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绑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8567发布日期:2021-11-15 23:1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绑枝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绑枝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动绑枝机。


背景技术:

2.绑枝机是用于捆绑固定农作物、果树、花卉等的枝条藤蔓的一种手工工具,用来代替传统的手工绑绳打结挨个固定的方式,有利于作物生长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节省了人工成本。目前,市场上绑枝蔓的绑枝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现有的专利文2018219454264中,是通过两个动力源来分别驱动,绑枝带捆扎组件、送带的绑枝带输送组件、绑枝带进给组件和绑枝带剪切组件等组件。
4.这样设计的绑枝机整体体积较大,重量重,使用后使用者很容易疲劳,严重影响使用的便利性,同时双驱动源的设计,使得绑枝机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绑枝机,通过利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来代替一个动力源,解决原有设计体积大、重量重,易造成使用疲劳和成本高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自动绑枝机,用于捆绑农作物枝条,包括:
8.机壳;
9.储带机构,用于储存并对外输出绑枝带;
10.绑枝带输送机构,用于将绑枝带沿着输送轨道送出;
11.轨道连杆机构,用于使绑枝带弯曲并进入缠绕机构的工作区域;
12.剪切机构,其用于将绑枝带剪断;
13.缠绕机构,用于将剪断后的绑枝带首尾两端进行缠绕形成环扣;
14.在机壳内设置有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
15.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正转带动第一传动件转动,输出轴反转带动第二传动件;
16.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绑枝带输送机构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和轨道连杆机构、剪切机构间歇式抵接;
17.所述第二传动件和缠绕机构连接,驱动缠绕机构的缠绕件转动。
18.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和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传动装置;第一传动件驱动绑枝带输送机构的滚轮转动;
19.第一传动件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
20.所述第一传动件从初始点开始转动设定角度a时,所述第一触发部带动所述轨道连杆机构的拨动杆一并使得回形件闭合;
21.所述第一传动件从初始点开始转动设定角度b时,所述第二触发部带动所述剪切机构的刀具执行剪切作业;
22.所述角度a<角度b,所述角度a≥度。
23.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下端通过第一单向传动装置与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和缠绕机构后端分别与第二传动件啮合,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正转时,驱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同时转动。
24.优选地,所述缠绕机构和第二传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传动装置;缠绕机构包括传动轴二、轴套和缠绕件,传动轴二前端通过第二单向传动装置设置在轴套内,缠绕件设置在轴套的前端部,传动轴二后端与第二传动件啮合,实现动力系统驱动缠绕件旋转。
25.优选地,所述储带机构包括带盘主体和侧板,侧板上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侧壁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卡接凸起,带盘主体的端部内壁上成型有凸边,凸边上开设有与卡接凸起对应的槽口,连接柱置于带盘主体内,且卡接凸起通过槽口进入到带盘主体内并转动卡接在凸边内壁。
26.优选地,所述轨道连杆机构包括连杆一、拨动杆一、设置在齿轮侧端面上的第一触发部和铰接在机壳前端的回形件,回形件内开设有回形轨道,拨动杆一中部铰接在机壳上,连杆一后端部与拨动杆一上端铰接,连杆一前端铰接在回形件上,第一触发部跟随齿轮转动的过程中,拨动拨动杆一转动,通过连杆一来带动回形件转动,实现将枝条置于回形件内,绑枝带通过回形轨道围绕在枝条上。
27.优选地,所述剪切机构包括连杆二、拨动杆二、第二触发部和刀具,刀具置于缠绕机构上方,且绑枝带穿过刀具,连杆二铰接在机壳上,且两端分别铰接拨动杆二和刀具,第二触发部位于齿轮侧面,第二触发部来拨动拨动杆二转动,通过连杆二带动刀具,使其剪断绑枝带。
28.优选地,所述机壳外设置有外壳,外壳后端铰接一透明的带盘盖,带盘盖端部通过卡扣与外壳连接。
29.优选地,所述外壳前端上侧安装有一透明的头盖,用于密封壳体。
30.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31.1、本实用新型设计是利用驱动电机来驱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取代原有的双动力源的设计,驱动电机的正反转来分别驱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转动,来分别驱动不同的机构进行工作,从而实现对枝条的捆扎作业。这样设计的绑枝机减轻了整体的质量,使用时不容易发生使用疲劳,同时又缩小了整体体积,降低了成本,使用起来更加便利。
32.2、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的正反方向的传递主要是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安装的棘轮轴承来实现,棘轮轴承使得第二传动件只有在正向转动时,才能带第一传动件转动,反向转动时只有第二传动件转动,从而实现驱动电机控制整体机器的工作,使绑枝带缠绕在枝条上。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外壳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件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件的剖视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缠绕机构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缠绕机构剖视图。
4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连杆机构和剪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件、剪切机构和缠绕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带机构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1

