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立体式菌类培育通风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4918发布日期:2022-08-17 08:3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立体式菌类培育通风大棚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层立体式菌类培育通风大棚。


背景技术:

2.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随着科技的发展,食用菌的种植架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它的发展对人们的食用菌的种植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种类和数量也正在与日俱增。目前,食用菌一般是在种植大棚内进行种植,大棚种植由于隔离种植区域与外界的接触,如一种食用菌种植大棚(202022868954 .8)所述的种植大棚在通风机保持温度方面的技术较差,使得温度控制和通风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风效果与温度控制效果较好的多层立体式菌类培育通风大棚。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多层立体式菌类培育通风大棚,包括底面,所述底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虫网,所述防虫网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棚顶,所述防虫网的外侧设有黑白膜;所述黑白膜的上端与所述棚顶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黑白膜的白色面向外;所述大棚内设有多个种植架,所述种植架沿所述大棚的对称线所在竖直面对称设置成两排,两排所述种植架之间设有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底面抵接,所述喷淋机构的上端设置于所述种植架的上方,所述喷淋机构的下端设有加热器;所述大棚的两侧设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水渠,所述水渠沿所述大棚对称线所在竖直面对称设置,所述水渠通过第一水管与雨水处理机构连通;所述雨水处理机构设置于所述大棚内,所述雨水处理机构沿所述大棚对称线所在竖直面对称设置,所述雨水处理机构通过第二水管与所述喷淋机构连通。
5.所述大棚通过所述水渠收集雨水,降低菌类培育过程中的耗水量;通过所述雨水处理机构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防止收集的雨水接触菌种后造成污染,造成菌类病变或影响菌类的生长发育;通过所述黑白膜的收卷控制所述大棚是否通风,通过所述防虫网为刚性材质,用于支撑所述棚顶,同时防止通风时虫类进入大棚啃食菌类;通过所述喷淋机构给菌类施水;所述加热器用于调控在低温环境中进行通风时的水温,进而调节所述大棚内的温度。
6.进一步的,所述雨水处理机构包括雨水处理箱,所述雨水处理箱靠近所述水渠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水渠连通,所述雨水处理箱远离所述水渠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雨水处理箱连通;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第一高压水泵;所述第一水管靠近所述水渠的一端延伸进入所述水渠中,且靠近所述水渠的所述第一水管的入水口设有过滤器,防止杂质进入所述雨水处理箱中。
7.进一步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面与所述底面抵接,所述水箱的内底面设有所述加热器,所述水箱的顶面设有多个第二高压水泵;所述第二高压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延伸进入所述水箱,所述第二高压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包括竖管和横管,所述竖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高压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竖管的上端连通所述横管,所述横管设置于所述种植架的上方,所述横管的下端间隔设置多个雾化喷头;所述喷淋管沿所述水箱的对称线所在竖直面对称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表面设有用于观察所述水箱内的水量与是否发生霉变的透明窗;便于观察所述水箱内的情况,即使补水或者及时清理水箱,防止水质较差而导致杂菌污染,影响菌类的产量及品质。
9.进一步的,所述种植架包括两个竖板和多个横板,所述横板沿所述竖板由上至下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横板的两端与所述竖板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黑白膜的下端连接有卷膜器。
11.,便于所述黑白膜的收卷,降低种植人员的工作量。
12.进一步的,所述底面为网状结构,便于收集喷洒的多余的水分。
13.进一步的,所述底面下方设有收集板,所述收集板的两端均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远离所述收集板的一端嵌入所述水渠中,便于收集的多余的喷洒的水分进入所述水渠中。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大棚通风效果好,在低温环境中通风时便于对大棚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同时高效利用水资源,有效降低成本;有效防止杂菌污染,提高菌类的产量及品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大棚侧壁的左视图;
