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泥蚶人工孵化率的方法

文档序号:29356906发布日期:2022-03-23 00:1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泥蚶人工孵化率的方法

1.本发明涉及海产品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泥蚶人工孵化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我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泥蚶人工养殖产量高,目前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滩涂养殖经济贝类,也是近岸滩涂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泥蚶采用广播式受精,其在繁殖期直接将精卵排放至海水中并在开放的水体中完成受精和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其受精的成功率主要依赖于配子在水体中的相互作用。在竺俊全等人在《环境因子变化对泥蚶精子活力的影响》中公开了精子的激活条件影响受精率及孵化率,并初步得出泥蚶精子激活与运动的最适环境条件为:ph 8.5、盐度25、水温30℃,可作为工厂化育苗生产中人工催产的最佳水环境因子的选择与调控参考。同时,精卵比例也是影响其受精率和孵化率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自然环境中,泥蚶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已被证实与精卵比例在一定限度内呈正相关。
3.目前在泥蚶的工厂化育苗时,常采用较高的精卵比例来提高泥蚶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但精卵比例过大一方面会导致多精受精的现象发生,这会造成受精卵无法正常发育,另一方面过量的精子也会恶化水质,引起畸形率增加,在生产实践中严重制约了苗种的生产。
4.因此,寻找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来提高泥蚶的人工孵化率已经是泥蚶工厂化育苗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泥蚶育苗方法容易导致泥蚶多精受精率升高,限制其孵化率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效、方便、廉价的提高泥蚶人工孵化率的方法。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7.一种提高泥蚶人工孵化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贝类清洗:用砂滤海水清洗泥蚶壳表污物;
9.(2)配置溶液:分别配置氯化钙溶液和硫酸镁溶液;
10.(3)获取泥蚶配子:获取步骤(1)处理过的泥蚶配子,并镜检精卵浓度,舍弃精子活力低下、卵子形状不规则的配子;
11.(4)人工受精:向过滤海水中加入步骤(2)配置氯化钙溶液和硫酸镁溶液;加入泥蚶精卵,控制精卵比为100:1-200:1
12.优选的,所述海水ph值为8.0-8.2。
13.优选的,步骤(2)配置的氯化钙溶液浓度为10g/l,硫酸镁溶液浓度为10g/l。
14.优选的,步骤(4)中控制添加的钙离子浓度为200-300mg/l,镁离子浓度为150-200mg/l。
15.优选的,步骤(3)中获取泥蚶配子的方法为阴干,具体为将步骤(1)处理过的泥蚶配子,将其阴干暴露在23℃的空气中12小时,随后将每个泥蚶个体单独行人工催产,收集雌
雄配子悬浮液;最后,在显微镜下检查配子质量,测量精卵浓度,舍弃精子活力低下、卵子形状不规则的配子悬浮液。
16.精子的顶体反应依赖细胞外的钙离子的内流,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可以促进泥蚶精子的获能和顶体反应;增加镁离子可以升高精子钙镁atp酶活性,增加精子细胞对钙离子的转运效率。
17.此外,卵细胞内钙离子转运效率的增加可以促进受精过程中皮层颗粒的释放,阻止多个精子进入卵内。另一方面,钙镁离子作为信使参与了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内的钙波形成,增加水体钙镁离子浓度可以促进卵细胞的激活。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更加经济实用;
20.(2)在提高泥蚶受精率的同时,避免了过高的精卵比例,降低了多精受精率和畸形率,增加了孵化率;
21.实验证明,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泥蚶人工受精,泥蚶在精卵比为100:1-200:1的情况下受精率可提高5-15%,多精受精率可降低50-60%,整体孵化率升高15-30%。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实施例1:水体钙镁离子对泥蚶受精影响实验
24.时间:2019年7月,地点: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基地。
25.取约500只性成熟泥蚶(体重约9g),冲刷干净后将其阴干暴露在23℃的空气中12小时。随后将每个泥蚶个体单独放置于装有500ml过滤海水的烧杯中进行人工催产,收集雌雄配子悬浮液。在显微镜下检查配子质量,测量精卵浓度,舍弃精子活力低下、卵子形状不规则的配子悬浮液。如表1所示,共设置15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以比较不同钙镁离子浓度对泥蚶受精率、多精受精率以及孵化率的影响(每组10个重复)。
26.表1实验组设置情况
[0027][0028]
对收集到的300只泥蚶(雌雄各150只)的配子悬浮液进行过滤后,将每份卵细胞悬浮液都分成16份,1份转移至装有10l普通海水水桶中,另外15份转移至15个装有10l实验水体水桶中(海水中分别按表1所示添加钙镁离子)。按200:1的精卵比加入精子进行受精实验。配子混合1小时后,收集各个实验组中的卵子或受精卵,在显微镜下统计受精卵个数(卵子处于极体排放或细胞分裂状态),计算受精率(受精卵个数/卵细胞个数
×
100%)和多精受精率(多精受精卵个数/卵细胞个数
×
100%),8小时后统计孵化率(d型幼体个数/受精卵个数
×
100%),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29]
表2两组泥蚶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孵化率
[0030]
[0031][0032]
注:上述数据为多组数据的平均值
±
方差。
[0033]
本实施例说明,同时添加钙镁离子,并控制钙离子浓度为200-300mg/l,镁离子浓度为150-200mg/l,可以有效提高泥蚶人工受精的受精率和单精受精率,最终提升泥蚶的幼体孵化率,且操作简单。
[0034]
实施例2:水体钙镁离子对泥蚶受精影响实验
[0035]
时间:2021年8月,地点: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基地。
[0036]
将在酸化海水条件(ph7.8)中饲养30天的泥蚶(体重约为8g)约500只,清洗壳表污物后于23℃的空气中阴干暴露12小时。将泥蚶个体单独置于装有500ml酸化海水(ph7.8)的烧杯中催产,收集高质量配子悬浮液。
[0037]
设一个实验组(添加钙镁离子)和一个对照组以比较两种受精条件下泥蚶受精率的差异(每组10个重复)。
[0038]
将收集到的每份配子悬浮液(雌雄各20只)均分为两份,一份转移至装有50l酸化海水(ph7.8)水桶中,一份转移至装有50l实验水体水桶中(海水中增加300mg/l钙离子和150mg/l镁离子,ph7.8)。按150:1的精卵比进行受精实验。在显微镜下统计1小时后泥蚶在酸化海水条件下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以及8小时后的孵化率,结果如表3所示。
[0039]
表3两组泥蚶在酸化海水条件下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孵化率
[0040]
组别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孵化率/%对照组63.7
±
8.318.3
±
4.334.6
±
2.1处理组74.7
±
5.610.6
±
3.143.5
±
1.8
[0041]
注:上述数据为多组数据的平均值
±
方差。
[0042]
本实例中添加了钙镁离子能够泥蚶在酸化海水条件下的受精率提高17.3%,多精受精率降低42.1%,孵化率显著上升25.7%,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对提高泥蚶的人工育苗的孵化率有极佳的效果。
[0043]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皆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