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圣女果培育壮苗功能的播种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24149发布日期:2022-04-16 19:5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圣女果培育壮苗功能的播种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室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圣女果培育壮苗功能的播种床。


背景技术:

2.圣女果的维生素含量为传统番茄的1.7倍,且可做蔬菜、水果食用,其香甜鲜美的口感以及较高糖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在圣女果的栽培过程中,由于圣女果具有喜钾肥、喜光且对水分要求较多等特点,其一般需要进行育苗作业,通过培育健康茁壮的圣女果幼苗,并且将幼苗进行移植栽培。以其中的春圣女果为例,其一般在12月份于温室大棚内进行育苗,3月下旬后地膜覆盖定植于大田。
3.由于温室大棚中水平种植面积有限,其多采用的是规范化、集约化的模组来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利用,上述模组能够依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进行合理设置,以保证与促进圣女果的生长。因此,针对圣女果在温室大棚中的育苗,如何满足圣女果的生长需求以及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且便于后期的移栽,成为现代温室大棚栽培种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圣女果培育壮苗功能的播种床,其能够实现满足圣女果在培育过程中的生长需求,且符合温室大棚中的规范化、集约化管理,便于后续的圣女果幼苗移栽。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具有圣女果培育壮苗功能的播种床,包括底板,底板通过斜向支架与顶部杆体构成培养液分布槽的支撑结构,所述斜向支架上分布有多层培育床体,所述培养液分布槽通过培养液出口连通有分布支撑管,分布支撑管分别通过分布分支管与斜向支架上处于顶层的培育床体连接,所述斜向支架上相邻的培育床体之间通过二级引流管串联;所述培育床体内设有网孔隔板,网孔隔板与培育床体的底面之间留有供培养液流动的夹层;所述网孔隔板上铺设有过滤网布,过滤网布与网格结构的培育网格接触,培育网格位于培育床体中且填充有供圣女果生长用的营养土。
7.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板上分别固定有通过箱体连接管连通的过滤沉淀箱、培养液混合箱,过滤沉淀箱通过汇集引流管与回收汇集管连通,回收汇集管与斜向支架底层的培育床体连通;所述培养液混合箱通过循环管与培养液加注槽连通,培养液加注槽位于培养液分布槽内。
8.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过滤沉淀箱的顶部开设有混合箱检修口,其通过内部设置的泵送装置将过滤后的培养液送入箱体连接管中;所述培养液混合箱的内部设有泵送装置以将培养液送入至循环管中,所述培养液混合箱设有加注培养液的加注口。
9.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培育床体的底部固定于床体底板上,床体底板
向斜向支架所在方向延伸且与斜向支架插接;所述斜向支架为双层板体,其底端通过斜向固定件固定于底板的底板限位板上,斜向支架的顶端铰接于分布支撑管上,分布支撑管固定于顶部杆体的两侧。
10.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板限位板的长度方向上加工有限位槽口,所述斜向支架中双层板体之间设有若干支撑加强筋,支撑加强筋在斜向支架的长度方向均布,相邻支撑加强筋之间加工有供培育床体插接固定的插接缺口。
11.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培养液分布槽的顶部设有透明材料制成的顶盖,所述培养液加注槽顶端低于培养液分布槽的顶端。
12.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培育网格包括放置于培育床体内部的纵向隔板、横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与培育床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横向隔板在纵向隔板的长度方向上均布。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培养液的循环系统以及培育床体等结构集成于一体,并且创造性地联动了上述培养液的循环系统和培育床体,有助于保证圣女果栽培过程中幼苗的成长,通过采用培育床体与培育网格的组合,满足后续移栽需求。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18.图中涉及到的重复的培育床体,为展现内部结构省略部分培育床体中的培育网格、过滤网布结构。
19.图中:1、培养液分布槽;2、循环管;3、培养液加注槽;4、培养液出口;5、槽体固定板;6、分布支撑管;7、分布分支管;8、回收汇集管;9、底板限位板;10、底板;11、限位槽口;12、斜向支架;13、斜向固定件;14、汇集引流管;15、沉淀箱检修口;16、过滤沉淀箱;17、箱体连接管;18、培养液混合箱;19、混合箱检修口;20、二级引流管;21、培育床体;22、培育网格;23、过滤网布;24、培育承托板;25、支撑加强筋;26、网孔隔板;27、顶部杆体;28、床体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与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一致,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创造所述的技术方案。
21.实施例1
22.一种具有圣女果培育壮苗功能的播种床,包括顶部杆体27,所述顶部杆体27的顶端通过槽体固定板5连接有培养液分布槽1,顶部杆体27的两侧穿设有分布支撑管6,分布支撑管6为中空的金属管体;在分布支撑管6上铰接有斜向支架12,斜向支架12的底端通过斜向固定件13连接于底板限位板9上,底板限位板9固定且分布于底板10上。所述斜向固定板13上插接固定有分层设置的培育床体21,培育床体21分列于培养液分布槽1的两侧。位于斜向支架12顶端的培育床体21的一端通过分布分支管7连通有分布支撑管6,分布支撑管6连
