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根器支撑胎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3443发布日期:2022-03-02 04:5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根器支撑胎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控根器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根器支撑胎具。


背景技术:

2.为了更好地绿化我们的城市道路,以及净化空气,防止污染极度增加,为此就会对绿植进行大量的种植,而各种美植袋、营养袋都能够为植物提供很好的生长空间,但植树的根系吸收过多的营养成分,会导致根部营养过旺,那么根部就会长得相当的好,甚至会直接穿透容器扎深在泥土上,从而当需要进行移植或者换盆的时候需要借用工具进行处理,而且若根部深入泥土比较地深,不仅费力且还麻烦,此时的控根器就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可以对植物自身的生长进行很好的调节,不仅能够对植物的主根进行控制而且还能促发根的根须,从而更好地增加实用根系。
3.控根器由底盘、侧壁和扣杆三个部件组成,底盘放置在地面,侧壁围绕底盘通过扣杆进行固定,底盘为筛状构造,其独特的设计形式对防治根腐病和主根的缠绕有独到的功能,控根器的侧壁是凹凸相间的双面立体形状,一面外侧顶端有小孔,此结构既扩大了侧壁表面积,又为侧根“气剪”(空气修剪)提供了条件,继而在根尖后部萌发无数倍新根继续向外向下生长,极大地增加了短而粗的侧根数量,操作人员在使用控根器时,将控根器对苗木根部进行包围,然后使用挖土设备进行土壤的回填。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控根器为柔软材质,所以在挖土设备回填土壤的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手扶固定,在进行土壤回填操作时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土壤回填时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控根器支撑胎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控根器支撑胎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控根器支撑胎具,支撑胎具包括固定环和支撑板,固定环最少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环均水平放置,支撑板最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板与每个固定环均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和固定环可组建成一个支撑胎具,用于对控根器进行固定支撑,固定环和支撑板套设于控根器外,实现对控根器的固定支撑,在进行控根器的土壤填土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固定环和支撑板对控根器进行固定,待操作人员远离控根器后,使用挖土设备对控根器进行土壤填充,通过对控根器的支撑固定,解决了控根器需要人手扶固定的情况,达到了提高土壤填充时操作人员安全性的目的。
9.可选的,每个所述固定环均包括左半环和右半环,左半环和右半环的一端均设置有铰接装置,左半环和右半环的另一端均设置有锁紧装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环分离为左半环和右半环,操作人员在使用支撑胎具进行控根器的支撑固定时,确定好支撑胎具的位置后,铰接装置便于左半环或者右半环的转动对控根器进行包围支撑,进而使用挖土设备对控根器进行土壤的填充,在土壤填充完毕后,进行左半环或者右半环的转动,使支撑胎具脱离控根器,左半环和右半环的分
离,提升固定环使用的便捷性。
11.可选的,所述铰接装置包括加强板、安装片和铰接杆,加强板设置有两个,一个加强板与左半环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个加强板与右半环的端部固定连接,安装片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安装片分为两组,两组安装片分别与两个加强板固定连接,铰接杆穿过若干个安装片与安装片转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装置的可以提高支撑胎具的操作性能,在使用支撑胎具时,需要进行左半环或者右半环的弯曲转动,铰接杆使转动更加省力,加强板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左半环和右半环的转动时产生的相互摇摆,提高了支撑胎具转动时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铰接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铰接片。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片的设置可以加强铰接杆两端的横截面积,对铰接杆进行限位,降低铰接杆从安装片脱落的概率,在增加铰接杆稳定性的同时,有效延长铰接杆的使用寿命。
15.可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板、固定片和插杆,锁紧板设置有两个,一个锁紧板与左半环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个锁紧板与右半环的端部固定连接,固定片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固定片分为两组,两组固定片分别与两个锁紧板固定连接,插杆穿过若干个固定片与固定片可拆卸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板可以通过增加左半环和右半环连接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左半环和右半环连接的稳定性,固定片的设计将插杆与控根器进行了分离,减少了土壤填充时对插杆的冲击力,间接增加了插杆的使用寿命,插杆提升了操作人员对支撑胎具控制的便捷性。
