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

文档序号:30347610发布日期:2022-06-08 09:3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虫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


背景技术:

2.高温高湿的环境以及含水量大、偏酸的培养基都是食用菌栽培产生虫害的主要诱因,目前的食用菌培养环境中对虫害的预防方式有通过定时采集虫害的图像,并通过虫害图像进行分析识别从而对虫害做出预防措施。由于缺乏较佳的对于虫害的图像采集装置,导致无法得到清晰的虫害图像,从而对虫害的预防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4.一种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其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设有外罩,外罩中设有用于引诱蚊蝇的诱捕机构,外罩中还设有位于诱捕机构下方的电网,底座上底座中设有开口竖直向上设置的收集腔,收集腔内设有粘纸安装机构,粘纸安装机构上设有覆盖收集腔的粘纸,粘纸的粘面向上设置且粘纸用于对电网上掉落蚊蝇进行收集;电网的中心处设有用于对粘纸上设有用于对粘纸上蚊蝇进行拍摄的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摄像头。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诱捕机构、电网的设置,能够将蚊蝇粘附在粘纸上,从而较佳的实现了对于蚊蝇图像的采集,提升了对于虫害的预防效果。
6.作为优选,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还包括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处理模块,4g通信模块、云端服务器以及移动终端,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以及ph传感器;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粘纸上的蚊蝇图像进行采集并发送至处理模块,环境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以及土壤ph并将环境信息发送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对图像数据以及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数据通过4g通信模块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用于对图像数据以及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并在指标超出阈值时通过4g通信模块发送信息至移动终端。
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环境信息采集模块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了对于食用菌虫害的预防效果。
8.作为优选,诱捕机构包括设置于外罩中且用于放置信息素的信息素存放盒,信息素存放盒管道连接有雾化泵,雾化泵上管道连接有连接头,摄像头安装在连接头的下端面上,连接头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沿连接头周向均匀分布的扩散管,扩散管的下端部设有扩散口。
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诱捕机构结构的设置,较佳的实现了对于蚊蝇的诱捕。
10.作为优选,诱捕机构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连接头侧壁上且均匀分布于两扩散管之间的诱捕灯。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诱捕灯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了诱捕机构对于蚊蝇的诱捕效
果。
12.作为优选,粘纸安装机构包括设置于收集腔内且用于安装粘纸的放卷辊,放卷辊的上方设有可随放卷辊一同转动的从动辊,收集腔内远离放卷辊的端部设有与放卷辊相配合以卷起粘纸的收卷辊;底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放卷辊、从动辊以及收卷辊的驱动机构。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粘纸安装机构结构的设置,较为方便的实现了对于粘纸的更换。
14.作为优选,放卷辊、从动辊以及收卷辊的一端部均伸出收集腔,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外侧壁上且与收卷辊相连接的电机,从动辊以及收卷辊上伸出收集腔的端部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机构结构的设置,较佳的实现了对于放卷辊、收卷辊以及从动辊的驱动。
16.作为优选,外罩呈圆柱状且外罩的开口竖直向下设置,外罩下端部的侧壁沿其周向向外扩张形成扩张部,底座的上端部设有用于对扩张部进行支撑的支撑板,扩张部设有用于供蚊蝇飞入外罩中的蚊蝇入口。
1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外罩结构的设置,不仅使得外罩可较佳的放置在底座上,也使得蚊蝇可较为方便的通过蚊蝇入口进入外罩中。
18.作为优选,扩张部的下端面上设有用于供支撑板卡入的凹槽。
1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凹槽的设置,较佳的提升了外罩与底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1中的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的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的剖视图。
22.图3为实施例1中的诱捕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1中的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实施例1中的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26.实施例1
27.如图1、2、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其包括底座110,底座110的上方设有外罩120,外罩120中设有用于引诱蚊蝇的诱捕机构,外罩120中还设有位于诱捕机构下方的电网210,底座110上底座110中设有开口竖直向上设置的收集腔220,收集腔220内设有粘纸安装机构,粘纸安装机构上设有覆盖收集腔220的粘纸230。其中,粘纸安装机构包括设置于收集腔220内且用于安装粘纸230的放卷辊290,放卷辊290的上方设有可随放卷辊290一同转动的从动辊2100,收集腔220内远离放卷辊290的端部设有与放卷辊290相配合以卷起粘纸230的收卷辊2110;底座110上设有用于驱动放卷辊290、从动辊2100以及收卷辊2110的驱动机构;放卷辊290、从动辊2100以及收卷辊2110的一端部均伸出收集腔220,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110外侧壁上且与收卷辊2110相连接的电机130,从动
