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啮齿动物捕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5469发布日期:2022-04-07 03:5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啮齿动物捕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害生物捕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啮齿动物捕杀装置。


背景技术:

2.老鼠,俗称“耗子”,属于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老鼠常出没于下水道、厕所、厨房、杂物堆、垃圾堆放处等处,在带菌场所与干净场所来回行动,经由鼠脚、体毛及胃携带物来传播病原菌,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已知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蜱性回归热等57种,所以消除鼠患成为一大难题,故在鼠患严重的地方放置捕鼠器是缓解鼠患的一种措施。
3.现有的捕鼠器,比较常用的且效果比较好的是采用高压电电击老鼠的方式进行捕鼠。如专利号为cn201921527876.6(公告号为cn21118560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捕鼠器》,当有老鼠或者其他动物、昆虫进入并踏在相邻两个放电板上时,两个放电板间的阻抗会发生变化,当检测到该变化信号后,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由低功耗待机状态被唤醒,判断有动物、昆虫进入;控制电路被唤醒后,启动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工作;如果仅获取第一红外传感器的光束被阻挡的信号,而第一红外传感器处于能够接收到光束信号的状态时,此时判断是老鼠进入鼠笼,并且老鼠已经进入到鼠笼靠内的位置,而且老鼠的四肢分别踏在两块相邻的放电板上,则控制电路板对放电板进行高压供电,进而放电板放电对进入鼠笼的老鼠进行击杀。
4.但是,该捕鼠器存在如下缺陷:当老鼠进入鼠笼并踏在放电板上时,如果放电板的表面潮湿或者老鼠的脚过于干燥,则放电板间的阻抗的变化信号不明显,很可能不能将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由低功耗待机状态唤醒,这样就不会进行后续启动红外传感器、放电板击杀老鼠的操作。即该捕鼠器对鼠笼内环境湿度有较高的要求,这样捕鼠器就不能放置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比如户外等场所,导致捕鼠器的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对放置场所的环境要求低、工作可靠性高的啮齿动物捕杀装置。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啮齿动物捕杀装置,包括
8.箱体,内部具有腔室,所述箱体的后部开设有与腔室相连通的供啮齿动物进入腔室内的入口;
9.放电板,设置在腔室中并邻近腔室底部设置,所述放电板有至少两块并沿啮齿动物进入腔室的路径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放电板连接电压不同的供电端;
10.控制电路板,设置在箱体上,所述控制电路板与给放电板供电的电源相连接;
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2.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置在腔室内,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检测到有啮齿动物进入腔室内时发送信号给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由低功耗待机状态被唤醒,使得控制电路板能够控制电源对放电板供电以对啮齿动物进行击杀。
13.优选地,所述捕杀装置还包括在检测到相邻两个放电板间的阻抗变化信号后发送信号给控制电路板、也能将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由低功耗待机状态唤醒的唤醒模块,该唤醒模块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这样捕杀装置有两种将控制电路唤醒的唤醒方式,一种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一种是唤醒模块,但是唤醒模块存在当箱体内湿度大或者啮齿动物的脚过于干燥时,不能检测到阻抗变化的缺陷,故优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唤醒。
14.为了使得啮齿动物一进入腔室内就被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邻近入口处设置。
15.优选地,所述箱体由底盒和上盖对合而成,所述底盒与上盖围成所述腔室,所述放电板设置在底盒中,所述入口设置在底盒上,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置在上盖的底壁面上。这样便于设置各部件,可以将部件(放电板、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等)对应设置在底盒或上盖后,再将底盒和上盖对合。
16.为了降低啮齿动物从入口进入腔室后,再从入口处退出腔室的概率,所述入口开设在底盒的左侧壁或右侧壁的后部。入口设置在此处,啮齿动物需要拐弯才能退出腔室,增加了啮齿动物退出腔室的难度;并且体型较大的宠物及小孩的手臂不易伸入到腔室内部,防止误触发电路造成放电板放电。
17.为了使得啮齿动物自入口进入腔室时,其移动路径能位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正下方,所述底盒上设有自其左侧壁或者右侧壁朝向腔室内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左侧或右侧,且所述挡板位于入口的前侧。因为挡板的遮挡,啮齿动物只能从位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正下方的位置通过。挡板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够避免外界环境对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干扰,避免导致误唤醒电路而造成电池电量浪费,挡板起到遮挡的作用。
