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播种机

文档序号:30324122发布日期:2022-06-08 00:1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播种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播种机。


背景技术:

2.将禾本科作物与豆科进行间套种植是世界公认的最佳种植模式,我国以西南、西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种植,适宜间套种面积1.4亿亩。近几年,间作套种技术已经得到普遍的推广,尤其是玉米-大豆等粮食兼经济作物的间作套种技术。该技术大量增加了我国大豆的产量,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现有玉米种植面积5亿亩,净作大豆种植面积1.2亿亩,两者共计6.2亿亩。若能全部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实现玉米总产2.4亿吨、大豆总产6200万吨,能够完全满足我国未来的粮豆需求,有效解决粮油矛盾,保证国家粮油安全。而间作的推广需要实行现代化种植,现有玉米播种机与大豆播种机都是独立的,没有形成一体,且不易控制播种的频率,使窝距得不到保障,故亟需一种玉米大豆间作且便于控制播种频率的播种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播种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播种机,包括支撑架主体,所述支撑架主体可拆卸连接有牵引车,所述支撑架主体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储种箱,相邻两个所述储种箱之间固定连接有施肥箱,所述支撑架主体下方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开设有若干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所述第一入料口与所述储种箱对应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二入料口与所述施肥箱对应设置且连通,所述容纳腔底端与第一入料口对应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容纳腔底端与第二入料口对应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控制出料速度的控制部;所述支撑架主体底端分别平行设置有若干开沟器和若干平土部,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开沟器与平土部之间,所述开沟器位于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牵引车的一侧;所述支撑架主体下方设置有滚轮。
5.优选的,所述控制部包括与所述容纳腔相适配的转辊,所述转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转辊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十字圆孔和第二十字圆孔,所述第一十字圆孔与所述储种箱对应设置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入料口和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二十字圆孔与所述施肥箱对应设置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入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连通。
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主体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储肥箱,所述储肥箱通过管道分别与若干所述施肥箱连通,所述储肥箱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施肥箱水平高度。
7.优选的,所述开沟器一端与地面接触,所述开沟器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架主体螺纹连接有控制螺母,所述控制螺母与所述支撑架主体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十字圆孔、第一入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尺寸相同,所述第二十字圆孔、第二入料口、第二出料口尺寸相同。
9.优选的,每个所述平土部包括两个呈角度布置的平土轮,每个所述平土部的两个平土轮与所述开沟器对应设置,所述平土轮通过铰接杆与所述支撑架主体铰接,所述铰接杆靠近所述平土轮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
10.优选的,所述牵引车固定连接有卡接凸起,所述支撑架主体靠近所述牵引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环,所述卡接凸起与卡接环通过卡接销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料口和相邻第一出料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10cm。
1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施肥箱置于多个储种箱之间,能够在播种的同时在种子一侧进行施肥,便于种子生长且不会产生烧种现象;通过固定有若干储种箱,能够在不同储种箱内盛放不同种子,便于实现玉米和大豆的间种;通过牵引车提供动力带动支撑架主体运动,利用开沟器开沟,然后利用控制部控制播种速率进行播种,利用平土部将土刮平,完成了对玉米大豆的播种,实现了间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实现对玉米大豆的间作播种且便于控制播种速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播种机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种箱、施肥箱及固定座连接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辊三维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辊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同一平土部两个平土轮位置示意图;
