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鱼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9674发布日期:2022-05-26 02:5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鱼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鱼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金鱼是一种观赏鱼,它以品种多样、色彩绚丽、蕴藏美好寓意而广受人们喜爱,金鱼养殖在鱼类养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传统的金鱼养殖过程中,易发生霉菌感染,为保证金鱼孵化率,现有方法多为定期人工添加杀菌药物来达到杀菌的效果,但是杀菌药物易造成金鱼苗畸形等问题,另外杀菌药物投入成本大,杀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换水,从而导致水温等物理因子有较大变化,使孵化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鱼孵化装置,通过孵化巢底部的微纳米起泡器,可以产生微纳米气泡,气泡带动水流从孵化巢的开口流出,从而将孵化巢底部的有机杂质带出,能长期维持孵化水体的水质;同时微水流会冲刷鱼卵,能将鱼卵上的细菌冲刷掉,避免鱼卵在孵化期发生水霉感染,无需额外添加杀菌药物,能有效提升孵化率。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金鱼孵化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滚筒状孵化巢和设置于所述孵化巢一侧的鱼苗收集中转框,所述孵化巢的侧壁在与鱼苗收集中转框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弧形开口,所述鱼苗收集中转框连接于所述开口的外端;所述孵化巢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树枝状鱼卵附着架,所述孵化巢的底部设置有微纳米起泡器,所述微纳米起泡器外接有一微孔充气装置。
6.其中,所述微纳米起泡器为环形结构,其环形外端紧靠于所述孵化巢的内壁。
7.其中,所述鱼卵附着架包括中间竖向的主支架和所述主支架上多层横向外伸的分枝。
8.其中,所述鱼卵附着架为柔性材质,所述主支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孵化巢的底端。
9.其中,所述鱼卵附着架为柔性材质,所述鱼卵附着架均匀漂浮于所述孵化巢的内部。
10.其中,所述鱼苗收集中转框与所述开口相连处设置有一面隔离过滤网,所述隔离过滤网的网孔大小小于鱼苗的外形大小。
11.其中,所述隔离过滤网的中部设置有一扇导流连接门,所述导流连接门的上端设置有一手动把手;所述导流连接门包括外圈的门框和由所述门框内夹持的门板。
12.其中,所述隔离过滤网和门板采用绢网材质,绢网的网孔大小小于所述孵化巢内有机碎屑的直径。
13.其中,所述导流连接门的下端设置有一驱动其开闭的电机。
14.其中,所述鱼苗收集中转框的顶部和侧面的一边分别设置有转动合页。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与原有鱼苗孵化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孵化巢底部的微纳米起泡器,可以
产生微纳米气泡,产生的大量气泡会互相排挤,气泡会顺着孵化巢的内壁环绕浮动,并从开口处排出,气泡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孵化巢内的水微流动,微流动的水可以将孵化巢底部的有机杂质带出,能长期维持孵化水体的水质。
17.2、本实用新型孵化巢内的水流在微流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冲刷鱼卵,因水流缓慢,水流不会将鱼卵从鱼卵附着架上冲走;在冲刷过程中,微水流能将鱼卵上的细菌冲刷掉,避免鱼卵在孵化期发生水霉感染,无需额外添加杀菌药物,能有效提升孵化率。
18.3、本实用新型鱼苗收集中转框与开口相连,当鱼苗孵化出后,鱼苗可以顺着孵化巢的微水流朝开口游去,能引导鱼苗快速游入鱼苗收集中转框,有效提升了鱼苗的收集效率。
19.4、本实用新型鱼卵附着架为柔性材质,鱼卵附着架的底部固定于孵化巢的底端,这样鱼卵附着架可以在孵化巢内微摆动,可以减小水流对鱼卵的冲击,有效避免鱼卵从鱼卵附着架上脱落。
20.5、本实用新型隔离过滤网和导流连接门的门板为绢网材质,绢网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水性,而且可以防止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进入孵化巢,从而对孵化巢内水质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25.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26.1-孵化巢、11-开口、2-鱼苗收集中转框、3-鱼卵附着架、31-主支架、32-分枝、4-微纳米起泡器、5-微孔充气装置、6-隔离过滤网、7-导流连接门、71-门框、72-门板、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28.实施例一:
