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育苗取放的育苗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9599发布日期:2022-02-20 03:11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育苗取放的育苗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育苗取放的育苗盘。


背景技术:

2.穴盘,也称育苗盘,它已经成为工厂化种苗生产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器具。不论是花卉还是蔬菜,穴盘育苗是现代园艺最根本的一项变革,为快捷和大批量生产提供了保证。制造穴盘的材料一般有聚苯泡沫、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等。制造方法有吹塑的,也有注塑的。一般的蔬菜和观赏类植物育苗穴盘用聚苯乙烯材料制成,现有的育苗盘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3.如公开号cn204560407u的育苗盘,由于育苗盘本体对应每个育苗槽设有与育苗槽连通的侧充气腔和底充气腔,育苗结束需要移栽时,可用充气泵对侧充气腔充气,气体从侧透气孔穿过防砂网对育苗盒侧部进行挤压,然后停止充气并将侧充气腔内气体放出,从而使育苗盒侧部与育苗盘本体脱离,然后再用充气泵对底充气腔充气,气体从底透气孔穿过防砂网对育苗盒底部施加作用力使育苗盒底部上浮,此时手伸入拿取凹槽即可将卡耳拎起,育苗盒拿取容易,不会发生拿取困难的情况。且育苗盒由在短期内可降解的材料制成,育苗盒可直接随幼苗移栽至地里,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在地里自动分解,防止移栽时,幼苗根部与基质脱离,影响缓苗速度。且本实用新型节省种子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出苗整齐,保持植物种苗生长的一致性。每次育苗结束,易清理,可多次使用,降低育苗成本;
4.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5.1.育苗在拿取时容易将折断,不方便取出;
6.2.不具备收集渗透的水流;
7.3.育苗盘不方便码放;
8.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育苗取放的育苗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育苗盘存在许多缺陷,育苗在拿取时容易将折断,不方便取出,不具备收集渗透的水流,育苗盘不方便码放的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育苗取放的育苗盘,包括:
11.育苗盘,可以对育苗进行防护,所述育苗盘顶部开设有育苗槽,且育苗槽可以对育苗进行种植;
12.连接槽,开设在所述育苗盘的内部,所述连接槽内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动环;
13.顶块,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靠近育苗槽的所述顶块侧面固定连接有顶板。
14.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拉动环、顶块与顶板为一体结构,且连接杆、顶块与连接槽之
间为滑动连接,并且顶板的直径与育苗槽的最小直径尺寸相同,拉动拉动环可以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连接杆移动时可以带动顶块移动,顶块与连接杆移动的同时可以通过连接槽进行滑动,顶块滑动时可以带动顶板进行移动,顶板移动时可以将育苗与土壤进行推动,土壤受到推动时可以与育苗槽产生分离。
15.优选的,所述育苗槽的底部开设有导流槽,所述育苗盘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合块,所述育苗盘底部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还设置有连接板与卡合槽,育苗在灌溉时水流会通过土壤渗透到导流槽的内部,导流槽可以将水流导流到收集盒的内部;
16.连接板,连接在所述收集盒的侧面,所述连接板侧面开设有卡合槽。
17.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卡合块同为硬塑料材质,且连接板与卡合块之间通过卡合槽构成卡合结构,并且连接板为弧形状,拉动连接板可以通过自身塑料材质产生形变,连接板形变时可以带动卡合槽进行移动,卡合槽移动时会与卡合块产生分离,拉动收集盒可以通过育苗盘进行分离。
18.优选的,所述育苗盘还设置有支撑杆、拉动架、固定块与固定槽;
19.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育苗盘的底部,所述育苗盘顶部连接有拉动架,拉动拉动架可以带动育苗盘与支撑杆进行移动,支撑杆移动时可以通过固定槽进行对接;
20.固定块,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内部,所述固定块侧面开设有固定槽。
