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山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装置

文档序号:28016882发布日期:2021-12-15 11:1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山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山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装置。


背景技术:

2.马铃薯属于重要的经济作物,马铃薯试管薯是由脱毒苗在培养瓶内通过诱导,由腋芽膨大形成的直径为2~10mm大小的薯块,具有不携带病毒和病原的优点。相比试管苗更容易栽培、管理、成活率高,可最大限度利用组培室现有资源,具有生产不受外界限制的优点。
3.经研究表明,高山马铃薯试管薯诱导过程中,营养液成分和光照条件是影响块茎的形成的重要因素,高山马铃薯试管薯在不同的诱导期间需要不同成分的营养液及光照条件。例如:诱导条件下,高氮环境块茎停止形成而恢复成匍匐茎的生长,移除氮可以导致匍匐茎上再次诱导出块茎;此外,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短日照可以促进块茎的形成,诱导条件下可以通过控制光源光照时间和强度诱导块茎形成。
4.因此,设计一种营养液可实时更换、光照条件可调的高山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山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装置,确保马铃薯试管薯诱导过程中可实时调整营养液成分和光照条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山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装置,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培养盘、供给系统、回收系统、光源和升降装置,所述下箱体上端开口,所述下箱体底壁上固定设置有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顶端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培养盘,所述下箱体侧壁连通所述供给系统和所述回收系统,所述上箱体下端开口,所述上箱体侧壁与所述下箱体侧壁卡接形成密闭空间,所述上箱体顶壁内侧中心设置有所述光源。
8.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盘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培养槽,所述培养槽中心设置有中心通孔。
9.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槽径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周向等间距布置在所述培养槽上,所述凹槽与所述中心通孔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下箱体底壁上固定有多个玻璃管,所述玻璃管上端开口,所述玻璃管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玻璃管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培养槽的截面积,所述玻璃管与所述培养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培养槽为柔性培养槽。
11.进一步的,所述供给系统包括由进液管依次连通的供给池、电子泵、第一控制阀和进液口,所述供给池内充满营养液,所述进液口与所述下箱体侧壁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系统包括由出液管依次连通的出液口、第二控制阀和回收池,
所述出液口与所述下箱体侧壁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管口最低端与所述下箱体底壁平齐,所述进液口管口高度高于所述出液口管口高度。
14.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由油管依次连通的储油箱、液压泵、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液压推杆。
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6.(1)本诱导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营养液,光照条件依据不同的诱导阶段进行实时调整;
17.(2)由于诱导薯在同一诱导环境下形成,诱导薯一致性好。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山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装置的示意图;
20.图2为培养盘的俯视图;
21.图3为培养槽的放大图;
22.图4为培养盘与玻璃管配合使用时的示意图。
23.其中:1、上箱体;2、下箱体;3、培养盘;4、供给系统;5、回收系统;6、光源;7、升降装置;21、玻璃管;31、培养槽;41、供给池;42、电子泵;43、进液管;44、第一控制阀;45、进液口;51、回收池;52、出液管;53、第二控制阀;54、出液口、71、储油箱;72、液压泵;73、比例流量控制阀;74、液压推杆;311、中心通孔;3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参照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山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装置,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培养盘3、供给系统4、回收系统5、光源6和升降装置7,下箱体2上端开口,下箱体2底壁上固定设置有升降装置7,升降装置7顶端可拆卸的连接培养盘3,下箱体2用于盛放营养液,试管薯放置在培养盘3上进行诱导过程,下箱体2侧壁连通供给系统4和回收系统5,供给系统4用于供给新的营养液,回收系统5用于将下箱体2内的原营养液进行回收,上箱体1下端开口,上箱体1侧壁与下箱体2侧壁卡接形成密闭空间,上箱体1顶壁内侧中心设置有光源6,光源6的光照时间和强度是可调的。
27.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为卡接、销连接等方式,这样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培养盘3随升
降装置7一同运动,也有利于后期对诱导装置进行清理。具体的本方案采用的是在下箱体2底壁上设置有第一磁铁,在升降装置7顶端设置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对面为不同磁极,利用异极相吸的原理,保证升降装置7能带动培养盘3垂直运动。
28.本方案不同于有以往在试管内培养的试管薯,因匍匐茎和块茎具有向地性,通过在培养盘3上卡持脱毒苗,有利于试匍匐茎和块茎向下生长,降低了在试管内培养的匍匐茎和块茎缠绕成一团不方便取出的风险;另外本装置还可以模拟自然逛下马铃薯试管薯的培养方式,例如通过将培养盘3和下箱体2采用不透光的材料。本装置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有利于试管薯批量诱导。
29.不同诱导阶段,例如脱毒苗生长,匍匐茎诱导、生长,块茎诱导、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液成分存在不同,当不同的阶段诱导阶段需要更换营养液成分时,可通过回收系统5将下箱体2内的营养液全部回收,再由供给系统4填充新的营养液,完成营养液的更换过程。马铃薯试管薯不同诱导阶段需要不同的光照强度,例如:诱导初期光照强度为3200

