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56659发布日期:2021-10-30 09:0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城市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


背景技术:

2.目前,树池是一种在地面上种植花草树木的容器,由于一些路面被硬化,无法开挖种植,利用树池可以将植物种在地面以上,从而起到绿化作用。树池内部填装有土壤,其底部设置有通水孔,由于树池位于地面以上,植物无法扎根到地面以下去吸收水分,而且,树池的保墒性能差,土壤容易缺水,人们需要定时对树池浇水。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830041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为双层混凝土箱体,该箱体包括内层种植区和外层集水区,所述内层种植区从上至下依次为陶粒层、种植土层、再生集料层,所述、陶粒、种植土、再生集料与内层混凝土箱体间设透水工布;所述外层集水区,顶部为木质格栅座椅,上部设置一层下水层,中部外侧设有一水管,所述下水层向外倾斜,其外侧边缘开有透水通孔。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下水层的设置,主要是起到对杂物进行隔离,但是当雨量较大时时雨水落到下水层的表面,雨水不能及时的从透水通孔处向下落入,可能会导致雨水从双层混凝土箱体的顶部漫出,从而使得双层混凝土箱体对雨水的收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双层混凝土箱体对雨水的收集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部的种植箱,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顶部格栅环,所述箱体内侧壁之间安装有环绕在种植箱外侧的底部格栅环,所述顶部格栅环由多个顶部分隔柱组成;所述底部格栅环由多个底部分隔柱组成,底部分隔柱位于两个顶部分隔柱之间空隙的底部,底部分隔柱的上端面低于顶部分隔柱的下端面。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天时,一部分雨水落入至种植箱的内部,另一部分落入至顶部格栅环上,并且沿相邻两个顶部分隔柱落入至底部分隔柱的上部,最终从底部分隔柱的上部落入至箱体的内部,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由于底部分隔柱位于相邻两个顶部分隔柱之间,减小顶部分隔柱上的杂物从底部分隔柱掉落到箱体内部的情况;在对杂物起到较好的遮挡作用的同时,使得箱体对雨水的收集效果较好。
9.优选的,多个所述顶部分隔柱的外圈安装有顶部外环,所述顶部外环安装在箱体的内周面上,多个所述底部分隔柱的外侧安装有底部外环,所述底部外环安装在箱体的内周面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顶部外环以及底部外环,使得顶部分隔柱相对箱体的稳定性较好,减小顶部外环从箱体上脱离的情况;同时使得底部分隔柱相对箱体的
稳定性较好。
11.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周面上安装有对顶部外环进行支撑的顶部支撑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部支撑环的设置,方便对顶部外环进行支撑,使得顶部格栅环相对箱体的位置较为稳定,同时方便将顶部格栅环从箱体上进行取下。
13.优选的,所述种植箱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对底部外环进行支撑的底部支撑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底部支撑环,方便对底部外环进行支撑,使得底部格栅环相对箱体的位置较为稳定,同时方便对底部格栅环进行转动,在将底部外环进行转动时,此时底部外环即可带动底部分隔柱移动至顶部分隔柱的底部,进一步提高了顶部分隔柱的过水效果。
15.优选的,所述箱体侧壁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滑动孔,所述箱体的外周面上安装有对底部外环进行竖向移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安装在底部外环的外周面上且水平延伸至滑动孔内部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可相对滑动孔进行滑动,所述滑动孔的内底面上安装有对移动杆进行支撑的支撑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件从滑动孔内滑出,并将底部外环进行下移,此时底部外环便可带动底部分隔柱进行移动,此时底部分隔柱距离顶部分隔柱之间的间距可进行改变;可选择在雨量较大的季节,将底部分隔柱下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雨水从顶部分隔柱下移的速度,提升了雨水的收集速度。
17.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在箱体外周面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盖设在滑动孔的外侧;固定板上水平穿设有放置在滑动孔内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移动杆的底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移动杆进行下移时,首先将支撑杆从滑动孔内部滑出,此时支撑杆放置在固定板内部,位于滑动孔内部的移动杆的底部无物体支撑,此时移动杆便移动至滑动孔的内底面上。
1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安装有弹簧,所述支撑杆背离内部外环的一端固接在弹簧背离箱体的一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簧,使得支撑杆放置在滑动孔内部的位置较为稳定,减小支撑杆受力从滑动孔内部脱离的情况出现,从而使得移动杆相对滑动孔的位置较为稳定。
