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包液体菌种专用半环节变径多级插孔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7201发布日期:2022-04-27 11:4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菌包液体菌种专用半环节变径多级插孔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菌包液体菌种专用半环节变径多级插孔棒,属于菌棒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传统食用菌液体菌种专用全环节多级变径插孔棒,多用在食用菌菌包制作时,用于菌包中心上下孔洞成型的专用工具,由于食用菌液体菌种的流动性特点,为了使液体菌种在向食用菌菌包内部接种时,防止液体菌种上下不均匀挂壁直冲到孔洞的底部(造成底部局部菌种萌发,拉长发菌期)的情况发生,传统的插孔棒设计了液体菌种插孔棒上的环节,一般是1-2个变径的全环节,这样在菌包装包结束并灭菌冷却结束后,菌包中间的孔洞就会形成1-2个环形的收细台阶,这样就可以在接种后截留一部分液体菌种在食用菌菌包内部孔洞中的上、中的两个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菌种上下萌发的状态,所以目前绝大多数的食用菌菌包厂(以液体菌种工厂化黑木耳菌包制作为例)普遍采用液体菌种全环节专用插孔棒,以增强在食用菌工厂化大批量生产菌包时的菌种萌发效果。
3.但传统的1-2级全环节设计,菌种截留点少,如果第一个环节不能截留适量的液体菌种,菌种基本就会全部流到菌袋的底部并在底部萌发,拉长了整个菌袋的发育周期,并且由于两个全环节的间距过大,造成由第一个环节流下的菌种冲势比较大,均匀流动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全环节多级变径插孔棒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食用菌菌包液体菌种专用半环节变径多级插孔棒。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用菌菌包液体菌种专用半环节变径多级插孔棒,包括插杆盘和插杆筒,所述插杆盘下方安装有插杆筒,所述插杆筒上设置有若干插杆半环阶。
6.优选地,所述插杆筒为多级变径管状结构,直径逐渐缩小,所述插杆盘的直径为25mm。
7.优选地,所述插杆盘与插杆筒一体成型。
8.优选地,所述插杆盘与插杆筒为塑料材质。
9.优选地,所述插杆盘与插杆筒一体结构的总长为200mm。
10.优选地,一级插杆半环阶距离插杆盘底部的距离位65-70mm。
11.优选地,二级插杆半环阶距离插杆盘底部的距离为90-100mm。
12.优选地,三级插杆半环阶距离插杆盘底部的距离为120-130mm。
13.优选地,四级插杆半环阶距离插杆盘底部的距离为160-170mm。
14.优选地,相邻插杆半环阶的纵向间距为25-30mm。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菌菌包液体菌种专用半环节变径多级插孔棒与传统的液体菌种全环节变径接种棒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为:
16.(1)本实用新型液体菌种半环节变径插孔棒具有4级(根据需要也可以设计为多个
半环节)在与传统液体菌种全环节变径插孔棒的对比中,台阶的截留数量增加了至少1倍,可以更加有效的在食用菌菌包孔洞内部的多个不同位置人为制造出更多的菌种截留点,有更好的菌种流动缓冲性,从而在传统插孔棒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的提高了液体菌种在接入菌包后的萌发和挂壁点,明显增强了大批量生产后的可靠与稳定性,液体菌种由于受到多种原因干扰,经常会导致液体菌种萌发异常。
17.(2)本实用新型半环节多级变径插孔棒的推出,会明显在传统基础上增强菌包萌发效果,进而潜移默化的推进食用菌液体菌种工厂化的进程。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9.在附图中:
20.图1为传统固体菌种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传统液体菌种多级变径全环阶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包液体菌种专用半环节变径多级插孔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的右视图;
24.其中,1-插杆盘,2-一级插杆半环阶,3-二级插杆半环阶,4-三级插杆半环阶,5-四级插杆半环阶。
具体实施方式
25.具体实施方式及对比说明: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3-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食用菌菌包液体菌种专用半环节变径多级插孔棒,包括插杆盘1和插杆筒,所述插杆盘1下方安装有插杆筒,所述插杆筒上设置有若干插杆半环阶,相邻插杆半环阶相对设置,截面组成一个完整圆形。
28.所述插杆筒为多级变径管状结构,直径逐渐缩小,所述插杆盘1的直径为25mm。
29.所述插杆盘1与插杆筒一体成型。所述插杆盘1与插杆筒为塑料材质。
30.所述插杆盘1与插杆筒一体结构的总长为200mm。
31.所述插杆筒上设置有四级插杆半环阶,其中一级插杆半环阶2距离插杆盘1底部的距离位65-70mm,具体为66.8mm。二级插杆半环阶3距离插杆盘1底部的距离为90-100mm,具体为95mm。三级插杆半环阶4距离插杆盘1底部的距离为120-130mm,具体为125mm。四级插杆半环阶5距离插杆盘1底部的距离为160-170mm,具体为165mm。相邻插杆半环阶的纵向间距为25-30mm,具体位29.8mm。二级插杆半环阶3与四级插杆半环阶5的距离为70mm。
32.本实用新型半环节多级变径插孔棒与传统全环节多级变径插孔棒的对比如下:
33.1、传统插孔棒,通常设计为1-2个全环节阶梯做为截留点,其很难设计成3个全环节截留点:因为食用菌菌包(以黑木耳菌包为例)通常菌包高度20cm-24cm,插孔棒的长度一般为1.65-20cm的范围,两个全环节已经使插孔棒最下部分的变径后的菌棒直径收细在 1.2cm左右,而菌包在装袋机装包时形成的孔洞直径大约在2cm,这种情况下,如果全环节插
孔棒继续增加环节数量已经毫无意义,因为环节越多,插孔棒下部收的越细,进而无法和装袋机装包后形成的孔洞有效贴合,无法在灭菌后形成与全环节插孔棒相同的外形,起不到更多截留点截留液体菌种的作用,所以传统的全环节多级变径插孔棒最多只能设计成为2个全环节。
34.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环节多级变径插孔棒,巧妙的把全环节截留液体菌种的理论和实践功能重组,把全环节优化成为半环节截留点,优势为:
35.(1)、由原来的顶多2个全环节截留点转变为至少4个半环节截留点,使截留位置更加连贯,截留效率更高。
36.(2)、虽然增加到4个半环节(可以设计增加更多的半环节),而插孔棒最底部的棒径并没有明显降低,上下比例接近,可以更好的和装袋机自然形成的孔洞有效贴合,形成更加规则紧实的半环节孔棒外形,最终达到液体菌种均匀挂壁萌发的最高技术要求。
37.液体菌种的优势是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在10多年的传统多级变径插孔棒应用上看,并没有因为全环节的截留面积大,而明显增加截留点的菌种萌发效果,因为液体菌种萌发点一但萌发,就会迅速产生气升菌丝向周围定植并扩散,而且时间不会超过80小时,在菌包上下挂壁上下一起生长的情况下,全环节和半环节截留液体菌种后的萌发效果是一致的,所以全环节和半环节就截留点面积而言,效果区别接近于零,只有增加截留点数量才会增强挂壁效果,而且半环节的位置巧妙的左右对应,液体菌种在向下流动受到阻力后,自然会冲向另一半的半环节位置。所以半环节具有明显的技术理论与实践后发优势,具有明显超越传统多级变径插孔棒的技术特征。
3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方式记载的特征的合理组合,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