29.参见图1至2,一种金鱼孵化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滚筒状孵化巢1和设置于所述孵化巢1一侧的鱼苗收集中转框2,所述鱼苗收集中转框2的顶部和侧面分别设置有可开闭的顶盖和侧门,顶盖和侧门通过合页与鱼苗收集中转框2的柱体铰接;所述孵化巢1的侧壁在与鱼苗收集中转框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弧形开口11,所述鱼苗收集中转框2连接于所述开口11的外端;所述孵化巢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树枝状鱼卵附着架3,所述孵化巢1的底部设置有微纳米起泡器4,所述微纳米起泡器4为环形结构,其环形外端紧靠于所述孵化巢1的内壁;所述微纳米起泡器4外接有一微孔充气装置5;通过孵化巢1底部的微纳米起泡器4,可以产生微纳米气泡,产生的大量气泡会互相排挤,气泡会顺着孵化巢1的内壁环绕浮动,并从开口11处排出,气泡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孵化巢1内的水微流动,微流动的水可以将孵化巢1底部的有机杂质带出。
30.孵化巢1内的水流在微流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冲刷鱼卵,在冲刷过程中,微水流能将鱼卵上的细菌冲刷掉,避免鱼卵在孵化期发生水霉感染;当鱼苗孵化出后,鱼苗可以顺着
孵化巢1的微水流朝开口11游去,能引导鱼苗快速游入鱼苗收集中转框2,有效提升了鱼苗的收集效率;另外微纳米气泡在流动过程中会部分破裂,在气泡破裂的瞬间,会产生氧化作用并分解污染物,如苯酚等,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
31.优选的,所述鱼卵附着架3为柔性材质,例如可采用有较好亲和性的硅胶、乳胶材料;所述鱼卵附着架3包括中间竖向的主支架31和所述主支架31上多层横向外伸的分枝32,所述主支架3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孵化巢1的底端,这样鱼卵附着架3可以在孵化巢1内微摆动,可以减小水流对鱼卵的冲击,有效避免鱼卵从鱼卵附着架3上脱落。
32.进一步的,所述鱼苗收集中转框2与所述开口11相连处设置有一面隔离过滤网6,所述隔离过滤网6的网孔大小小于鱼苗的外形大小;所述隔离过滤网6的中部设置有一扇导流连接门7,所述导流连接门7的上端设置有一手动把手;所述导流连接门7包括外圈的门框71和由所述门框内71夹持的门板72。
33.优选的,所述隔离过滤网6和门板72采用绢网材质,绢网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水性,而且可以防止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进入孵化巢1,从而对孵化巢1内水质产生影响;绢网的网孔大小小于所述孵化巢1内有机碎屑的直径,这样绢网同时可以过滤掉有机碎屑,避免有机碎屑对鱼苗收集中转框2产生二次污染。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5.首先将鱼卵附着于鱼卵附着架3上,然后鱼卵附着架3的底部固定于孵化巢1的底端;在孵化过程中,微孔充气装置5向微纳米起泡器4充气,气体经过微纳米起泡器4后生成纳米及气泡,小气泡聚集在环形微纳米起泡器4上方并环绕孵化巢1内壁浮动;孵化巢1内的水在微气泡的带动下,产生环形微流动,并从孵化巢1上的开口11流出;孵化巢1底部的有机颗粒被微水流带至开口11处,并由开口11处的隔离过滤网6过滤吸收;同时微水流会冲刷鱼卵,能将附着在鱼卵表面的霉菌冲刷掉。
36.当孵化巢1内的鱼卵孵化出小鱼时,手动打开导流连接门7,小鱼苗在微水流的带动下,及时游入鱼苗收集中转框2;收集完鱼苗后,先关闭导流连接门7,然后打开鱼苗收集中转框2的顶盖或侧门,将鱼苗收集中转框2内的金鱼苗取出并换池养殖。
37.实施例二:
38.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39.参见图3,所述鱼卵附着架3为柔性材质,优选硅胶、乳胶等具有较好亲和性的柔性材料;所述鱼卵附着架3均匀漂浮于所述孵化巢1的内部,漂浮式的鱼卵附着架3能随水流飘动,可以避免水流过大将鱼卵冲刷掉。
40.实施例三:
41.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和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42.参考图4,所述导流连接门7的下端设置有一驱动其开闭的电机8,电机8可以远距离遥控开闭,电动式导流连接门7可以防止人员开闭时惊动金鱼苗,影响收集效果。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