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情实时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16010发布日期:2022-01-08 03:0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粮情实时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粮仓内的粮情监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粮情实时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粮食在粮仓储存的过程中,需要对粮仓内的粮情进行实时监测,由于粮仓的特殊性,内部常常滋生各种害虫,因此粮情监测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确定粮仓内的害虫的种类、数量、虫态等参数以判断粮食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技术中一般利用粮仓诱虫探杆采集害虫样本然后在利用监测装置进行监测。但现有技术中的粮仓诱虫探杆一般为整体结构,导致其内部难以清理,且诱虫探杆一般直接在探杆的管壁上开设多个诱虫孔,尤其缺少防逃逸机构,导致进入诱虫探杆内的害虫很容易逃逸出去,导致害虫样本采集不准确,影响粮情的监测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清理且可以防止害虫逃逸的粮情实时监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粮情实时监测装置,包括用于捕捉收集粮堆中害虫的粮仓诱虫探杆,用于害虫计数和检验的粮情检测装置,用于抽吸害虫的抽吸管,以及与抽吸管一端连接并用于为粮仓诱虫探杆抽气的抽吸装置;所述粮仓诱虫探杆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可拆卸地连接的下端封闭的下集虫管、诱虫管、上集虫管以及用于封堵上集虫管的封盖;所述诱虫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大量贯通其管壁的诱虫孔;所述诱虫管内位于所述诱虫孔的上方设置有环绕在其内壁上的光源件;所述诱虫管内位于所述诱虫孔的下方设置有漏虫斗,所述漏虫斗的顶点向所述下集虫管内延伸,且其顶点处设置有漏虫孔;所述上集虫管的下部设置有进虫斗,所述进虫斗的顶点向所述封盖延伸,且其顶点处设置有进虫孔;所述抽吸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封盖,其位于所述封盖下的一端分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延伸至所述上集虫管内进虫斗的上方,另一个支路依次贯穿所述进虫斗和所述漏虫斗并延伸至所述下集虫管内。
4.进一步地,所述漏虫斗的漏冲孔的下端面处连接有倾斜的的漏虫管。
5.进一步地,所述诱虫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集虫管的上端以及所述上集虫管的下端均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当诱虫管与所述下集虫管和所述上集虫管配合连接时,其内壁之间的相接处为平滑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封盖和所述上集虫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封盖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保护抽吸管的保护套管,所述抽吸管贯穿于所述保护套管内,所述保护套管的下端与所述封盖的上表面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上集虫管内和所述下集虫管内放置有诱捕剂;所述诱捕剂放置在网笼的内部,所述网笼设置有可打开的盖子。
9.进一步地,所述诱虫孔倾斜设置,其靠近所述诱虫管内壁的一侧为较高端。
10.进一步地,所述下集虫管的下端设置为锥状。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下集虫管、诱虫管、上集虫管以及封盖均为采用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因此当诱虫探杆内部需要清理时,可以方便的打开诱虫探杆的各个部件对其进行清理;本实用新型的漏虫斗以及进虫斗均可以起到防止害虫逃逸的作用,由于灯光的作用,虫子的趋光性诱使虫子自诱虫孔进入诱虫管内时,爬行类的虫子掉落至诱虫管内,一部分虫子自漏虫斗掉落至下集虫管,另一部分由于诱虫剂的作用爬进下集虫管内,由于漏虫斗以及漏虫管的设置,使得进入下集虫管内的害虫难以逃逸出去;而飞虫则由于趋高性以及诱虫剂的作用部分会往上飞行,自进虫斗进入上集虫管内,而进入上集虫管内的虫子难以逃逸,另一部风的飞虫由于力竭而落入漏虫斗内进入下集虫管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进入诱虫探杆内的难以逃逸而集中在下集虫管和上集虫管内,然后当需要抽吸时,抽吸管顺利将下集虫管以及上集虫管内的虫子抽取检测。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附图标记:1-上集虫管;2-诱虫管;3-下集虫管;4-封盖;5-保护套管;6-抽吸管;7-支路;8-进虫斗;9-漏虫斗;10-漏虫管;11-网笼;12-诱捕剂;13-诱虫孔;14-光源件;15-漏冲孔;16-进虫孔。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粮情实时监测装置,包括用于捕捉收集粮堆中害虫的粮仓诱虫探杆,用于害虫计数和检验的粮情检测装置,用于抽吸害虫的抽吸管6,以及与抽吸管6一端连接并用于为粮仓诱虫探杆抽气的抽吸装置。上述抽吸装置、粮情检测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中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并未作出改进,因此不详述上述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所述粮仓诱虫探杆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可拆卸地连接的下端封闭的下集虫管3、诱虫管2、上集虫管1以及用于封堵上集虫管1的封盖4;所述下集虫管3的下端设置为锥状,方便将粮仓诱虫探杆插入粮堆内部。所述诱虫管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集虫管3的上端以及所述上集虫管1的下端均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当诱虫管2与所述下集虫管3和所述上集虫管1配合连接时,其内壁之间的相接处为平滑连接。所述封盖4和所述上集虫管1的之间采用法兰连接。上述上集虫管、下集虫管、诱虫管以及封盖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卡合连接等方式,在此不详细说明。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可以方便对其各个部件的内部进行清理,防止其内积累虫子以及灰尘影响下次检测。
15.所述诱虫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大量贯通其管壁的诱虫孔13;所述诱虫孔13倾斜设置,其靠近所述诱虫管2内壁的一侧为较高端。所述诱虫管2内位于所述诱虫孔13的上方设置有环绕在其内壁上的光源件14;所述诱虫管2内位于所述诱虫孔13的下方设置有漏虫斗9,所述漏虫斗9的顶点向所述下集虫管3内延伸,且其顶点处设置有漏虫孔15;漏虫斗与所述诱虫管内壁的连接方式也为平滑连接方式,可以防止虫子往上放爬行。所述漏虫斗9的漏冲孔15的下端面处连接有倾斜的的漏虫管10。设置漏虫管可以防止虫子从下集虫管内部逃逸出去,从而使得害虫集中在下集虫管内。
16.所述上集虫管1的下部设置有进虫斗8,所述进虫斗8的顶点向所述封盖4延伸,且其顶点处设置有进虫孔16;设置进虫斗可以利用虫子的趋高性,使得飞虫飞入上集虫管内后,无法从上集虫管内部逃逸出去,从而使得飞虫集中在上集虫管内。
17.所述抽吸管6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封盖4,其位于所述封盖4下的一端分成两个支路7,其中一个支路7延伸至所述上集虫管1内进虫斗8的上方,另一个支路7依次贯穿所述进虫斗8和所述漏虫斗9并延伸至所述下集虫管3内。通过支路设置可以顺利将上集虫管和下集虫管内集中的飞虫抽入抽吸管内,然后进入后续检测装置,以便对粮堆的虫情进行监测。
18.所述封盖4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保护抽吸管6的保护套管5,所述抽吸管6贯穿于所述保护套管5内,所述保护套管5的下端与所述封盖4的上表面连接。
19.所述上集虫管1内和所述下集虫管3内放置有诱捕剂12;所述诱捕剂12放置在网笼11的内部,所述网笼11设置有可打开的盖子。设置诱捕剂可以更进入使得虫子集中在上集虫管和下集虫管内,将诱捕剂放置在网笼中,可以防止抽吸管将诱捕剂抽吸走。
2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