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转运车、甘蔗收割机及甘蔗收割流水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3088发布日期:2022-04-23 18:0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甘蔗转运车、甘蔗收割机及甘蔗收割流水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蔗转运车、甘蔗收割机及甘蔗收割流水线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甘蔗收割机的卸料机构复杂。例如,一种卸料方式是,直接将切割后的甘蔗输送至跟随的转运车,造成收割机易侧翻且转运车易压坏甘蔗宿根,另一种卸料方式是,甘蔗存到一定的重量后,再交换到转运车,花费时间较多;此外,还有一种卸料方式是人工套袋,袋满后泄在地上,由抓机再抓起放入转运车,转运起来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甘蔗转运车、甘蔗收割机及甘蔗收割流水线设备,能够实现甘蔗快速运送,运送过程方便,花费时间短。
4.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甘蔗转运车,用于在甘蔗收割机与运蔗车之间运送甘蔗;所述甘蔗转运车包括:
6.车体;
7.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车厢,所述车厢的前端开设有第一车厢门;及
8.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门的门口处的甘蔗输送机构;
9.其中所述甘蔗输送机构包括:
10.固定于所述车体上的安装架;
11.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传送带及支撑所述传送带的支撑件,所述传送带沿其传送方向上具有相对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在所述支撑件上位于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的中部位置处通过枢接轴活动连接至所述安装架上;及
12.可伸缩件,所述可伸缩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体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传送带的中部,且所述可伸缩件伸缩时能够推动所述传送带绕所述枢接轴旋转,以使所述传送带在第一倾斜角度和第二倾斜角度之间切换,其中,
13.在所述第一倾斜角度,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朝向所述车体外侧倾斜;
14.在所述第二倾斜角度,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朝向所述车体内侧倾斜。
15.示例性的,所述传送带在其所述进料端设有支撑架,当所述传送带处于所述第一倾斜角度时,所述支撑架支撑于所述传送带与所述车体之间。
16.示例性的,所述可伸缩件包括气缸;和/或
17.所述传送带包括链板式传送带。
18.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车厢门处还设有第一车厢门开关装置。
19.示例性的,所述车厢的底部还设有第一厢内输送带,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从所述车体的后端向所述车体的前端延伸设置,且在所述传送带处于所述第一倾斜角度时,所述
第一厢内输送带与所述传送带的入料端对接;
20.所述甘蔗转运车还包括:
21.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传送带组件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件及所述传送带的工作状态。
22.示例性的,所述传送带及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均具有正转状态和反转状态。
23.示例性的,所述甘蔗转运车还包括:
24.设置于所述车厢底部的第一储存量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车厢内的甘蔗储存量;
25.所述第一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车厢内的甘蔗储存量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车厢门打开且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向所述第一车厢门方向输送甘蔗。
26.一种甘蔗切割机,包括:
27.机体;
28.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后端的甘蔗储存厢;
29.设置于所述甘蔗存储厢的后端的第二车厢门及第二车厢门开关装置;
30.设置于所述甘蔗储存厢的底部的第二厢内输送带;及
31.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车厢门开关装置及所述第二厢内输送带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车厢门开关装置及所述第二厢内输送带的工作状态。
32.示例性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甘蔗储存厢的底部的第二储存量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甘蔗储存厢内的甘蔗储存量;
33.所述第二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甘蔗储存量达到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车厢门打开且所述第二厢内输送带向所述第二车厢门方向输送甘蔗。
34.一种甘蔗收割流水线设备,包括:
35.如上所述的甘蔗转运车;
36.甘蔗收割机;及
37.运蔗车,所述甘蔗转运车用于在甘蔗收割机与运蔗车之间运送甘蔗。
38.本发明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39.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甘蔗转运车、甘蔗收割机及甘蔗收割流水线设备,在甘蔗转运车上通过可伸缩件伸缩可控制在第一倾斜角度和第二倾斜角度之间切换的传送带,其中第一倾斜角度时该甘蔗转运车即为输出甘蔗状态,第二倾斜角度时该甘蔗转运车即为甘蔗输入状态。