18.如果箱体内进水,为了能够排水,所述放电板架空设置在底盒的底壁上方。这样箱体即使放置在户外,如果箱体内进水,也可以漏到放电板的下方,而不会积存在放电板上。
19.优选地,所述上盖包括对接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对接面上开设有usb接口,所述第二盖板上开设有供电源线穿过的穿孔。这样箱体既可以通过干电池供电,也可以通过usb接口供电。
20.优选地,所述捕杀装置还包括能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罩于其内的罩体,罩体能起到防水的作用,避免水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的缝隙进入箱体中或usb接口中。
21.因为啮齿动物进入腔室内后存在逃脱的几率,越靠近腔室前部越不容易逃脱,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置在邻近入口的位置,即使检测到了啮齿动物进入,啮齿动物后边还是有较大的逃脱的概率,故所述腔室的前部还设有在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由低功耗待机状态被唤醒后启动的红外线感应器,该红外线感应器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
22.沿啮齿动物进入腔室内的路径,所述红外线感应器包括分别位于路径两侧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发出的光束位于放电板的上方。如果红外线感应器也检测到了啮齿动物,那么啮齿动物已经进入到箱体内靠内的位置,从捕杀装置中逃脱的
概率就很小了,此时再使放电板放电击杀啮齿动物的可靠性高。
23.为了避免可见光对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干扰,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上设置有仅允许红外线透过、而其他颜色的可见光不能透过的菲涅尔透镜。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当有啮齿动物进入后,被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使得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由低功耗待机状态被唤醒,控制电路板能够控制电源对放电板进行供电,将啮齿动物击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对环境湿度的要求相对较低,相对于现有的通过放电板的阻抗变化信号唤醒控制电路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捕杀装置对环境的要求较低,使得箱体可以放置在室内、室外等场所进行捕杀动物。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的去掉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28.图4为图2中的底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2中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的分解示意图;
31.图7为图2的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3.如图1~7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啮齿动物捕杀装置包括箱体、放电板3、控制电路板、红外线感应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等,本实施例的啮齿动物以恒温动物老鼠为例。
34.如图2、3、7所示,箱体由底盒4和上盖5对合而成,底盒4和上盖5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能拆卸的相连。底盒4与上盖5共同围成腔室1,且底盒4的左侧壁(当然也可以是右侧壁)的后部开设有与腔室1相连通的供老鼠进入腔室1内的入口2,入口2这样设置,一来进入箱体的老鼠需要拐弯才能退出腔室1,增加了老鼠退出腔室1的难度;二来手臂或其他比老鼠大的物体无法进入腔室1内,避免造成误触发。
35.如图4、7所示,放电板3容置在腔室1内,本实施例中,底盒4的底壁上设置有支架42,放电板3置于支架42上,从而使放电板3架空设置在底盒4的底壁上方,如果箱体内进水,会漏到放电板3的下方。
36.如图3所示,放电板3有至少两个并沿老鼠进入捕鼠器内部的路径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放电板3连接电压不同的供电端。本实施例中,放电板3有三个,非相邻的两个放电板3通过金属条相连,这样非相邻的两个放电板3可以连接电压的同一个供电端,简化结构。
37.在老鼠踏在相邻两个放电板3上时,相邻两个放电板3间的阻抗发生变化,捕杀装置还包括唤醒模块,该唤醒模块在检测到相邻两个放电板3间的阻抗变化信号后发送信号给控制电路板,也能将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由低功耗待机状态唤醒,该唤醒模块可以参考专利号为cn201921527876.6(公告号为cn21118560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捕鼠器》。
38.如图3、5所示,上盖5的底壁面上开设有安装孔53,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安装在该安装孔53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邻近入口2处设置,最好使得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位于老鼠在腔室1内的移动路径的正上方。这样只要老鼠进入到腔室1内,就会被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然后发送信号给控制电路板,使得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由低功耗待机状态被唤醒。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上还设置有仅允许红外线透过、而其他颜色的可见光不能透过的菲涅尔透镜,以避免可见光对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干扰。
