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花生芽采收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花生芽采收处理生产线。
背景技术:2.在花生芽采收及采收处理过程中,在采收、预冷、包装、储存等一系列环节过程中均是单独操作,衔接度和效率较低。人工操作也存在过程无法标准化、使生产的花生芽产品无法标准化;且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限制花生芽生产大规模发展。因此急需设计一种采收加处理的生产线,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花生芽采收处理生产线,具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降低产品损耗以及提高产能和效率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花生芽采收处理生产线,包括输入传送带和输出传送带,所述输入传送带的输出端和输出传送带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栽培盘,所述升降装置上还设有用于传送栽培盘的中间传送带,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上分别设有采收切根装置和称量装置,所述输出传送带靠近其输出端的一侧设有充氮装置,所述充氮装置的输出端设有包装装置,所述包装装置的输出端设有打包装置。
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7.操作时,栽培盘中的花生芽随同栽培盘从输入传送带进入到第一支撑板的升降装置上,由升降装置将栽培盘顶起,然后,采收切根装置将栽培盘中的花生芽叉起并对根部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通过升降装置上的中间传送带将栽培盘顶起至输出传送带上输出,然后称量装置在底板上对采收装置上的花生芽进行采收称量,并通过输出传送带传送出去,接着,充氮装置的氮气机通过压缩空气蒸馏出氮气,进出储气罐中,再通过与包装机联动自动控制每袋花生芽封口前进行充气,排除内部空气并填充氮气,经过充氮装置处理过后,包装装置则自动将花生芽打包为小袋装并进行封口,最后,打包装置则将封口打包好的成品均匀的摆放在成品箱中,打包封口并搬运至库房中。
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支撑板。
9.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板用于防止采收切根装置和称量装置。
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采收切根装置包括采收装置和切根装置,所述采收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伸缩叉,所述伸缩叉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具有第三活塞端和第三固定端,所述第三活塞端上设有叉柄,所述叉柄上设有叉片。
11.通过设置支架和伸缩叉用于对花生芽进行叉收固定。
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装置为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具有第一活塞端和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活塞端上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中间传送带。
13.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用于控制栽培盘的升降,并通过中间传送带将底板上的栽培盘或收集槽输送到输出传送带上。
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切根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上的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活塞端设有推板,所述第一机架的推板上设有切割刀具。
15.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二伸缩杆通过推板控制切割刀具对花生芽进行切割。
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称量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机架的第三支撑板上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与所述推板相接触。
17.通过设置收集槽用于将切割完成后的花生芽进行收集称量。
1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沿所述栽培盘对称设有固定板。
19.通过设置固定板用于将栽培盘进行固定,放置在叉收和切割时,栽培盘发生偏移。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可以将采收及采后处理集中在一个生产线上,避免中间过程不连贯导致的效率低下、人工成本偏高和转运过程中的产品损耗等问题,整合了采收间、预冷室和包装间,极大程度上的减少了空间上面的浪费,以及商品转运上的时间浪费,进一步优化各环节上的匹配度,提高产能和效率;
22.2、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板用于防止采收切根装置和称量装置;
23.3、通过设置支架和伸缩叉用于对花生芽进行叉收固定;
24.4、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用于控制栽培盘的升降,并通过中间传送带将底板上的栽培盘或收集槽输送到输出传送带上;
25.5、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二伸缩杆通过推板控制切割刀具对花生芽进行切割;
26.6、通过设置收集槽用于将切割完成后的花生芽进行收集称量;
