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香菇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香菇栽培智能温室。
背景技术:2.我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菇最早的国家,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香菇的食用、药用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香菇的国际国内市场将会日益扩大,对香菇及其加工品、保健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菇制品前景诱人。
3.香菇属腐生性真菌,只能从现成的营养基质中吸收碳源、氮源、矿物质等进行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主要有水分、养料、温度、空气、光线等。香菇子实体的形状、颜色、质量和生长速度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20-23℃的高温下香菇生长迅速、朵大、肉薄、柄细长、菌盖易开伞,同时肉质比较粗糙,颜色略白,质量较差,在低温环境中香菇生长缓慢、朵小、肉薄、柄短、且色泽较深,质地致密,而且低温干燥的环境下,易形成花菇,质量亦好。香菇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培养基内水分过多时,菌丝生长往往因缺氧而停止生长或生长十分缓慢;缺水时香菇菌丝分泌的各种酶就不能自由扩散接触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本质素进行分解活动。香菇属好气性真菌,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空气不流通、不新鲜、氧气不足、其呼吸过程受阻,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发育也会受阻抑,因此,栽培香菇的菇棚和菇房要通风良好。
4.目前,香菇种植多为简易大棚,采用水泥柱或钢柱作为支撑骨架,用竹 竿捆扎成拱形棚顶,其上覆盖一层塑料布和遮阳网或者草苫,虽然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但与香菇的最适宜种植环境相比仍有明显差别,影响出菇,或使出菇时间推迟,生产周期延长;另外,现有简易大棚使用周期较短,无法适应夏季的高温天气和冬季的低温天气,使香菇的生产周期长,产量大大降低,无法满足现代工厂化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周年出菇的香菇基于物联网的香菇栽培智能温室。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香菇栽培智能温室,包括外骨架、内骨架构成的双层骨架结构,内骨架内部设有多列用于放置香菇菌棒的培养架,内骨架和外骨架的外侧均覆盖有保温膜,外骨架的保温膜外侧还设有遮阳网,外骨架顶部为拱形,内骨架顶部为两个倒v形分骨架的连体结构,外骨架顶部与内骨架顶端之间设有两个平行的纵向连接架,所述培养架上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内骨架的内侧壁上设有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外骨架外独立设有控制终端,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外骨架顶部两侧设有用于卷收外骨架保温膜的第一卷帘机及用于卷收遮阳网的第二卷帘机,第一卷帘机、第二卷帘机还分别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内骨架前侧面设有温室门、风机,两个风机分为位于内骨架两个倒
v形分骨架的前侧面,风机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内骨架内还设有加湿机构,所述加湿机构包括加湿支管、布水管、加湿主管、水泵,“t”形加湿主管固定于内骨架后侧面,加湿主管的进水端与水泵连接,加湿主管的横向管道上连接有若干纵向的布水管,每个布水管下面连接有若干“y”形加湿支管,加湿支管的两个分叉上设有喷雾头,水泵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内骨架顶部的v形分骨架布设有多个补光灯带,补光灯带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物联网的香菇栽培智能温室能够实现温室内光照、温度、湿度、通风情况的调控,防止温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具有很好的保温保湿效果;内外双层骨架结构提高温室稳定性,并利用纵向连接架强化外骨架、内骨架之间内部稳定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图2中纵向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16.附图标记:1-外骨架,2-内骨架,3-纵向连接架,4-温室门,5-风机,6-第一卷帘机,7-第二卷帘机,8-培养架,9-加湿支管,10-布水管,11-加湿主管,12-水泵,13-温湿度传感器,14-光照度传感器,15-二氧化碳传感器,16-控制终端,17-补光灯带。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请参阅附图1-4所示,本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香菇栽培智能温室,包括外骨架1、内骨架2构成的双层骨架结构,内骨架2内部设有多列用于放置香菇菌棒的培养架8,内骨架2和外骨架1的外侧均覆盖有保温膜,外骨架1的保温膜外侧还设有遮阳网,外骨架1顶部为拱形,内骨架2顶部为两个倒v形分骨架的连体结构,外骨架1顶部与内骨架2顶端之间设有两个平行的纵向连接架3,所述培养架8上设有温湿度传感器13,内骨架2的内侧壁上设有光照度传感器14、二氧化碳传感器15,外骨架1外独立设有控制终端16,温湿度传感器13、光照度传感器14、二氧化碳传感器15分别与控制终端16电连接;所述外骨架1顶部两侧设有用于卷收外骨架1保温膜的第一卷帘机6及用于卷收遮阳网的第二卷帘机7,第一卷帘机6、第二卷帘机7还分别与控制终端16电连接;所述内骨架2前侧面设有温室门4、风机5,两个风机5分为位于内骨架2两个倒v形分骨架的前侧面,风机5与控制终端16电连接;所述内骨架2内还设有加湿机构,所述加湿机构包括加湿支管9、布水管10、加湿主管11、水泵12,“t”形加湿主管11固定于内骨架2后侧面,加湿主管11的进水端与水泵12连接,加湿主管11的横向管道上连接有若干纵向的布水管10,每个布水管10下面连接有若干“y”形加湿支管9,加湿支管9的两个分叉上设有喷雾头,水泵12与控制终端16电连接;所述内骨架2顶部的倒v形分骨
架布设有多个补光灯带17,补光灯带17与控制终端16电连接。
19.本实施例中,第一卷帘机6、第二卷帘机7均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外骨架1两侧;风机5为2个,对称设置于内骨架2前侧面,补光灯带17为4个,内骨架2顶部每个倒v形分骨架上对称设置两个,6根布水管10分别平行固定于内骨架2上部的水平纵梁上,内骨架2每个单体分骨架内设有3列培养架8;水泵12的进水端与温室外的水池连接。
2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13、光照度传感器14、二氧化碳传感器15相对准确的采集温室内的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信息,然后传送给控制终端16,控制终端16根据实时检测值与香菇对应的最适环境条件比对分析后控制,第一卷帘机6、第二卷帘机7、风机5、水泵12、补光灯带17对温室内环境调节,以使温室内的环境能够始终适宜香菇生长。
21.外骨架1的设置提高温室的抗风雪等恶劣环境能力,通过纵向连接架3进一步提高外骨架1、内骨架2形成的温室骨架的内在稳定性。
22.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16包括微处理器、无线传输模块,利用无线传输模块将本地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传输给远程管理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远程管理终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给微处理器发送指令,微处理器控制本地的执行设备进行相应操作调控温室内环境。
23.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进行修改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