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充二氧化碳的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1075发布日期:2022-10-28 20:5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补充二氧化碳的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补充二氧化碳的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2.温室大棚是一种能够维持室内温度的,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用于种植的保护装置,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大棚种植已经越来越普及,具有通风散热、温度控制、湿度调节等优点。但是现有的温室大棚体积大,导致二氧化碳在大棚内分散,利用率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低,影响植物生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补充二氧化碳的温室大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补充二氧化碳的温室大棚,以解决目前大棚体积庞大,二氧化碳利用率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技术问题,详见下文阐述。
4.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补充二氧化碳的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内设置小棚以及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位于小棚右侧,所述安装柱左侧壁面设置有智能控制器,所述小棚内设置有一对二氧化碳传输管,所述二氧化碳传输管分别与外部二氧化碳罐连通,所述二氧化碳传输管下端均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下端均设置有释放头,所述连接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小棚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5.优选的,所述小棚内设置有二层立体种植床,所述二层立体种植床上框上壁面以及二层立体种植床下框上壁面均均匀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放置有花盆,每个所述花盆上端均设置有螺旋吊秧装置,所述螺旋吊秧装置上端均安装有连接杆,上端所述连接杆通过挂勾挂接于小棚下壁面,下端所述连接杆通过挂勾挂接于二层立体种植床上框下壁面,其中一个所述二氧化碳传输管安装于二层立体种植床上框下壁面,另一个所述二氧化碳传输管安装于小棚下壁面。
6.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安装于二层立体种植床上框下壁面,所述二层立体种植床上框下壁面还设置有补光灯以及光感器,所述光感器位于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右端,所述补光灯均匀分布于二层立体种植床上框下壁面,所述补光灯、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电磁阀以及光感器均与智能控制器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上杆以及下杆,所述上杆顶端与挂勾连接,所述上杆下端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旋安装于下杆内。
8.优选的,所述安装柱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风扇,所述安装槽向左右两侧延伸开设有风孔,所述风扇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9.优选的,所述安装柱上壁面开设有检修门。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设计的小棚缩小了植物生长的空间,将二氧化碳聚集在小棚内,利于植物光合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浪费,通过补光灯以及对小棚内二氧化碳的补充,保证植物可以进行充足的光
合作用,极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及缩短作物的生长周期。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小棚内结构示意左侧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6.1-大棚本体、2-小棚、3-安装柱、4-智能控制器、5-二层立体种植床、6-放置槽、7-花盆、8-螺旋吊秧装置、9-连接杆、10-挂勾、11-二氧化碳传输管、12-连接管、13-释放头、14-电磁阀、15-补光灯、16-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7-光感器、91-上杆、92-下杆、93-螺纹杆、19-安装槽、20-风扇、21-风孔、18-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18.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补充二氧化碳的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本体1,大棚本体1内设置小棚2以及安装柱3,安装柱3位于小棚2右侧,安装柱3左侧壁面设置有智能控制器4,小棚2内设置有一对二氧化碳传输管11,二氧化碳传输管11分别与外部二氧化碳罐连通,二氧化碳传输管11下端均连通有连接管12,连接管12下端均设置有释放头13,连接管12上均设置有电磁阀14,小棚2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
19.具体而言,小棚2内设置有二层立体种植床5,二层立体种植床5上框上壁面以及二层立体种植床5下框上壁面均均匀开设有放置槽6,放置槽6内放置有花盆7,每个花盆7上端均设置有螺旋吊秧装置8,螺旋吊秧装置8上端均安装有连接杆9,上端连接杆9通过挂勾10挂接于小棚2下壁面,下端连接杆9通过挂勾挂接于二层立体种植床5上框下壁面,其中一个二氧化碳传输管11安装于二层立体种植床5上框下壁面,另一个二氧化碳传输管11安装于小棚2下壁面。
20.通过螺旋吊秧装置8便于植物生长时攀爬,利于植物生长,当植物成熟需要回收时,将连接杆9取下,将花盆7移动到宽敞地方,便于将植物从螺旋吊秧装置8上摘下。
21.具体而言,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安装于二层立体种植床5上框下壁面,二层立体种植床5上框下壁面还设置有补光灯15以及光感器17,光感器17位于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右端,补光灯15均匀分布于二层立体种植床5上框下壁面,补光灯1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电磁阀14以及光感器17均与智能控制器4电性连接。
22.不同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以水稻为例,当二氧化碳浓度为
400-600mg/l时,水稻光合作用效果最佳,通过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检测小棚2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将检测到的数值传递到智能控制器4,智能控制器4可智能分析处理各种传感器信号并根据逻辑分析而发送指令,智能控制器4经过分析对比,当小棚2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时,智能控制器4控制电磁阀14开启,二氧化碳依次经过二氧化碳传输管11、连接管12以及释放头13进入到小棚2内,当二氧化碳浓度足够时,电磁阀14关闭,通过设置的小棚2,减少了大棚本体1的空间,降低了二氧化碳的分散,利于二氧化碳在小棚2内聚集,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浪费,此外,不同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还是以水稻为例,当光照强度为400-800lx,光合作用效果最佳,通过光感器17对小棚2下层进行测光,智能控制器4经过分析对比,当光不足时,通过智能控制器4控制补光灯15打开,进行补光。
23.具体而言,连接杆9包括上杆91以及下杆92,上杆91顶端与挂勾10连接,上杆91下端安装有螺纹杆93,螺纹杆93螺旋安装于下杆92内。
24.连接杆9的长度可调,便于对连接杆9进行悬挂,通过使螺纹杆93在下杆92内转动,调节连接杆9长度,可根据现场情况对连接杆9进行调节。
25.具体而言,安装柱3内开设有安装槽19,安装槽19内设置有风扇20,安装槽19向左右两侧延伸开设有风孔21,风扇20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26.启动风扇20,风扇20工作产生风力,可以对智能控制器4进行散热,避免智能控制器4在大棚本体1内温度过高,导致智能控制器4损坏。
27.具体而言,安装柱3上壁面开设有检修门18。
28.通过检修门22可以对风扇20进行维修。
29.工作原理:通过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检测小棚2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浓度不足时,通过二氧化碳传输管11向棚内注入二氧化碳,通过小棚2利于二氧化碳聚集,通过缩小体积降低二氧化碳的分散,减少二氧化碳浪费,通过二层立体种植床5提高棚内利用空间,通过补光灯15进行补光,适当的光照以及二氧化碳,便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