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施栽培新型吊蔓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1945发布日期:2022-06-14 23:1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施栽培新型吊蔓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设施农作物种植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施栽培新型吊蔓工具。


背景技术:

2.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设施栽培已成为蔬菜种植行业的主要栽培方式,经统计,2016年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872.1万亩,设施蔬菜年产量达到2亿多吨,平均每年增长200多万亩,截止2020年,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6000万亩,预计2021年将达到6200万亩。从经济效益分析,2008年,蔬菜每亩产值为4097.77元,净利润为1881.69元;蔬菜生产的成本利润率为84.91%。蔬菜每667m2产值为粮食的5.5倍,净利润为粮食的10.1倍,成本利润率为粮食的2.6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2009)。
3.高回报同样意味着高投入,目前我国设施蔬菜栽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投入,就番茄而言,一人最多管理2亩地的生产种植,其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缠头、落蔓等相关工作。传统的缠头方式是直接将吊蔓绳缠绕于植株茎秆,通过系绳、解绳、再系绳的方式调整植株,或使用绑蔓夹、m钩等方式进行植株调整,然而上述吊蔓方式均存在一定弊端,直接系绳消耗了更多的劳动力,严重降低了劳动效率;绑蔓夹多为一次性产品,且一株植株需多个绑蔓夹,既增加了吊蔓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环境污染的可能;m钩虽可以多次使用,但每次用完后需额外缠绳,且由于m钩较大,吊蔓时植株达不到顶部钢丝就需要打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和坐果能力。
4.如何在设施蔬菜栽培中,减少吊蔓、落蔓的工作量,节约此过程投入的人力、物力,是目前蔬菜栽培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一种简单的工具,减少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吊蔓、落蔓的工作量,节约此过程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从而提高蔬菜种植行业的产值和效益。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设施栽培新型吊蔓工具,包括有系绳环扣,使用时,少量吊蔓绳穿过系绳环扣并系紧。
8.第一绕绳主体,第一绕绳主介于系绳环扣与卡绳环扣中间,使用时在该部分绕绳两圈,并配合卡绳环扣、第二绕绳主体、挂钩共同调节吊蔓绳收放长度。
9.卡绳环扣,所述卡绳环扣略小于系绳环扣,在吊蔓过程中起固定吊蔓绳作用,防止吊蔓绳非人力调节时自由收缩。
10.第二绕绳主体,第二绕绳主体介于卡绳环扣与挂钩之间,使用时在该部分绕绳一圈。
11.挂钩,所述挂钩在吊蔓准备阶段可直接悬挂在牵引绳上,吊蔓工作开始后取下挂
钩,吊蔓绳越过牵引绳垂下,绕线后,该挂钩配合第一绕绳主体、卡绳环扣、第二绕绳主体共同参与吊蔓绳长短的控制。
12.进一步的,所述的系绳环扣(1)为封闭圆环,其内径大小满足吊蔓绳(6)轻松穿过。所述系绳环扣直接与第一绕绳主体(2)连接。
13.进一步的,第一绕绳主体(2)笔直,长度足够轻松绕吊蔓绳两圈,其两端分别连接系绳环扣(1)、卡绳环扣(3)。
14.进一步的,卡绳环扣(3)为封闭圆环,大小略小于系绳环扣(1)。
15.进一步的,第二绕绳主体(4)笔直,长度可略短于第一绕绳主体(2),但需满足吊蔓绳轻松缠绕一周,其一端连接卡绳环扣(3),另一端作为挂钩(5)的一部分。
16.进一步的,挂钩(5)呈圆弧状,大小可轻松悬挂至牵引绳(7)上。
17.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吊蔓时,只需剪取适当长度吊蔓绳(尼龙绳),将吊蔓绳一端系于系绳环扣,并越过牵引绳(棚内已搭建好的铁丝)垂下,在第一绕绳主体绕绳两圈,第二绕绳主体绕绳一圈,通过该方式固定吊蔓绳并调节吊蔓绳收放长度,吊蔓绳另一端系于作物首次吊蔓处。伴随作物生长,利用吊蔓工具下放吊蔓绳长度,使吊蔓绳不至于紧勒植株,从而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19.吊蔓工具整体设计简单,所需原材料少,制作成本低。通过该工具吊蔓,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操作方便,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具不易损坏,并可以重复使用,极大地延长了使用寿命,从而大大降低吊蔓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附图说明
20.图1是吊蔓工具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吊蔓工具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22.图中:1系绳环扣、2第一绕绳主体、3卡绳环扣、4第二绕绳主体、5挂钩、6吊蔓绳、7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晰的理解本技术的相关技术方案,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部分的描述仅为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基于本使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新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竖直”、“垂下”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5.参见图1-2,该设施栽培新型吊蔓工具包括系绳环扣(1),使用时,少量吊蔓绳(6)
穿过系绳环扣(1)并系紧。
26.第一绕绳主体(2),第一绕绳主体(2)介于系绳环扣(1)与卡绳环扣(3)中间,使用时在该部分绕绳两圈,并配合卡绳环扣(3)、第二绕绳主体(4)、挂钩(5)共同调节吊蔓绳(6)收放长度。
27.卡绳环扣(3),所述卡绳环扣(3)在吊蔓过程中起固定吊蔓绳作用,防止吊蔓绳非人力调节时自由收缩。
28.第二绕绳主体(4),第二绕绳主体(4)介于卡绳环扣(3)与挂钩(5)之间,使用时在该部分绕绳一圈。
29.挂钩(5),所述挂钩(5)在吊蔓准备阶段可直接悬挂在牵引绳(7)上,吊蔓工作开始后取下挂钩(5),吊蔓绳(6)越过牵引绳(7)垂下,整个吊蔓装置倒置,绕绳后该挂钩配合第一绕绳主体(2)、卡绳环扣(3)、第二绕绳主体(4)共同参与吊蔓绳长短的控制。
30.系绳环扣(1)为封闭圆环,其内径大小满足吊蔓绳(6)轻松穿过。所述系绳环扣直接与第一绕绳主体(2)连接。
31.第一绕绳主体(2)笔直,长度足够轻松绕吊蔓绳两圈,其两端分别连接系绳环扣(1)、卡绳环扣(3)。
32.卡绳环扣(3)为封闭圆环,大小略小于系绳环扣(1)。
33.第二绕绳主体(4)笔直,长度可略短于第一绕绳主体(2),但需满足吊蔓绳轻松缠绕一周,其一端连接卡绳环扣(3),另一端作为挂钩(5)的一部分。
34.挂钩(5)呈圆弧状,大小可轻松悬挂至牵引绳(7)上。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吊蔓时,只需剪取适当长度吊蔓绳(尼龙绳),将吊蔓绳一端系于系绳环扣,并越过牵引绳(棚内已搭建好的铁丝)垂下,在第一绕绳主体绕绳两圈,第二绕绳主体绕绳一圈,通过该方式固定吊蔓绳并调节吊蔓绳收放长度,吊蔓绳另一端系于作物首次吊蔓处。伴随作物生长,利用吊蔓工具下放吊蔓绳长度,使吊蔓绳不至于紧勒植株,从而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36.吊蔓工具整体设计简单,所需原材料少,制作成本低。通过该工具吊蔓,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操作方便,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具不易损坏,并可以重复使用,极大地延长了使用寿命,从而大大降低吊蔓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37.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般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在技术人员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改或改进。但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和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