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粱雾灌育秧系统

文档序号:29424341发布日期:2022-03-26 14:4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粱雾灌育秧系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喷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粱雾灌育秧系统。


背景技术:

2.高粱,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种子卵圆形,微扁,质粘或不粘。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为,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供于酿酒、制糖等,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众所周知,对于农户而言,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是种植的目标,而高粱的实际种植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就育苗环节而言,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决定着种植高粱的成功与失败。
3.目前高粱常用最先进的育苗方式是高粱漂浮育苗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高粱毕竟是旱地生长植物,长期漂浮育苗在水生环境,基质内侧根根系不发达,不成团,容易导致病害,出苗率低。比较高粱漂浮育苗技术与高粱雾灌育秧技术区别,高粱雾灌育秧技术的育苗盘不需浸泡在营养液中,不需漂浮在营养液上,不需要考虑育苗盘入水深度问题,不需要建设育苗池。并且雾灌育秧对基质要求就不像高粱漂浮育苗那样严格,育苗成本明显比漂浮育苗降低,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操作。
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粱雾灌育秧系统,解决现有高粱漂浮育苗过程中幼苗根系生长不发达、漂浮育苗所需条件与技术严格、以及投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高粱的增产和高粱机械化移栽选用最适宜的雾灌育苗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粱雾灌育秧系统,解决现有高粱漂浮育苗过程中幼苗根系生长不发达、漂浮育苗所需条件与技术严格、以及投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高粱雾灌育秧系统包括配药池,通过第一管道从配药池接出的柱塞泵,以及通过第二管道从柱塞泵接出用于高粱育苗及生长的大棚;第一管道上设有过滤机构和增压泵,大棚内设有育秧区和雾灌装置,雾灌装置包括从第二管道接出的主管道,以及若干个设于主管道上的灌溉组件。
8.进一步地,过滤机构包括顺着第一管道液流方向顺序分布的离心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并且增压泵位于离心过滤器和配药池之间。
9.进一步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闸阀,第一闸阀位于增压泵和配药池之间;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闸阀。
10.进一步地,育秧区内设有用于种植高粱种子的育秧穴盘,育秧穴盘内设有人造基质,育秧穴盘采用硬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11.进一步地,第二管道通过第三管道与主管道相连,第四管道第三管道上设有开关阀门。
12.进一步地,主管道固定安装于大棚内的拱杆上,主管道呈未闭合矩形框架结构,灌溉组件均匀吊装分布于主管道上。
13.进一步地,灌溉组件包括与主管道相连的双倒钩件,与双倒钩件相连并且与主管道相连通的分管道,以及设于分管道上的雾化喷头。
14.进一步地,分管道外套设有用于加重分管道重力的加重管。
15.进一步地,分管道与雾化喷头之间设有防滴稳流器,防滴稳流器位于加重管下方。
16.进一步地,相邻灌溉组件之间的间距为0.8-1.2米。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解决现有高粱漂浮育苗过程中幼苗根系生长不发达、漂浮育苗所需条件与技术严格、以及投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高粱的增产和高粱机械化移栽选用最适宜的雾灌育苗系统。
19.本实用新型所需的水、肥、或者药在配药池内以一定比例配制好后,经由第一管道到达柱塞泵,过程中依次经过增压泵增压、以及离心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过滤,柱塞泵将水、肥、或者药以高压通过第二管道送至大棚内的雾灌装置中,经由灌溉组件的雾化喷头对育苗区内的秧苗进行雾灌,相比于传统的漂浮育苗方式,其育苗操作难度和人员劳动强度极大降低、育苗所用耗水也大幅减少。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棚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灌溉组件示意图。