27.7、通过设置固定板用于将栽培盘进行固定,放置在叉收和切割时,栽培盘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花生芽采收处理生产线的立体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的侧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伸缩叉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第一机架;11、伸缩叉;111、第三伸缩杆;112、叉柄;113、叉片; 12、切割刀具;13、支架;14、第二伸缩杆;15、固定板;16、第二支撑板; 17、第三支撑板;2、升降装置;21、底板;22、第一伸缩杆;23、第一支撑板; 24、中间传送带;3、第二机架;31、收集槽;4、输入传送带;5、输出传送带; 6、栽培盘;7、充氮装置;8、包装装置;9、打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4.实施例:
35.如图1
‑
图3所示,
36.一种花生芽采收处理生产线,包括输入传送带4和输出传送带5,所述输入传送带4的输出端和输出传送带5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板23,所述第一支撑板23上设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上设有栽培盘6,所述升降装置2 上还设有用于传送栽培盘6的中间传送带24,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3,所述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3上分别设有采收切根装置和称量装置,所述输出传送带5靠近其输出端的一侧设有充氮装置7,所述充氮装置7的输出端设有包装装置8,所述包装装置8的输出端设有打包装置9。
3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38.操作时,栽培盘6中的花生芽随同栽培盘6从输入传送带4进入到第一支撑板23的升降装置2上,由升降装置2将栽培盘6顶起,然后,采收切根装置将栽培盘6中的花生芽叉起并对根部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通过升降装置2 上的中间传送带24将栽培盘6顶起至输出传送带5上输出,然后称量装置在底板21上对采收装置上的花生芽进行采收称量,并通过输出传送带5传送出去,接着,充氮装置7的氮气机通过压缩空气蒸馏出氮气,进出储气罐中,再通过与包装机联动自动控制每袋花生芽封口前进行充气,排除内部空气并填充氮气,经过充氮装置7处理过后,包装装置8则自动将花生芽打包为小袋装并进行封口,最后,打包装置9则将封口打包好的成品均匀的摆放在成品箱中,打包封口并搬运至库房中。
3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3远离第一支撑板23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支撑板16。
40.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板16用于防止采收切根装置和称量装置。
4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
‑
图3所示,所述采收切根装置包括采收装置和切根装置,所述采收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6上的支架13,所述支架13 上设有伸缩叉11,所述伸缩叉11包括设置在支架13上的第三伸缩杆111,所述第三伸缩杆111具有第三活塞端和第三固定端,所述第三活塞端上设有叉柄 112,所述叉柄112上设有叉片113。
42.通过设置支架13和伸缩叉11用于对花生芽进行叉收固定。
4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装置2为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3 上的第一伸缩杆22,所述第一伸缩杆22具有第一活塞端和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活塞端上设有底板21,所述底板21上设有中间传送带24。
44.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22用于控制栽培盘6的升降,并通过中间传送带24 将底板21上的栽培盘6或收集槽31输送到输出传送带5上。
4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切根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机架1 和第二机架3上的第三支撑板17,所述第三支撑板17上均设有第二伸缩杆14,所述第二伸缩杆14的活塞端设有推板,所述第一机架1的推板上设有切割刀具 12。
46.第三支撑板17上的第二伸缩杆14通过推板控制切割刀具12对花生芽进行切割。
4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称量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机架3的第三支撑板17上的收集槽31,所述收集槽31与所述推板相接触。
48.通过设置收集槽31用于将切割完成后的花生芽进行收集称量。
4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支撑板17上沿所述栽培盘6对称设有固定板15。
50.通过设置固定板15用于将栽培盘6进行固定,放置在叉收和切割时,栽培盘6发生偏移。
5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操作时,栽培盘6中的花生芽随同栽培盘6从输入传送带4进入到升降装置2的中间传送带24上,升降装置2中的第一支撑板 23上的第一伸缩杆22通过底板21将栽培盘6顶起,然后,第二支撑板16上的固定板15对栽培盘6进行固定,采收装置中的伸缩叉11在第三伸缩杆111的推动下,通过叉柄112和叉片113将栽培盘6中的花生芽叉起,此时,第二支撑板16和第三支撑板17之间的切根装置对花生芽的根部进行切割,切割刀具 12在第二伸缩杆14和推板的推动下将切割刀具12推出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固定板15松开,通过升降装置2上的中间传送带24将栽培盘6顶起至输出传送带5上输出,然后称量装置在底板21上对采收装置上的花生芽进行采收称量,并通过输出传送带5传送出去,接着,充氮装置7的氮气机通过压缩空气蒸馏出氮气,进出储气罐中,再通过与包装机联动自动控制每袋花生芽封口前进行充气,排除内部空气并填充氮气,经过充氮装置7处理过后,包装装置8则自动将花生芽打包为小袋装并进行封口,最后,打包装置9则将封口打包好的成品均匀的摆放在成品箱中,打包封口并搬运至库房中。
5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