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马鱼幼苗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2193发布日期:2022-03-20 02:2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斑马鱼幼苗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斑马鱼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斑马鱼幼苗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斑马鱼身体延长而略呈纺锤形,头小而稍尖,吻较短。斑马鱼和人类基因有着87%的高度相似性,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很突出,这意味着其实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适用于人体,因此在很多药物实验室内会专门养殖斑马鱼以进行药物试验。
3.斑马鱼在养殖时,对水温有着较高的要求,斑马鱼幼苗需要28.5度的恒温环境生长以及其在静水中饲养时消耗水中溶解氧含量,溶解氧含量的降低会导致斑马鱼幼苗期的存活率降低,现有技术需要定期放入恒温培养箱维持长期生长温度及每天需要大量的人工换水来增加水中的氧含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斑马鱼幼苗养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斑马鱼幼苗养殖系统,包括孵化箱,所述孵化箱内腔底部设置有增氧循环机构,所述孵化箱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养殖缸,所述孵化箱内腔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加热箱;
6.所述增氧循环机构包括曝气支架,所述曝气支架固定设置在孵化箱内腔底部,所述曝气支架一端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一曝气直管,所述曝气支架另一端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二曝气直管,所述曝气支架、第一曝气直管和第二曝气直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曝气喷头;
7.所述孵化箱一侧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输出端设置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一端贯穿孵化箱内壁并延伸至孵化箱内部,并且输气管一端与曝气支架一端相连通,所述气泵底部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与孵化箱固定连接。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养殖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底部贯穿设置,且缸体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框架,所述底板框架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底板框架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设置有支腿。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孵化箱内腔底部均匀设置有四组放置凹槽,每组所述放置凹槽数量设置为四个。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腿底部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支腿与放置凹槽相匹配。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曝气支架横截面形状设置为x形,且第一曝气直管与第二曝气直管均与孵化箱内壁相贴合,并且第一曝气直管与第二曝气直管分别设置在孵化箱内腔两侧的左侧和右侧。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孵化箱一侧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孵化箱另一
侧底部设置有出水管。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缸体两侧均设置有把手,所述缸体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微孔。
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箱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棒。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通过设置增氧循环机构,打开气泵,通过曝气支架、第一曝气直管和第二曝气直管上的曝气喷头对孵化箱内进行曝气增氧,并且由于曝气支架横截面形状设置为x形,并配合第一曝气直管和第二曝气直管,可以均匀的对孵化箱内的液体补充氧气,并且由于设置在一左一右的第一曝气直管和第二曝气直管,在曝气时,相互对冲的水流,可以带动孵化箱内的液体进行循环流动,配合孵化箱内的加热箱,可以提高孵化箱的液体温度上升的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合理的结构,可以有效实现对于斑马鱼幼苗养殖的合理环境,从而提高斑马鱼幼苗的存活率;
17.2、通过设置在缸体底部的支腿,在配合孵化箱内腔底部的放置凹槽,可以保证了养殖缸在孵化箱内部时的稳定性,并且支腿上设置有防滑套,从而避免支腿对孵化箱内壁造成损伤,且缸体底部的过滤网既可以使孵化箱内的液体可以进人到养殖缸内,还可以防止鱼苗从养殖缸内流出,并且一个孵化箱可以配套安装多个养殖缸,极大的提高了养殖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孵化箱顶部结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缸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为:1、孵化箱;2、养殖缸;201、缸体;202、底板框架;203、支腿;204、防滑套;205、把手;206、微孔;3、加热箱;4、曝气支架;5、第一曝气直管;6、第二曝气直管;7、曝气喷头;8、气泵;9、输气管;10、基板;11、放置凹槽;12、进水管;13、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附图1-3所示的一种斑马鱼幼苗养殖系统,包括孵化箱1,所述孵化箱1内腔底部设置有增氧循环机构,所述孵化箱1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养殖缸2,所述孵化箱1内腔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加热箱3;
24.所述增氧循环机构包括曝气支架4,所述曝气支架4固定设置在孵化箱1内腔底部,所述曝气支架4一端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一曝气直管5,所述曝气支架4另一端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二曝气直管6,所述曝气支架4、第一曝气直管5和第二曝气直管6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曝气喷头7;
25.所述孵化箱1一侧设置有气泵8,所述气泵8输出端设置有输气管9,所述输气管9一
端贯穿孵化箱1内壁并延伸至孵化箱1内部,并且输气管9一端与曝气支架4一端相连通,所述气泵8底部设置有基板10,所述基板10与孵化箱1固定连接。
26.如附图3所示,所述养殖缸2包括缸体201,所述缸体201底部贯穿设置,且缸体201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框架202,所述底板框架202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底板框架202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设置有支腿203,通过支腿203的设置,可以使得缸体201与孵化箱1内腔底部之间形成有缝隙,继而方便孵化箱1内的液体进入到养殖缸2内。
27.如附图2所示,所述孵化箱1内腔底部均匀设置有四组放置凹槽11,每组所述放置凹槽11数量设置为四个,放置凹槽11的组数取决于孵化箱1内养殖缸2的数量。
28.如附图3所示,所述支腿203底部套设有防滑套204,所述防滑套204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支腿203与放置凹槽11相匹配,通过支腿203放置到放置凹槽11内,可以保证了养殖缸2在孵化箱1内的稳定性。
29.如附图2所示,所述曝气支架4横截面形状设置为x形,且第一曝气直管5与第二曝气直管6均与孵化箱1内壁相贴合,并且第一曝气直管5与第二曝气直管6分别设置在孵化箱1内腔两侧的左侧和右侧,以便于通过第一曝气直管5与第二曝气直管6产生孵化箱1内的水流对冲,继而带动孵化箱1内的液体在不断流动中,也避免孵化箱1中由于加热箱3的存在,导致孵化箱1内温度不均匀。
30.如附图1所示,所述孵化箱1一侧顶部设置有进水管12,所述孵化箱1另一侧底部设置有出水管13。
31.如附图3所示,所述缸体201两侧均设置有把手205,所述缸体201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微孔206,以便于提高养殖缸2内液体进入的效率。
32.如附图1所示,所述加热箱3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棒。
33.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依次将多个养殖缸2放置到孵化箱1内,由于缸体201底部的支腿203与孵化箱1内的放置凹槽11相卡合,因此养殖缸2可以稳定的放置到孵化箱1内,再通过进水管12,对孵化箱1内注入70%的斑马鱼幼苗养殖液,由于养殖缸2上的过滤网和微孔206,使得养殖缸2内腔可以与孵化箱1内腔相通,因此孵化箱1内的斑马鱼幼苗养殖液可以进入到养殖缸2内,最后在开启加热箱3内的加热棒,对孵化箱1内的斑马鱼幼苗养殖液进行加温,使孵化箱1内的温度控制在适合斑马鱼幼苗生存的温度,并打开气泵8,通过曝气支架4、第一曝气直管5和第二曝气直管6上的曝气喷头7对孵化箱1内进行曝气增氧,此时孵化箱1内的养殖环境准备完成后,将斑马鱼幼苗依次放置到各个养殖缸2内进行养殖,并定期将养殖缸2的死鱼苗捞掉。
34.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5.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6.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