23.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24.1-配药池,2-第一管道,3-柱塞泵,4-第二管道,5-大棚,6-增压泵,7-离心过滤器,8-叠片式过滤器,9-第三管道,21-第一闸阀,41-第一闸阀,91-开关阀门,51-育秧区,52-主管道,53-灌溉组件,54-拱杆,511-育秧穴盘,531-双倒钩件,532-分管道,533-雾化喷头,534-加重管,535-防滴稳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当然的,还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另外的,还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粱雾灌育秧系统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解决现有高粱漂浮育苗过程中幼苗根系生长不发达、漂浮育苗所需条件与技术严格、以及投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高粱的增产和高粱机械化移栽选用最适宜的雾灌育苗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配药池1,通过第一管道2从配药池1接出的柱塞泵3,以及通过第二管道4从柱塞泵3接出用于高粱育苗及生长的大棚5;第一管道2上设有过滤机构和增压泵6,大棚5内设有育秧区51和雾灌装置,雾灌装置包括从第二管道4接出的主管道52,以及若干个设于主管道52上的灌溉组件53。
29.本实用新型所需的水、肥、或者药在配药池1内以一定比例配制好后,经由第一管道2到达柱塞泵3,过程中依次经过增压泵6增压、以及离心过滤器7 和叠片式过滤器8过滤,柱塞泵3将水、肥、或者药以高压通过第二管道4输送至大棚5内的雾灌装置中,经由灌溉组件53的雾化喷头533对育苗区51内的秧苗进行雾灌,相比于传统的漂浮育苗方式,其育苗操作难度和人员劳动强度极大降低、育苗所用耗水也大幅减少。
3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机构包括顺着第一管道2液流方向顺序分布的离心过滤器7和叠片式过滤器8,并且增压泵6位于离心过滤器7和配药池1之间;第一管道2上设有第一闸阀11,第一闸阀11位于增压泵8和配药池1之间。配药池1经常盛有液态的肥料、药液等,长时间不用时,容易长丘苔等颗粒悬浮物,其容易阻塞吸水管道,以及附着于柱塞泵3、雾灌装置以及各管道内。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管道2上设过滤系统,过滤系统主要由增压泵6、离心过滤器7和叠片式过滤器8组成,使处理过滤的水再进入高压柱塞泵3加压后再到大棚5 内使用,可有效避免输送管道和各设备堵塞,提高雾灌效率的同时还能避免因输送设备堵塞引起柱塞泵3等电机空转损坏。
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育秧区51内设有用于种植高粱种子的育秧穴盘511,育秧穴盘511采用硬聚氯乙烯材料制成,育秧穴盘511放置于大棚1内的地面、支架或育秧托盘上,采用育秧穴盘511的穴盘育苗为自动化或人工播种的集中育苗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比常规育苗的成本降低的30%—50%;并且穴盘育苗出苗整齐,可保持高粱秧苗生长的一致性,便于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育秧穴盘511内设有人造基质,人造基质的基本原料为草炭、植物秸秆粉碎物、膨胀珍珠和蛭石等,人造基质的保水能力强、根坨不易散、适宜远距离运输、幼苗的抗逆性增强,并且定植时不易伤根,几乎没有缓苗期,可以机械化移栽,移栽效率提高4—5倍。
3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管道52固定安装于大棚5内的拱杆54上,主管道52 与拱杆54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连接也可采用其他机械的固定连接方式。主管道 52呈未闭合矩形框架结构,主管道52的未闭合两末端分别设有承接堵头和锁扣堵头,灌溉组件53均匀吊装分布于主管道52上。第二管道4通过第三管道9 与主管道52相连,第三管道9上设有开关阀门91,开关阀门91用于大棚5主管道52与第三管道9连通的开闭,开关阀门91优选电磁阀门。
3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灌溉组件53灌溉组件53包括与主管道52相连的双倒钩件531,与双倒钩件531相连并且与主管道52相连通的分管道532,以及设于分管道532上的雾化喷头533;分管道532外套设有用于加重分管道532重力的加重管534,分管道532与雾化喷头
533之间设有防滴稳流器535,防滴稳流器 535位于加重管534下方,双倒钩件531、分管道532、雾化喷头533、加重管 534和雾化喷嘴535为同轴设置。所述加重管534套设于分管道532外部,可加重分管道532的重量,避免雾灌时由于内部水流而引起的分管道532的晃摆甚至翻转。加重管534下方设有防滴稳流器535,防滴稳流器535通过水流和流道壁之间以及流体的分子之间的双重摩擦来消能,进而调节水流,具有流道短而大、流速高等优点,并且提高了抗堵性。分管道532底部设有雾化喷头533,雾化喷头533利用空气与液体的摩擦,产生非常均匀和细小的平均直径达到50微米及以下的雾化颗粒,用于高粱秧苗的灌溉,雾化喷雾不仅喷洒面积大、喷洒更均匀,同时也避免对脆弱幼苗的损伤,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雾化喷头533 优选方框状折射锥式喷头。
3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相邻灌溉组件53的间距为0.8-1.2米,由于雾化喷头533 的喷洒面积广,故设置灌溉组件53的相邻间距为0.8-1.2米,一方面保证了育苗区51的秧苗得以全部接受雾灌,另一方面避免了某一区域的秧苗受到两个雾化喷头533的喷洒,导致水分过多。
35.本实用新型所用柱塞泵3、增压泵6、离心过滤器7、叠片式过滤器8和开关阀门91均为现有已知设备,并且均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使用,其结构、电路、以及控制原理均为现有已知技术,因此,关于柱塞泵3、增压泵6、离心过滤器 7、叠片式过滤器8和开关阀门91的结构、电路、以及控制原理在此不赘述。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当然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也就是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