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绿化用可移式定点补水器。
背景技术:2.园林灌溉是补充园林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以改善其生长条件的技术措施,利用人工的方法或是机械的方法以不同的灌水形式,补充园林绿地的土壤水分,从而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但传统的人工灌溉都浮于表面,植物根部难以直接吸收到水分。
3.一篇专利申请号为202022335860.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用可移动式定点补水器,包括蓄水罐,蓄水罐的上端旋接有上密封顶盖,且上密封顶盖的中间穿插有活动连杆,活动连杆下端连接有密封堵头,且密封堵头密封堵塞在蓄水罐的下端口内侧,蓄水罐下端口旋接有旋接固定头,旋接固定头的下端连接有穿插插针,穿插插针的顶端设置有一圈补水滴渗孔。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将蓄水罐整体下压,使穿插插针穿插至地面以下后,通过将活动连杆自密封堵头的下端口拔出,蓄水罐内的水自穿插插针的补水滴渗孔进入土体内,发明人认为在将穿插插针插入土体内时,造成补水滴渗孔的堵塞,导致水难以进行下渗作业,故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确保渗水保持通畅,水可顺利渗入土体中,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绿化用可移式定点补水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园林绿化用可移式定点补水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园林绿化用可移式定点补水器,包括两端均呈开口设置的蓄水罐,所述蓄水罐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插针,所述插针的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插针的另一端活动套设有套筒,所述插针周侧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套筒周侧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套筒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针的端部相连的弹性件,所述套筒与所述插针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定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连通的限位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蓄水罐的一端安装至插针上,在弹性件的限定下套筒的底壁与插针的端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确保多个第一通孔由套筒的内壁进行封堵,多个第二通孔由插针的周侧进行封堵,在向蓄水罐内灌注水时,水顺延流入插针中进行存积,在需要进行渗水作业时,下压插针深入套筒内且弹性件受压收缩,直至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保持对应,水将顺利的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出,并在限位件的限定下实现持续渗水作业;综上所述,在将套筒和插针同步插入土体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于封闭状态,进而可确保在插入的过程中土地不会进入插针对封堵住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确保了渗水的通畅性。
9.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设于所述插针的周侧上,所述套筒
的内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滑入的限位槽,当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内时,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呈错位布设。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伴随插针插入套筒中,限位块同时插入限位槽内,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限定套筒与插杆之间的相对转动,并在弹性件的支撑下,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保持沿竖直方向上的错位,进而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插土体时,均保持封闭状态,结构精巧且实用性高。
11.可选的,所述限位件还包括一圈开设于所述套筒的内壁上与所述限位槽连通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远离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槽,当所述限位块活动嵌设于所述定位槽内时,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渗水时,将插针朝向套筒的底壁推动与此同时弹性件受到挤压,直至限位块脱离限位槽进入环形槽内,随后操作人员带动插针沿其轴向方向转动,当限位块转动至与定位槽保持对应后,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推动限位块嵌入限位槽后,以实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对其及插针与套筒的锁止。
13.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的底壁上,另一端与所述插针的端部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为市面上常见的机械零件,易于获得且价格低廉,在弹簧的作用下,当限位块在环形槽内转动时,转动到限位槽后在弹簧的推力下随即卡入限位槽中,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转动到位的感知,以便在不可视的情况下完成卡嵌定位。
15.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开口端周沿固设有支撑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套筒插入地面后,支撑板的端面水平的搁置在地面上,使支撑板承托起整体重量。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套筒开口端的端面上垂直设置有定位插杆,所述定位插杆的端部呈尖端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插杆的加设使支撑板与地面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整体支撑效果更佳。
