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绿化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54030发布日期:2022-04-22 07:52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绿化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墙体绿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垂直绿化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2.垂直绿化也可以称之为墙体绿化。由于城市土地有限,为此就要充分利用空间,在墙壁、阳台、窗台等地方栽植各种植物或高攀藤本植物,用来降低噪音或美化环境。
3.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垂直绿化装置,包括可盛装生长基质的种植容器,种植容器具有前表面及后表面;前表面设有为镂空敞口,镂空敞口水平设置有多个条形转动体,多个条形转动体沿竖向排列设置;条形转动体的一端与所述种植容器的一侧壁饺接,条形转动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种植容器的另一侧壁饺接;条形转动体上设置多个种植插口,多个种植插口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采用这种垂直绿化装置对园林进行装饰能够合理利用空间,同时增加园林的美观性。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使用这种垂直绿化装置,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植物进行浇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小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垂直绿化灌溉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垂直绿化灌溉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垂直绿化灌溉系统,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种植箱,所述墙体上还固定设置有集水箱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顶端与所述集水箱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对种植箱进行浇水的喷头;所述集水箱的侧壁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顶端与所述排水孔相连通;所述集水箱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移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排水孔的挡板;所述集水箱上固定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挡板滑动的驱动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种植箱进行浇水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挡板在滑槽内滑动,解除挡板对滑槽的阻挡作用,集水箱内的水通过排水孔排放至排水管内,排水管内的水在多个喷头的作用下同时对多个种植箱内的植物进行浇灌,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9.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换向杆、丝杆、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电机和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均固定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换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块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穿过所述挡板,所述丝杆与所述挡板螺纹配合;所述丝杆的底端与所述集水箱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穿过所述承载板,所述旋转杆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齿轮套设于所述换向杆上并与所述换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套设于所述旋转杆上并与所述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齿轮与所述第二斜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换向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换向杆旋转,换向杆带动第一斜齿轮旋转,第一斜齿轮带动第二斜齿轮旋转,第二斜齿轮带动旋转杆旋转,旋转杆带动丝杆旋转,丝杆带动挡板在滑槽内滑动,从而实现对排水孔的启闭。
11.可选的,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夹持块,两个所述夹持块的侧壁分别抵接于所述集水箱的两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夹持块对集水箱有夹持作用,从而对承载板有定位作用。
13.可选的,所述夹持块上螺纹配合有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抵接于所述集水箱的侧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螺杆对集水箱有夹持作用,从而将两个夹持块固定于集水箱上,进而将承载板固定于集水箱上,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承载板的便捷性。
15.可选的,所述螺杆上固定设置有旋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旋钮来旋转螺杆,具有省力作用。
17.可选的,所述承载板上固定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防护罩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对驱动组件有保护作用,延长了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
19.可选的,所述防护罩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穿设有螺栓,螺栓与所述承载板螺纹配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与承载板螺纹配合,从而将固定块固定于承载板上,进而将防护罩固定于承载板上,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防护罩的便捷性。
