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菇种植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5762发布日期:2022-03-05 01:5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菇种植立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菌菇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菌菇种植立架。


背景技术:

2.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工厂。1950年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从整个发展趋势看,将来的菌业可能成为一个独立产业。而目前的菌菇种植业比较的单一,使用菌菇棒在温室大棚内部实现培育,空间利用率较低,生产的效率不高,而且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菌菇的嗜水的特性导致人工的操作非常多,极大的浪费了人力,降低生产效率,目前市场上的菌菇棒培养架功能仍旧不全,依旧需要使用人工进行补水,效率依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菌菇种植立架,达到提高菌菇种植空间利用率以及实现菌菇棒自动补水的目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菌菇种植立架,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撑地板,所述撑地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倾板,所述管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水管,所述管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管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水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部螺纹连接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外壁底部开设有螺纹,所述伸缩筒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伸缩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托盘,所述托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渗水杆,所述管道的表面开设有透水孔,所述渗水杆包括滴管、滴孔、扩散套,滴管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滴孔开设在滴管的表面,所述扩散套套设在滴管外部。
5.优选的,所述分水机构包括上合板、下合板、走水槽、分水槽、橡胶密封圈、第二弹簧、堵塞球、卡孔,所述走水槽呈放射状开设在上合板的顶部和下合板的底部,所述分水槽开设在上合板和下合板的走水槽中心处,所述橡胶密封圈固定安装在上合板的底部和下合板的顶部,所述卡孔开设在下合板的走水槽内壁底部,所述堵塞球放置在卡孔内部,所述堵塞球的顶部与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上合板的走水槽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滴管的顶部伸直卡孔内部,并且卡孔的内壁底部与滴管的外表面顶部紧密接触。
6.优选的,所述卡孔呈倒锥台设置,卡孔的顶部为大端,底部为小端,且堵塞球的直径大于卡孔小端的直径。
7.优选的,所述螺纹槽的深度大于十毫米。
8.优选的,所述分水槽的深度大于走水槽,且分水槽呈圆形开设在合板中心位置。
9.优选的,所述滴管的长度大于扩散套十厘米,且卡孔的高度大于二十毫米。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菌菇种植立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水机构实现对菌菇棒的自动补水,减少了人工补水的工作,在菌菇生产需水旺盛的阶段,可同通过调节伸缩筒以及螺纹槽之间为位置来调节滴管伸入卡孔的长度,以此来调节各个不同的菌菇棒在重量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补水,避免菌菇棒因为自身重量不同但是补水机构一样导致补水过多或者补水较少,造成菌菇缺水发黄或者多水腐烂。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个管道上设置三组底板,可以放置三组菌菇棒,每组可以放置八个菌菇棒,既每个立架放置二十四个菌菇棒,有效的实现了菌菇棒温室的空间利用,同时将整个装置可以通过转盘实现旋转,这使得菇农在采摘菌菇时,不需要进行多余的走动,只要站在过道,旋转立架即可进行全部菌菇棒的采摘工作,减少了菇农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渗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水机构的剖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合板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筒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管道;2、转盘;3、撑地板;4、防倾板;5、水管;6、底板;7、分水机构;8、渗水杆;9、托