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1929发布日期:2021-11-22 19:3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


背景技术:

2.玉米联合收割机底盘车架是割台、发动机、驾驶室、果穗箱等各总成的安装基体,它不仅要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而且还要承受这些总成的质量及行驶中由于冲击引起的各种力和力矩,是玉米收获机的重要承载部件;国内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大多数只有前轮驱动,只适合在平原地带作业,在一些山区、丘岭、坡地,两驱车无法进入,严重制约了玉米的机械化作业。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包括底盘架、前驱动转向桥总成、后驱动转向桥总成、四驱传动总成和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转向桥总成设置在底盘架的前端,所述后驱动转向桥总成设置在底盘架的后端,所述前驱动转向桥总成和后驱动转向桥总成之间经四驱传动总成传动连接,所述分动箱设置在底盘架上且与四驱传动总成传动连接;所述底盘架的末端设有牵引连接架,所述底盘架上设有若干个高度不一的焊合支架。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盘架包括前架和后架,所述前架和后架之间经连接杆连接固定,且连接杆的端部分别与前架和后架焊接,所述连接杆的安装高度低于四驱传动总成的安装高度;所述前驱动转向桥总成设置在前架上,所述后驱动转向桥总成设置在后架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牵引连接架包括设置在底盘架后端的牵引横架,所述牵引横架的一端经拆卸机构安装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牵引横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牵引横架为外侧设有u型槽的u型板,所述拆卸机构包括设置在牵引横架上的多个横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部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通孔配合的第二定位通孔,所述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二定位通孔之间穿设有定位螺栓;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有多个第一功能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焊接在牵引横架上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功能孔,且所述底板与牵引横架上设有多个三角托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驱动转向桥总成总成上设有驱动轮总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驱动转向桥总成上设有导向轮总成。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ll。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通过由前驱动转向桥总成、后驱动转向桥总成、四驱传动总成和分动箱所组成的四驱机构设置在底盘架上,大大提高了收获机的操控性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偏坡地段上收获机稳定性差的现象,可以使收获机在坡路、坑洼、泥泞的路面上行驶作业,提高了收获机的工作效率和收割质量,大大的提高了机器的通过性能,在田间作业时不至于因为对地面的附着力不足而轻易打滑;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底盘架上的动力源带动分动箱进行运动,则分动箱通过四驱传动总成分别带动前驱动转向桥总成和后驱动转向桥总成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四轮驱动,可以使收获机在坡路、坑洼、泥泞的路面上行驶作业,提高了收获机的工作效率和收割质量,大大的提高了机器的通过性能。
13.2、该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通过设置特定的底盘架,便于进行维修和安装拆卸,其中连接杆的安装高度低于四驱传动总成的安装高度,其中连接杆对四驱传动总成起到了防护的作用,避免在坡路、坑洼、泥泞行走时,四驱传动总成与地面发生碰撞而造成四驱传动总成损坏。
