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1785发布日期:2022-03-16 23:1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云杉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所有云杉树种都不同程度的感染云杉稍斑螟虫害,纯云山林虫害严重,混交林发生虫害较轻,潮湿阴雨天气较轻,干旱少雨天气较重,当前防治云杉稍斑螟虫害使用喷洒车对云杉进行治理,治理时采用敌敌畏对其进行治理,但是采用的敌敌畏浓度为80%乳油,这种防治方法对于云杉稍斑螟幼虫杀伤力较大,防治效果较好,但是敌敌畏浓度为80%乳油毒性很大,尤其对人畜毒性大,在喷施时操作人员需严格佩戴防毒面具避免接触呼吸药液,另外敌敌畏浓度为80%乳油喷施后对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红蚂蚁、蜘蛛、寄生蜂等天敌同样具有杀伤力,在杀死云杉稍斑螟幼虫时将天敌也同时杀死,完全失去了生物防治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来解决此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当前防治云杉稍斑螟虫害,使用的是敌敌畏浓度为80%乳油,和改进后用农药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400倍液进行防治,在防治害虫的防治效果方面是相同的。但敌敌畏浓度为80%乳油防治毒性较大对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红蚂蚁、蜘蛛、寄生蜂等天敌同样具有杀伤力,在杀死云杉稍斑螟幼虫时将天敌也同时杀死,完全失去了生物防治的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其包括本体单元、混合单元以及喷洒单元,其中本体单元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左侧的放置筒;以及,混合单元,包括保护箱、设置于所述放置筒的顶部,设置于所述保护箱内腔顶部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输出轴的转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转杆表面的搅拌杆;喷洒单元,包括高压泵、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右侧,设置于所述高压泵出水端的传输管,以及设置于所述传输管另一端的喷嘴。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放置筒的内腔设置有藜芦碱和可溶性液剂。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连接杆、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左侧的前端和后端,设置于所述连接杆左侧上
端的扶手,以及设置于所述扶手表面的防滑套。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还包括放置箱、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放置箱内腔的抽屉。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还包括限位板、设置于所述抽屉的底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放置箱内腔的底部且与所述限位板配合的限位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还包括拉手、设置于所述抽屉的正面,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底部四周的移动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放置筒包括进液管、设置于所述放置筒顶部的左侧,以及设置于所述进液管顶部的活动盖。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保护箱包括通风孔、设置于所述保护箱表面的两侧,以及设置于所述通风孔内腔的防尘滤网。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放置筒还包括水位窗、设置于所述放置筒的正面。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放置筒还包括支撑块、设置于所述放置筒的右侧,且与所述传输管配合。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撑板,起到了稳定支撑和便于放置的效果,通过放置筒方便对藜芦碱和可溶性液剂进行放置,通过使用农药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400倍液进行防治,对人畜低毒,对天敌无害,可在杀死云杉梢斑螟的同时,保护天敌昆虫,通过电机、转杆和搅拌杆的配合方便对藜芦碱和可溶性液剂进行充分混合,通过高压泵、传输管和喷嘴的配合,方便对混合后的药液进行喷洒,从而完成对云杉的治理,同时也确保了能够保护和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达到物理与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8.图1为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9.图2为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放置筒剖面结构图。
