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8370发布日期:2022-03-26 15:4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生态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是一种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是指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生境又称栖息地,生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综合形成的,而描述一个生物群落的生境时通常只包括非生物的环境,为了避免混乱,识别生境的这两种用法是很重要的。
3.在环境生态学中,微生境是一种对特殊微小生物的特殊生态环境。例如寸草不生的荒漠中的一块绿地,荒漠是大的生物群系,绿地就是包含于大的生态环境中特殊,适合某种生物生长的微生境。
4.概括来说,微生境是指与微生物大小、运动能力和寿命相对应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生境。生物的生活受其周围各种环境要素的很大影响。
5.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在形态上产生的变异,且变异比较稳定,分布范围较亚种小。
6.但是在一些水生物微生境由于受到周围人为环境的影响而遭到破坏,现今,为了修复这些被破坏的水生物微生境,需要通过人为干预,而生态浮床便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生态浮床一般都是通过多个种植罐固定组合而成,不易进行拆卸,且生态浮床在水面上流动时,周围会聚集一些水面上的废弃物,清理起来较为麻烦。
7.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其具有易于拆卸和易于清理废弃物。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它包括浮板、开口槽、支撑柱、第一凹槽、放置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10.所述的浮板顶部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槽,所述的开口槽的槽深与所述的浮板厚度保持一致,所述的开口槽的一侧开口与所述的浮板的外沿齐平,另一侧的外沿开设有与开口槽齐平且数量保持一致的第一凹槽;
11.所述的开口槽的内壁两侧设置若干个支撑柱,在支撑柱上铺设有放置板,
12.所述的放置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可卡在第一凹槽内;
13.所述的浮板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可通过内部设置的第二连接板盖住所述的浮板的一侧开口槽的槽口,沿所述的浮板的长度方向各安装有一个清洁装置。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凹槽、连接块、第二连接板、第三凹槽、弧形凹槽、腔体、连接杆、卡块和挡板;
15.所述的第二凹槽和所述的第三凹槽开设在所述的浮板的同一侧外壁上,所述的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的开口槽的槽口一侧,所述的第三凹槽位于开口槽的槽口另一侧,
16.所述的连接块呈柱状并安装在所述的开口槽上下侧壁之间,预先在所述的连接块上套有具有开合功能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腔体,所述的腔体内安装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贯穿设置在腔体内,所述的连接杆一端安装有安装环,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的第三凹槽内,所述的第三凹槽的两侧开设有两个中心对称布置的弧形凹槽;
17.所述的第三凹槽内设置有卡块,所述的卡块安装在连接杆上,所述的卡块的形状与所述的弧形凹槽相适配且可在弧形凹槽内旋转并相互卡合。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浮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气通槽,所述的通气通槽与所述的开口槽位于同一表面,所述的通气通槽与所述的开口槽间隔布置在浮板上。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水管沿所述的浮板一侧布置,所述的第一水管一端伸出所述的浮板底部外边缘,所述的第一水管管身设置有若干个相贯通的第二水管,所述的第二水管的管身与所述的第一水管管身之间垂直布置,所述的第二水管上等间距安装有若干个支管,每个所述的支管上装有喷头。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开口槽和通气通槽沿所述的浮板横向平行布置,所述的第一水管沿所述的浮板纵向平行布置,所述的第一水管位于所述的开口槽的另一侧,且沿所述的浮板边缘布置。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连接板的横向长度大于所述的开口槽的槽口宽度,所述的第二连接板顶部固定有挡板,所述的挡板位于所述的放置板一端的正上方。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清洁装置包括固定板和收集框;所述的固定板位于所述的浮板前后两侧且沿着所述的浮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23.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的固定板之间互相平行,所述的固定板之间安装有收集框,
24.每个所述的固定板内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的收集框的内侧壁开设有向外凸起的滑板,向外凸起的滑板可沿所述的通槽前后滑动。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收集框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的固定板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每个所述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中间均预留有螺纹孔,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螺纹孔,并在所述的螺栓的顶部安装螺母。