盘;10、伸缩筒;11、第一弹簧;12、螺纹槽;13、透水孔;801、滴管;802、滴孔;803、扩散套;701、上合板;702、下合板;703、走水槽;704、分水槽;705、橡胶密封圈;706、第二弹簧;707、堵塞球;708、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菌菇种植立架,包括管道1,管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盘2,转盘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撑地板3,撑地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倾板4,管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水管5,管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6,管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水机构7,分水机构7包括上合板701、下合板702、走水槽703、分水槽704、橡胶密封圈705、第二弹簧706、堵塞球707、卡孔708,走水槽703呈放射状开设在上合板701的顶部和下合板702的底部,分水槽704开设在上合板701和下合板702的走水槽703中心处,分水槽704的深度大于走水槽703,且分水槽704呈圆形开设在合板中心位置,保证从透水孔13流出的水可以通过整个圆形的分水槽704流入到走水槽703中,而且也为安装上下合板是预留了误差空间,放置上下合板本体堵塞透水孔13,橡胶密封圈705固定安装在上合板701的底部和下合板702的顶部,卡孔708开设在下合板702的走水槽703内壁底部,堵塞球707放置在卡孔708内部,卡孔708呈倒锥台设置,卡孔708的顶部为大端,底部为小端,且堵塞球707的直
径大于卡孔708小端的直径,通过第二弹簧706挤压堵塞球707堵塞卡孔708,同时在堵塞球707上升不同高度使,通过卡孔708的水量也不同,堵塞球707上升高度小,卡孔708透水量小,堵塞球707上升高度大,卡孔708透水量大,堵塞球707的顶部与第二弹簧70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706的另一端与上合板701的走水槽703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滴管801的顶部伸直卡孔708内部,并且卡孔708的内壁底部与滴管801的外表面顶部紧密接触,滴管801的长度大于扩散套803十厘米,且卡孔708的高度大于二十毫米,保证滴管801有充足的长度伸入卡孔708内部,同时卡孔708预留了充足的空间给滴管801进行上下调整,通过设置分水机构7实现对菌菇棒的自动补水,减少了人工补水的工作,在菌菇生产需水旺盛的阶段,可同通过调节伸缩筒10以及螺纹槽12之间为位置来调节滴管801伸入卡孔708的长度,以此来调节各个不同的菌菇棒在重量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补水,避免菌菇棒因为自身重量不同但是补水机构一样导致补水过多或者补水较少,造成菌菇缺水发黄或者多水腐烂,底板6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12,螺纹槽12的深度大于十毫米,保证菌菇棒的上下调节有充足的调整范围,螺纹槽12内部螺纹连接有伸缩筒10,伸缩筒10的外壁底部开设有螺纹,伸缩筒10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1,伸缩筒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托盘9,托盘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渗水杆8,管道1的表面开设有透水孔13,渗水杆8包括滴管801、滴孔802、扩散套803,滴管801的底部与底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滴孔802开设在滴管801的表面,扩散套803套设在滴管801外部,通过在一个管道1上设置三组底板6,可以放置三组菌菇棒,每组可以放置八个菌菇棒,既每个立架放置二十四个菌菇棒,有效的实现了菌菇棒温室的空间利用,同时将整个装置可以通过转盘2实现旋转,这使得菇农在采摘菌菇时,不需要进行多余的走动,只要站在过道,旋转立架即可进行全部菌菇棒的采摘工作,减少了菇农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21.在使用时,将防倾板4埋入地下,泥土掩盖至撑地板3底部,撑地板3减小对地压强,防止整个立架下沉和倾倒,然后将渗水杆8插入菌菇棒中,然后安装回渗水杆8,根据各个菌菇棒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重量大一点的,将伸缩杆10与螺纹槽12之间的距离调大一点,重量轻一点的,将伸缩杆10与螺纹槽12之间的距离调小一点,水管5将水通入管道1内部,然水通过透水孔13流入分水槽704内部,分水槽704内部的水通过走水槽703流入卡孔708内部,当菌菇棒因为蒸发变得干燥重量减轻时,第一弹簧11推动伸缩杆10上升,然后滴管801挤压堵塞球707,堵塞球707与卡孔708之间出现缝隙,卡孔708内部的流入滴管801内部,然后滴管801内部的水通过滴孔802与扩散套803接触,扩散套803一边防止菌菇棒中的成分堵塞滴孔802,同时一边将水扩散至整个扩散套803,再由扩散套803渗透至整个菌菇棒,实现菌菇棒的补水,在补水完毕后,菌菇棒重量增加,第一弹簧11被压缩下降,整个菌菇棒下降,第二弹簧706回复,顶住堵塞球707堵住卡孔708。
22.综上可得,本装置有效利用了菌菇大棚的空间,同时实现了菌菇棒的自动补水,结构简单,极大的提升了菌菇产量,便于推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