40.这样,在甘蔗收割作业时,当甘蔗收割机内的甘蔗储存量达到第二阈值时,可将甘蔗收割机停车,将甘蔗转运车移动至接近甘蔗收割机位置处停下,甘蔗收割机的第二车厢门打开且通过其第二厢内输送带可向第二车厢门处输送甘蔗,同时,所述甘蔗转运车的第一车厢门打开且所述传送带由所述第二倾斜角度切换至所述第一倾斜角度,所述传送带、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正向旋转,所述第二厢内输送带开始工作,从而开始将甘蔗收割机内的甘蔗均匀输送至甘蔗转运车各处。转运完成后,控制所述第一车厢门关闭,且所述传送带由所述第一倾斜角度切换至所述第二倾斜角度,且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停止工作。之后,开始将甘蔗转运车向运蔗车移动,并在移动至靠近运蔗车的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车厢门打开且所述传送带和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开始反向旋转,以将甘蔗由所述甘蔗转运车各处输送至所述传送带,进而输送至所述运蔗车。
41.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甘蔗收割机、甘蔗转运车及甘蔗收割流水线设备可以实现自动运送甘蔗过程,运送过程简单,操作方便且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42.图1表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切断式甘蔗收割机在向甘蔗转运车上卸甘蔗状态时的示意图;
43.图2表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切断式甘蔗收割机所适用的甘蔗转运车向运蔗车输送甘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在相关技术中,甘蔗收割机的卸料机构复杂。例如,一种卸料方式是,直接将切割后的甘蔗运送至跟随的甘蔗转运车,易造成收割机侧翻和造成转运车压坏甘蔗宿根,另一种卸料方式是,甘蔗存到一定的重量后,再交换到甘蔗转运车,花费时间较多;此外,还有一种卸料方式是人工套袋,袋满后泄在地上,由抓机再抓起放入转运车,转运起来比较复杂。
4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甘蔗收割机卸料过程复杂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对甘蔗收割机的甘蔗储存机构进行了改进,并设计了配套的甘蔗转运车,以简化卸料过程,提高卸料效率。
4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甘蔗收割机适用于切断式甘蔗收割机。
48.图1表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切断式甘蔗收割机在向甘蔗转运车上卸甘蔗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表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切断式甘蔗收割机所适用的甘蔗转运车向运蔗车输送甘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甘蔗转运车10,用于在甘蔗收割机20与运蔗车30之间运送甘蔗;所述甘蔗转运车10包括:
49.车体11;
50.设置于所述车体11上的车厢12,所述车厢12的前端开设有第一车厢门121;及
51.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门121的门口处的甘蔗输送机构;
52.其中所述甘蔗输送机构包括:
53.固定于所述车体11上的安装架131;
54.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传送带132及支撑所述传送带132的支撑件133,所述传送带132沿其传送方向上具有相对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在所述支撑件133上位于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的中部位置处通过枢接轴134活动连接至所述安装架131上;及
55.可伸缩件135,所述可伸缩件13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体11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传送带132的中部,且所述可伸缩件135伸缩时能够推动所述传送带132绕所述枢接轴134旋转,以使所述传送带132在第一倾斜角度和第二倾斜角度之间切换,其中,
56.在所述第一倾斜角度,所述传送带132的出料端朝向所述车体11外侧倾斜;在所述第二倾斜角度,所述传送带132的出料端朝向所述车体11内侧倾斜。
57.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甘蔗转运车10、甘蔗收割机20及甘蔗收割流水线设备,在甘蔗转运车10上通过可伸缩件135伸缩可控制在第一倾斜角度和第二倾斜角度之间切换的传送带132,其中第一倾斜角度时该甘蔗转运车10即为输出甘蔗状态,第二倾斜角度时该甘蔗转运车10即为甘蔗输入状态。
58.这样,在甘蔗收割作业时,当甘蔗收割机20内的甘蔗储存量达到第二阈值时,可将甘蔗收割机20停车,将甘蔗转运车10移动至接近甘蔗收割机20位置处停下,甘蔗收割机20的第二车厢门221打开且通过其第二厢内输送带可向第二车厢门221处输送甘蔗,同时,所述甘蔗转运车10的第一车厢门121打开且所述传送带132由所述第二倾斜角度切换至所述第一倾斜角度,所述传送带132、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正向旋转,所述第二厢内输送带开始工作,从而开始将甘蔗收割机20内的甘蔗均匀输送至甘蔗转运车10各处。转运完成后,控制所述第一车厢门121关闭,且所述传送带132由所述第一倾斜角度切换至所述第二倾斜角度,且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停止工作。之后,开始将甘蔗转运车10向运蔗车30移动,并在移动至靠近运蔗车30的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车厢门121打开且所述传送带132和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开始反向旋转,以将甘蔗由所述甘蔗转运车10各处输送至所述传送带132,进而输送至所述运蔗车30。