17.图3为大棚侧壁的正视图;
18.图4为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面,2-防虫网,3-黑白膜,4-棚顶,5-水渠,6-收集板,7-第一水管,8-种植架,81-竖板,82-横板,9-弧形板,10-雨水处理机构,101-雨水处理箱,102-第一高压水泵,11-第二水管,12-卷膜器,13-喷淋机构,131-水箱,132-第二高压水泵,133-喷淋管,134-雾化喷头,14-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1.实施例1
22.如图1-图4所示,一种多层立体式菌类培育通风大棚,包括底面1,所述底面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虫网2,所述防虫网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棚顶4,所述防虫网2的外侧设有黑白膜3;所述黑白膜3的上端与所述棚顶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黑白膜3的白色面向外;所述大棚内设有多个种植架8,所述种植架8沿所述大棚的对称线所在竖直面对称设置成两排,
两排所述种植架8之间设有喷淋机构13;所述喷淋机构13的下端与所述底面1抵接,所述喷淋机构13的上端设置于所述种植架8的上方,所述喷淋机构13的下端设有加热器14;所述大棚的两侧设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水渠5,所述水渠5沿所述大棚对称线所在竖直面对称设置,所述水渠5通过第一水管7与雨水处理机构10连通;所述雨水处理机构10设置于所述大棚内,所述雨水处理机构10沿所述大棚对称线所在竖直面对称设置,所述雨水处理机构10通过第二水管11与所述喷淋机构13连通;所述雨水处理机构10包括雨水处理箱101,所述雨水处理箱101靠近所述水渠5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一水管7与所述水渠5连通,所述雨水处理箱101远离所述水渠5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二水管11与所述雨水处理箱101连通;所述第二水管11上设有第一高压水泵102;所述第一水管7靠近所述水渠5的一端延伸进入所述水渠5中,且靠近所述水渠5的所述第一水管7的入水口设有过滤器;所述喷淋机构13包括水箱131,所述水箱131的底面与所述底面1抵接,所述水箱131的底面内设有所述加热器14,所述水箱131的顶面设有多个第二高压水泵132;所述第二高压水泵132的输入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延伸进入所述水箱131,所述第二高压水泵132的输出端连通有喷淋管133;所述喷淋管133包括竖管和横管,所述竖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高压水泵13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竖管的上端连通所述横管,所述横管设置于所述种植架8的上方,所述横管的下端间隔设置多个雾化喷头134;所述喷淋管133沿所述水箱131的对称线所在竖直面对称设置。
23.具体实施例,将种植有菌类容器或其他形式的物体放置在所述种植架8上,通过所述水渠5收集雨水,所述雨水通过所述雨水处理箱101处理后,通过所述第一高压水泵102输送至所述水箱131中,通过所述第二高压水泵132输送至所述喷淋管133中,通过与所述喷淋管133连通的所述雾化喷头134喷洒对菌类进行补水;一段时间后,因大棚与外界隔绝,由于菌类的生理活动,会造成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通过将所述黑白膜3收卷起来进行通风,通风时,所述防虫网2会放置虫类对菌类的侵扰,通风结束后,放下所述黑白膜3即可;在低温环境中通风时会造成所述大棚内的温度过低,影响菌类的生长,通过所述加热器14对所述水箱131内的水进行加热,通过这种方式均匀提高所述大棚内各处的温度。
24.实施例2
25.如图1-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所述水箱131的表面设有用于观察所述水箱131内的水量与是否发生霉变的透明窗;所述种植架8设置为多层种植架8,包括两个竖板81和多个横板82,所述横板82沿所述竖板81由上至下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横板82的两端与所述竖板81固定连接;所述黑白膜3的下端增设有卷膜器12;所述底面1设置为网状结构;所述底面1下方设有收集板6,所述收集板6的两端均设有弧形板9,所述弧形板9远离所述收集板6的一端嵌入所述水渠5中。
26.具体实施例,将种植有菌类容器或其他形式的物体放置在所述种植架8上,最上层的横板82上不放置,防止过度补水,影响菌类的生长,同时提高对大棚内空间的利用率;通过所述水渠5收集雨水,所述雨水通过所述雨水处理箱101处理后,通过所述第一高压水泵102输送至所述水箱131中,通过所述第二高压水泵132输送至所述喷淋管133中,通过与所述喷淋管133连通的所述雾化喷头134喷洒对菌类进行补水,多余的水分会从网状的所述底面1中渗落至所述集水板上,流经所述弧形板9进入所述水渠5中;一段时间后,因大棚与外界隔绝,由于菌类的生理活动,会造成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通过所述卷膜器12将所述黑白膜3收卷起来进行通风,降低种植人员的工作量通风时,所述防虫网2会放置虫类对
菌类的侵扰,通风结束后,放下所述黑白膜3即可;在低温环境中通风时会造成所述大棚内的温度过低,影响菌类的生长,通过所述加热器14对所述水箱131内的水进行加热,通过这种方式均匀提高所述大棚内各处的温度;通过所述透明窗观察所述水箱131内是否因长期储水发生霉变,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前期进入所述水箱131内的雨水也经过了相关的处理,能有效降低菌类的患病率,提高菌类的产量及品质。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