驱动电机;2

机壳;3

轨道连杆机构;4

绑枝带输送机构;5

输送轨道;6

缠绕机构;7

剪切机构;8

控制板;9

第一传动件;10

传动轴一;11

齿轮;12

第一单向传动装置;13

第二传动件;14

传动轴二;15

轴套;16

缠绕件;17

第二单向传动装置;18

连杆一;19

拨动杆一;20

第一触发部;21

回形件;
44.22

回形轨道;23

储带机构;24

带盘主体;25

侧板;26

连接柱;27

卡接凸起;28

凸边;29

槽口;30

连杆二;31

拨动杆二;32

第二触发部;33

刀具;34

外壳;35

带盘盖;36

头盖;37

弹性件;38

滚轮;39

剪切孔;40

电池;41

传动轴三。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6.如图1

图3所示,一种自动绑枝机,包括机壳2,机壳2内安装有储带机构23、动力系统、轨道连杆机构3、绑枝带输送机构4、缠绕机构6、剪切机构7、控制板8和第一传动件9,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驱动电机1、电池40和扳机,驱动电机1横向设置在机壳2内,第一传动件9和第二传动件13安装在驱动电机1输出端处,驱动电机1与第二传动件13啮合,缠绕机构6设置在传动件9的侧面,缠绕机构6也与第二传动件13啮合,其他机构与第一传动件9连接。控制板8安装在机壳2侧面,并与驱动电机1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驱动电机1的工作,轨道连杆机构3、绑枝带输送机构4和剪切机构7安装在驱动电机1的上方,并分别与第二传动件13连接。
47.扳动扳机,控制板8会导通电池40和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开始工作。
48.所述控制板8控制驱动电机1正向工作时,驱动电机1通过第一传动件9和第二传动件13共同作用,使得驱动绑枝带输送机构4的滚轮38转动,轨道连杆机构3和和剪切机构7间歇式抵接第一传动件9,使轨道连杆机构3的回形件21闭合和剪切机构7的刀具33剪切作业,将储带机构23内的绑枝带输送到枝条外围,使绑枝带弯曲并进入缠绕机构6的工作区域;当驱动电机转动了指定圈数后,控制板8控制驱动电机1反向工作,使得缠绕机构6对剪断后的绑枝带首尾两端进行缠绕形成环扣,完成绑枝带对枝条的捆扎。
49.本实用新型设计是利用驱动电机1来驱动第一传动件9和第二传动件13取代原有的双动力源的设计,驱动电机的正反转来分别驱动第一传动件9和第二传动件13的转动,来分别驱动不同的机构进行工作,从而实现对枝条的捆扎作业。这样设计的绑枝机减轻了整体的质量,使用时不容易发生使用疲劳,同时又缩小了整体体积,降低了成本,使用起来更加便利。
50.所述第一传动件9下端通过第一单向传动装置12与第二传动件13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输出端和缠绕机构6后端分别与第二传动件13啮合,驱动电机1正转时,驱动第一传动件9和第二传动件13同时转动,实现一个电机驱动能将捆扎作用完成的完成。
51.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的第一传动件9主要包括安装在机壳2内的传动轴一10,传
动轴一10的上端安装有轴承,轴承与绑枝带输送机构4的传动轴三41啮合,所述轨道连杆机构3的后端和剪切机构7的后端分别连接齿轮11的侧面;在传动轴一10的下端通过第一单向传动装置12安装有第二传动件13,第二传动件13整体可以是锥齿轮一的设计,所述驱动电机1输出端和缠绕机构6后端分别与第二传动件13啮合,实现动力的传输。
52.第一单向传动装置12的设置主要是驱动电机1带动第二传动件13正转时,是可以带动传动轴一10转动的;反转时,第一单向传动装置12空转,不能带动传动轴一10转动,实现缠绕机构6与其他机构的先后工作,实现对枝条捆扎的顺利进行。
53.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的正反方向的传递主要是在第一传动件9上安装第二传动件13,两者通过第一单向传动装置12连接,第一单向传动装置12使得第二传动件13只有在正向转动时,才能带动齿轮11转动,反向转动时是空转,只能带动第二传动件转动,从而实现驱动电机能控制整体机器的工作,使绑枝带缠绕在枝条上。
54.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缠绕机构6主要是将剪断的围绕在枝条外的绑枝带首尾进行缠绕形成环扣,使绑枝带对枝条进行捆扎。缠绕机构6和第二传动件13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传动装置17,即所述缠绕机构6主要包括传动轴二14、轴套15和缠绕件16,所述轴套15内安装有第二单向传动装置17,传动轴二14前端与第二单向传动装置17的内环连接,缠绕件16固定在轴套15的前端,实现传动轴二14与轴套15之间的连接固定,传动轴二14的后端成型有锥齿轮二,锥齿轮二与第二传动件13啮合,同时在轴套15和传动轴二14上还设有轴承,通过轴承,轴套15和传动轴二14能在机壳2内转动,实现动力的传输,动力系统驱动缠绕件16旋转,进而对剪断后的绑枝带的两端进行缠绕固定。缠绕件16的具体结构和相关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2018219454264中记载的方案。