21.可选的,所述支撑块上固定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穿设有螺栓,螺栓与所述承载板螺纹配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与承载板螺纹配合,从而将固定部固定于承载板上,进而将支撑块固定于承载板上,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支撑块的便捷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当需要对种植箱进行浇水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挡板在滑槽内滑动,解除挡板对滑槽的阻挡作用,集水箱内的水通过排水孔排放至排水管内,排水管内的水在多个喷头的作用下同时对多个种植箱内的植物进行浇灌,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5.电机驱动换向杆旋转,换向杆带动第一斜齿轮旋转,第一斜齿轮带动第二斜齿轮旋转,第二斜齿轮带动旋转杆旋转,旋转杆带动丝杆旋转,丝杆带动挡板在滑槽内滑动,从而实现对排水孔的启闭;
26.两个夹持块对集水箱有夹持作用,从而对承载板有定位作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垂直绿化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的半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水箱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墙体;2、种植箱;3、集水箱;31、排水孔;32、滑槽;4、排水管;41、喷头;5、挡板;6、承载板;61、夹持块;7、驱动组件;71、换向杆;72、丝杆;73、第一斜齿轮;74、第二斜齿轮;75、电机;76、支撑块;761、固定部;77、旋转杆;8、防护罩;81、固定块;811、调节槽;9、螺杆;91、旋钮;10、增高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一种垂直绿化灌溉系统,参照图1,垂直绿化灌溉系统包括墙体1,墙体1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种植箱2。在本实施例中,种植箱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种植箱2呈矩形阵列分布。
34.参照图1和图2,墙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集水箱3,集水箱3用于盛装雨水,集水箱3的侧壁开设有排水孔31。墙体1上固定设置有排水管4,排水管4的顶端与集水箱3的侧壁固定连接,排水管4的顶端与排水孔31相连通。排水管4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用于对种植箱2进行浇水的喷头41,每个种植箱2上方喷头41的数量均为两个。
35.参照图2,集水箱3靠近排水孔31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32,滑槽32内滑移设置有挡板5。集水箱3顶部固定设置有承载板6,承载板6上设置有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用于驱动挡板5沿竖直方向滑动。
36.参照图3,为了增加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承载板6的便捷性,承载板6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夹持块61,两个夹持块61的内侧壁分别抵接于集水箱3两个相对的外侧壁。每个夹持块61上均螺纹配合有螺杆9,两个螺杆9的端部分别抵接于集水箱3的两侧,从而将两个夹持块61和承载板6固定于集水箱3上。两个螺杆9远离集水箱3的有单均固定设置有旋钮91,在本实施例中,旋钮91为蝶形螺母。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旋钮91来旋转螺杆9,具有省力作用。
37.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7包括换向杆71、丝杆72、第一斜齿轮73、第二斜齿轮74、电机75和两个支撑块76。两个支撑块76均固定于承载板6上,两个支撑块76相互平行。换向杆71沿水平方向延伸,换向杆7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支撑块76并与两个支撑块76转动连接。丝杆72沿竖直方向延伸,丝杆72穿过挡板5,丝杆72与挡板5螺纹配合。丝杆72的底端穿设于集水箱3并与集水箱3转动连接,丝杆72的顶端一体成型有旋转杆77,旋转杆77穿过承载板6并与承载板6转动连接。第一斜齿轮73套设于换向杆71上并与换向杆71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74套设于旋转杆77上并与旋转杆77固定连接,第一斜齿轮73与第二斜齿轮74相互啮合。承载板6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增高块10,电机75固定于增高块10的上表面,电机75的输出轴与换向杆71的端部固定连接。电机75驱动换向杆71旋转,换向杆71带动第一斜齿轮73旋转,第一斜齿轮73带动第二斜齿轮74旋转,第二斜齿轮74带动旋转杆77旋转,旋转杆77带动丝杆72旋转,丝杆72带动挡板5在滑槽32内滑动,从而实现对排水孔31的启闭。
38.参照图3,为了增加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支撑块76的便捷性,每个支撑块76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固定部761,每个固定部761的下表面均抵接于承载板6的上表面,每个固定部761上均穿设有螺栓,每个螺栓均与承载板6螺纹配合,从而将固定部761固定于承载板6上,进而将支撑块76固定于承载板6上。
39.参照图1和图2,承载板6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护罩8,驱动组件7位于防护罩8内。防护罩8对驱动组件7有保护作用,延长了驱动组件7的使用寿命。
40.继续参照图1,防护罩8相对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固定块81,两个固定块81的下表面均抵接于承载板6的上表面。每个固定块81上表面均开设有调节槽811,调节槽811的长度方向与固定块81的长度方向相同。每个调节槽811内均穿设有螺栓,每个螺栓均与承载板6螺纹配合,从而将防护罩8固定于承载板6上。工作人员便于沿调节槽811的长度方向调节防护罩8的位置。
41.本技术的垂直绿化灌溉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种植箱2进行浇水时,通过电机75驱动换向杆71旋转,换向杆71带动第一斜齿轮73旋转,第一斜齿轮73带动第二斜齿轮74旋转,第二斜齿轮74带动旋转杆77旋转,旋转杆77带动丝杆72旋转,丝杆72带动挡板5在滑槽32内滑动,解除挡板5对滑槽32的阻挡作用,集水箱3内的水通过排水孔31排放至排水管4内,排水管4内的水在多个喷头41的作用下同时对多个种植箱2内的植物进行浇灌,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