19.其中:1-支撑架主体,2-牵引车,3-储种箱,4-施肥箱,5-固定座,6-容纳腔,7-第一入料口,8-第二入料口,9-第一出料口,10
‑ꢀ
第二出料口,11-开沟器,12-滚轮,13-转辊,14-驱动电机,15-第一十字圆孔,16-第二十字圆孔,17-支架,18-储肥箱,19-控制螺母, 20-平土轮,21-铰接杆,22-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2.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播种机,包括支撑架主体1,支撑架主体1可拆卸连接有牵引车2,支撑架主体1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储种箱3,
相邻两个储种箱3之间固定连接有施肥箱4,支撑架主体1下方固定设置有固定座5,固定座5内开设有容纳腔6,容纳腔6开设有若干第一入料口7和第二入料口8,第一入料口7与储种箱3对应设置且连通,第二入料口8与施肥箱4对应设置且连通,容纳腔6底端与第一入料口7对应开设有第一出料口9,容纳腔6底端与第二入料口8对应开设有第二出料口 10,容纳腔6内设置有控制出料速度的控制部;支撑架主体1底端分别平行设置有若干开沟器11和若干平土部,固定座5位于开沟器11 与平土部之间,开沟器11位于固定座5靠近牵引车2的一侧;支撑架主体1下方设置有滚轮12。通过牵引车2为支撑架主体1提供动力,利用开沟器11进行开沟,然后在控制部作用下按照指定频率进行播种和施肥,然后利用平土部将种子埋好,完成播种。将施肥箱4 置于多个储种箱3之间,能够在播种的同时在种子一侧进行施肥,便于种子生长且不会产生烧种现象;通过设置多个独立的储种箱3,能够在不同储种箱3内盛放不同种子,便于实现玉米和大豆的间种。
23.进一步优化方案,控制部包括与容纳腔6相适配的转辊13,转辊13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转辊13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十字圆孔15和第二十字圆孔16,第一十字圆孔15与储种箱3对应设置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入料口7和第一出料口9连通,第二十字圆孔16与施肥箱4对应设置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入料口8和第二出料口10连通;通过驱动电机14带动转辊1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十字圆孔15和第二十字圆孔16转动,使第一十字圆孔15不断与第一入料口7、第一出料口9连通,通过控制转辊13的转速控制种子从第一出料口9洒出的速率;同理利用第二十字圆孔16控制施肥速率。
24.进一步优化方案,支撑架主体1上固定连接有支架17,支架17 上固定连接有储肥箱18,储肥箱18通过管道分别与若干施肥箱4连通,储肥箱18水平高度高于施肥箱4水平高度,管道远离储肥箱18 的端部位于施肥箱4内,当施肥箱4内的肥料减少,储肥箱18内的肥料就会经管道流动到施肥箱4内,直到肥料平面与管道端部高度平齐,解决了播种过程中因肥料不足人工填肥的问题,增加了劳动效率,降低了人力劳动。
25.进一步优化方案,开沟器11一端与地面接触,开沟器11另一端贯穿支撑架主体1螺纹连接有控制螺母19,控制螺母19与支撑架主体1转动连接,控制螺母19与支撑架主体1转动连接,当转动控制螺母19,在螺纹作用下开沟器11向上或向下进行运动,实现了对开沟器11高度的调节,进而调整开沟深度。
26.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十字圆孔15、第一入料口7和第一出料口9尺寸相同,第二十字圆孔16、第二入料口8、第二出料口10尺寸相同;使种子能够更好的从第一入料口7进入,经第一十字圆孔 15进入第一出料口9洒出,减小种子在第一入料口7的堆积,防止转辊13对种子进行切割,使种子不能正常生长。
27.进一步优化方案,每个平土部包括两个呈角度布置的平土轮20,每个平土部的两个平土轮20与开沟器11对应设置,平土轮20通过铰接杆21与支撑架主体1铰接,铰接杆21靠近平土轮20的一端与支撑架主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22;两个呈角度布置的平土轮20 组成的开口朝向开沟器11,当播种完成后,两个平土轮20在地面的摩擦下进行简单转动,同时将土刮送至开沟器11开的沟内,使种子埋于土壤内,更利于种子的生长;利用平土轮20与铰接杆21铰接能够使平土轮20仅依靠重力进行刮土,防止由于颠簸平土轮20刮土较深影响种子上方的土壤,拉绳22能够使平土轮20始终保持位于远离固定座5的一侧,防止铰接杆21在颠簸时转动角度过大,使平土轮 20运动到靠近固定座5的一侧,使平土轮20无法正常进行
平土工作。
28.进一步优化方案,牵引车2固定连接有卡接凸起,支撑架主体1 靠近牵引车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环,卡接凸起与卡接环通过卡接销连接。通过卡接凸起与卡接环相配合,并利用卡接销连接,便于牵引车2与支撑架主体1的拆卸与安装,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
29.进一步优化方案,位于两侧的储种箱3内盛放玉米种子,其余储种箱3内盛放大豆种子,位于两侧的第一出料口9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出料口9之间的距离为60cm,其余相邻两个第一出料口9之间的距离为40cm,即播种玉米行与相邻大豆行距离为60cm,大豆行与大豆行之间的距离为40cm。
30.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出料口10与相邻第一出料口9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cm,保证播种时肥料与种子之间的距离,防止肥料烧种。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利用卡接销将卡接凸起和卡接环连接在一起,使牵引车2与支撑架主体1连接,然后转动控制螺母19,调整开沟器11伸入土壤中的深度,在两侧的储种箱3内盛放玉米种子,在其余储种箱3内盛放大豆种子,然后在储肥箱18内盛放肥料,肥料沿管道分别进入若干施肥箱4内,然后启动牵引车2同时启动驱动电机14,牵引车2带动支撑架主体1运动,开沟器11开沟后进行播种,然后通过平土轮20将土刮平完成播种,播种过程中,驱动电机 14带动转辊13转动,转辊13转动过程中,第一十字圆孔15也进行转动且不断与第一入料口7、第一出料口9连通,使种子按一定频率从第一出料口9洒出进行播种,同时第二十字圆孔16不断与第二入料口9和第二出料口10连通,使肥料按照一定频率从第二出料口10 洒出进行施肥,使播种和施肥频率能够通过调节转辊13的转速进行控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