55.第一单向传动装置和第二单向传动装置采用棘轮轴承的设计,或者是单向轴承的设计。
56.如图8所示,所述轨道连杆机构3包括连杆一18、拨动杆一19、设置在齿轮11侧端面上的第一触发部20和铰接在机壳2前端的回形件21,回形件21为半圆形设计,在回形件21内开设有回形轨道22。拨动杆一19中部铰接在机壳2上,连杆一18后端部与拨动杆一19上端铰接,连杆一18前端铰接在回形件21上,第一触发部20跟随齿轮11转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传动件9从初始点开始转动设定角度a时,所述第一触发部20带动所述轨道连杆机构3的拨动杆一19并使得回形件21闭合,即第一触发部20侧面抵接到拨动杆一19上时,齿轮11继续转动,第一触发部20会推动拨动杆一19转动,拨动杆一19带动连杆一18移动,同时带动回形件21转动,实现回形件21的打开,便于将枝条置于回形件21内;当第一触发部20脱离拨动杆一19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回形件21闭合。绑枝带从绑枝带输送机构4被输出后,会沿着回形轨道22移动,直至绑枝带端部从回形轨道22端部伸出至缠绕件的工作区域,此时绑枝带围绕在枝条上。
57.如图8所示,为了拨动杆一19能回到初始位置,方便再次对枝条进行捆绑,在连杆一18的后端设置一弹性件37,弹性件37主要采用弹簧,弹性件37的另一端抵压在机壳2上,当拨动杆一19转动时,会压缩弹性件37,当第一触发部20与拨动杆一19分离时,弹性件37会将连杆一18推回原来位置,回形件21回到打开状态,这样就可以进行下一次的捆扎作业,方便使用。
58.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绑枝带输送机构4包括传动轴三41和用于安装绑枝带的储
带机构23,传动轴三41端部与齿轮11啮合,且传动轴三41上还设置滚轮38,滚轮38置于机壳2内的通道内,所述储带机构23上的绑枝带端部伸入到机壳2的通道内,滚轮38与绑枝带抵接,滚轮38的转动会带动绑枝带向前移动,从而自动伸入到回形轨道22内,方便后续动作的进行。
59.如图9所示,绑枝带输送机构4工作完后,剪切机构7进行工作,所述第一传动件9从初始点开始转动设定角度b时,所述第二触发部32带动所述剪切机构7的刀具33执行剪切作业。所述剪切机构7包括连杆二30、拨动杆二31、第二触发部32和刀具33,刀具33置于缠绕机构6上方并置于通道内,刀具33内开设有剪切孔39,绑枝带穿过刀具33的剪切孔39,连杆二30中部铰接在机壳2上,且两端分别铰接拨动杆二31和刀具33,第二触发部32位于齿轮11侧面,第二触发部32来拨动拨动杆二31转动,通过连杆二30会带动刀具33,使其剪断剪切孔39内的绑枝带,完成一次捆扎的长度。
60.为了方便下次的剪切,在机壳2上还设置一个弹性件37,弹性件37也是采用弹簧,弹性件37的端部卡接在连杆二30的后端,动作与连杆一18动作相似,就不赘述。
61.上述的角度a<角度b,所述角度a≥0度。其中角度a和角度b的具体数值,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计算出,就不进行具体展开。
62.进一步设置,如图10所示,上述的储带机构23包括带盘主体24和侧板25,侧板25上设置有连接柱26,连接柱26侧壁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卡接凸起27,带盘主体24的端部内壁上成型有凸边28,凸边28上开设有与卡接凸起27对应的槽口29。
63.使用时,先取下侧板25,将一卷绑枝带安装到带盘主体24上,之后将连接柱26置于带盘主体24内,同时卡接凸起27通过槽口29进入到带盘主体24内并转动卡接在凸边28内壁,实现侧板25与带盘主体24的连接,从而实现绑枝带在储带机构23上的安装。
64.如图1所示,在机壳2外还设置有外壳34,外壳34后端铰接一透明的带盘盖35,带盘盖35端部通过卡扣与外壳34连接。这样能方便观察绑枝带的使用情况,方便及时更换绑枝带,便于使用。
65.同时又能保证外壳34的密封性,避免外界异物进入到外壳34内,影响绑枝机的使用。
66.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34前端上侧安装有一透明的头盖36,用于密封壳体,头盖36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观察内部绑枝带的走向是否正确和便于绑枝带穿出输送轨道5,方便使用。输送轨道5主要包括上述的通道和回形轨道22。
67.关于绑枝机的具体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2018219454264或者是其他对比文件和文章。
6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