17.可选的,所述插杆远离地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把的设计为操作人员方便了操作人员对插杆进行施力,提升了插杆控制的便捷性,同时手把可以对插杆进行限位,有效避免插杆从固定片上滑落至地面,导致插杆的抽取不便。
19.可选的,所述锁紧板和加强板之间最少设置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均匀分布。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个支撑板可以在不增加固定环壁厚的同时加强支撑胎具的强度和刚度,在使用挖土设备对控根器进行土壤填充的过程中,支撑板可以将作用于固定环的支撑力进行分散,减少固定环受力弯折,造成固定环破损,间接增加支撑胎具的使用寿命。
21.可选的,所述固定环设置有三个,三个固定环在支撑板上均匀分布。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对控根器进行固定,数量过少的话,会导致控根器从固定环之间的间隙掉落出来,造成控根器填土不合格,三个固定环可以分别对控根器的顶部、中部和底部进行分段固定,在保证较轻自重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可以达到对控根器固定的作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固定环和支撑板,实现了对控根器的支撑固定,解决了控根器土壤回填时需要人手扶固定的情况,提高了壤回填时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25.2.通过将固定环设置成左半环和右半环,提升了支撑胎具固定控根器的便捷性。
26.3.通过设置锁紧装置和铰接装置,使支撑胎具的固定和拆解更加便捷省力。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支撑胎具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环;11、左半环;12、右半环;2、支撑板;3、铰接装置;31、加强板;32、安装片;33、铰接杆;331、铰接片;4、锁紧装置;41、锁紧板;42、固定片;43、插杆;431、手把。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控根器支撑胎具。参照图1,一种控根器支撑胎具包括固定环1和支撑板2,固定环1设置有三个,三个固定环1均水平放置,支撑板2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板2均竖直放置,每个支撑板2与每个固定环1均固定连接,支撑板2可以对土壤回填过程中作用于固定环1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间接增加固定环1的稳定性,支撑板2用于将固定环1进行固定定型,固定环1和支撑板2可以对控根器进行包围固定,有效避免了控根器土壤回填过程中需要人手扶固定的情况,达到了提高土壤填充时工人安全性的目的。
32.参照图2,每个固定环1均包括左半环11和右半环12,每个左半环11和每个右半环12均水平放置,左半环11的一端和右半环12的一端设置有铰接装置3,左半环11的另一端与右半环12的一端之间设置有锁紧装置4。将固定环1分离为左半环11和右半环12,操作人员在使用支撑胎具进行控根器的支撑固定时,可以通过进行左半环11或者右半环12的转动对控根器进行包围支撑,在土壤填充完毕后,进行左半环11或者右半环12的转动,将支撑胎具脱离控根器,左半环11和右半环12端部设置的铰接装置3是为了支撑左半环11或者右半环12的转动,锁紧装置4便于操作人员对固定环1进行分离或者固定。
33.参照图1和2,铰接装置3包括加强板31、安装片32和铰接杆33,加强板31设置有两个,一个加强板31与左半环11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个加强板31与右半环12的端部固定连接,安装片32设置有六个,六个安装片32均与加强板31固定连接,铰接杆33依次穿过6个安装片32,铰接杆33与每个安装片32均转动连接,铰接杆33的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铰接片331;锁紧装置4包括锁紧板41、固定片42和插杆43,锁紧板41设置有两个,一个锁紧板41与左半环11的端部固定连接,一个锁紧板41与右半环12的端部固定连接,固定片42设置有六个,六个固定片42均与锁紧板41固定连接,插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把431,另一端依次穿过六个固定片42,插杆43与每个固定片42均插接配合。
34.铰接装置3提升了操作人员对支撑胎具操作的便捷性,铰接杆33为铰接装置3的固定点,同时限定了铰接装置3的转动方向和角度,铰接杆33两端的铰接片331对铰接杆33进行限位,有效避免了铰接杆33与安装片32分离;锁紧装置4在支撑胎具包围控根器后对支撑胎具进行锁紧固定,插杆43提升了操作人员进行支撑胎具锁紧或打开的便捷性;加强板31和锁紧板41可以在不增加固定环42壁厚的同时增加支撑胎具的强度和刚度,降低固定环42在土壤回填过程中由于土壤的冲击力导致固定环42弯折的概率。
3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控根器支撑胎具的实施原理为:将控根器卷曲成筒状对苗木根部进行包围后向苗木根部回填土壤时,操作人员先将支撑胎具移动到控根器所处的位置,将左半环11或者右半环12贴近控根器,进行左半环11或者右半环12的固定,然后将未固定
的左半环11或者右半环12向着控根器的方向进行转动,在左半环11和右半环12对控根器进行包围扣合后,将插杆43依次穿过锁紧板41上的固定片42进行支撑胎具的固定,即完成了对控根器的支撑固定,然后待操作人员远离控根器后,控制挖土设备对控根器进行土壤的填充。通过采用上述步骤,支撑胎具可以对控根器进行支撑固定,提高了对控根器的支撑效果,在进行土壤回填时无需操作人员进行扶持,达到了提高土壤回填时操作人员安全性的目的。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