2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相较于现有的生态浮床一般都是通过多个种植罐固定组合而成,存在不易进行拆卸的问题;
27.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凹槽、支撑柱、连接块、第二连接板、第三凹槽、弧形凹槽、腔体、连接杆、卡块和挡板均与放置板之间活动连接,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简单快速的组装和拆卸。
28.2、相对于现有生态浮床在水面上流动时,周围会聚集一些水面上的废弃物,清理起来较为麻烦。
29.本实用新型通过浮板首尾两端设置的清洁装置中的收集框可以收集水面上的废弃物,清理起来较为方便。
30.3、相对于现有的生态浮床并不存在单独的水生植物的氧气供给装置或者其他氧
气供给装置(如预设的氧气孔进行水生植物的氧气供给)。
31.本实用新型在浮板上单独设置了一套水生植物氧气供给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水管、第二水管、支管、喷头可以直接对放置板上的水生植物的根茎进行氧气供给,使水生植物得到了更好的生长。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33.图2为图1所示的g处固定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第一实施例中浮板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第一实施例中浮板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第一实施例中浮板的第二种侧视剖视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第一实施例中第三凹槽和弧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39.图8为图7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40.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第二实施例中固定板和固定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1.图中:浮板1、开口槽2、支撑柱3、第一凹槽4、放置板5、第一连接板6、通气通槽7、第一水管8、第二水管9、支管10、喷头 11、第二凹槽12、连接块13、第二连接板14、第三凹槽15、弧形凹槽16、腔体17、连接杆18、卡块19、挡板20、固定板21、收集框 22、第一固定块23、第二固定块24、螺栓25、固定机构g、清洁装置q。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43.参照图1-9所示:一种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它包括浮板1、开口槽2、支撑柱3、第一凹槽4、放置板5、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14;
44.所述的浮板1顶部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槽2,所述的开口槽 2的槽深与所述的浮板1厚度保持一致,所述的开口槽2的一侧开口与所述的浮板1的外沿齐平,另一侧的外沿开设有与开口槽2齐平且数量保持一致的第一凹槽4;
45.所述的开口槽2的内壁两侧设置若干个支撑柱3,在支撑柱3上铺设有放置板5,所述的放置板5上可放置需要的水生植物。
46.所述的放置板5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板6,所述的第一连接板 6可卡在第一凹槽4内;
47.所述的浮板1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机构g,固定机构g固定在浮板1的一侧侧壁上,固定机构g可为多种固定结构,只需要密封住设置在开口槽2内的放置板5即可,保持放
置板5位于开口槽2内不移动出浮板1的外部。
48.固定机构g可通过内部设置的第二连接板14盖住所述的浮板1 的一侧开口槽2的槽口。
49.沿所述的浮板1的长度方向各安装有一个清洁装置q。
50.所述的固定机构g包括第二凹槽12、连接块13、第二连接板14、第三凹槽15、弧形凹槽16、腔体17、连接杆18、卡块19和挡板20;
51.所述的第二凹槽12和所述的第三凹槽15开设在所述的浮板1的同一侧外壁上,所述的第二凹槽12位于所述的开口槽2的槽口一侧,所述的第三凹槽15位于开口槽2的槽口另一侧,
52.所述的连接块13呈柱状并安装在所述的开口槽2上下侧壁之间,预先在所述的连接块13上套有具有开合功能的第二连接板14,所述的第二连接板14的另一端设置有腔体17,优选的腔体17位于第二连接板14的一端的顶部,腔体17为贯穿第二连接板14的一个空腔。
53.所述的腔体17内安装有连接杆18,所述的连接杆18贯穿设置在腔体17内,所述的连接杆18一端安装有安装环;安装环为常规设计的旋钮,可旋转安装环,进而带动连接杆18的旋转,所述的连接杆18的尾部设置有与第三凹槽15、弧形凹槽16相适配的卡块19,连接杆18的旋转带动卡块19的旋转,卡块19在第三凹槽15、弧形凹槽16中转动,最终与弧形凹槽16进行卡合,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的第三凹槽15内,所述的第三凹槽15的两侧开设有两个中心对称布置的弧形凹槽16;
54.所述的第三凹槽15内设置有卡块19,所述的卡块19安装在连接杆18上,所述的卡块19的形状与所述的弧形凹槽16相适配且可在弧形凹槽16内旋转并相互卡合。
55.所述的浮板1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气通槽7,通气通槽7的槽口深度与浮板1的厚度保持一致,保证浮板1能正常的通气,避免发生霉变等现象;
56.所述的通气通槽7与所述的开口槽2位于同一表面,所述的通气通槽7与所述的开口槽2间隔布置在浮板1上。保证每个开口槽2都有正常的通气,保证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57.所述的第一水管8沿所述的浮板1一侧布置,所述的第一水管8 一端伸出所述的浮板1底部外边缘,所述的第一水管8管身设置有若干个相贯通的第二水管9,所述的第二水管9的管身与所述的第一水管8管身之间垂直布置,所述的第二水管9上等间距安装有若干个支管10,每个所述的支管10上装有喷头11。第一水管8的水来自浮板 1外围的水,伴随着水面的起伏,
