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栽培盆单体及盆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0356发布日期:2022-03-17 01:1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栽培盆单体及盆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栽培盆单体及盆组。


背景技术:

2.种植中早已不限于直接在田野完成,一种种植方式是直接通过盆种完成。例如常见的花盆种植鲜花和蔬菜等。
3.盆种更加常见地是在居家环境中,但是现代农业发展,基于大棚等农业技术手段,盆种也可以应用于户外经营性的农业种植。
4.在种植实践中,对阳光和水的利用是重要的考虑。因为高效地利用阳光和水可以提高种植的产出效率,也能节省能源,尤其是采用非自然光和引灌的情况下。因此,产生了立体种植的理念,以更高效地利用光照和水。
5.立体种植需要采用必要的支撑结构,具体各不相同。在结构上支持立体种植的基础上,装置自身的经济性、易得性、方便使用性及结构布局合理性则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易得,结构合理,方便好用的立体栽培装置。
7.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立体栽培盆单体,包括盆体,所述盆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土壤的盆腔,所述盆腔的一端为敞口端,另一端接触于所述盆体的底板;
9.所述盆体的外壁设置有耳槽体,所述耳槽体形成为槽状,且一端连接于所述盆体的外壁,所述盆体与所述耳槽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过孔,且所述耳槽体槽的内部通过所述过孔接通于所述盆体的内部,所述耳槽体槽状的另一端暴露于外部。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漏水的通孔。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槽体数量为多个,且沿着所述盆体外周设置。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槽体的背面相对所述盆体的外壁呈倾斜布置。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盆体和耳槽体通过注塑一体形成。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盆体的内壁。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呈圆形,且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加强筋径向设置,且所述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中心,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盆体的内壁。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加强筋分为两个单体,且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盆体靠近所述底板一侧外壁的形状和尺寸适配于所述敞口端的内壁,以使得相同的两个所述盆体可端对端地实现堆垛式插接。
1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立体栽培盆盆组,采用上述立体栽培盆单体,且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立体栽培盆单体端对端地堆垛和插接成盆组。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植物立体栽培的装置,构思新颖,设计巧妙,简单易得,使用方便,可以通过多个立体栽培盆单体堆垛实现立体栽培,便于所栽植物的采光和灌溉,使用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6.盆体-100,盆腔-110,敞口端-111,底板-120,通孔121,加强筋-130,插接段-140;
27.耳槽体-200,背面-210。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9.如图1-3所示,一种立体栽培盆单体,包括盆体100,盆体100为立体栽培盆单体的主体,且在盆体100内设置有盆腔110,该盆腔110用于容纳土壤,以实现栽培。盆腔110的一端为敞口端111,用于装入土壤,进而实现栽种。盆腔110的另一端接触于盆体100的底板120。底板120用于承载土壤,以将土壤进行固定,进而保证稳定性。
30.立体栽培盆单体还包括耳槽体200,用于在堆垛中,从侧位满足植物的栽种。针对部分所栽种的植物,植物是通过耳槽体200内长出来的。
31.因此,耳槽体200形成为槽状,且一端连接于盆体100的外壁,以用于固定耳槽体200。盆体100与耳槽体200的连接处设置有过孔,耳槽体200槽的内部通过过孔接通于盆体100的内部,以满足在耳槽体200内栽种时,植物的根系能够进入到盆腔110内。耳槽体200槽状的另一端暴露于外部,以满足植物在长出时,获取足够的光照。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120上设置有用于漏水的通孔121。通孔121的设置在于漏水,尤其是多个单体形成堆垛时,可以通过对上层单体浇灌后,往下渗漏进入到下层的单体内,实现多层浇灌。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槽体200数量为多个,且沿着盆体100外周设置。多个耳槽体200可以实现多组栽种,合理高效地利用空间。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槽体200的背面210相对盆体100的外壁呈倾斜布置。倾斜布置可以在结构上避免干涉,使得使用时空间利用更高。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盆体100和耳槽体200通过注塑一体形成。通过注塑一体形成,可以提高整个产品的结构强度。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120设置有加强筋130,该加强筋130连接于盆体100的内
壁。加强筋130的设置可以用于加强底板120的结构强度,尤其是保证设置有通孔121后整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因为装入泥土后影响安全。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120呈圆形,且加强筋130的数量为三个,加强筋130径向设置,且加强筋130的一端连接于底板120的中心,另一端连接于盆体100的内壁。设置三个加强筋130,可以在满足结构强度后的情况下,减少材料耗费。
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加强筋130分为两个单体,且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底板1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上下两层地设置加强筋130,便于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盆体100靠近底板120一侧外壁的形状和尺寸适配于敞口端111的内壁,以使得相同的两个盆体100可端对端地实现堆垛式插接。在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在盆体100外壁靠近底板120一侧的部分设置有外径更小的插接段140,以用于多个单体实现稳定的插接和堆垛。
40.如图3所示,一种立体栽培盆盆组,采用上述立体栽培盆单体,且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立体栽培盆单体端对端地堆垛和插接成盆组。
41.通过设置立体栽培盆盆组,可以在最上端一个的上部完成栽种,各层利用耳槽体200进行侧位栽种,如此实现立体式的多层栽种,方便好用。
4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