21.优选的,所述移动杆背离种植箱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支撑杆的放置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杆放置在滑动孔内部时,此时支撑杆的端部放置在放置槽的内部,支撑杆相对移动杆的位置较为稳定,减小支撑杆相对移动杆发生晃动的情况,提高了移动杆的使用效果。
23.优选的,所述滑动孔的侧壁上开设有横孔,当所述移动杆放置在横孔内部时,此时底部分隔柱位于顶部分隔柱的底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移动杆移动至横孔内部时,此时移动杆带动底部外环进行移动,此时底部外环便可带动底部分隔柱移动至顶部分隔柱的底部,从而进一步提升顶部分隔柱的过水效果,提高了雨水的利用效率。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本技术通过设置顶部分隔柱以及底部分隔柱,即减小杂物落入至箱体内部,同时
也使得雨水在落入至箱体内部的流速较快,从而使得箱体收集雨水的效果较好;
27.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移动杆进行滑动的驱动件,使移动杆可带动底部外环以及底部分隔柱进行竖向移动,从而完成底部分隔柱与顶部分隔柱之间的间距,提升了下箱体对雨水的收集速度;
28.本技术通过设置弹簧,使得支撑杆放置在滑动孔内部的位置较为稳定,减小支撑杆受力从滑动孔内部脱离的情况出现,从而使得移动杆相对滑动孔的位置较为稳定。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2.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顶部支撑环;12、底部支撑环;13、滑动孔;14、横孔;2、种植箱;3、顶部格栅环;31、顶部外环;32、顶部内环;33、顶部分隔柱;4、底部格栅环;41、底部外环;42、底部内环;43、底部分隔柱;5、驱动件;51、移动杆;511、放置槽;52、支撑件;521、固定板;522、支撑杆;523、弹簧;524、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参照图1,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包括顶部呈开口状的箱体1,固接在箱体1内底面上、且顶部呈开口状的种植箱2,种植箱2和箱体1均呈圆筒状,且轴线相同;其中种植箱2的上端面高于箱体1的上端面,种植箱2的外周面距箱体1的内周面呈间隔状,箱体1的内部用于储存雨水。
36.参照图2、图3,箱体1内周面以及种植箱2的外周面上均固接有顶部支撑环11,两个顶部支撑环11的上端面均低于箱体1的上端面;两个顶部支撑环11的上部放置有供行人休息的顶部格栅环3。顶部格栅环3包括顶部外环31、顶部内环32、顶部分隔柱33;顶部外环31位于箱体1上顶部支撑环11的上部;顶部内环32位于种植箱2上顶部支撑环11的上部,顶部外环31和顶部内环32的上端面均与低于箱体1的上端面;顶部分隔柱33设置多个,均固定连接在顶部外环31和顶部内环32之间,相邻两个顶部分隔柱33均呈间隔设置,顶部分隔柱33沿种植箱2的轴线呈旋转对称。
37.参照图2、图3,箱体1内周面以及种植箱2的外周面上均固接有底部支撑环12,两个底部支撑环12均位于顶部支撑环11的底部;两个底部支撑环12的上部放置有底部格栅环4,底部格栅环4包括底部外环41、底部内环42、底部分隔柱43。底部外环41位于箱体1上底部支撑环12的上部;底部内环42位于种植箱2上底部支撑环12的上部;底部分隔柱43设置多个,均固定连接在底部外环41和底部内环42之间,相邻两个底部分隔柱43均呈间隔设置,底部分隔柱43沿种植箱2的轴线呈旋转对称。底部分隔柱43位于均两个顶部分隔柱33之间空隙的底部,底部分隔柱43的上端面低于顶部分隔柱33的下端面。
38.参照图3、图4,箱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滑动孔13,滑动孔13的内顶面高于底部外环41的上端面,箱体1的外周面上安装有对底部外环41进行竖向移动的驱动件5,
驱动件5包括移动杆51、支撑件52;移动杆51固定连接在底部外环41的外周面上,且穿设在滑动孔13内部,移动杆51可相对滑动孔13进行竖向滑动,支撑件52安装在滑动孔13的内底面上,用于对移动杆51进行支撑;移动杆51放置在支撑件52上部时,此时底部分隔柱43位于两个顶部分隔柱33之间的空隙底部。
39.参照图3、图4,支撑件52包括固定板521、支撑杆522、弹簧523、限位板524。固定板521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且延伸至滑动孔13背离种植箱2的外侧;支撑杆522水平穿设在固定板521上,且延伸至滑动孔13的内部,支撑杆522与移动杆51同轴线,支撑杆522放置在移动杆51的顶部,也可对移动杆51向上移动,使得移动杆51放置在支撑杆522的顶部;弹簧523垂直固定连接在固定板521背离箱体1的外侧壁上,弹簧523为水平延伸;限位板524固定连接在弹簧523背离箱体1的端部,且为竖向设置,支撑杆522背离箱体1的一端固接在限位板524的侧壁上。
40.参照图3、图4,滑动孔13的侧壁上开设有横孔14,当移动杆51放置在横孔14内部时,此时底部分隔柱43位于相邻顶部分隔柱33的底部。
41.参照图4,移动杆51背离种植箱2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支撑杆522的放置槽511,此时移动杆51放置在滑动孔13的内底面上,并受到支撑杆522的定位,使得底部分隔柱43相对顶部分隔柱33的位置较为稳定。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的实施原理为:雨天时,一部分雨水落入至种植箱2的内部,另一部分落入至顶部格栅环3上,并且沿相邻两个顶部分隔柱33落入至底部分隔柱43的上部,最终从底部分隔柱43的上部落入至箱体1的内部,完成对雨水的收集。
43.通过调节移动杆51处于滑动孔13内部的位置,有以下三种情况:1.支撑件52位于滑动孔13内部,移动杆51位于支撑件52的上部,此时底部分隔柱43位于两个顶部分隔柱33之间空隙的底部;2.移动杆51放置在滑动孔13的内底面上,此时支撑杆522插接在放置槽511内部,移动杆51位于底部支撑环12的上部;3.移动杆51位于横孔14的内部,支撑件52放置在滑动孔13的内底面上,此时底部分隔柱43位于顶部分隔柱33的底部。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