇灌,占总数的20.0%,这两种处理累积浇灌的nacl总质量最高达0.8%,占到供试植物总数的50%以上。有10种植物能经受5次以上的nacl溶液浇灌,占到供试植物总数的22.2%,累积浇灌的nacl总质量超过1.0%;其中单叶蔓荆、草海桐浇灌次数达到6次但仍未出现明显的盐害症状,这与两种植物本身为海滩沙生且能经受潮汐冲刷的耐盐属性一致。
[0054]
根据试验筛选的结果,将获得的耐盐植物按植株类型和耐盐性进行分类,即可指导滨海地区耐盐景观群落的快速营建。结合珠三角地区滨海景观工程用苗的实际,筛选其中具有规模化应用特色的代表性植物,具体分类如表2所示。
[0055]
表2适合珠三角地区营造耐盐景观群落的代表性植物
[0056][0057]
注:部分乔木常作灌木栽培应用,部分灌木也可长成乔木状,此处不做严格区分。
[0058]
这些植物形态各异,花叶丰富,观赏价值较高,将这些不同耐盐能力的植物进行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在营造防风固沙耐盐群落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适合在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滨海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0059]
实施例2
[0060]
针对实施例1筛选出的适生耐盐植物,发明人及其团队在公司承建的十余个滨海景观绿化工程项目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在具体项目中实施了本发明的乔灌防风带、生态景观带、灌草固沙带、植物篱的营建。
[0061]
1、项目场地介绍
[0062]
在公司承建的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某生态园林景观施工建设项目中,因生态景观的防护需要,需在离海岸线0~60m的沿海区域营建防风林、固沙草带和植物篱;其中,生态园林景观区域营建面积29273m2,防风林区域营建面积27846m2,滨海固沙区域营建面积22198m2。场地均为滨海盐碱地,常受海岸风浪和海沙侵扰。
[0063]
2、场地调查与整地
[0064]
(1)根据场地现状,将场地按每667m2划分为一个拟种植小区,其中生态景观区44个小区,防风林区42个小区,固沙区33个小区,共计119个小区。采用土壤ec仪测量每个种植小区的土壤ec值,每小区测量点位9~12个,并计算平均ec值。其中,生态景观区土壤ec值范围为1.6~11.8,属于中轻度盐碱土类型;防风林区土壤ec值范围为2.7~17.4,属于中低盐碱土类型;滨海固沙区土壤ec值范围为3.4~25.7,包含高中低盐碱土类型,但整体以中度盐碱土为主。
[0065]
(2)对生态景观区和防风林区土壤进行机械翻耕,深度30~50cm;对滨海固沙区沙地进行人工翻耙,深度10~20cm。然后,对生态景观区和防风林区平均ec值低于4ms/cm的小区洒施0.01~0.02%腐殖酸水溶液300~600l,平均ec值在4~18ms/cm的小区洒施0.02~0.04%腐殖酸水溶液300~600l进行改良。
[0066]
(3)待整地、土壤改良完成后,再沿海岸线垂直方向开挖“h”形排水沟,沟的宽深均为40~60cm,沟底部保持2%左右的坡度以利于场地排水。
[0067]
3、耐盐景观群落的营建
[0068]
(1)乔灌防风带的营建:在离海岸线20~60m的沿海区域,选择中高耐盐性的乔灌木进行混交防风林的营建,其中林带上层选择了生长快速的木麻黄,中下层选择生长速度中等的香蒲桃、银海枣、露兜树、黄花夹竹桃。建植时,每小区初植密度为167株,其中木麻黄的种植比例为60%,其它植物种植比例为40%。苗木规格为胸径6~10cm或地径3~6cm的工程大苗。
[0069]
按照常规水肥管理养护1年后,从防风林区随机抽选3个小区,调查并统计小区内所有耐盐植物的成活率和盐害发生率。其中,成活率为抽样小区内成活株数与定植总株数的比例;盐害发生率为每小区随机抽选3个代表性样株,其发生盐害症状的枝叶量占整株枝叶总量的平均比例。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0070]
表3乔灌防风林带耐盐植物成活情况统计
[0071][0072]
由表3可知:主要混交树种木麻黄的平均成活率高达95.6%,植株没有盐害症状产生,表明木麻黄是非常适合营造乔灌防风带的滨海耐盐植物。其它混交树种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尤其露兜树和黄花夹竹桃的成活率高达100%;除银海枣叶片有轻微的盐害症状外,其它树种几乎没有或盐害发生率不到5%,均表现出很强的适盐与耐盐能力。计算乔灌防风带的混交树种的整体成活率,平均成活率可达96.7%。
[0073]