59.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甘蔗收割机20、甘蔗转运车10及甘蔗收割流水线设备可以实现自动运送甘蔗过程,运送过程简单,操作方便且节省时间。
60.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132在其所述进料端设有支撑架136,当所述传送带132处于所述第一倾斜角度时,所述支撑架136支撑于所述传送带132与所述车体11之间。采用上述方案,如图2所示,可通过该支撑架136对传送带132进行支撑,以确保所述传送带132的位置稳定。
61.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可伸缩件135包括气缸。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可伸缩件135不限于气缸。
62.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132包括链板式传送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传送带132也不限于链板式传送带。
63.此外,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厢门121处还设有第一车厢门开关装置122。通过该第一车厢门开关装置122来控制第一车厢门121的开关状态。
64.示例性的,所述车厢12的底部还设有第一厢内输送带123,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123从所述车体11的后端向所述车体11的前端延伸设置,且在所述传送带132处于所述第一倾斜角度时,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123与所述传送带132的入料端对接;
65.所述甘蔗转运车10还包括:
66.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传送带132组件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件135及所述传送带132的工作状态。
67.示例性的,所述传送带132及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123均具有正转状态和反转状态。
68.采用上述方案,所述传送带132和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123在正转状态下,可将甘蔗由车厢12内向外输送;在反转状态下可将甘蔗由外向车厢12内输送。此外,所述第一厢内传送带132具有正反转功能,还可用于车厢12内甘蔗输送均匀。
69.此外,示例性的,所述甘蔗转运车10还包括:
70.设置于所述车厢12底部的第一储存量检测器124,用于检测所述车厢12内的甘蔗储存量;所述第一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车厢12内的甘蔗储存量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车厢门121打开且所述第一厢内输送带123向所述第一车厢门121方向输送甘蔗。
71.采用上述方案,未设置第一储存量检测器124时,可通过人工观察车厢12内的甘蔗量,来手动控制该甘蔗转运车10的装料和卸料工作。而通过设置第一储存量检测器124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该甘蔗转运车10的装料和卸料工作。该第一储存量检测器124可以是选用重量传感器等。
7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甘蔗切割机20,包括:
73.机体21;
74.设置于所述机体21的后端的甘蔗储存厢22;
75.设置于所述甘蔗存储厢22的后端的第二车厢门221及第二车厢门开关装置222;
76.设置于所述甘蔗储存厢22的底部的第二厢内输送带223;及
77.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车厢门开关装置222及所述第二厢内输送带223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车厢门开关装置222及所述第二厢内输送带223的工作状态。
78.采用上述方案,该甘蔗切割机可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甘蔗转运车10配合,来实现对甘蔗的转运过程。其中该甘蔗切割机在向甘蔗转运车10卸料时,可通过控制第二车厢门221打开,通过第二厢内输送带223向第二车厢门221输送甘蔗;此时,所述甘蔗转运车10的传送带132的入料端位于所述第二车厢门221处,从而可完成甘蔗切割机与甘蔗转运车10之间的甘蔗转运。
79.示例性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甘蔗储存厢22的底部的第二储存量检测器224,用于检测所述甘蔗储存厢22内的甘蔗储存量;
80.所述第二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甘蔗储存量达到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车厢门221打开且所述第二厢内输送带223向所述第二车厢门221方向输送甘蔗。
81.采用上述方案,未设置第二储存量检测器224时,可通过人工观察甘蔗储存厢22的甘蔗量,来手动控制该甘蔗切割机的装料和卸料工作。而通过设置第而储存量检测器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该甘蔗切割机的装料和卸料工作。
82.此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甘蔗收割流水线设备,包括:
8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的甘蔗转运车10;
8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甘蔗收割机20;及
85.运蔗车30,所述甘蔗转运车10用于在甘蔗收割机20与运蔗车30之间运送甘蔗。
86.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87.(1)本发明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88.(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89.(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90.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