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能风力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42173发布日期:2022-04-27 13:1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热能风力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热能风力温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2.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还有一小部分能量来至太阳,大约占总的地热能的5%,表面地热能大部分来至太阳。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
3.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人们已经不单单利用地热能进行发电,直接利用地热水进行建筑供暖、发展温室农业和温泉旅游等行为日渐增多,但是对于温室农业行业来说,不需要温度过高,目前的地热能利用设备多数都是直接利用地热能,不具备温度调节结构,如果大棚或温室内的温度过高要么就是直接关闭该设备,要么就是利用其他降温设备进行降温,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热能风力温度调节系统,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5.一种地热能风力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外表面设置有地热管,所述地热管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柱,所述冷却柱的上方且在中心处设置有扇叶一号,所述扇叶一号的中心处安装有转轴一号,所述转轴一号的中心处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中心处设置有齿轮杆一号,所述齿轮杆一号的上端设置有齿轮杆二号,所述齿轮杆二号的左侧连接有马达,所述地热管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排气管的中心处设置有排气扇,所述排气扇的表面设置有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的中心处设置有扇叶二号,所述扇叶二号的中心处设置有转轴二号,所述地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地热能源。
6.作为优化,所述地热管与地热能源之间构成连通结构,所述地热管与冷却柱之间构成缠绕结构,所述地热管与外壳之间构成连通结构,所述地热管为地热输送装置,把地热从地下运输出来,地热管经过冷却装置进行降温,可以调节地热能的温度。
7.作为优化,所述扇叶一号与转轴一号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一号与转杆之间构成旋转结构,所述转杆与齿轮杆一号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扇叶一号是通过旋转产生冷空气,对地热管进行降温。
8.作为优化,所述马达与齿轮杆二号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齿轮杆二号与齿轮杆一号之间构成旋转结构,马达是驱动装置,为冷却装置提供动力,在通过齿轮杆二号和齿轮杆一号来带动扇叶一号转动,实现气体降温。
9.作为优化,所述外壳与排气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的表面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管与地热管之间构成连通结构,排气管为地热能排放装置,向外输送
热气。
10.作为优化,,所述排气扇横向等间距分布且设置有两排,所述排气扇与支撑杆之间构成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扇与风扇外壳之间构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外壳与扇叶二号之间构成固定连接,排气扇为二次调节温度装置,同时可以加快气体的传输。
11.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地热能风力温度调节系统,将地热管缠绕在冷却装置上,可以对地热管内的地热能进行初步降温,防止温度过高,不需要频繁开关设备,不会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且冷却装置的底部开设的出气孔,可以防止冷却装置内部压强过大,避免对设备造成损伤。
13.2、该地热能风力温度调节系统,利用马达带动齿轮杆二号转动,齿轮杆二号与齿轮杆一号连接,使扇叶一号转动,向冷却装置内输送冷空气,保证冷却装置内始终保持有冷空气,方便对地热能进行降温。
14.3、该地热能风力温度调节系统,通过地热管与排气管相连接,地热管向排气管内输送热气,排气管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小孔,方便向外界排放热气,有利于均匀向外排放热气。
15.4、该地热能风力温度调节系统,通过扇叶二号转动产生风力,吹动排气管产生的热气向设备外输送,调节排气扇的转速,可以控制输送热气的快慢,也可以进一步降温,两级降温设计,可以让大棚或者温室内的温度得以控制,根据向冷却装置内输送冷空气的频率和排气扇的转速等情况,可以有效控制大棚或者温室内的温度,增加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气管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21.图中:1、冷却装置;2、地热管;3、冷却柱;4、转轴一号;5、扇叶一号;6、转杆;7、齿轮杆一号;8、马达;9、齿轮杆二号;10、支撑杆;11、外壳;12、转轴二号;13、扇叶二号;14、风扇外壳;15、排气管;16、地热能源;17、排气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一种地热能风力温度调节系统,冷却装置1的外表面设置有地热管2,地热管2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柱3,冷却柱3的上方且在中心处设置有扇叶一号5,扇叶一号5的中心处安装有转轴一号4,转轴一号4的中心处设置有转杆6,转杆6的中心处设置有齿轮
杆一号7,齿轮杆一号7的上端设置有齿轮杆二号9,齿轮杆二号9的左侧连接有马达8,地热管2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外壳11,外壳11的内部设置有排气管15,,排气管15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杆10,排气管15的中心处设置有排气扇17,排气扇17的表面设置有风扇外壳14,风扇外壳14的中心处设置有扇叶二号13,扇叶二号13的中心处设置有转轴二号12,地热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地热能源16;
24.其中,地热管2与地热能源16之间构成连通结构,地热管2与冷却柱3之间构成缠绕结构,地热管2与外壳11之间构成连通结构,地热管2为地热输送装置,把地热从地下运输出来,地热管2经过冷却装置1进行降温,可以调节地热能的温度;
25.其中,扇叶一号5与转轴一号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转轴一号4与转杆6之间构成旋转结构,转杆6与齿轮杆一号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扇叶一号5是通过旋转产生冷空气,对地热管2进行降温;
26.其中,马达8与齿轮杆二号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齿轮杆二号9与齿轮杆一号7之间构成旋转结构,马达8是驱动装置,为冷却装置1提供动力,在通过齿轮杆二号9和齿轮杆一号7来带动扇叶一号5转动,实现气体降温;
27.其中,外壳11与排气管1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排气管15的表面开设有排气孔,排气管15与地热管2之间构成连通结构,排气管15为地热能排放装置,向外输送热气;
28.其中,排气扇17横向等间距分布且设置有两排,排气扇17与支撑杆10之间构成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排气扇17与风扇外壳14之间构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风扇外壳14与扇叶二号13之间构成固定连接,排气扇17为二次调节温度装置,同时可以加快气体的传输。
29.工作原理:地热管2的一端连接在地热能源16上,传输热能,地热管2缠绕在冷却装置1上,而冷却装置1通过马达8带动齿轮杆二号9转动,齿轮杆二号9与齿轮杆一号7连接,是扇叶一号5转动,向冷却装置1内输送冷空气,是冷却装置1内始终保持有冷空气进行降温,而地热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管15,排气管15的表面开设有排气孔,向设备外排放热气,通过扇叶二号13转动产生风力,吹动排气管15产生的热气向设备外输送,调节排气扇17的转速,可以控制输送热气的快慢,也可以进行二次降温。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