3500lx,中期光照强度为2300

2500lx,诱导后期光照强度为2700

300lx,此外不同的诱导阶段光照时间是不同的,本方案中电源6通过调整光源6的电流强度大小以控制其光照强度,通过电磁继电器控制光源6光照时间,以适合不同阶段的诱导过程。
30.通过实时更换营养液成分及调整光照条件(光照时间和强度),可在不同阶段对试管薯进行诱导,由于试管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诱导,所生产的诱导薯一致性好。
31.进一步优化方案,培养盘3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培养槽31,培养槽31均匀分布在培养盘3上,培养槽31中心设置有中心通孔311,培养槽31为柔性材料,例如橡胶,中心通孔311的截面积小于脱毒苗的尺寸,通过中心通孔311可以将脱毒苗卡持培养槽31上。
32.进一步优化方案,培养槽31径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312,凹槽312周向等间距布置在培养槽31上,凹槽312与中心通孔311连通,可以理解为培养槽31为多个圆弧拼接而成,圆弧之间设置有空隙,此类设计有利于将脱毒苗卡持在培养槽31的同时,也降低了对脱毒苗的损伤。
33.进一步优化方案,下箱体2底壁上固定有多个玻璃管21,玻璃管21上端开口,诱导过程中,试管薯在玻璃管21内生长,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设置通孔有利于营养液进出玻璃管21,玻璃管21的截面积小于培养槽31的截面积,玻璃管21与培养槽31一一对应设置,玻璃管21主要作用是与培养盘3配合使用,当试管薯收获时,此时需要将培养盘3上的试管薯取出,直接取出可能会损伤试管薯的根或叶。使用时,升降机构7带动培养盘3向下运动,培养槽31的圆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解除对试管薯的卡持,试管薯将留在盛放盘7的玻璃管内,进而完成试管薯收获。
34.进一步优化方案,供给系统4包括进液管43依次连通的供给池41、电子泵42、第一控制阀44和进液口45,供给池41内充满营养液,进液口45与下箱体2侧壁连通,第一控制阀44可以控制进入下箱体2内营养液的体积。
35.进一步优化方案,回收系统5包括由出液管52依次连通的出液口54、第二控制阀53和回收池51,出液口54与下箱体2侧壁连通。
36.进一步优化方案,出液口54管口最低端与下箱体2底壁平齐,以便原营养液回收,进液口45管口高度高于出液口54管口高度。
37.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升降装置7包括由油管依次连通储油箱71、液压泵72、比例
流量控制阀73和液压推杆74,储油箱71充有液压油,通过比例流量控制阀73控制液压推杆74内的液压油,进而控制培养盘3上升与下降。
38.工作过程:
39.首先进行诱导装置的清洗、消毒与安装;然后脱毒苗定植,将脱毒苗放置在培养槽31内,具体的可放置在中心通孔311和凹槽312之间,使之夹持脱毒苗;试管薯诱导,将下箱体2内通入营养液,前期保证营养液没过脱毒苗,后期应保证营养液没过试管薯匍匐茎和块茎,通过调整营养液和光照条件完成试管薯诱导;最后进行试管薯收获,通过培养盘3和玻璃管21配合使用,完成试管薯收获采摘。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