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生态保护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8655发布日期:2022-01-12 11:5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生态保护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生态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生态保护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现阶段中人们对于水体生态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水体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水体质量的优越性非常重要,而利用科技型设备对水体生态环境进行检测可有效的对该区域内的水体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把控,进而通过检测后的数据,利用调理设备,对水体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配合调解,即可达到调整水体生态环境的目的,而现阶段中进行水体生态环境检测设备多种多样,单基本都采用抽取设备将水体抽出并保存在样本瓶内,送至指定位置,进行水体结构分析,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用于水生态保护的试验装置,在使用时,采用抽水装置对水生态环境中的水体进行抽取,并送到检验室进行检验,而该过程中耗时耗力,并且无法对水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进行分析的问题;
4.2、现有的用于水生态保护的试验装置,在使用时,对水生态环境中生物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其进行捕捞,并且捕捞难度大,无法对水生态环境中的生物所呈现的生活状态进行捕捉的问题。
5.因此,现有的用于水生态保护的试验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生态保护的试验装置,通过在架内设置有多个养殖腔,进而将水下生物放置在框架的养殖腔内,并将框架投入到需要检测的水体环境中,利用推进机构可带动整个框架以及框架内的水下生物进行移动,进而使框体在不同区域的水体内进行生活,并通过监控器对生物的生活状态进行监控,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水生态保护的试验装置,包括框架、固定架和推进机构,所述框架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板槽,所述框架通过第一板槽通过密封板连接,所述框架的周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板槽,所述框架通过第二板槽与漏水板连接,且漏水板上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框架的底部侧壁通过螺栓与固定架连接,所述框架通过固定架与推进机构连接,所述框架的前侧壁上开设有门槽;
9.其中,所述推进机构中的驱动电机的支脚上安装有机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转杆连接,所述转杆上安装有杆架,所述转杆通过转向器与螺旋桨叶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养殖腔,且养殖腔共设置有多个,且养殖腔之间呈上下相互平行结构设置,所述养殖腔之间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密封板间隙配合;
具体的,在使用时,养殖腔上的分隔板与框架的上下侧壁相互平行设置,进而通过分隔板可对养殖腔进行分隔,进而使不同类型的水下生物进行分类养殖。
11.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板的内侧壁通过螺栓与监控器连接,所述监控器共设置有多个,所述监控器设置在养殖腔的中轴线上,且监控器与养殖腔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在使用时,监控器包括了蓄电池和远程信号发射器,进而通过蓄电池可为设备正常工作提供电力支持,同时利用远程信号发射器可将拍摄的画面输出到接收端计算机上。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中设置有多个固定板,且固定板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中穿插有螺柱,所述固定板通过机架与推进机构上的驱动电机连接;具体的,在使用时,通过固定架可将推进机构安装在框架的底部,进而推进机构可为框架的移动提供动力支持,即可通过推进机构推动了框架的移动工作进行。
13.进一步地,所述推进机构上的转杆的外壁通过杆架与固定板的内壁连接,所述螺旋桨叶呈螺旋结构安装在转杆的末端侧壁上,且螺旋桨叶与转杆之间同轴心线设置;具体的,在使用时,转向器可及时的调整螺旋桨叶所对应的末尾方向,进而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可实现推动框架进行转向的目的。
14.进一步地,所述门槽共设置有多个,且门槽与养殖腔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门槽的底部侧壁通过门轴与门板连接,所述门板的周侧壁与门槽的内壁配合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框架,在使用时,框架内设置有多个养殖腔,进而将水下生物放置在框架的养殖腔内,并将框架投入到需要检测的水体环境中,通过观察框架内生物的生存状态即可判断出水体环境质量的优越性,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水生态保护的试验装置,在使用时,采用抽水装置对水生态环境中的水体进行抽取,并送到检验室进行检验,而该过程中耗时耗力,并且无法对水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进行分析的问题。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推进机构和监控器,在使用时,利用推进机构可带动整个框架以及框架内的水下生物进行移动,进而使框体在不同区域的水体内进行生活,进而提高检测结构的精确性,同时利用监控器对水下生物的生活状态进行更为直观的观察,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水生态保护的试验装置,在使用时,对水生态环境中生物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其进行捕捞,并且捕捞难度大,无法对水生态环境中的生物所呈现的生活状态进行捕捉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进机构结构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图图一;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图图二。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框架;101、养殖腔;102、分隔板;2、第一板槽;3、密封板;301、监控器;4、第二板槽;5、漏水板;501、漏水孔;6、固定架;601、固定板;602、螺孔;603、螺柱;7、推进机构;701、驱动电机;702、机架;703、转杆;704、杆架;705、转向器;706、螺旋桨叶;8、门槽;801、门轴;802、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水生态保护的试验装置,包括框架1、固定架6和推进机构7,框架1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板槽2,框架1通过第一板槽2通过密封板3连接,框架1的周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板槽4,框架1通过第二板槽4与漏水板5连接,且漏水板5上开设有多个漏水孔501,框架1的底部侧壁通过螺栓与固定架6连接,框架1通过固定架6与推进机构7连接,框架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门槽8;
28.其中,推进机构7中的驱动电机701的支脚上安装有机架702,驱动电机701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转杆703连接,转杆703上安装有杆架704,转杆703通过转向器705与螺旋桨叶706连接。
29.其中如图2-3所示,固定架6中设置有多个固定板601,且固定板601上开设有螺孔602,螺孔602中穿插有螺柱603,固定板601通过机架702与推进机构7上的驱动电机701连接;具体的,在使用时,通过固定架6可将推进机构7安装在框架1的底部,进而推进机构7可为框架1的移动提供动力支持,即可通过推进机构7推动了框架1的移动工作进行;推进机构7上的转杆703的外壁通过杆架704与固定板601的内壁连接,螺旋桨叶706呈螺旋结构安装在转杆703的末端侧壁上,且螺旋桨叶706与转杆703之间同轴心线设置;具体的,在使用时,转向器705可及时的调整螺旋桨叶706所对应的末尾方向,进而在驱动电机701的作用下,可实现推动框架1进行转向的目的。
30.其中如图4-5所示,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养殖腔101,且养殖腔101共设置有多个,且养殖腔101之间呈上下相互平行结构设置,养殖腔101之间设置有分隔板102,分隔板102与密封板3间隙配合;具体的,在使用时,养殖腔101上的分隔板102与框架1的上下侧壁相互平行设置,进而通过分隔板102可对养殖腔101进行分隔,进而使不同类型的水下生物进行分类养殖;密封板3的内侧壁通过螺栓与监控器301连接,监控器301共设置有多个,监控器301设置在养殖腔101的中轴线上,且监控器301与养殖腔101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在使用时,监控器301包括了蓄电池和远程信号发射器,进而通过蓄电池可为设备正常工作提供电力支持,同时利用远程信号发射器可将拍摄的画面输出到接收端计算机上;门槽8共设置有多个,且门槽8与养殖腔101之间一一对应设置,门槽8的底部侧壁通过门轴801与门板802连接,门板802的周侧壁与门槽8的内壁配合连接。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