14.1、该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通过设置特定结构的牵引连接架,便于底盘架与后续的安装架进行安装和连接,其中可通过设置在牵引横架两端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来对后续的安装架进行安装和连接,具有连接稳定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的牵引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的第一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盘架;2、前驱动转向桥总成;3、后驱动转向桥总成;4、四驱传动总成;5、分动箱;6、牵引连接架;7、焊合支架;8、前架;9、后架;10、连接杆;11、牵引横架;12、第一连接座;13、第二连接座;14、u型槽;15、定位板;16、第二定位通孔;17、定位螺栓;18、第一功能孔;19、底板;20、第二功能孔;21、三角托板;22、驱动轮总成;23、导向轮总成;24、第一定位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四驱玉米收获机底盘,包括底盘架1、前驱动转向桥总成2、后驱动转向桥总成3、四驱传动总成4和分动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转向桥总成2设置在底盘架1的前端,所述后驱动转向桥总成3设置在底盘架1的后端,所述前驱动转向桥总成2和后驱动转向桥总成3之间经四驱传动总成4传动连接,所述分动箱5设置在底盘架1上且与四驱传动总成4传动连接;所述底盘架1的末端设有牵引连接架6,所述底盘架1上设有若干个高度不一的焊合支架7,通过由前驱动转向桥总成
总成2、后驱动转向桥总成3、四驱传动总成4和分动箱5所组成的四驱机构设置在底盘架1上,大大提高了收获机的操控性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偏坡地段上收获机稳定性差的现象,可以使收获机在坡路、坑洼、泥泞的路面上行驶作业,提高了收获机的工作效率和收割质量,大大的提高了机器的通过性能,在田间作业时不至于因为对地面的附着力不足而轻易打滑;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底盘架1上的动力源带动分动箱5进行运动,则分动箱5通过四驱传动总成4分别带动前驱动转向桥总成总成2和后驱动转向桥总成3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四轮驱动,可以使收获机在坡路、坑洼、泥泞的路面上行驶作业,提高了收获机的工作效率和收割质量,大大的提高了机器的通过性能。
23.其中,所述底盘架1包括前架8和后架9,所述前架8和后架9之间经连接杆10连接固定,且连接杆10的端部分别与前架8和后架9焊接,所述连接杆10的安装高度低于四驱传动总成4的安装高度;所述前驱动转向桥总成3设置在前架8上,所述后驱动转向桥总成4设置在后架9上,通过设置特定的底盘架1,便于进行维修和安装拆卸,其中连接杆10的安装高度低于四驱传动总成4的安装高度,其中连接杆10对四驱传动总成4起到了防护的作用,避免在坡路、坑洼、泥泞行走时,四驱传动总成4与地面发生碰撞而造成四驱传动总成4损坏。
24.其中前架8和后架均是由多个横梁和纵梁构成的框体结构,便于日后对前驱动转向桥总成总成2、后驱动转向桥总成3、四驱传动总成4和分动箱5进行安装拆卸以及日后的维修。其中前架88和后架9以及连接杆10均是采用16mn加强型矩形管制作而成的,强度高。
25.其中,所述牵引连接架6包括设置在底盘架1后端的牵引横架11,所述牵引横架11的一端经拆卸机构安装有第一连接座12,所述牵引横架1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座13。通过设置特定结构的牵引连接架6,便于底盘架1与后续的安装架进行安装和连接,其中可通过设置在牵引横架11两端的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3来对后续的安装架进行安装和连接,具有连接稳定性强的特点。
26.其中,所述牵引横架11为外侧设有u型槽14的u型板,所述拆卸机构包括设置在牵引横架11上的多个横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定位通14,所述第一连接座12的底部设有定位板15,所述定位板15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通孔24配合的第二定位通孔16,所述第一定位通孔24和第二定位通孔16之间穿设有定位螺栓17;所述第一连接座12上设有多个第一功能孔18,可跟安装需要调节第一连接座的12的安装连接位置,提高了安装的灵活性降低了安装的精度。
27.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座13包括焊接在牵引横架11上的底板19,所述底板19上设有多个第二功能孔20,且所述底板19与牵引横架11上设有多个三角托板21,便于第二连接座上第二功能孔与安装架上的通孔进行对接,提高了安装的灵活性。
28.其中,所述前驱动转向桥总成总成2上设有驱动轮总成22。
29.其中,所述后驱动转向桥总成3上设有导向轮总成23。
30.工作时,通过由前驱动转向桥总成总成2、后驱动转向桥总成3、四驱传动总成4和分动箱5所组成的四驱机构设置在底盘架1上,大大提高了收获机的操控性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偏坡地段上收获机稳定性差的现象,可以使收获机在坡路、坑洼、泥泞的路面上行驶作业,提高了收获机的工作效率和收割质量,大大的提高了机器的通过性能,在田间作业时不至于因为对地面的附着力不足而轻易打滑;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底盘架1上的动力源带动分动箱5进行运动,则分动箱5通过四驱传动总成4分别带动前驱动转向桥总成总成2和后驱
动转向桥总成3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四轮驱动,可以使收获机在坡路、坑洼、泥泞的路面上行驶作业,提高了收获机的工作效率和收割质量,大大的提高了机器的通过性能。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