58.所述的浮板1也随着水面上下浮动,外部的水依次经由第一水管 8一侧进入浮板1内,再进入第二水管9中,最后由支管10上设置的喷头11喷出,保证安装在放置板5上的水生植物正常的水分供给。同时喷出的水分也夹杂着空气中的氧气,给水生植物提供氧气。
59.所述的开口槽2和通气通槽7沿所述的浮板1横向平行布置,所述的第一水管8沿所述的浮板1纵向平行布置,所述的第一水管8位于所述的开口槽2的另一侧,且沿所述的浮板1边缘布置沿浮板1边缘设置的第一水管8的位置可以保证不影响设置在浮板1上的开口槽 2和通气通槽7的位置布置,彼此之间不互相影响分布。所述的第一水管8与所述的开口槽2和通气通槽7彼此之间互相没有连通。
60.所述的第二连接板14的横向长度大于所述的开口槽2的槽口宽度,第二连接板14
的横向长度保证开口槽2的放置板5不至于横向移动到浮板1的外部。
61.所述的第二连接板14顶部固定有挡板20,所述的挡板20位于所述的放置板5一端的正上方。挡板20的主要作用为:当第二连接板14前后移动时,安装在第二连接板14上的挡板20可以盖住放置板5的上,避免放置板上下起伏,保证放置板5整体的稳定性,不至于移动到浮板1的表面。
62.所述的清洁装置q包括固定板21和收集框22;
63.所述的固定板21位于所述的浮板1前后两侧且沿着所述的浮板 1的长度方向布置,
64.所述的固定板21可以为两根单独棍状固定物,也可以将浮板1 的两个长边在工厂的时候,直接做延长处理,直接将收集框22固定即可。
65.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的固定板21之间互相平行,所述的固定板21 之间安装有收集框22,
66.所述的浮板1横向两侧均向外延伸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固定板21,两个互相平行的所述的固定板21之间安装有收集框22,
67.每个所述的固定板21内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的收集框22的内侧壁开设有向外凸起的滑板,向外凸起的滑板可沿所述的通槽前后滑动。固定板21与收集框22之间的滑动连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拆卸,同时设置的收集框22可以收集浮板1周围的杂物,减小漂浮物聚集对环境的污染。
68.所述的收集框22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23,所述的固定板21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24,每个所述的第一固定块 23和第二固定块24中间均预留有螺纹孔,螺栓25依次贯穿所述的第一固定块23和第二固定块24的螺纹孔,并在所述的螺栓25的顶部安装螺母。所述的第一固定块23和第二固定块24之间通过螺栓 25的连接,螺栓的连接方式方便工作人员的拆卸。
69.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具体使用过程:使用时,将放置板5放置到浮板1顶部的开口槽2内并将放置板5一侧的第一连接板6推入第一凹槽4内,随后转动第二凹槽12内的连接块13,带动第二连接板 14转动,在第二连接板14的一侧外壁与浮板1一侧外壁完全相接触并使第二连接板14一侧外壁上的挡板20进入开口槽2内,
70.随后通过开口槽2两侧内壁上的两个支撑柱3和挡板20的作用对放置板5进行固定,这时卡块19与连接杆18会进入第三凹槽15 内,旋转连接杆18带动卡块19旋转,使卡块19进入两个弧形凹槽 16内,这样便完成了对放置板5的固定,
71.同理,依次将多个放置板5均固定安装到浮板1上,在拆卸时,使任意一个卡块19脱离对应的第三凹槽15,然后转动第二连接板14,再将放置板5从对应的开口槽2内取出便完成了对放置板5的拆卸,操作简单便捷,且通过第一水管8、多个第二水管9、多个支管10和多个喷头11可以直接对放置板5上的水生植物的根茎进行氧气供给,使水生植物更好的生长。
72.具体过程为:伴随着水面的起伏,所述的浮板1也随着上下浮动,外部的水依次经由第一水管8一侧进入浮板1内,再进入第二水管9 中,最后由支管10上设置的喷头11喷出,保证安装在放置板5上的水生植物正常的水分供给。同时喷出的水分也夹杂着空气中的氧气,给水生植物提供氧气。
7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
果:
74.通过第二凹槽12、支撑柱3、连接块13、第二连接板14、第三凹槽15、弧形凹槽16、腔体17、连接杆18、卡块19和挡板20可以简单快速的对任意一个放置板5进行拆装,且通过第一水管8、第二水管9、支管10、喷头11可以直接对放置板5上的水生植物的根茎进行氧气供给,使水生植物更好的生长。
75.第二实施例:
76.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7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78.请结合参阅图7-图9:水生物微生境修复装置还包括四个固定板 21,四个所述固定板21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浮板1的两侧外壁上,两个所述固定板21之间滑动安装有收集框22,所述收集框22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块23,两个所述固定板21远离所述浮板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24,所述第二固定块 24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块23通过螺栓25固定连接。
79.两个所述固定板21相互靠近的一侧外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收集框22的两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80.所述第一固定块23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块24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螺栓25分别贯穿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
81.本实例中:
82.通过两个收集框22可以对水面上的废弃物进行收集,在一段时间后,可以分别将任意一个收集框22一侧外壁上的两个第二固定块 24上的螺栓25取下,这样便可以将收集框22从浮板1上取下,进行清理,操作简单,且通过收集框22可以对水面上的废弃物,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水生物微生境的水质净化。
83.上述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