(2)生态景观带的营建:在离海岸线60m以外的近海区域,选择中低耐盐性及部分高耐盐性的观赏乔灌木与草本植物营建生态景观林带。观赏乔灌木主要选用黑松、大花紫薇、白千层、鸡蛋花、叶子花;小灌木及草本植物主要选用五色梅、翠芦莉、蟛蜞菊等。定植时,观赏乔木和大灌木每小区初植密度不少于42株,小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度不少于小区内空余面积的70%。乔灌木规格为胸径或地径4~10cm的工程大苗,草本为1~2年生容器苗。
[0074]
按照常规水肥管理养护1年后,从景观林区随机抽选3个小区,调查并统计小区内所有混交植物的成活率。统计如表4所示。
[0075]
表4生态景观带耐盐植物的成活率统计
[0076][0077]
由表4可知,乔灌防风林带所有混交植物的平均成活率高达93.9%,表明筛选出的中低耐盐植物对离海岸稍远的近海中轻度盐碱地有很强的适应性。除叶子花外,乔灌防风林带的混交植物成活率都在90%以上,叶子花的成活率仅85.7%,这可能与叶子花不同品种的耐盐能力存在差异有关,耐盐景观营建时还需注意试验品种与实际应用品种的一致性。
[0078]
(3)灌草固沙带的营建:在离海岸线0~20m的滨海沙地,选择高耐盐性和蔓生性的小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采用混植方法营建灌草固沙带。小灌木选用单叶蔓荆,草本植物选用厚藤、海边月见草。定植时,每1m2灌木的初植密度为4株,草本为9株;单叶蔓荆、厚藤、海边月见草均选用1年生容器苗。
[0079]
按照常规水肥管理养护1年后,从灌草固沙带中随机抽选3个3m
×
3m的样方,调查并统计样方内混植植物的成活率。具体统计如表5所示。
[0080]
表5灌草固沙带样方内植物的成活率统计
[0081][0082]
由表5可知:单叶蔓荆、厚藤、海边月见草在滨海沙地上的混植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其中单叶蔓荆的成活率最高,达97.2%。由于滨海沙地受潮汐的影响非常明显,沙壤土的含盐量都比较高,通常在1.0%左右甚至更高,由此也验证了这些混植植物的高耐盐性。单叶蔓荆、厚藤、海边月见草都有比较好的匍匐生长性或蔓生性,现场调查这些混植植物对沙地的覆盖率达90%以上,统计平均成活率可达94.4%。
[0083]
(4)植物篱的营建:在灌草固沙带与乔灌防风带、生态景观带之间,采用中高耐盐性且多分枝的常绿灌木营建了2道植物篱,以阻挡近地面风沙对植物群落内部的侵袭。定植时,分别采用地径6-7cm的夹竹桃、桐棉丛生大苗,夹竹桃实行块状种植,桐棉实行带状种
植,带(块)宽均为3m,每667m2初植密度296株。
[0084]
按照常规水肥管理养护1年后,从植物篱中随机抽选4个3m
×
9m的样方,调查并统计样方内夹竹桃、桐棉的成活率。具体统计如表6所示。
[0085]
表6植物篱样方内的成活率统计
[0086][0087]
由表6可知,2道植物篱中夹竹桃成活率达97.9%,桐棉成活率达100.0%,两种植物都能很好的适应滨海盐碱地土壤环境。定植2年后,植株均生长健壮,枝叶茂盛,其中采用丛生夹竹桃营建的植物篱的郁闭度达0.9以上,采用丛生桐棉营建的植物篱实现了地面的完全覆盖,郁闭度达到了1.0。
[0088]
3、耐盐景观群落的综合评价:通过上述乔灌防风带、生态景观带、灌草固沙带、植物篱的营建,在实施并维护满2年后,重新调查并评估景观群落的防风固沙与景观效果。
[0089]
(1)防风方面:海岸边的风力通常在4级(5.5~7.9m/s)至6级(10.8~13.8m/s),由于乔灌防风带、生态景观带和植物篱的营建,对近地面0-20m空间的风力实现了有效阻挡和削弱,监测发现在生态景观带边缘的风力能稳定在2级(1.6~3.3m/s)至3级(3.4~5.4m/s)。
[0090]
(2)固沙方面:由于灌草固沙带对沙滩地带的覆盖率达90%以上,有效减少了滨海沙地的裸露和流动,同时由于植物篱和乔灌防风带的立体阻挡,监测发现生态景观林带边缘的pm2.5从往年当月平均的52μg/m3,下降至23μg/m3。
[0091]
(3)耐盐方面:调查和统计发现乔灌防风带的混交树种整体成活率达96.7%,生态景观带所有混交植物的平均成活率达93.9%,灌草固沙带的混植植物平均成活率可达94.4%,植物篱的丛生植物平均成活率达98.9%,所筛选和应用的植物种类均表现出很高的适盐和耐盐能力。
[0092]
(4)景观与生态方面:上述筛选和营建所用的乔灌木与草本植物多以常绿为主,混之以少数落叶或彩叶植物,均具备观花、观果、观叶、观形之二(及以上)或以其中之一为主,能常年维持比较好的景观效果。定植2年后,营建各林带的耐盐植物成活率均在90%以上,乔灌防风带与植物篱的郁闭度均达到0.9,灌草固沙带的覆盖度达到90%以上,生态景观林带除去景观设施及配套用地,乔灌木的郁闭度与草本植物的覆盖度也达到了80%,不同林带的梯次配置与乔灌草的立体搭配所共同形成的滨海耐盐景观群落呈现出良好的生长稳定性和生态多样性,并实现对滨海盐碱地的持久修复与土壤改良。
[0093]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