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禽畜养殖舍排风地沟均匀进风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3517发布日期:2022-04-22 10:4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禽畜养殖舍排风地沟均匀进风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通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禽畜养殖舍排风地沟均匀进风的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化的养殖业发展,集中式的大型禽畜养殖舍越来越先进与高效,为了应对大量密集式养殖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导致养殖环境变差影响禽畜的健康和肉质,新风系统和换气系统被大量的运用。
3.在现有禽畜养殖舍,普遍存在排风口布置不合理的问题,没有进行科学的气流组织设计,气流组织较为混乱,气流容易从污染区域流向禽畜生活呼吸区域,使得养殖局部环境空气质量恶化,影响禽畜的健康,易导致禽畜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在近几年禽流感和非洲猪瘟等疫情的大规模传播后,现在的养殖场均改为小隔间隔离养殖的模式,混乱的气流组织极易产生交叉传染。
4.禽畜养殖舍普遍采用粪池旁边设置排风口进行排风,最常见的是排风地沟,然而通常情况下排风地沟根据其距离排风口远近的不同导致进风不均匀,致使禽畜养殖舍不同禽畜生活区下部粪池污染气流的排除不均匀,进而影响禽畜养殖舍不同禽畜生活区排风气流组织的均匀性及一致性,甚至出现部分禽畜生活区下部粪池污染气流往禽畜生活区扩散的现象。这将严重影响禽畜生活区的空气质量,使得禽畜养殖环境变恶劣,影响禽畜的健康生长,导致其不必要的疾病发生或者疫情的扩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禽畜养殖舍排风地沟均匀进风的机构。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禽畜养殖舍排风地沟均匀进风的机构,包括若干养殖栏位、粪池、排风地沟、均压组件和排风口;所述排风地沟靠近所述粪池的一侧上部设有地沟进风口,所述均压组件设于排风地沟内,所述均压组件上开设有均压进风口,所述均压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排风口相连,所述均压进风口的开口面积不超过粪池单侧壁总面积的20%。
7.作为优选地,所述均压组件是均压管,所述均压管平行设于排风地沟中部位置,所述均压管远离地沟进风口的一侧设有均压进风口。
8.优选地,所述均压进风口外侧设有短支管。
9.优选地,所述均压组件是地沟隔板,所述地沟隔板与排风地沟固定相连,且所述地沟隔板将排风地沟平行分割成两个空间,所述地沟隔板上开设有均压进风口。
10.优选地,所述均压进风口是至少一个孔洞或至少一个条形缝隙的其中一种或其组合。
11.优选地,所述地沟进风口是至少一个孔洞或至少一个条形缝隙的其中一种或其组
合。
12.优选地,所述地沟进风口的位置是沿所述粪池的侧壁的上部布置,高于粪池的粪水面。
13.优选地,所述地沟进风口的横截面面积占粪池单侧壁总面积的百分比范围是0.1%至9.5%。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结构简单易实现,通过在排风地沟中设置均压结构的隔板或者均压管,使得排风地沟形成静压箱,实现了整体条排风地沟的均匀进风,有益于多个禽畜生活区的粪池能通过地沟进风口均匀将废气排出,保证禽畜养殖舍排风气流组织的均匀性及一致性,降低粪池污染气流往禽畜生活区扩散的风险。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排风地沟横截面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排风地沟侧面透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三维透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排风地沟横截面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气流运动情况仿真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气流运动情况仿真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地沟各进风口的流量随仿真进度的变化曲线。
23.图中:1、粪池;2、排风地沟;201、地沟进风口;3、均压管;301、短支管;4、地沟隔板;5、排风口;6、均压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5.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实现禽畜养殖舍排风地沟均匀进风的机构,包括若干养殖栏位、粪池1、排风地沟2、均压组件和排风口5。
26.排风地沟2靠近粪池1的一侧上部设有地沟进风口201,均压组件设于排风地沟2内,均压组件上开设有均压进风口6,均压组件的一端与排风口5相连,均压进风口6的开口面积不超过粪池1单侧壁总面积的20%。
27.作为优选地,均压组件是均压管3,均压管3平行设于排风地沟2中部位置,均压管3除了正对地沟进风口201的90度范围外的位置设有若干个均压进风口6;均压管3可以是任意几何形状的通风管,比如圆管、方管等,施工方便、成本低、不用进行土建改造即可实现,方便高效。
28.优选地,均压进风口6外侧设有短支管301,用于调节均压进风口6在排风地沟2中吸入空气的位置。
29.优选地,均压组件是地沟隔板4,地沟隔板4的长边与排风地沟2的顶部和底部固定相连,且地沟隔板4将排风地沟2平行分割成两个空间,地沟隔板4上开设有均压进风口6,只
需要一块板即可将排风地沟2分割出一条均压箱,易于实现,改造成本低,稳定高效。
30.优选地,均压进风口6是至少一个孔洞或至少一个条形缝隙的其中一种或其组合,地沟进风口201是至少一个孔洞或至少一个条形缝隙的其中一种或其组合。
31.优选地,地沟进风口201的位置是沿粪池1的侧壁的上部布置,高于粪池1的粪水面,以防止粪池1内部的粪水通过进风口流入排风地沟2。
32.优选地,地沟进风口201的横截面面积占粪池1单侧壁总面积的百分比范围是0.1%至9.5%。
33.参见图1至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在排风地沟2内部设置地沟隔板4,其均压进风口6是均匀横向设置的条缝,其气流的流动方向为:地沟进风口201

地沟隔板4一侧

条缝

地沟隔板4的另一侧

排风口5;条缝开孔面积不超过粪池1单侧壁总面积的20%。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排风地沟2内部设置地沟隔板4,其均压进风口6是地沟隔板4上开设的若干个孔洞(可以是方孔或圆孔等),其气流的流动方向为:地沟进风口201

地沟隔板4一侧

孔洞

地沟隔板4的另一侧

排风口5;地沟隔板4上的开孔等间距布置,开孔面积不超过粪池1单侧壁总面积的20%。
35.参见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采用均压管3设计,本实施例采用圆管,平行设于排风地沟2中部位置,均压管3远离地沟进风口201的一侧设有均压进风口6,均压进风口6外侧设有短支管301。
36.参见图5至图7,仿真的实现步骤如下:
37.s1:初步设计,查阅和检索现有文献资料及相关方案;分析现有禽畜养殖舍排风地沟2通风气流组织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寻找存在这些问题和缺点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38.s2:详细设计,根据步骤s1的解决问题办法,对禽畜养殖舍排风地沟2的气流组织进行初步设计,重新设计地沟排风系统的结构,并建立其三维几何模型;
39.s3:建立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分析模型,包括流体域的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的定义以及物理模型的选取等;
40.s4:cfd数值分析实验,对分析结果进行分析。
41.对本方案的几个实施例进行仿真分析后,参见图7,为排风地沟2各进风口的流量随仿真进度的变化曲线,可见各地沟进风口201的流量进风量最终几乎相等,实现了本方案禽畜养殖舍排风地沟2均匀进风的设计目的。
42.进一步地,基于本方案的静压箱设计思想及上述s1到s4的仿真设计过程,除上述实施例外,设计更多的地沟排风系统的结构形式实施例,均实现了禽畜养殖舍排风地沟2的均匀进风。
43.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