辊2100以及收卷辊2110上伸出收集腔220的端部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140。粘纸230的粘面向上设置且粘纸230用于对电网210上掉落蚊蝇进行收集;电网210的中心处设有用于对粘纸230上设有用于对粘纸230上蚊蝇进行拍摄的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摄像头240。本实施例中的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还包括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处理模块,4g通信模块、云端服务器以及移动终端,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以及ph传感器;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粘纸230上的蚊蝇图像进行采集并将图像数据发送至处理模块,环境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以及土壤ph并将环境信息发送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对图像数据以及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数据通过4g通信模块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用于对图像数据以及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并在指标超出阈值时通过4g通信模块发送信息至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的电网、雾化泵、诱捕灯以及电机均与处理模块电性连接,可通过移动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送信息,通过云端服务器向处理模块发送指令,从而通过处理模块控制电网、雾化泵、诱捕灯以及收卷辊工作。
28.本实施例中的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在使用时,启动诱捕机构,蚊蝇从外罩120的下端部进入外罩120中,飞入外罩120中的蚊蝇被电网210电晕或是电死并掉落在粘纸230上,通过粘纸230上端部的图像采集模块对粘纸230上蚊蝇的图像进行采集并发送至处理模块,环境信息采集模块通过对空气温湿度数据、土壤温湿度数据以及土壤ph数据进行采集并将数据发送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通过对蚊蝇的图像数据以及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对处理模块进行分析,并在数据超出阈值时,发送报警信息至移动终端(例如手机)以提醒培育人员。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食用菌虫害监测预警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公开号为cn109328828a以及公开号为cn110689507a的专利文件公开的技术相同,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不与赘述。
29.本实施例中,通过诱捕机构、电网210的设置,能够将蚊蝇粘附在粘纸230上,从而较佳的实现了对于蚊蝇图像的采集,提升了对于虫害的预防效果。
30.其中,通过电网、雾化泵、诱捕灯以及电机与处理模块之间的电性连接,能够实现对于电网、雾化泵、诱捕灯以及电机的远程控制,从而较佳的实现了对于电网、雾化泵、诱捕灯以及收卷辊的控制。
31.其中,通过环境信息采集模块的设置,能够对食用菌生长的环境信息进行监测,在环境数据异常时发送预警信息至培育人员,从而避免了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蚊蝇滋生,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对于食用菌虫害的预防效果。
32.其中,通过粘纸安装机构结构的设置,能够在粘纸230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收卷辊2110将粘满蚊蝇的粘纸230卷起,从而使得外罩120中掉落的蚊蝇可较佳的粘附在粘纸230上,从而较为方便的实现了对于粘纸230的更换。
33.其中,通过驱动机构结构的设置,能够通过电机驱动收卷辊2110转动,由于收卷辊2110与放卷辊290之间的连接有粘纸230,放卷辊290随着收卷辊2110的转动而转动,通放卷辊290与从动辊2100之间的齿轮140啮合实现从动辊290的转动,从而较佳的实现了对于放卷辊290、收卷辊2110以及从动辊2100的驱动。
34.结合图3所示,诱捕机构包括设置于外罩120中且用于放置信息素的信息素存放盒250,信息素存放盒250管道连接有雾化泵260,雾化泵260上管道连接有连接头270,摄像头240安装在连接头270的下端面上,连接头27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沿连接头270周向均匀分
布的扩散管280,扩散管280的下端部设有扩散口310。诱捕机构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连接头270侧壁上且均匀分布于两扩散管280之间的诱捕灯320。
35.本实施例中的诱捕机构在使用时,将信息素加入信息素盒250中,通过雾化泵260对信息素进行雾化并将雾化后的信息素从扩散口310排出,从而较佳的实现了对于蚊蝇的诱捕。
36.其中,通过诱捕灯320的设置,能够利用蚊蝇的趋光性将蚊蝇引诱至外罩120中,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诱捕机构对于蚊蝇的诱捕效果。
37.结合图4所示,外罩120呈圆柱状且外罩120的开口竖直向下设置,外罩120下端部的侧壁沿其周向向外扩张形成扩张部410,底座110的上端部设有用于对扩张部410进行支撑的支撑板150,扩张部410设有用于供蚊蝇飞入外罩120中的蚊蝇入口420。扩张部410的下端面上设有用于供支撑板150卡入的凹槽430。
38.本实施例中,通过外罩120上扩张部410以及蚊蝇入口420的设置,不仅使得外罩120可较佳的放置在底座110上,也使得蚊蝇可较为方便的通过蚊蝇入口420进入外罩120中,从而较佳的提升了对于蚊蝇的诱捕效果。
39.其中,凹槽430的设置,避免了外罩120在底座110上发生滑动,从而较佳的提升了外罩120与底座1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0.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