19.可选的,所述蓄水罐的一端端部螺纹连接于所述插针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罐与插针可拆以便在蓄水罐或插针损坏后进行更换,以提高补水器的使用寿命。
21.可选的,所述蓄水罐的另一端设置有封盖。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盖的启闭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添加水至蓄水罐内,以对土体进行充分的补水。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插针上的第一通孔与套筒上的第二通孔,在弹簧的支撑以及插针与套筒的插接下实现相互错位,进而在插针插入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于封闭状态,进而可确保在插入的过程中土地不会进入插针对封堵住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确保了渗水的通畅性;
25.2.插针插接于套筒内,通过调节插针的插接深度,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连通或错位封闭,使位于插针内的水存积在插针中或渗出套筒对土体进行补水,可控性更高;
26.3.在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限定下,插杆与套筒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进而可确保蓄水罐的开口可对应的螺纹旋拧至插针开口上。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套筒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蓄水罐;2、插针;3、套筒;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弹性件;61、弹簧;7、限位件;71、限位块;72、限位槽;73、环形槽;74、定位槽;8、支撑板;9、定位插杆;10、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园林绿化用可移式定点补水器。参照图1,园林绿化用可移式定点补水器包括圆筒状的蓄水罐1,蓄水罐1的两端均呈开口设置,蓄水罐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封盖10,蓄水罐1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插针2,蓄水罐1的另一端的口径逐渐减小且端口的周侧开设有外螺纹(图中未标出),插针2呈一端开口的圆柱形,插针2的周侧沿其周向等间隔开设有六个第一通孔4,蓄水罐1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于插针2的开口端上,进而通过转动蓄水罐1,即可实现蓄水罐1的可拆。
34.参照图1和图2,插针2的另一端还活动套设有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套筒3,套筒3的内壁与插针2的外壁活动贴触,套筒3的开口端周沿固设有支撑板8,支撑板8为矩形板,支撑板8远离套筒3开口端的端面上垂直设置有定位插杆9,定位插杆9的端部呈尖端状,当套筒3插入地面后,支撑板8的端面水平的搁置在地面上,同时定位插杆9对应的插入土体内,使套筒3能够竖直且平稳的伸入土体内。
35.参照图2和图3,套筒3的周侧沿其周向等间隔开设有六个第二通孔5,套筒3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插针2的端部相连的弹性件6;弹性件6包括弹簧61,弹簧61位于套筒3内,弹簧6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筒3的底壁上,弹簧61的另一端与插针2的端部固定连接。在弹簧61的支撑下,多个第一通孔4和多个第二通孔5均呈错位布设,多个第一通孔4由套筒3的内壁进行封堵,多个第二通孔5由插针2的周侧进行封堵,进而进入到插针2内部的水将存积在插杆内蓄积起来。
36.参照图3和图4,为了限定套筒3与插针2之间的相对转动,以便蓄水罐1可顺利旋拧安装至插针2上,同时使用多个第一通孔4与多个第二通孔5一一对应连通,套筒3与插针2之间还设置有限位件7。
37.参照图3和图4,限位件7包括限位块71,限位块71固设于插针2的周侧上,套筒3的内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供限位块71滑入的限位槽72,限位块71滑动连接于限位槽72内。随插针2插入套筒3中,限位块71同时插入限位槽72内,限位块71与限位槽72之间的相互配合可限定套筒3与插杆之间的相对转动。
38.参照图3和图4,限位件7还包括一圈开设于套筒3的内壁上与限位槽72连通的环形槽73,环形槽73远离套筒3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槽74。当需要进行渗水时,将插针2朝向套筒3的底壁推动,与此同时弹簧61将受到挤压收缩并压缩蓄力,直至限位块71脱离限位槽72进入环形槽73内,随后带动插针2转动,当限位块71转动至与定位槽74保持对应后,在弹簧61
的弹性作用下推动限位块71嵌入限位槽72后,多个第一通孔4和多个第二通孔5一一对应连通,以实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的对其及插针2与套筒3的锁止。
39.参照图3和图4,反之,当需要关闭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时,下压插针2使限位块71脱离定位槽74,进入环形槽73并抵接在限位槽72远离定位槽74的端面上,随即反向转动插杆直至限位块71与限位槽72保持对应后,限位块71进入到限位槽72中以实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的错位封堵。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园林绿化用可移式定点补水器的实施原理为:在蓄水罐1内灌满水,再将蓄水罐1的一端对应的螺纹装配至插针2的开口端上,此时的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分别由插杆和套筒3实现封堵,操作人员将插杆对应的插接至待补水的土体中,进而可确保在插入的过程中土地不会进入插针2对封堵住第一通孔4或第二通孔5;在需要进行渗水作业时,下压插杆使弹簧61受力压缩,同时限位块71进入环形槽73中,再转动插针2直至限位块71与定位槽74保持对应,在弹簧61的推动下使限位块71嵌入定位槽74中以完成套筒3与插针2的锁止,且此时的第一通孔4恰好与第二通孔5的位置保持对应,以持续进行渗水作业。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