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藜麦种子发芽装置

文档序号:28305795发布日期:2022-01-01 00:1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藜麦种子发芽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藜麦种子发芽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藜麦是藜科藜属植物。穗部可呈红、紫、黄,植株形状类似灰灰菜,成熟后穗部类似高粱穗。植株大小受环境及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从0.3

3米不等,茎部质地较硬,可分枝可不分。单叶互生,叶片呈鸭掌状,叶缘分为全缘型与锯齿缘型,藜麦籽粒小、发芽能力弱,因此对藜麦的播种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现有的技术一般采用人工灯光为为种子发芽提供光照,其无法产生太阳光,太阳光照的不充分,会对种子的发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藜麦种子发芽装置,解决了光照不足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藜麦种子发芽装置,包括支撑框、支撑架、种植盘、活动杆、固定轴、第二蜗杆、第二蜗轮、连接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连接杆;
5.所述支撑框内上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一端贯穿支撑框伸向外部且套设有第二蜗轮,所述固定轴另一端与支撑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内两侧壁均铰接有活动杆,所述支撑框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与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下端与活动杆铰接,所述支撑架内设有若干种植盘,所述第二蜗轮一侧啮合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下端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下端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下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后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二蜗杆、连接杆和连接轴上均套设有固定块且与之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支撑框外侧壁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端与支撑框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转轴转动地连接在底座底部,所述第二齿轮上端设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一侧啮合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后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前端通过固定板转动地固定在底座底部,所述转动轴后端贯穿底座侧壁伸向外部,所述底座顶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齿轮上设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贯穿通孔与支撑框底部连接。
7.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尾端设有把手。
8.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尾端设有握把。
9.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顶部和前侧壁均设有开口。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藜麦种子发芽装置,连接杆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带动固定轴,固定轴带动支撑架转动,支撑架带动种植盘转动,使得种植盘能在水平方向调节角度;第一蜗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支撑杆转动,支撑杆带动支撑框转动,使得种植盘能在垂直方向调节
角度;本实用新型采集光照充足、方便,利于藜麦种子发芽生长,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12.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蜗轮安装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齿轮安装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通孔安装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安装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为底座、2为支撑框、3为支撑轴、4为第一齿轮、5为第二齿轮、6为第一蜗杆、7为第一蜗轮、8为转动轴、9为把手、10为支撑杆、11为支撑架、12为种植盘、13为活动杆、14为固定轴、15为第二蜗杆、16为第二蜗轮、17为连接轴、18为第一锥齿轮、19为第二锥齿轮、20为连接杆、21为握把、101为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参考图1至图5,一种藜麦种子发芽装置,包括支撑框2、支撑架11、种植盘12、活动杆13、固定轴14、第二蜗杆15、第二蜗轮16、连接轴17、第一锥齿轮18、第二锥齿轮19和连接杆20;支撑框2内上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4,固定轴14一端贯穿支撑框2伸向外部且套设有第二蜗轮16,支撑框2用以安装固定轴14,固定轴14另一端与支撑框2转动连接,支撑框2内两侧壁均铰接有活动杆13,支撑框2内设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上端与固定轴14固定连接,固定轴14用以安装支撑架11,支撑架11下端与活动杆13铰接,活动杆13用以支撑支撑架11,支撑架11内连接有若干种植盘12,支撑架11用以安装种植盘12,种植盘12用以种植藜麦,第二蜗轮16一侧啮合第二蜗杆15,第二蜗杆15下端连接有连接轴17,连接轴17下端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8,第一锥齿轮18下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19后侧连接有连接杆20,第二蜗杆15、连接杆20和连接轴17上均套设有固定块且与之转动连接,固定块与支撑框2外侧壁固定连接,连接杆20带动第二锥齿轮19转动,第二锥齿轮19带动第一锥齿轮18转动,第一锥齿轮18带动连接轴17转动,连接轴17带动第二蜗杆15转动,第二蜗杆15带动第二蜗轮16转动,第二蜗轮16带动固定轴14,固定轴14带动支撑架11转动,支撑架11带动种植盘12转
动,固定块用以安装第二蜗杆15、连接杆20和连接轴17。
24.支撑框2下端连接有底座1,底座1内连接有支撑轴3,支撑轴3上端贯穿底座1与支撑框2底部转动连接,底座1用以安装支撑轴3,支撑轴3上套设有第一齿轮4,支撑轴3用以安装第一齿轮4,第一齿轮4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5,第二齿轮5通过转轴转动地连接在底座1底部,第二齿轮5上端连接有第一蜗轮7,第一蜗轮7一侧啮合有第一蜗杆6,第一蜗杆6后端连接有转动轴8,转动轴8前端通过固定板转动地固定在底座1底部,转动轴8后端贯穿底座1侧壁伸向外部,底座1顶部设有通孔101,第一齿轮4上连接有两个支撑杆10,两个支撑杆10贯穿通孔101与支撑框2底部连接,转动轴8带动第一蜗杆6转动,第一蜗杆6带动第一蜗轮7转动,第一蜗轮7带动第二齿轮5转动,第二齿轮5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第一齿轮4带动支撑杆10转动,支撑杆10带动支撑框2转动。
25.转动轴8尾端连接有把手9,用以转动转动轴8。
26.连接杆20尾端连接有握把21,用以转动连接杆20。
27.支撑框2顶部和前侧壁均设有开口,使得阳光照射充足。
2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先将藜麦种子植入种植盘12,将种植盘12安装到支撑架11中,转动握把21,握把21带动连接杆20转动,连接杆20带动第二锥齿轮19转动,第二锥齿轮19带动第一锥齿轮18转动,第一锥齿轮18带动连接轴17转动,连接轴17带动第二蜗杆15转动,第二蜗杆15带动第二蜗轮16转动,第二蜗轮16带动固定轴14,固定轴14带动支撑架11转动,支撑架11带动种植盘12转动,种植盘12带动活动杆13转动,根据太阳光照角度调节支撑架11在垂直方向的角度;因太阳角度的变化,根据需求,转动把手9,把手9带动转动轴8转动,转动轴8带动第一蜗杆6转动,第一蜗杆6带动第一蜗轮7转动,第一蜗轮7带动第二齿轮5转动,第二齿轮5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第一齿轮4带动支撑杆10转动,支撑杆10带动支撑框2转动,调节支撑架11在水平方向的角度,以采集更多的阳光。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藜麦种子发芽装置,连接杆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带动固定轴,固定轴带动支撑架转动,支撑架带动种植盘转动,使得种植盘能在水平方向调节角度;第一蜗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支撑杆转动,支撑杆带动支撑框转动,使得种植盘能在垂直方向调节角度;本实用新型采集光照充足、方便,利于藜麦种子发芽生长,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