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8277发布日期:2022-01-05 12:2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收集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灌溉领域,具体为一种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2.雨水收集灌溉装置,是指应用在缺水地区,在下雨的时候把雨水收集起来然后在土地缺水的时候可以自动灌溉的装置,雨水收集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输水、净水以及储存等渠道积蓄、雨水收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1922159261.9公开了一种城市雨水收集灌溉装置,虽然便于雨水的长时间留存,且能够对收集的地上雨水进行处理,避免雨水内的泥土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内堆积,但是收集箱收集雨水后,往往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密封,较为麻烦,不能全方位对喷头进行调节,灌溉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面靠近四角位置均安装有两组竖板,两组所述竖板之间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两侧面与竖板外侧面之间均安装有转轴,所述底板上端表面靠近左侧位置安装有把手,所述底板上端表面靠近把手一侧位置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部设置有防溢机构,所述底板上端表面靠近右侧位置这是有喷洒机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溢机构包括空心隔板,所述空心隔板上端表面安装有梯型空心板,所述空心隔板上端表面靠近两侧位置均开设有若干组圆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收集箱内部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方型块,所述方型块上端表面与空心隔板底面相接触,所述收集箱左右两内侧壁均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安装有斜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洒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端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上方靠近之间位置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端表面开设有弧型卡槽,所述限位块底面与横板上端表面之间安装有转动轴,所述横板底面安装有电机二,电机二输出端穿过横板与转动轴一端相连,电机二为正反转电机。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弧型卡槽内部卡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外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喷孔,所述连通管远离喷头一端连接有软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收集箱内部底端且位于空心隔板下方安装有水泵,所述软管远离连通管一端穿过收集箱与水泵输出端相连,所述竖板外侧面安装有电机一,电机一输出端穿过竖板与转轴一端相连。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泵通信连接有位于所述底板底部的土壤湿
度传感器及位于所述收集箱侧壁上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12.其中,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地面土壤的湿度,所述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的温湿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雨水收集灌溉装置中,雨水通过沿着空心隔板两斜面下滑至空心隔板上端表面,然后通过圆孔下落至收集箱底面,当雨水的高度超过方型块的高度后,空心隔板以及其上端安装的梯型空心板在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浮起,并持续对雨水进行收集,直至空心隔板向上移动至其上端表面与挡板底面紧密相贴,梯型空心板斜面与斜板底面紧密相贴,从而通过空心隔板与梯型空心板在雨水的浮力作用下自动密封收集箱开口,无需人工操作,较为便捷。
14.该雨水收集灌溉装置中,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使其伸长或缩短,进而带动横板以及其上安装的连通管与喷头上下移动,从而可以调整喷头的高度,且通过电机二,带动转动轴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限位块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连通管以及其上安装的喷头顺时针转动,同理通过电机二带动转动轴逆时针转动,可以使得喷头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喷头左右摇动,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全方位调整喷头的位置,有效扩大了喷洒面积,提高了工作人员灌溉植物的工作效率,且喷灌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收集箱与防溢机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溢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洒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收集箱;3、把手;4、竖板;5、转轮;6、挡板;7、空心隔板;8、梯型空心板;9、圆孔;10、方型块;11、电动伸缩杆;12、横板;13、连通管;14、限位块;15、弧型卡槽;16、喷头;17、喷孔;18、软管;19、防溢机构;20、斜板;21、喷洒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实施例1
23.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底面靠近四角位置均安装有两组竖板4,两组竖板4之间设置有转轮5,转轮5两侧面与竖板4外侧面之间均安装有转轴,底板1上端表面靠近左侧位置安装有把手3,底板1上端表面靠近把手3一侧位置设置有收集箱2,收集箱2内部设置有防溢机构19,底板1上端表面靠近右侧位置这是有喷洒机构21。
24.请参阅图2

3,防溢机构19包括空心隔板7,空心隔板7上端表面安装有梯型空心板8,空心隔板7上端表面靠近两侧位置均开设有若干组圆孔9,收集箱2内部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方型块10,方型块10上端表面与空心隔板7底面相接触,收集箱2左右两内侧壁均连接有挡板6,挡板6一侧安装有斜板20。
25.使用时,雨水下落至收集箱2内部,首先与防溢机构19上安装的空心隔板7上端表面相接触,然后沿着空心隔板7两斜面下滑至空心隔板7上端表面,然后通过圆孔9下落至收集箱2底面,当下落至收集箱2的雨水的高度超过方型块10的高度后,空心隔板7以及其上端安装的梯型空心板8通过收集在收集箱2内部的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然后持续对雨水进行收集,收集箱2内部收集的雨水高度持续升高,直至空心隔板7向上移动至其上端表面与挡板6底面紧密相贴,梯型空心板8斜面与斜板20底面紧密相贴,可以很好的密封收集箱2的开口,使得雨水不能够再进入到收集箱2内部,无需人工操作,较为便捷。
26.本实施例中空心隔板7与梯型空心板8均由轻质材料制成,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可漂浮在水面上。
27.实施例2
28.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底面靠近四角位置均安装有两组竖板4,两组竖板4之间设置有转轮5,转轮5两侧面与竖板4外侧面之间均安装有转轴,底板1上端表面靠近左侧位置安装有把手3,底板1上端表面靠近把手3一侧位置设置有收集箱2,收集箱2内部设置有防溢机构19,底板1上端表面靠近右侧位置这是有喷洒机构21。
29.请参阅图4,喷洒机构21包括电动伸缩杆11,电动伸缩杆11一端连接有横板12,横板12上方靠近之间位置设置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上端表面开设有弧型卡槽15,限位块14底面与横板12上端表面之间安装有转动轴,横板12底面安装有电机二,电机二输出端穿过横板12与转动轴一端相连。
30.弧型卡槽15内部卡设有连通管13,连通管13一端安装有喷头16,喷头16外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喷孔17,连通管13远离喷头16一端连接有软管18,收集箱2内部底端且位于空心隔板7下方安装有水泵,软管18远离连通管13一端穿过收集箱2与水泵输出端相连,竖板4外侧面安装有电机一,电机一输出端穿过竖板4与转轴一端相连,水泵通信连接有位于底板1底部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及位于收集箱2侧壁上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31.其中,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地面土壤的湿度,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的温湿度。
32.具体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完成后,启动电动伸缩杆11,使其伸长,带动横板12以及其上安装的连通管13与喷头16向上移动,同理电动伸缩杆11缩短可以带动喷头16向下移动,从而可以调整喷头16的高度,然后启动电机二带动转动轴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限位块14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连通管13以及其上安装的喷头16顺时针摇动,摇动到最左侧后,同理电机二带动转动轴逆时针转动,可使得喷头16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其左右摇动,同理可以使得另外几组喷头16同步摆动,便于调整喷头16的朝向,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全方位调整喷头的位置,其次,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地面土壤的湿度,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空气的温湿度,当检测结果低于预设值,则通过发送信号至水泵,并启动水泵,使得收集箱2内部收集的雨水通过软管18流动至连通管13内部,再有连通管13流动至喷头16内部,并由喷孔17喷洒
至植物上,同时手扶把手3,启动竖板4上安装的电机一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转轮5转动,可以推动该灌溉装置,进而对植物进行灌溉,实现自动灌溉,其中,通过喷洒机构21可以对不同位置的植物进行喷洒,扩大了喷洒面积,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灌溉植物的工作效率,且喷灌效果更佳。
33.本实施例中喷头16的数量为四个但不局限于四个,电机二为正反转电机,其型号为5ik90gn

yf。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