20.图3为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保护箱剖面结构图。
21.图4为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5.实施例1
26.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利用低毒性消灭云杉梢斑螟的装置包括本体单元100,包括支撑板101,设置于支撑板101顶部左侧的放置筒102。
27.混合单元200,包括保护箱201、设置于放置筒102的顶部,设置于保护箱201内腔顶部的电机202,设置于电机202输出轴的转杆203,以及设置于转杆203表面的搅拌杆204。
28.喷洒单元300,包括高压泵301、设置于支撑板101顶部的右侧,设置于高压泵301出水端的传输管302,以及设置于传输管302另一端的喷嘴303。
29.具体的,放置筒102的内腔设置有藜芦碱和可溶性液剂,通过设置藜芦碱和可溶性液剂,对人畜低毒,对天敌无害,可在杀死云杉梢斑螟的同时,保护天敌昆虫。能够保护和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达到物理与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的效果。
30.优选的,支撑板101包括连接杆101a、设置于支撑板101左侧的前端和后端,设置于连接杆101a左侧上端的扶手101b,以及设置于扶手101b表面的防滑套,通过设置连接杆101a和扶手101b,起到了方便推动支撑板101进行位置移动的效果。
31.较佳的,支撑板101还包括放置箱101c、设置于支撑板101的底部,以及设置于放置箱101c内腔的抽屉101d,通过设置放置箱101c和抽屉101d,起到了方便放置杂物的效果。
32.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液管102a将藜芦碱和可溶性液剂传输至放置筒102的内腔,通过开启电机202,电机202的输出轴带动转杆203转动,转杆203在转动的同时带动搅拌杆204转动,通过搅拌杆204将藜芦碱和可溶性液剂充分混合,然后通过开启高压泵301,高压泵301将放置筒102内腔混合好的药液吸取传输至传输管302的内腔,通过传输管302将药液传输至喷嘴303的内腔,最后通过喷嘴303将药液进行喷洒,通过扶手101b和连接杆101a的配合,可推动支撑板101进行位置移动,方便喷洒,从而对云杉进行治理。
33.实施例2
34.参照图1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35.具体的,支撑板101还包括限位板101f、设置于抽屉101d的底部,以及设置于放置箱101c内腔的底部且与限位板101f配合的限位槽101g,通过设置限位板101f和限位槽101g,起到了对抽屉101d限位的效果。
36.优选的,支撑板101还包括拉手101e、设置于抽屉101d的正面,以及设置于支撑板101底部四周的移动轮101h,通过设置拉手101e,起到了方便拉动抽屉101d的效果,通过设置移动轮101h,起到了方便支撑板101位置移动的效果。
37.较佳的,放置筒102包括进液管102a、设置于放置筒102顶部的左侧,以及设置于进液管102a顶部的活动盖,通过设置进液管102a,起到了方便将藜芦碱和可溶性液剂传输至放置筒102内腔的效果。
38.在使用时,通过进液管102a将藜芦碱和可溶性液剂传输至放置筒102的内腔,通过限位板101f和限位槽101g,起到了对抽屉101d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通过拉手101e,起到了方便拉动抽屉101d的效果,通过移动轮101h,方便支撑板101位置移动。
39.实施例3
40.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41.具体的,保护箱201包括通风孔201a、设置于保护箱201表面的两侧,以及设置于通风孔201a内腔的防尘滤网,通过设置通风孔201a,起到了方便对保护箱201内腔散热的效果。
42.优选的,放置筒102还包括水位窗102b、设置于放置筒102的正面,通过设置水位窗102b,起到了方便实时查看放置筒102内腔药液余量的效果。
43.较佳的,放置筒102还包括支撑块102c、设置于放置筒102的右侧,且与传输管302配合,通过设置支撑块102c,起到了对传输管302限位支撑的效果,避免传输管302出现掉落的情况。
44.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液管102a将藜芦碱和可溶性液剂传输至放置筒102的内腔,通过开启电机202,电机202的输出轴带动转杆203转动,转杆203在转动的同时带动搅拌杆204转动,通过搅拌杆204将藜芦碱和可溶性液剂充分混合,然后通过开启高压泵301,高压泵301将放置筒102内腔混合好的药液吸取传输至传输管302的内腔,通过传输管302将药液传输至喷嘴303的内腔,最后通过喷嘴303将药液进行喷洒,从而对云杉进行治理,通过水位窗102b,可以实时查看放置筒102内腔药液余量,通过扶手101b和连接杆101a的配合,可推动支撑板101进行位置移动,方便喷洒,确保了能够保护和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达到物理与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的效果。
45.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