通于培养液分布槽1的培养液出口4中。所述斜向支架12同一侧相邻的培育床体21之间通过二级引流管20连通,位于斜向支架12底层的培育床体21通过回收汇集管8连接于汇集引流管14上,汇集引流管14与过滤沉淀箱16连通,过滤沉淀箱16通过箱体连接管17与培养液混合箱18连通,培养液混合箱18连通有循环管2,循环管2的出口位于培养液加注槽3的上方,培养液加注槽3位于培养液分布槽1的内部。
23.实施例2
24.一种具有圣女果培育壮苗功能的播种床,其中所述的培育床体21在其内部设置有网孔隔板26,网孔隔板26与培育床体21的底部之间留有供培养液流动的间隙;所述网孔隔板26的上方铺设有过滤网布23,过滤网布23上放置有培育网格22,培育网格22由纵向隔板、横向隔板构成,纵向隔板与培育床体21的长度方向相同,横向隔板沿纵向隔板的长度方向分布于纵向隔板的两侧。所述培育床体21的底部通过培育承托板24插接于斜向支架12,斜向支架12上供培育承托板24插接的插接缺口,插接缺口位于斜向支架12上相邻的支撑加强筋25之间。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
25.实施例3
26.一种具有圣女果培育壮苗功能的播种床,其中所述的底板限位板9上加工有限位槽口11,限位槽口11内放置有与斜向支架12连接的斜向固定件13,所述斜向支架12由分布于底板限位板9两侧的平行板体构成,支撑加强筋25用于连接上述平行板体。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
27.实施例4
28.一种具有圣女果培育壮苗功能的播种床,其中所述的过滤沉淀箱16的内部在汇集引流管14的入口处设置有过滤单元,过滤沉淀箱16的内部设置有泵送培养液至箱体连接管17的泵送装置;所述培养液混合箱18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注培养液的加注口以及将培养液泵送入循环管2的泵送装置;所述过滤沉淀箱16的顶部设置有沉淀箱检修口15,所述培养液混合箱18的顶部设置有混合箱检修口19。所述培养液加注槽3位于培养液分布槽1的中部位置且培养液加注槽3的顶端低于培养液分布槽1的顶端。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
2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30.如图1至图3所示,顶部杆体27为长条状中空矩形杆体,其上可加工有若干条形通孔构成的减重孔,在顶部杆体27的上方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槽体固定板5,以通过槽体固定板5来实现对培养液分布槽1与顶部杆体27上的固定。槽体固定板5能够增加与培养液分布槽1底面的接触面积,且能够通过坚固件的选择来实现水平度的调节。本段落中所述的紧固件可为卡扣、卡箍或紧固螺栓组件。
31.在本实用新型中,培养液可在两个位置处进行加注。其中一个加注位置为培养液混合箱18,另一个加注位置为培养液加注槽3。所述培养液混合箱18内所加注的培养液用以提高循环过程中所循环的培养液浓度,而培养液加注槽3可用于加注初始浓度的培养液。其
次,上述两个位置的培养液加注方式也并不相同。培养液混合箱18内所加注的培养液是通过加注口实现加注的,同时通过加注口还可以通过吸管等工具提取部分样品,以实现培养液浓度的检测。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培养液加注槽3为设置于培养液分布槽1中部的两块相邻板体构成的容纳部,通过循环管2循环的液体来实现对初始浓度培养液的稀释与转移。因此,培养液加注槽3的顶部端面低于培养液分布槽1的顶部端面,以便培养液流动。
3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培养液从培养液分布槽1的培养液出口4流出进入至底部两侧的分布支撑管6中,分布支撑管6的一端封堵,另一端连通有分布分支管7,分布分支管7上连通有培育床体21的一端。经过分布分支管7送入的培养液进入到培育床体21中网孔隔板26与底面形成的间隙中。并且,培养液可通过网孔隔板26上分布的若干网孔以及所铺设的过滤网布23实现进入到培育网格22内营养土的内部,经过毛细作用实现营养液在内的液体的输送。
33.当培养液流经培育床体21长度方向并进入至另一端后,可通过二级引流管20将培养液引流至下一层级的培育床体21中。二级引流管20将斜向支架12上分布的不同层级的培育床体21进行串联,最底层的培育床体21通过回收汇集管8实现将流经的培养液送入至汇集引流管14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回收汇集管8可将培养液分布槽1两侧的培育床体21连通,以避免管路的复杂。
3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汇集引流管14将流经全部培育床体21的培养液送入至过滤沉淀箱16,过滤沉淀箱16用于实现培养液的暂存以及将可能带入的培育网格22的营养土等进行沉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过滤沉淀箱16的内部在汇集引流管14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为钢丝网附带过滤网布的结构形式。过滤后的培养液经过内部的泵送装置送入至箱体连接管17中,箱体连接管17将培养液送入到培养液混合箱18内,并可在此处与新加入的培养液进行再次混合后通过泵送装置将培养液送入到循环管2中,可将循环管2的出口设置于培养液加注槽3的上方。
3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板限位板9通过长条状结构的限位槽口11与斜向固定件13连接,上述结构便于结构的组装与拆卸。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板限位板9由两块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底板10的板体构成,底板限位板9在底板10的长度方向上均布,同样有利于加强底板10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分布支撑管6为中空金属管体结构,其通过顶部杆体27底部两侧的挂耳实现与顶部杆体27的固定连接。金属管体结构能够实现充当铰接杆的作用,有助于实现结构的简化及稳定性的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