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线莲幼苗林下种植移栽种植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1176发布日期:2022-02-08 11:0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线莲幼苗林下种植移栽种植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线莲幼苗种植盆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金线莲幼苗林下种植移栽种植盆。


背景技术:

2.金线莲别名金线兰、金丝草,为兰科开唇植物花叶兰属多年生珍稀中草药。它在民间使用范围较广,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经有关部门测定发现,金丝莲中氨基酸组成、成分、含量及抗衰老活性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国产和野生西洋参。几百年来作为民间常用草药。
3.金线莲生长适宜温度是20~32℃,性喜湿润,属喜阴植物,现有的种植盆结构太过单一,需要人不停的去浇灌水,不能给金线莲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针对金线莲的生长习性发明一种适用于金线莲幼苗生长的种植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金线莲幼苗林下种植移栽种植盆。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外种植盆、内种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种植盆套接在外种植盆内部,所述外种植盆的一侧设有进水机构,且另外一侧的外壁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设有挡棚,所述内种植盆的的内壁固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铺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顶部铺设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层的内部种植有金线莲幼苗本体,所述泥土层的顶部设有防风网,所述防风网的外壁与内种植盆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防风网的内部加工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与金线莲幼苗本体间隙配合,所述内种植盆的内部设有排水机构。
6.作为改进,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漏斗、销轴、滤网、出水管、阀门,所述阀门安装在进水管上,所述进水管的外壁左侧贯穿外种植盆和内种植盆的内壁左端,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通有漏斗,且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漏斗的内壁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与漏斗的内壁的另外一端相贴合。
7.作为改进,所述内种植盆的开口端形成有径向外凸的凸缘,所述内种植盆的凸缘的下端面向下突出有凸起,所述外种植盆的内周壁上构造有凹槽,所述凹槽可构成对所述凸起的卡接定位。
8.作为改进,所述内种植盆的内壁底部为弧面。
9.作为改进,所述挡棚的顶部设有流水槽。
10.作为改进,所述挡棚远离伸缩杆的一端位于漏斗的正上方。
11.作为改进,所述外种植盆的底部设有支撑座。
12.作为改进,所述外种植棚的外壁设有排水阀。
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4.1、通过内箱体、防风网和圆孔的相互配合,使金线莲幼苗的位置能够固定,具有良好的抗风性,且通过防风网的作用,避免了泥土层因风力过大尘土飞溅的情况发生,起到阻尘效果;
15.2、通过漏斗、挡棚的相互配合,使金线莲幼苗的根部一直处于湿润的,同时利于收集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金线莲幼苗林下种植移栽种植盆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种植盆的结构示意图。
19.如图所示:外种植盆1;内种植盆2;进水机构3;伸缩杆4;挡棚5;横板6;砂石层7;泥土层8;金线莲幼苗本体9;防风网10;圆孔11;排水机构12;进水管301;漏斗302;销轴303;滤网304;出水管305;阀门306;凸缘201;凸起202;凹槽101;支撑座102;排水阀103。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一种金线莲幼苗林下种植移栽种植盆,包括外种植盆1、内种植盆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种植盆1套接在外种植盆1内部,所述外种植盆1的一侧设有进水机构3,且另外一侧的外壁设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顶端设有挡棚5,所述内种植盆2的的内壁固接有横板6,所述横板6的顶部铺设有砂石层7,所述砂石层7的顶部铺设有泥土层8,所述泥土层8的内部种植有金线莲幼苗本体9,所述泥土层8的顶部设有防风网10,所述防风网10的外壁与内种植盆2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防风网10的内部加工有圆孔11,所述圆孔11的内壁与金线莲幼苗本体9间隙配合,所述内种植盆2的内部设有排水机构12。
22.所述进水机构3包括进水管301、漏斗302、销轴303、滤网304、出水管305、阀门306,所述阀门安装在进水管上,所述进水管301的外壁左侧贯穿外种植盆1和内种植盆2的内壁左端,所述进水管301的一端连通有漏斗302,且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305,所述出水管305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漏斗302的内壁右端通过销轴303转动连接有滤网304,所述滤网304与漏斗302的内壁另外一端相贴合。
23.所述内种植盆2的开口端形成有径向外凸的凸缘201,所述内种植盆2的凸缘201的下端面向下突出有凸起202,所述外种植盆1的内周壁上构造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可构成对所述凸起202的卡接定位。
24.所述内种植盆2的内壁底部为弧面。
25.所述挡棚5的顶部设有流水槽。
26.所述挡棚5远离伸缩杆4的一端位于漏斗302的正上方。
27.所述外种植盆1的底部设有支撑座102。
28.所述外种植棚1的外壁设有排水阀103。
29.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
30.首先将内种子盆2的凸缘201卡接到外种植盆1的凹槽101内,再将横板6的顶部铺设砂石层7,然后将砂石层7的上方铺设泥土层8,将金线莲幼苗本体9种植在泥土层8的内
部,将防风网10的外壁与内种植盆2内壁的过盈配合,且圆孔11与金线莲幼苗本体9的间隙配合,进而将防风网10的位置固定在泥土层8的上方,进而阻尘和防风的作用;
31.当需要对金线莲幼苗本体9进行补水时,可将外界水流倒入漏斗302中,通过漏斗302与进水管301相连通,进水管301与出水管305相连通,且出水管305与金线莲幼苗本体9的位置对应,进而将外界水流通过流经进水管301和出水管305直至泥土层8的内部,直接对金线莲幼苗本体9的根部进行补水,防止金线莲幼苗本体9对水分吸收不充分导致金线莲幼苗本体9老化枯黄甚至死亡等情况发生;
32.当泥土层8内部的水过多时,水流因受重力作用渗透砂石层7,并通过横板6上的通孔流至内种植盆2的内壁底部,因内种植盆2内壁底部为弧面,且与排水机构12相连通,使得水流可通过排水机构流至外种植盆1中,避免了因给水过多到最后内种植盆2内部积水的情况发生,使金线莲幼苗本体9不会发生因泥土层8内部渗水过多,金线莲幼苗本体9根部缺氧,进而导致死亡的情况;
33.外种植盆的外壁上设有伸缩杆4,根据金线莲幼苗本体9的高度进行调节伸缩杆4的高度,然后伸缩杆4顶端的挡棚对金线莲幼苗本体9起到遮阳的作用,同时挡棚5的一端处于漏斗302的正上方,当下雨天的时候,可将雨水集中到漏斗302内,为后期浇灌使用,节约用水,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3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