39.由前述可知,本实施例的捕杀装置有两种将控制电路唤醒的唤醒方式,一种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一种是唤醒模块,但是唤醒模块存在当箱体内湿度大或者老鼠的脚过于干燥时,不能检测到阻抗变化的缺陷,故虽然有两种唤醒模式,但是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唤醒为主。
40.如图2~4所示,底盒4上设有自其左侧壁(当然也可以是右侧壁)朝向腔室1内延伸的挡板41,挡板4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左侧(如果挡板41自底盒4的右侧壁延伸,则挡板41位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右侧),且挡板41位于入口2的前侧。这样老鼠自入口2进入后,因为挡板41的遮挡,迫使老鼠沿着位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正下方的位置移动,被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
41.腔室1的顶壁上设有凸块55,凸块55上开设有卡槽551,挡板41的顶部嵌设在卡槽551中。本实施例中,挡板41和底盒4一体成型,凸块55设置在上盖5的底壁面上,挡板41卡设在卡槽551中,能够防止底盒4和上盖5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位移。
42.腔室1的前部还设有红外线感应器,因为老鼠进入腔室1内后也存在逃脱的几率,越靠近腔室1前部越不容易逃脱(此时老鼠位于腔室1内靠里的位置,越远离入口),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置在邻近入口2的位置,即使检测到了老鼠进入,老鼠后边还是有较大的逃脱的概率,故设置红外线感应器,如果红外线感应器也检测到了老鼠,那么老鼠已经进入到箱体内靠里的位置,从捕杀装置中逃脱的概率就很小了,此时再使放电板3放电击杀老鼠,工作可靠性高。当然,也可不设置红外线感应器,在控制电路板的控制电路被唤醒后,直接对放电板供电将老鼠击杀。
43.沿老鼠进入腔室1内的路径,红外线感应器包括分别位于路径两侧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发出的光束位于放电板3的上方。红外发射器发射光束,若控制电路板获取红外发射器光束被阻挡的信号,说明老鼠进入箱体,并且已经到了箱体前部的位置,此时可以使电源对放电板3进行供电,将老鼠击杀。
44.为了便于安装红外线感应器,上盖5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向下延伸入底盒4中的安装脚54,安装脚54的底端高于放电板3的上端面,两个安装脚54上分别安装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
45.如图4所示,为了引诱老鼠朝向红外线感应器的位置移动,从而提高捕杀概率,底盒4上在位于腔室1前部的位置设有诱饵区43,诱饵区43中可以放置诱饵,沿老鼠进入腔室1后的路径,红外线感应器位于诱饵区43的上游,箱体上开设有透气口44,以便于诱饵将气味散发出去引诱老鼠。
46.如图6所示,上盖5包括对接的第一盖板51和第二盖板52,第一盖板51与第二盖板52的对接面上开设有usb接口511,第二盖板52上开设有供电源线穿过的穿孔521,本实施例的捕杀装置既可以通过干电池进行供电,也可以通过usb接口511供电。
47.为了防止水从第一盖板51和第二盖板52之间的对接缝隙中漏到箱体中或者usb接口511中,如图1所示,捕杀装置还包括能将第一盖板51和第二盖板52罩于其内的罩体6,罩体6能起到防水的作用。本实施例的第一盖板51的上端面设有开关512和两个指示灯513,罩体6也能防止水从开关512处漏入到电路板,罩体6设计为透明罩体,如此可以看到第一盖板51上的开关状态及指示灯状态,需要打开开关512时,将罩体6拿下即可。
48.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唤醒模块均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且控制电路板与红外线感应器以及向放电板3供电的电源相连接。指示灯513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击杀老鼠后,指示灯513闪烁,提醒用户。本实施例中,指示灯513包括能闪烁红光的红灯和闪烁绿光的绿灯。
49.本实施例的捕杀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50.s1:打开电源开关,检测电压,如果电压正常,则执行步骤s2;如果电压异常,则执行步骤s3;
51.s2:绿灯常亮1秒后,检测红外发射器发出的光束是否被遮挡,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5;
52.s3:红灯一直闪烁,直到更换电池后,执行步骤s1;
53.s4:红绿灯同时闪烁,直到操作人员处理至红外发射器发出的光束未被遮挡,执行步骤s5;
54.s5:关闭红外线感应器,开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且唤醒模块也开始工作,此时控制电路处于低功耗待机状态;
55.s6:老鼠进入腔室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老鼠进入,或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唤醒模块同时检测到老鼠进入,发送信号给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由低功耗待机状态被唤醒,退出待机模式,并启动红外线感应器;
56.s6:检测红外发射器发出的光束是否被遮挡,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8;
57.s7:放电板3持续输出高压90~300秒,将老鼠击杀,然后执行步骤s9;
58.s8:检测是否超时(从控制电路被唤醒后、开始检测老鼠是否遮挡红外发射器发出的光束开始计时,超过设定的时间,红外发射器发出的光束还没有被挡住,则认为检测超时),如果是,则返回步骤s5;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6;
59.s9:绿灯每隔10秒闪烁一次,提醒用户清理老鼠。
60.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耗电量小,故可以一直打开;而本实施例的红外线感应器耗电量相对较大,故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进入捕杀装置后,再由控制电路板控制打开,否则如果红外线感应器一直打开,捕杀装置上安装的干电池很快电就会被耗完。
61.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