2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固定槽同为圆柱状,且支撑杆的直径与固定槽的直径尺寸相同,并且支撑杆与固定块之间通过固定槽构成滑动连接,支撑杆与固定槽对接时推动拉动架可以带动支撑杆与固定槽进行滑动连接,当支撑杆插入固定槽内部时可以使育苗盘之间进行码放。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育苗取放的育苗盘,顶板移动时可以将育苗与土壤进行推动,土壤受到推动时可以与育苗槽产生分离,方便育苗可以进行快速取出,避免育苗在取出时产生折断,卡合槽移动时会与卡合块产生分离,拉动收集盒可以通过育苗盘进行分离,方便育苗在灌溉时渗透的水流可以通过收集盒进行收集,当支撑杆插入固定槽内部时可以使育苗盘之间进行码放,方便育苗盘之间可以进行快速码放。
23.1.拉动拉动环可以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连接杆移动时可以带动顶块移动,顶块与连接杆移动的同时可以通过连接槽进行滑动,顶块滑动时可以带动顶板进行移动,顶板移动时可以将育苗与土壤进行推动,土壤受到推动时可以与育苗槽产生分离,方便育苗可以进行快速取出,避免育苗在取出时产生折断;
24.2.育苗在灌溉时水流会通过土壤渗透到导流槽的内部,导流槽可以将水流导流到收集盒的内部,拉动连接板可以通过自身塑料材质产生形变,连接板形变时可以带动卡合槽进行移动,卡合槽移动时会与卡合块产生分离,拉动收集盒可以通过育苗盘进行分离,方便育苗在灌溉时渗透的水流可以通过收集盒进行收集;
25.3.拉动拉动架可以带动育苗盘与支撑杆进行移动,支撑杆移动时可以通过固定槽进行对接,支撑杆与固定槽对接时推动拉动架可以带动支撑杆与固定槽进行滑动连接,当支撑杆插入固定槽内部时可以使育苗盘之间进行码放,方便育苗盘之间可以进行快速码放。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育苗盘;2、育苗槽;3、连接槽;4、连接杆;5、拉动环;6、顶块;7、顶板;8、导流槽;9、卡合块;10、收集盒;11、连接板;12、卡合槽;13、支撑杆;14、拉动架;15、固定块;16、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育苗取放的育苗盘,包括:
33.育苗盘1,可以对育苗进行防护,育苗盘1顶部开设有育苗槽2,且育苗槽2可以对育苗进行种植;
34.连接槽3,开设在育苗盘1的内部,连接槽3内部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动环5,顶块6,连接在连接杆4的另一端,靠近育苗槽2的顶块6侧面固定连接有顶板7。
35.连接杆4、拉动环5、顶块6与顶板7为一体结构,且连接杆4、顶块6与连接槽3之间为滑动连接,并且顶板7的直径与育苗槽2的最小直径尺寸相同。
36.参阅图1,2,4可知,拉动拉动环5可以带动连接杆4进行移动,连接杆4移动时可以带动顶块6移动,顶块6与连接杆4移动的同时可以通过连接槽3进行滑动,顶块6滑动时可以带动顶板7进行移动,顶板7移动时可以将育苗与土壤进行推动,土壤受到推动时可以与育苗槽2产生分离。
37.育苗槽2的底部开设有导流槽8,育苗盘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合块9,育苗盘1底部设置有收集盒10,收集盒10还设置有连接板11与卡合槽12,连接板11,连接在收集盒10的侧面,连接板11侧面开设有卡合槽12。
38.连接板11与卡合块9同为硬塑料材质,且连接板11与卡合块9之间通过卡合槽12构成卡合结构,并且连接板11为弧形状。
39.参阅图1,4可知,育苗在灌溉时水流会通过土壤渗透到导流槽8的内部,导流槽8可以将水流导流到收集盒10的内部,拉动连接板11可以通过自身塑料材质产生形变,连接板11形变时可以带动卡合槽12进行移动,卡合槽12移动时会与卡合块9产生分离,拉动收集盒10可以通过育苗盘1进行分离。
40.育苗盘1还设置有支撑杆13、拉动架14、固定块15与固定槽16,支撑杆13,固定连接在育苗盘1的底部,育苗盘1顶部连接有拉动架14,固定块15,连接在支撑杆13的内部,固定块15侧面开设有固定槽16。
41.支撑杆13与固定槽16同为圆柱状,且支撑杆13的直径与固定槽16的直径尺寸相
同,并且支撑杆13与固定块15之间通过固定槽16构成滑动连接。
42.参阅图1,2可知,拉动拉动架14可以带动育苗盘1与支撑杆13进行移动,支撑杆13移动时可以通过固定槽16进行对接,支撑杆13与固定槽16对接时推动拉动架14可以带动支撑杆13与固定槽16进行滑动连接,当支撑杆13插入固定槽16内部时可以使育苗盘1之间进行码放。
43.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育苗取放的育苗盘时,首先需要对便于育苗取放的育苗盘进行简单了解,使用时育苗在灌溉时水流会通过土壤渗透到导流槽8的内部,导流槽8可以将水流导流到收集盒10的内部,拉动连接板11可以通过自身塑料材质产生形变,连接板11形变时可以带动卡合槽12进行移动,卡合槽12移动时会与卡合块9产生分离,拉动收集盒10可以通过育苗盘1进行分离,拉动拉动环5可以带动连接杆4进行移动,连接杆4移动时可以带动顶块6移动,顶块6与连接杆4移动的同时可以通过连接槽3进行滑动,顶块6滑动时可以带动顶板7进行移动,顶板7移动时可以将育苗与土壤进行推动,土壤受到推动时可以与育苗槽2产生分离,使育苗可以进行快速取出,避免育苗在取出时产生折断,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